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詞兼量詞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蘇軾《赤壁賦》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諸葛亮《出師表》
二、數詞表概數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賣油翁》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詩》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木蘭詩》
三、數詞表序數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曹劌論戰》
四、數詞相加
有,ㄧㄡˋ,通「又」,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
李密《陳情表》
「七十有七人」。
《論語.為政》
鄒忌修八尺有餘。
《鄒忌諷齊王納諫》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論語 為政》(15歲)
五、數詞相乘(前數小,後數大)
有時兩數連用,表示所指的數是兩數相乘的積。例如: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古詩十九首》
美人二八顏如花,泣向花前畏花落 宋蘇軾轆轤歌(16歲)
六、數詞表分數(前數大,後數小。前數/後數)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賣油翁》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過十之一二矣。
洪亮吉《治平篇》
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馬》)「十九」即十分之九。
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
《促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