孩子終究會長大|打怪育兒日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進入豬狗嫌階段的女兒,問甚麼、說甚麼都是不要、不要的回應。堅持己見、固執執拗,讓我們夫妻非常頭痛不已,甚至讓我多次萌生起想要"修理"的念頭。

但是冷靜下來時,再想一想,這不就是一種發展的階段嗎?就因為爸多數的孩子都會經過這樣"自我認知"的階段,才會有通俗的"豬狗嫌"的形容詞出現,與其與她硬碰硬的對槓、強勢的用大人的力量將她壓下,不如嘗試降低姿態、蹲下來用他的高度、用他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

說不,是因為他第一次有了這份捍衛自己主見的權利,也許不完全清楚這句"不要"會帶來甚麼樣子的後果,但終究是一句表達自己的體驗。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想要培養一個有想法、有主見的孩子,那麼從小的教育方式絕對不是要用大人的力量讓他順從、服從。

我們有太多經驗是來自小時候的不允許、被壓抑、被剝奪,造就我們成人後在生活上、工作上的膽怯,不敢自己拿主意、不敢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結果後果是甚麼,後果就是讓我們都無法活出真正的自己,只要在緊要關頭出現時,頭腦裡就會制約似的自動撥放那些被否定、被框架的各種聲音。儘管內心裡希望自己像駿馬般奔騰,但終究只敢讓自己做一頭耕牛,照著路徑勤耕。

於是我依著這個念頭轉彎,我發現自己更能夠與女兒同在,對他的包容度更寬廣了,當然這不是寵溺,而是讓她自己去體驗這句"不要"帶來的後果。

不要吃飯,那就餓著;不要睡覺,那就累著;不要洗澡,那就臭著。

我相信那種各式不舒服的感覺,最後會讓他知道我們的用意。我們希望他做的事情,絕對是有意義的,但是他若想用"不要"的力量來體驗,我們也會尊重。因為我知道,一旦他覺得自己的想法被尊重、被接納了,我們也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向他教育正確的事情。

你想,我們大人不也是這樣嗎?很多時候我們要的都是一種同理,而非真的需要對方幫我們想辦法,若真需要辦法,也是在我們自己"願意接受"的情況底下,才會有下一步的可能。我知道這種觀念與做法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我也沒有想要去說服任何人),特別是在幫助孩子建立生活常規的時候。但是我的經驗告訴我,硬碰硬只會讓彼此更加疏遠,就算孩子現在是必須依靠我們過生活,那也是現在而已,長大後呢?不就更想趁機(例如大學)脫離原生家庭了?

所以我的作法是,不如我們動腦筋轉個彎,先接受他有說不要的權利,再試試看用遊戲、歌唱或是繪本的方式讓他知道這些事情的重要性。接受了,當然很好,等於我們又打怪成功一次,這成就感真的可以媲美完成一項工作任務,但若是不接受呢?那就是他的課題了,後果發生時,該受的苦、該受的傷,他就得自己承受,當然,我們還是會在一旁陪著,但也無須多說甚麼,孩子自己會知道。

孩子終究會長大,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不接受,他終究會渡過這難纏的半歲。在這個年代,其實很多父母都清楚,我們孩子的未來跟我們現在的模樣差別是十萬八千里的,他們是處在一個環境多變、創意無限的世界,而不是工廠模式、頻繁複製即可成功的時代。所以與其想盡辦法控制他,讓他長成我們要的模樣,不如順著所需,幫助他長成他想要的樣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nner Light
0會員
3內容數
是時候跨越了! #高敏感 #INFP #自我投射型內在權威 #空白動力中心 #宇宙紅蛇 這些都只是用來幫助自己學習「如何活得更自在、平靜」的參考 重點是要去學習並執行「相信自己當下的Inner Light (內在之光)」 因為祂一直都在,一直都指引著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很多人在長大以後都會忘記自己成長過程,總覺得孩子長大了什麼就會自己學會了,所以不需要教。 可是,如果不好好教,孩子長大了,還是什麼都不會。白紙不會因為放久了,就會自動產生美麗的圖畫,只會漸漸泛黃而已。 所以,無論是什麼都需要教,如果沒有教育孩子,孩子的模樣就是直接複製父母的樣子。 我說一句,他
Thumbnail
很多人在長大以後都會忘記自己成長過程,總覺得孩子長大了什麼就會自己學會了,所以不需要教。 可是,如果不好好教,孩子長大了,還是什麼都不會。白紙不會因為放久了,就會自動產生美麗的圖畫,只會漸漸泛黃而已。 所以,無論是什麼都需要教,如果沒有教育孩子,孩子的模樣就是直接複製父母的樣子。 我說一句,他
Thumbnail
有時候既使在這邊寫作,還是會猶豫要不要寫一些內心話,畢竟我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統的教師,體內留著的叛逆之血或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瘋癲,但又覺得如果這是我真心想要傳達出去的話語,又何必要為了迎合讀者而不敢說出真心話?今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養的魔咒「不要」的故事。 「不要」是一句有效的教養話語嗎? 「不可
Thumbnail
有時候既使在這邊寫作,還是會猶豫要不要寫一些內心話,畢竟我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統的教師,體內留著的叛逆之血或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瘋癲,但又覺得如果這是我真心想要傳達出去的話語,又何必要為了迎合讀者而不敢說出真心話?今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養的魔咒「不要」的故事。 「不要」是一句有效的教養話語嗎? 「不可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Thumbnail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Thumbnail
生命是一個獨立個體 小孩出生到現在,轉眼間他已經4歲半,從3歲半上幼兒園小班到現在已經放暑假,他已經開始會問媽咪許多的問題,例如:公車為什麼可以載那麼多人?電梯的門為什麼一定要關起來?小腦袋瓜總是冒出很多的想法,有時候真的很懷念他是嬰兒的日子,不會講話總是一臉笑咪咪的看著我。 這兩種卡通差別如下:
Thumbnail
生命是一個獨立個體 小孩出生到現在,轉眼間他已經4歲半,從3歲半上幼兒園小班到現在已經放暑假,他已經開始會問媽咪許多的問題,例如:公車為什麼可以載那麼多人?電梯的門為什麼一定要關起來?小腦袋瓜總是冒出很多的想法,有時候真的很懷念他是嬰兒的日子,不會講話總是一臉笑咪咪的看著我。 這兩種卡通差別如下:
Thumbnail
你願意讓孩子成為自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由的意志嗎? 他可以自由的選擇他的職業嗎?可以當醫生、工友? 你允許孩子選擇自己的性向嗎?可以當異性戀、同性戀,他也可以當個跨性人,你允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他可以自由的表達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他可以認識自己的情緒嗎?
Thumbnail
你願意讓孩子成為自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由的意志嗎? 他可以自由的選擇他的職業嗎?可以當醫生、工友? 你允許孩子選擇自己的性向嗎?可以當異性戀、同性戀,他也可以當個跨性人,你允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他可以自由的表達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他可以認識自己的情緒嗎?
Thumbnail
說不,是因為他第一次有了這份捍衛自己主見的權利,也許不完全清楚這句"不要"會帶來甚麼樣子的後果,但終究是一句表達自己的體驗。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想要培養一個有想法、有主見的孩子,那麼從小的教育方式絕對不是要用大人的力量讓他順從、服從。
Thumbnail
說不,是因為他第一次有了這份捍衛自己主見的權利,也許不完全清楚這句"不要"會帶來甚麼樣子的後果,但終究是一句表達自己的體驗。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想要培養一個有想法、有主見的孩子,那麼從小的教育方式絕對不是要用大人的力量讓他順從、服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