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書】打電話教戰守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不喜歡打電話,因為我是內向者。」

  即使許多朋友感到驚訝(甚至懷疑),我始終清楚認知,也從不厭其煩地如此告訴他們。

  許多人對「內向者」的誤讀,是認為內向者怯於面對人群,因此選擇活在自己建立的框架中,以逃避這個社會湧進來的聲音訊息,但這不利於社會化。在我也吸收這些誤讀之前,我也因此而困擾著,直到接觸了心理學分析,以及拜讀張瀞仁老師《安靜是種超能力》之後,覺得應該要來寫點什麼。因為我相信,「異」來自於「同」;我們所認知的異,不應該是「負面」的,而是「獨特」的。性格有多樣分類,自閉亞斯也有光譜,內向之於外向,也不過就是亞洲之於歐洲這樣的存在,本有其理由與意義。

  拜現代化資訊普及之賜,我終於明白,我幼年至今某些格格不入的心理狀態與行為都是源自於我是「內向者」的緣故,雖然我不願意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句話來形容我一直在做的事,但我的確從不間斷調整自己以融入這個社會,因此,在他人眼裡看來習以為常的行為,卻是我耗費極大心力刻意為之才能完成。

  若以我個人的生活體驗來解釋,內向者所畏懼的主體其實並不是人群本身,而是人群所乘載的資訊量(已發的加上隱含未發的)。內向者有個很經典的指標,就是大腦必須先將眼前的資訊下載、吸收,內化成個人理解,才能做出比較完整而具邏輯的回覆,資訊量過載往往導致內向者處於當機狀態,而我們為了避免大量當機導致主機衰竭,生物存活本能就是逃避。

  換句話說,如果想讓內向者一刀斃命,或大難不死也重傷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沒有時間準備」;而內向者要在社會上存活下來的方法,就是在平常「大量而多樣化的準備」以隨時迎敵。

  我雖然也不特別喜歡見面談話(有要事商談的那種),但「電話往來」才是我至今無法完全克服的心魔。尤其必須「立即」打電話給他人,又或他人當下表示要打電話來(但卻未明確表示有什麼事)的時候,惱人內心小劇場就上演了:

「我該怎麼說?」
「我該怎麼答?」
「我該答應嗎?」
「我該拒絕嗎?」
「答應的理由是什麼?」
「拒絕的理由是什麼?」
諸如此類的迴圈至今仍然反覆,無解。

  對於內向者族群而言,我們人生的中心思想就是「準備」,但打電話就是很難事前準備的行為。通常會見面,大部分都有預告性與會晤的目的性,無論是否赴約,給內向者的緩衝時間仍然較充足。若外向者的資訊速度是光纖網路,內向者處理資訊的速度可能只有512K。而比起會面,電話裡僅憑聲音,少了表情,內向者無法明確得知對方意圖,亦難以迅速處理資訊,不幸陷入沉默後的尷尬更使我們無法招架。

  身為純種內向者,從小到大我莫名排斥接電話,也盡量避免打電話。進入職場後在傳產當生管品管,雖然需要電話溝通,但並非大量聯絡,主要的時間還是對內協調與庫房工作,有時候甚至一整個早上都不需要與人說話,所以我沒有急迫地感受到電話往來這件事帶給我的衝擊。

  直到我因為生涯規劃進入金融機構,真正的內向者危機才宛如海嘯迎面而來。除了面對窗口客戶的血淚史,光是打電話這件事,就讓我花了許多時間才從支吾其詞到鎮定回應,當然,事前準備的SOP必然不可免。
我那時的自救方法是:
1.確認溝通目的。(是行銷?是通知?是補件?)
2.確認客戶身分。(先生/小姐/太太/阿姨)
3.建立適當問候語與道別語(早安/您好/請教您/感謝您)
4.最後將溝通內容整理成摘要,避免電話行進中腦袋當機
(然後深吸一口氣開始撥通電話)

  也許很多人看到這裡會唖然失笑:不就打個不到1分鐘的電話,有必要搞得風蕭蕭兮易水寒嗎?多人不明白的是,未消化的資訊對內向者來說,其實是一把兩面刃,在我們還未掌握運用它的精髓之前,只能如履薄冰,別無它法。

  我現在仍然喜歡文字溝通,也不愛講電話,但認同蘇軾在〈教戰守則〉裡說的「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要存活於這個世界,我們只能居安思危,逃避無助於成長。我自認既然不擅長,那便平時多準備 。發揮優勢固然重要,但我們不須澈底放棄自己的弱項,也不強求自己將弱項做到跟他人一樣的高度;只是把它做到「差強人意」仍然有其必要,如此可以幫助我們在職場上比較順利,至少比較平安。

 以上,祝福所有內向者都可以順利完成「職場電話溝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35內容數
年已不惑的單身女子,繭居生活中的思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遺我雙鯉魚 的其他內容
然而白雲蒼狗中,一切仍存在著永恆的實相。變了的是人生的滄海桑田,不變的是被時代覆蓋而模糊泛黃的回憶裡,我們曾經的心動與憾恨、絕望及勇氣、平靜和釋然。
穿過舊時光到達海風微鹹的黃昏,J佇立在遊人如織的港區碼頭,背後燃燒的夕陽包圍他頎長的身影,我穿過人群凝望這樣熱切的面容時,想起父親期待我成家立業的心,以及我與父親為了J大吵一架後負氣離家的深夜。困惑著,與命運背道而馳的究竟是我還是父親?
死生,命也。人世憂歡終如浮雲,隨你入土,一切復歸於零。  
〈殊途〉 殊途,是我們共有的名字,我們也牢牢雋刻在心上,只是想明白,在離索之前,在荒涼之前,我們能擁抱多少聲色熱度,能收藏多少枕邊絮語,這不是一種苟活,只是用隱晦的方式綿延細膩而糾纏的情思,至少趁著生命的浪頭尚未到達,可以暫時忽略相遇與分離一體兩面的樣貌。
然而白雲蒼狗中,一切仍存在著永恆的實相。變了的是人生的滄海桑田,不變的是被時代覆蓋而模糊泛黃的回憶裡,我們曾經的心動與憾恨、絕望及勇氣、平靜和釋然。
穿過舊時光到達海風微鹹的黃昏,J佇立在遊人如織的港區碼頭,背後燃燒的夕陽包圍他頎長的身影,我穿過人群凝望這樣熱切的面容時,想起父親期待我成家立業的心,以及我與父親為了J大吵一架後負氣離家的深夜。困惑著,與命運背道而馳的究竟是我還是父親?
死生,命也。人世憂歡終如浮雲,隨你入土,一切復歸於零。  
〈殊途〉 殊途,是我們共有的名字,我們也牢牢雋刻在心上,只是想明白,在離索之前,在荒涼之前,我們能擁抱多少聲色熱度,能收藏多少枕邊絮語,這不是一種苟活,只是用隱晦的方式綿延細膩而糾纏的情思,至少趁著生命的浪頭尚未到達,可以暫時忽略相遇與分離一體兩面的樣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內向者空間》是一本幫助內曏者瞭解自我、接納不完美並在現代社會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實用指南。書中探討了內向者的多重面向(社交型、思考型、焦慮型、保留型),並提供應對生活中挑戰(個人空間、社交壓力、表達困難)的策略,以及一套獨特的情緒抒發空間練習,引導內曏者自我探索與成長。
Thumbnail
  所謂舉重若輕,用最潔白如雲吸引人的文字走過對台灣最深刻至底的記憶與情愫,如此告白,是我至今仍無法做到的。如同村上春樹在《邊境.近境》 裡形容墨西哥人熱愛音樂的程度的敘述方式:「在這個奇妙的國家,就算所有的機器都死了,所有的理想和革命都死了,由於某種奇妙的理由,只有車上的音響不會死。」
Thumbnail
很多上過傾古華語課的學生,當我告訴他們我是社恐、內向、i人時,幾乎是一面倒的不相信!連我前同事們都直呼不相信,他們一直覺得我是個外向E人。殊不知,我只是拿出我「工作模式」的一面而已。我認為要是我是學語言的學生,老師太過無趣,上課也會很無聊,於是我從最表面的語氣、語調開始著手......模擬並解決問題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今天,我聽了大人學Podcast,講者分享了對於「熱情」、「人生目標」和「使命」的看法,深感共鳴。他們提到,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找到自己的天賦與熱情,追隨自己所喜愛的事物,甚至在教育改革中,也不斷強調這一點——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並專注發展。然而,這些概念聽起來是正確的,但卻缺乏具體的實踐方法,使得
Thumbnail
我的困擾不是性向或是性別認知(至少目前不是XD) 但我的確有些事情不想公開讓別人知道 當然那些我不想說的事情對我而言一點都不可恥 反而某方面來說可能還很勵志?! 但我評估了很多事情以後 我還是選擇不出櫃 當然我也不是什麼深櫃 我還是會和一些我覺得能夠講的
Thumbnail
想要拒絕,又怕得罪對方?但若答應了,自己卻覺得委屈?被不當的對待,卻因害怕與對方發生衝突,而忍氣吞聲?這樣兩難的處境,你也有過嗎? 學會《零內耗溝通術》,讓我們從此不再害怕衝突,也不必忍到內傷。面對難以溝通的人,再也不心累! 《零內耗溝通術》這本書的英文名是「Talking on Egg
Thumbnail
透過觀察-感受-需求-請求的溝通方式,作者分享了自己如何克服害怕打電話的問題,並成功協調議價。同時提到心態改變和運用新體驗取代舊的負面體驗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了解I型人的特質,幫助I型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內向者空間》是一本幫助內曏者瞭解自我、接納不完美並在現代社會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實用指南。書中探討了內向者的多重面向(社交型、思考型、焦慮型、保留型),並提供應對生活中挑戰(個人空間、社交壓力、表達困難)的策略,以及一套獨特的情緒抒發空間練習,引導內曏者自我探索與成長。
Thumbnail
  所謂舉重若輕,用最潔白如雲吸引人的文字走過對台灣最深刻至底的記憶與情愫,如此告白,是我至今仍無法做到的。如同村上春樹在《邊境.近境》 裡形容墨西哥人熱愛音樂的程度的敘述方式:「在這個奇妙的國家,就算所有的機器都死了,所有的理想和革命都死了,由於某種奇妙的理由,只有車上的音響不會死。」
Thumbnail
很多上過傾古華語課的學生,當我告訴他們我是社恐、內向、i人時,幾乎是一面倒的不相信!連我前同事們都直呼不相信,他們一直覺得我是個外向E人。殊不知,我只是拿出我「工作模式」的一面而已。我認為要是我是學語言的學生,老師太過無趣,上課也會很無聊,於是我從最表面的語氣、語調開始著手......模擬並解決問題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今天,我聽了大人學Podcast,講者分享了對於「熱情」、「人生目標」和「使命」的看法,深感共鳴。他們提到,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找到自己的天賦與熱情,追隨自己所喜愛的事物,甚至在教育改革中,也不斷強調這一點——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並專注發展。然而,這些概念聽起來是正確的,但卻缺乏具體的實踐方法,使得
Thumbnail
我的困擾不是性向或是性別認知(至少目前不是XD) 但我的確有些事情不想公開讓別人知道 當然那些我不想說的事情對我而言一點都不可恥 反而某方面來說可能還很勵志?! 但我評估了很多事情以後 我還是選擇不出櫃 當然我也不是什麼深櫃 我還是會和一些我覺得能夠講的
Thumbnail
想要拒絕,又怕得罪對方?但若答應了,自己卻覺得委屈?被不當的對待,卻因害怕與對方發生衝突,而忍氣吞聲?這樣兩難的處境,你也有過嗎? 學會《零內耗溝通術》,讓我們從此不再害怕衝突,也不必忍到內傷。面對難以溝通的人,再也不心累! 《零內耗溝通術》這本書的英文名是「Talking on Egg
Thumbnail
透過觀察-感受-需求-請求的溝通方式,作者分享了自己如何克服害怕打電話的問題,並成功協調議價。同時提到心態改變和運用新體驗取代舊的負面體驗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了解I型人的特質,幫助I型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