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於各項考試的框架寫作感到苦惱,除了閱讀不足之外,另一個原因是對於寫作題目(或主旨)的文意的掌握不夠確切。我一直認為,考試不是文學獎,只要寫出對的東西就可以了,「精準」不是我們必然要追求的標竿,
洪震宇老師在《精準寫作》裡提到「觀點力」,說到他當記者的時候,如果設定題目時一直卡著,總編輯就會拋出一句話:「請用一句話告訴我,你的觀點是什麼?」總編輯的理由是:「如果你無法用一兩句話講清楚,代表你沒想清楚,那讀者就更不清楚了。」
閱卷老師如同讀者。題目要我們表達的東西,連自己都說不清楚,又怎麼能讓批改者在分秒必爭的閱卷工作中,快速明白你了解題意,而讓你得到水準以上的分數?更何況,國考短文寫作不同於長篇申論,特性是在短短數百字表達見解、闡述思維,若連題目本意都無法掌握,那便得見,這場寫作競賽,從起跑點我們就已是輸家。
以110身障特考四等的題目為例:「請描述你的焦慮經驗以及克服焦慮的方法,以 「面對焦慮」為題,作文一篇」,要描寫的是「你的焦慮經驗」以加上「克服焦慮的方法」兩件事。首先,我們要先釐清何謂「焦慮」,才能著手下筆你對於焦慮的經驗。再者,只是單純的寫出煩惱、憂鬱或苦惱,沒有著墨於「焦急的憂慮」甚至沒有確切寫出如何克服它,就算語句再華麗、架構再完整,都不可能得到至少基礎水準的分數。
若以上段題目為例,對於闡述「個人經驗」的題目,我比較常用的是以大作小法,從大處說起,再聚焦到個人經驗。用這個方法可將短文分為三個部分:
1.每個人的人生中,在某些時刻都會有焦慮的經驗(舉一些例子)。
2.敘述自己焦慮的經驗(譬如寫考期將近,愈發焦慮的心情)
3.敘述自己克服的方法(可以加上肯定自己在過程中的努力)
不需要很多譬喻、很多對仗、很多艱澀辭彙,只要詳實紀錄這個過程,一篇完整的短文就可以完成,至於要如何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在腦海中建立要下筆的內容,並把短文的語彙、分段、架構都建立得更完整,則是需要更長時間的練習,因此短文並不是在考試前幾個月才提筆,而是要把它當成常規的練習才行。
但太久沒有動筆寫作的人,往往很難一次就能完整抓出主題架構,遑論在有限時間內完成短文(甚至還是用手寫模式)?因此,「讀懂題目」這件事,可以將它當成一個階段性練習,意即訓練自己一看到題目就能快速拆解它,並在腦中組織文章的段落、甚至如何起頭、如何收尾。如果這關跨過去了,下筆就不會空泛枯燥、言不及義,徒然浪費更多時間邊寫邊想,前言不對後語,甚至胡亂開頭、草草結束,功虧一簣,實屬可惜。
我在備考的初始,因為必須花很多時間在先建立各科的概念上,我把拆解主題及理出大綱作為寫作練習的「前置作業」。我收集了許多題目,並利用零碎的時間練習寫大綱(此時就是只是不斷重複「讀題目→寫大綱」)。這個過程有點枯燥,但只要習慣之後,因為心中已有架構,就會明顯縮短短文寫作的整體時間,畢竟,許多考生(包括當初的我)最大的問題,就是看到題目就陷入慌亂苦思,腦中一片空白,對於「題意為何」以及「該寫什麼」毫無頭緒,而不能穩健完成,爭取更多時間在其他題目上。
所以,與其要求自己辛苦地練習寫短文,寫了多篇卻仍然抓不到重點,倒不如先找出自己在哪裡卡關,先從分階段練習開始。若是看到題目就卡住,就先練習拆解題意;如果不會破題,就先練習遇到各種類型題目的破題方法......。除了內容之外,我認為只要關於技巧、架構這種比較剛性的東西,都可以透過刻意學習建立一個快速書寫的SOP。因此我認為,剛開始準備短文寫作的人,練習讀取題目及建立大綱,是最適切並且回饋度高的首要工作。
最後,我真的很鼓勵大家每天花一點時間練習,建構你對題目的理解,或短文大綱的建立(一點點時間就好,真的,先不要去想完成文章這件事),不要間斷,尤其是看到短文題目大腦會瞬間死當的人,這個練習對我們之後寫作真的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