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記》傳統家庭是否無法接受小孩‘長大了’的事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養兒一百嵗,長憂九十九’,無論年紀多大,我們在父母心中,似乎永遠是生活無法自理的小屁孩。

我小時候非常戀家,是那種出去幾天就會好想回家的人,直至18嵗到台灣念書,才體會到真正意義上的獨立。

raw-image

在台灣生活的這幾年,我開始有了我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習慣了自己一個人住的生活,而習慣了‘獨立’后,我反而很討厭‘被約束’的生活。

再次回家長住后,總感覺格外的彆扭。

當回到家被規定‘什麽不能做‘時,或許是出於‘叛逆心理’(沒錯,二十多嵗的成年人也會叛逆),我總會覺得爲什麽長輩都要逼迫晚輩接受他們所習慣的生活方式?因此就會出現非常多的爭執。

當然,父母的生活方式是經過時間的洗禮的,是適合這個家庭的,也是我們從小遵從的。但是,小孩長大後是具有思考能力的,而他們的生活方式并非需要被全盤推翻。

而傳統父母的通病就是,無法接受’孩子長大了‘這個事實,從而覺得小孩’還小‘、’不成熟‘、’不對‘等等。


📣而在衆多爭執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我弟今年14嵗,是個生活可以自理的大小孩了。但我媽仍在他要出門過夜的時候,幫他檢查行李,深怕遺漏任何東西。

我理所當然的覺得,這個年紀應該要會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了,若真的遺漏了什麽,到處都有得買或是跟朋友借。

我媽則説:你小時候我也是這樣照顧你,爲什麽你現在一直質疑我的方式?

對啊,我從小就是這樣被教育的。

但正因如此,我更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并不是最正確的。

raw-image

因爲在這種環境中,我似乎喪失了獨立、思考及表達的能力。

她會幫我處理好所有事情,所以我不需要獨立;
她的生活方式即是我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需要思考;
她不允許被質疑,所以我不需要表達我的想法。

這樣帶來的是什麽?是把我打造成一個過度敏感且毫無想法的成年人。

當然,成年人不要把責任都推給原生家庭,因爲我們是個獨立的個體,且需要對自己負責任,但原生家庭無疑是會對一個人帶來影響,并且沒那麽簡單被治愈的。


對於傳統式父母,很多時候,我們認爲溝通是沒用的,因爲那種思維已在他們的腦中根深蒂固。

但事實并非如此,溝通是有必要的,且需要反復溝通。

以我的家庭來説,長輩會以情緒草草結束溝通,或是俗稱的道德綁架(對啦,孩子長大了就管不了了等等),而我們需要的是摒棄情緒,冷靜溝通。在溝通-即將爭吵-停止溝通的循環中,不斷灌輸想法及證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因爲,許多約束都是出自於關心。雖以關心為名,但往往使用我們不太能接受的方式。所以在不斷溝通中,才能找出雙方所執著的重點。

與情侶的相處模式一樣,與父母的相處也需要磨合,而無可否認的是,父母是真的愛我們,唯使用了我們所不太能接受的方式。

raw-image

很多時候,我們會非常堅持自己的觀點,總覺得父母的思維都已經過時或傳統。但,父母也是經過歲月歷練的獨立個體,在希望他們接納我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必須要給予自己足夠的空間接納他們的生活方式。

每個時代所經歷的定不相同,作爲新一代年輕人,我們無法理解父母當時所處於的窘境,同時他們也無法理解這一代人的思維。所以,用溝通代替否定,用行動證明代替爭執。

*不得不説,我真的不太擅長寫太多‘關於我’的内容,總覺得大家不會對我的生活感興趣。所以很感謝您的耐心閲讀,喜歡的話再麻煩幫我按個讚吧~期待下一次與你的分享。

🔍Matters點這裏·Violet99

🔍Medium點這裏·VioletNg

🔍Vocus點這裏·VioletNg

上一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ioletNg的沙龍
13會員
30內容數
批判性思維、橫縱向思維、灰色思維、黑白思維、逆向思維、系統思維等等等,思維的類型那麽多,他們是什麽?哪種思維方式比較合適?哪種思維方式讓我們成爲比較好的人?
Violet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08
對我來説,我真的太幸運了。我從來沒有面試失敗的經驗。我找工作的過程都是面試,錄取,進入企業工作,然後很幸運的能學到一堆技能,有很好的環境、主管和同事。在不斷的嘗試過程中,我才確定想要的是什麽,自己的價值和方向。失敗絕對是必經之路,但我們要失敗得有價值,從失敗中進步。
Thumbnail
2023/03/08
對我來説,我真的太幸運了。我從來沒有面試失敗的經驗。我找工作的過程都是面試,錄取,進入企業工作,然後很幸運的能學到一堆技能,有很好的環境、主管和同事。在不斷的嘗試過程中,我才確定想要的是什麽,自己的價值和方向。失敗絕對是必經之路,但我們要失敗得有價值,從失敗中進步。
Thumbnail
2023/01/18
去年就該寫好的履歷、每周該寫的文章、該看的書、該記的帳總是一拖再拖。 在面對新的一年,我總認爲我可以成爲一個全新的我,以爲跨過2022年23.59分,我就會脫胎換骨。所以,在撰寫2023年計劃時,我會將這一年沒完成的事情交給明年的自己,相信2023年的自己可以完成2022賦予的使命。
Thumbnail
2023/01/18
去年就該寫好的履歷、每周該寫的文章、該看的書、該記的帳總是一拖再拖。 在面對新的一年,我總認爲我可以成爲一個全新的我,以爲跨過2022年23.59分,我就會脫胎換骨。所以,在撰寫2023年計劃時,我會將這一年沒完成的事情交給明年的自己,相信2023年的自己可以完成2022賦予的使命。
Thumbnail
2022/12/05
成年人平均每天使用電子設備花費10個小時39分鐘,而我沒有工作的時候,每天的屏幕使用時間大約會高達15-18小時。我開始尋找想要邊看影片邊睡覺的背後動機。我無法剋制大腦不要在準備入睡的時候產生很多想法,而這些想法帶給我滿滿的焦慮。這是我睡眠練習的第一個禮拜,下面是幾個我練習睡眠的方式。
Thumbnail
2022/12/05
成年人平均每天使用電子設備花費10個小時39分鐘,而我沒有工作的時候,每天的屏幕使用時間大約會高達15-18小時。我開始尋找想要邊看影片邊睡覺的背後動機。我無法剋制大腦不要在準備入睡的時候產生很多想法,而這些想法帶給我滿滿的焦慮。這是我睡眠練習的第一個禮拜,下面是幾個我練習睡眠的方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我們華人的社會,好像比較沒有在鼓勵小孩,成年了就要搬出去住、獨立生活。 所以不管父母還是小孩,都比較難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除了外在的身高、容貌,心靈上也應該長大,當沒有意識小孩已經長大,就容易有干涉的行為。 那麼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該如何不傷和氣的應對父母的關愛? 這篇文章提供三個心法讓你參考!
Thumbnail
在我們華人的社會,好像比較沒有在鼓勵小孩,成年了就要搬出去住、獨立生活。 所以不管父母還是小孩,都比較難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除了外在的身高、容貌,心靈上也應該長大,當沒有意識小孩已經長大,就容易有干涉的行為。 那麼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該如何不傷和氣的應對父母的關愛? 這篇文章提供三個心法讓你參考!
Thumbnail
你也是「成年小孩」嗎? 你也是想要離家作自己,卻又難以放手嗎?這本「不願放手父母,過度涉入的你」,可以給你一些答案。
Thumbnail
你也是「成年小孩」嗎? 你也是想要離家作自己,卻又難以放手嗎?這本「不願放手父母,過度涉入的你」,可以給你一些答案。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三個月沒更新了,這磨合期也夠久了,只能說好累人啊!過程中充滿負能量、很多牢騷想發,但又不想把這個專題變成抱怨專題,因此想沉澱並整理好思緒再出發,藉此看看自己在這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Thumbnail
三個月沒更新了,這磨合期也夠久了,只能說好累人啊!過程中充滿負能量、很多牢騷想發,但又不想把這個專題變成抱怨專題,因此想沉澱並整理好思緒再出發,藉此看看自己在這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Thumbnail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Thumbnail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Thumbnail
  雖說已是家裡的老么,照理來說應該享有全家人的關注與關愛,可小時候雙親的長年爭吵以及離異,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趕緊長大,也由於與兄長們年齡的差距,更讓我「想長大」的心越來越濃烈「因為哥哥很懂事,因為哥哥可以幫上很多忙,所以媽媽很喜歡,我也要成為這樣的孩子。」但我卻忘了我從沒好好地當夠「孩子。」
Thumbnail
  雖說已是家裡的老么,照理來說應該享有全家人的關注與關愛,可小時候雙親的長年爭吵以及離異,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趕緊長大,也由於與兄長們年齡的差距,更讓我「想長大」的心越來越濃烈「因為哥哥很懂事,因為哥哥可以幫上很多忙,所以媽媽很喜歡,我也要成為這樣的孩子。」但我卻忘了我從沒好好地當夠「孩子。」
Thumbnail
有很多事走過後才會有感覺,有時候是一個很多年育兒的結果,也許是曾經做錯了或者做得不夠好才想寫下來,這是我這陣子寫文章的原因。
Thumbnail
有很多事走過後才會有感覺,有時候是一個很多年育兒的結果,也許是曾經做錯了或者做得不夠好才想寫下來,這是我這陣子寫文章的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