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咑!」有別與以往的優雅開門,今天門鈴一按便瞬間打開,你紅色的鏡框笑得開懷。因為,今天我們要一起大玩Switch!
有些時候,我會在家長面前,示範怎麼和長照心理服務的孩子一起打遊戲,從一般的桌遊、寶可夢、撲克牌、象棋、拼圖,到XBox、Switch都有玩過,重點不是遊戲是什麼,而是要讓孩子,從解說自己最熟悉、最喜愛的遊戲規則開始,增加與人互動的契機,對不懂社交的自閉類群孩子(以下簡稱星星)來說,這更是從聽到喊聲不回頭、只講著自己聽的懂的專有名詞、喜歡自己玩、擅自更改規則讓自己贏得開心卻惹怒玩伴,到能模仿解說、發現和人一起玩很有趣、即使輸了也沒關係的契機。
從小看到大的馬力歐系列,有時正是連結各世代互動的橋樑
遊戲,是孩子最初也最美好的世界,也是走入社會的第一步,做為父母,或其他的主要照顧者,則是孩子的第一批玩伴與社會學習的開始。當我們一開始要陪孩子玩,尤其是陪伴只顧著自己玩的星星,首先要從語言之外,看懂他在做什麼,這時,讓自己作為孩子遊戲的學習者就很重要了。
如何學習孩子的遊戲?和我們婚後進入另一半的原生家庭、加入一個社團,或新到一間公司很類似,第一件事情就是融入環境、入境隨俗,找不到人詢問時,就先作為新手,仔細觀察與模仿。學習孩子遊戲的第一步也是如此,因為星星的語言往往飛快、跳躍、認為別人都跟自己一樣懂,導致溝通起來難以聽懂,或只顧自己玩而不搭理人,我們必須先模仿孩子遊戲的行為,例如堆積木、畫圖、撕紙、哼歌等,從模仿與觀察中去瞭解他的遊戲邏輯,並試著說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逐漸知道該怎麼教大人進入自己的遊戲,例如:
「小米把積木一個一個堆的高高的,哇!推倒了!」
「琳琳邊撕廢紙,邊笑得好開心喔!我也來撕一些。」
「讓卡比跳起來,我要把switch搖桿移到左邊,和A同時按下去」
遊戲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很想糾正孩子的各種行為、看不懂這孩子到底在做什麼而模仿得很累,或猶豫該不該跟著一起做,理論上,只要不影響到孩子的人身安全,我們都該模仿孩子,來走入孩子的世界,但如果有這個擔心,不妨設定時間與足夠安全的空間─已能明確按規則玩遊戲的孩子以一至多個遊戲為單位(如:一局桌遊的時間),只想自己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則先從五到十分鐘開始,等孩子開始覺得跟人玩很有趣後再增加─每星期固定某幾天的一個時段,作為新手,陪孩子家中某個空間自由玩樂,讓孩子在日程表中逐漸了解,在這個空間和時間中,由他/她主導,安全下想做什麼都可以,至於其他時間和空間,仍依照現有的家庭規則來進行。
如果太過講求規則與遊戲順暢度,與孩子遊玩將變成照顧者的任務與工作,我們與孩子都可能在引導過程中,失去對遊戲的興致,而換個角度,如果太過追隨孩子的創造力與發想,面對重視自己開心而容易忽略旁人的星星,可能會讓我們茫然不知該如何跟從而疲倦,星星也會在無邊無際的自由中失卻方向而焦慮不安,寧願繼續待在跟自己玩的世界中。
那麼,到底要怎麼玩?不如「半玩半認真」──當個認真的新手,但也順從本性開心去玩!
作為新手,當我們全神貫注投入孩子的遊戲,孩子會逐漸覺得和人玩是有趣的;作為大人,我們本來就知道一些遊戲的規則、玩法,只要持續觀察與模仿,一定能加入孩子的遊戲,到這個時候,我們開始看懂了孩子的遊戲,孩子也很期待與家長玩樂的時光,讓孩子想動手示範,教我們怎麼進入他的遊戲;作為充滿好奇又非全然無知的新手與大人,我們可以真心向學,並且說出我們學習的感受,或設想第一次聽孩子介紹這個遊戲的人會有什麼感受:
「我新手欸,你講這麼快,最好一次就懂啦,教我教我!」
「我看撿紅點好像有滿多版本的規則,我想聽你玩的規則是什麼~」
(無奈看著我放空讓對手射門成功)「你沒說話,我還以為換你踢欸~~~」
「一直改規則,我本來可以贏結果又輸了,有點生氣、有點難過欸!」
當我們真正進入遊戲,將會因競賽輸贏而有喜怒哀樂,也會在學習遊戲規則中,對於對方說不清楚的地方有感覺,我們可以透過這些情緒去引導孩子,把遊戲規則的講解從「就這樣」的簡略,變成「你要把搖桿移到左邊,和A同時按下去」的詳細,也去討論不公平、只對孩子有利的規則,雖然孩子在介紹與修改規則時可能覺得很麻煩,但因為我們是孩子的照顧者,可以被教會並遵守規則、全神貫注投入遊戲,這些經驗,將促進親子關係,也讓孩子體會協助另一個人投入自己的遊戲後,一同玩耍的加倍快樂與滿滿成就。
推薦書籍:
河合隼雄〈青春的夢與遊戲〉
本文刊登於111/4/22 國語日報特教版,感謝報社回傳的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