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書】打電話教戰守則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我不喜歡打電話,因為我是內向者。」

  即使許多朋友感到驚訝(甚至懷疑),我始終清楚認知,也從不厭其煩地如此告訴他們。

  許多人對「內向者」的誤讀,是認為內向者怯於面對人群,因此選擇活在自己建立的框架中,以逃避這個社會湧進來的聲音訊息,但這不利於社會化。在我也吸收這些誤讀之前,我也因此而困擾著,直到接觸了心理學分析,以及拜讀張瀞仁老師《安靜是種超能力》之後,覺得應該要來寫點什麼。因為我相信,「異」來自於「同」;我們所認知的異,不應該是「負面」的,而是「獨特」的。性格有多樣分類,自閉亞斯也有光譜,內向之於外向,也不過就是亞洲之於歐洲這樣的存在,本有其理由與意義。

  拜現代化資訊普及之賜,我終於明白,我幼年至今某些格格不入的心理狀態與行為都是源自於我是「內向者」的緣故,雖然我不願意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句話來形容我一直在做的事,但我的確從不間斷調整自己以融入這個社會,因此,在他人眼裡看來習以為常的行為,卻是我耗費極大心力刻意為之才能完成。

  若以我個人的生活體驗來解釋,內向者所畏懼的主體其實並不是人群本身,而是人群所乘載的資訊量(已發的加上隱含未發的)。內向者有個很經典的指標,就是大腦必須先將眼前的資訊下載、吸收,內化成個人理解,才能做出比較完整而具邏輯的回覆,資訊量過載往往導致內向者處於當機狀態,而我們為了避免大量當機導致主機衰竭,生物存活本能就是逃避。

  換句話說,如果想讓內向者一刀斃命,或大難不死也重傷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沒有時間準備」;而內向者要在社會上存活下來的方法,就是在平常「大量而多樣化的準備」以隨時迎敵。

  我雖然也不特別喜歡見面談話(有要事商談的那種),但「電話往來」才是我至今無法完全克服的心魔。尤其必須「立即」打電話給他人,又或他人當下表示要打電話來(但卻未明確表示有什麼事)的時候,惱人內心小劇場就上演了:

「我該怎麼說?」
「我該怎麼答?」
「我該答應嗎?」
「我該拒絕嗎?」
「答應的理由是什麼?」
「拒絕的理由是什麼?」
諸如此類的迴圈至今仍然反覆,無解。

  對於內向者族群而言,我們人生的中心思想就是「準備」,但打電話就是很難事前準備的行為。通常會見面,大部分都有預告性與會晤的目的性,無論是否赴約,給內向者的緩衝時間仍然較充足。若外向者的資訊速度是光纖網路,內向者處理資訊的速度可能只有512K。而比起會面,電話裡僅憑聲音,少了表情,內向者無法明確得知對方意圖,亦難以迅速處理資訊,不幸陷入沉默後的尷尬更使我們無法招架。

  身為純種內向者,從小到大我莫名排斥接電話,也盡量避免打電話。進入職場後在傳產當生管品管,雖然需要電話溝通,但並非大量聯絡,主要的時間還是對內協調與庫房工作,有時候甚至一整個早上都不需要與人說話,所以我沒有急迫地感受到電話往來這件事帶給我的衝擊。

  直到我因為生涯規劃進入金融機構,真正的內向者危機才宛如海嘯迎面而來。除了面對窗口客戶的血淚史,光是打電話這件事,就讓我花了許多時間才從支吾其詞到鎮定回應,當然,事前準備的SOP必然不可免。
我那時的自救方法是:
1.確認溝通目的。(是行銷?是通知?是補件?)
2.確認客戶身分。(先生/小姐/太太/阿姨)
3.建立適當問候語與道別語(早安/您好/請教您/感謝您)
4.最後將溝通內容整理成摘要,避免電話行進中腦袋當機
(然後深吸一口氣開始撥通電話)

  也許很多人看到這裡會唖然失笑:不就打個不到1分鐘的電話,有必要搞得風蕭蕭兮易水寒嗎?多人不明白的是,未消化的資訊對內向者來說,其實是一把兩面刃,在我們還未掌握運用它的精髓之前,只能如履薄冰,別無它法。

  我現在仍然喜歡文字溝通,也不愛講電話,但認同蘇軾在〈教戰守則〉裡說的「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要存活於這個世界,我們只能居安思危,逃避無助於成長。我自認既然不擅長,那便平時多準備 。發揮優勢固然重要,但我們不須澈底放棄自己的弱項,也不強求自己將弱項做到跟他人一樣的高度;只是把它做到「差強人意」仍然有其必要,如此可以幫助我們在職場上比較順利,至少比較平安。

 以上,祝福所有內向者都可以順利完成「職場電話溝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遺我雙鯉魚
26會員
38內容數
年已不惑的單身女子,繭居生活中的思索
遺我雙鯉魚的其他內容
2025/04/04
  神秘的宇宙孕育著人,人生來總是有苦有樂,只是樂的記憶往往瞬間即逝,而苦的記憶卻總是滲入骨血,磨滅不去。因此我明白,我是人,人生來便是要來體驗苦,有些人苦於外界物質,有的人苦於內在意識,沒有優劣之分,只是人生功課不同、歷程不同,僅此而已。
Thumbnail
2025/04/04
  神秘的宇宙孕育著人,人生來總是有苦有樂,只是樂的記憶往往瞬間即逝,而苦的記憶卻總是滲入骨血,磨滅不去。因此我明白,我是人,人生來便是要來體驗苦,有些人苦於外界物質,有的人苦於內在意識,沒有優劣之分,只是人生功課不同、歷程不同,僅此而已。
Thumbnail
2025/01/19
  所謂舉重若輕,用最潔白如雲吸引人的文字走過對台灣最深刻至底的記憶與情愫,如此告白,是我至今仍無法做到的。如同村上春樹在《邊境.近境》 裡形容墨西哥人熱愛音樂的程度的敘述方式:「在這個奇妙的國家,就算所有的機器都死了,所有的理想和革命都死了,由於某種奇妙的理由,只有車上的音響不會死。」
Thumbnail
2025/01/19
  所謂舉重若輕,用最潔白如雲吸引人的文字走過對台灣最深刻至底的記憶與情愫,如此告白,是我至今仍無法做到的。如同村上春樹在《邊境.近境》 裡形容墨西哥人熱愛音樂的程度的敘述方式:「在這個奇妙的國家,就算所有的機器都死了,所有的理想和革命都死了,由於某種奇妙的理由,只有車上的音響不會死。」
Thumbnail
2024/12/22
  如果能允許孩子,先認同他們的認同(與不認同),才有可能讓孩子在未來發展中,學會把「自己」長好。當自己長成真正的自己,就能在任何時刻在挫折中順利復原,完成與自己和解的任務。      這條與自己和解的路,我走了四十幾年,至今才懂,但猶未晚也。   
Thumbnail
2024/12/22
  如果能允許孩子,先認同他們的認同(與不認同),才有可能讓孩子在未來發展中,學會把「自己」長好。當自己長成真正的自己,就能在任何時刻在挫折中順利復原,完成與自己和解的任務。      這條與自己和解的路,我走了四十幾年,至今才懂,但猶未晚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資料來源 : 內向者應該如何社交?做對7招輕鬆融入人群 可再參考 : 常覺得自己難融入群體、或大家都不理解你?這也許跟「亞斯特質」大有關係! 很多內向者都想過改變自己,但做為一種人格特質,內向是很難被改變的。那麼,做為內向者,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方法? 1.運用口頭表達以外的
Thumbnail
資料來源 : 內向者應該如何社交?做對7招輕鬆融入人群 可再參考 : 常覺得自己難融入群體、或大家都不理解你?這也許跟「亞斯特質」大有關係! 很多內向者都想過改變自己,但做為一種人格特質,內向是很難被改變的。那麼,做為內向者,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方法? 1.運用口頭表達以外的
Thumbnail
對於內向者而言,打電話這件事應該是一個很難跨越的障礙,但是如果是用文字來溝通,可能很多時候就慢了,說不定會因此錯過交卷的時機,所以打電話是需要克服的一件事。 因為我自己也算是一個內向者,所以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很難適應要打電話這件事情,總覺得打電話給別人會打擾到他,而且跟別人講話會讓我壓力很大,尤其
Thumbnail
對於內向者而言,打電話這件事應該是一個很難跨越的障礙,但是如果是用文字來溝通,可能很多時候就慢了,說不定會因此錯過交卷的時機,所以打電話是需要克服的一件事。 因為我自己也算是一個內向者,所以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很難適應要打電話這件事情,總覺得打電話給別人會打擾到他,而且跟別人講話會讓我壓力很大,尤其
Thumbnail
「我的個性比較內向,但內心深處也渴望挑戰業務工作,請問我有機會嗎?」 近期接到這樣的諮詢,諮詢後對方堅定且充滿信心地接受了業務工作的挑戰,在此將我跟他分享的內容做了些整理,提供給跟這位夥伴有一樣疑問的您,希望能讓您的職涯選擇多一份參考的依據。
Thumbnail
「我的個性比較內向,但內心深處也渴望挑戰業務工作,請問我有機會嗎?」 近期接到這樣的諮詢,諮詢後對方堅定且充滿信心地接受了業務工作的挑戰,在此將我跟他分享的內容做了些整理,提供給跟這位夥伴有一樣疑問的您,希望能讓您的職涯選擇多一份參考的依據。
Thumbnail
如果想讓內向者一刀斃命,或大難不死也重傷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沒有時間準備」;而內向者要在社會上存活下來的方法,就是在平常「大量而多樣化的準備」以隨時迎敵。
Thumbnail
如果想讓內向者一刀斃命,或大難不死也重傷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沒有時間準備」;而內向者要在社會上存活下來的方法,就是在平常「大量而多樣化的準備」以隨時迎敵。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內向者不見得不善言詞;外向者不見得能言善道,因講話是種技巧,是訓練來的,跟內向外向無關,那是取決於邏輯思考力。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同,透過性格的認識,不是為了設限,而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能去做各種拿捏。全然去選擇與享受自由,但這個的背後就是承擔與負責。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內向者不見得不善言詞;外向者不見得能言善道,因講話是種技巧,是訓練來的,跟內向外向無關,那是取決於邏輯思考力。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同,透過性格的認識,不是為了設限,而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能去做各種拿捏。全然去選擇與享受自由,但這個的背後就是承擔與負責。
Thumbnail
外向是一張快速通關券,推進目標實現進度。 其實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現在我現實生活的朋友們看到我這樣說,一定會說:「屁啦!」 我沒有說謊,事實真的是如此。 直到現在,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我總是安靜待在角落,不會主動與他人攀談;我也不喜歡參加社團或學生團體;有了很多朋友,但我不
Thumbnail
外向是一張快速通關券,推進目標實現進度。 其實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現在我現實生活的朋友們看到我這樣說,一定會說:「屁啦!」 我沒有說謊,事實真的是如此。 直到現在,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我總是安靜待在角落,不會主動與他人攀談;我也不喜歡參加社團或學生團體;有了很多朋友,但我不
Thumbnail
【內向的人有福了,4寶典+2法則,工作、社交煩惱通通遠離你!】 「內向者V.S.外向者」、「如何區分自己傾向於內向者或外向者」、「內向者的三點優勢特質」、「內向者職場生存的四個寶典」、「內向者人際交往的兩大法則」,最後則是「給內向者的一封信」。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2/02(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內向的人有福了,4寶典+2法則,工作、社交煩惱通通遠離你!】 「內向者V.S.外向者」、「如何區分自己傾向於內向者或外向者」、「內向者的三點優勢特質」、「內向者職場生存的四個寶典」、「內向者人際交往的兩大法則」,最後則是「給內向者的一封信」。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2/02(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你是否也有過這些心理小劇場:在茶水間遇到不熟的同事,會緊張要閒聊什麼?遇到很久之前一同受訓的同事,會猶豫要不要打招呼?或是,打電話給客戶時會擔心打擾到對方? 以上種種,可能會讓你懷疑自己是否社交能力有問題,不擅與人相處。但其實不用擔心,很可能只是因為: 你是個內向者。
Thumbnail
你是否也有過這些心理小劇場:在茶水間遇到不熟的同事,會緊張要閒聊什麼?遇到很久之前一同受訓的同事,會猶豫要不要打招呼?或是,打電話給客戶時會擔心打擾到對方? 以上種種,可能會讓你懷疑自己是否社交能力有問題,不擅與人相處。但其實不用擔心,很可能只是因為: 你是個內向者。
Thumbnail
《安靜是種超能力》是一本幫助內向者知己知彼,管理自身不足的同時,更讓特質得以發揮的救命之書(笑)。雖然職場上仍不乏考驗,但是「做你自己」,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面對挑戰,無疑比強裝外向者去處理棘手問題要輕省多了。
Thumbnail
《安靜是種超能力》是一本幫助內向者知己知彼,管理自身不足的同時,更讓特質得以發揮的救命之書(笑)。雖然職場上仍不乏考驗,但是「做你自己」,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面對挑戰,無疑比強裝外向者去處理棘手問題要輕省多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