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們影響最深卻也越難面對的就是家庭。擅長拍攝家庭的是枝裕和,靠著人物間微不足道的互動醞釀出看不見的牽絆,而以精緻布局、畫面細節著稱的魏斯.安德森,在同樣的主題上,反而必須退後一步觀看,才能發現和諧優雅中充滿的矛盾和哀傷。而這也正是家庭的基調和原型。
父親Royal做為這個家的靈魂人物,之於其他角色卻是個缺失的存在。他的名字是那麼不合時宜,過度浪漫一種天賦的特權,近似「loyal」讀法也諷刺他對妻子或兒女都是實實在在的背叛者,然而原文片名< The Royal Tenenbaums>那個鮮明的「s」,則揭示了一個赤裸殘酷的真相:不論孩子們甚或妻子多麼想長成自己應有的樣子,「父親/丈夫」永遠會是殘存在我們靈魂的陰影,父權的無處不在左右整個家族的面貌,個人無法單純作為自己,或多或少都將成為部分複製品。
中文片名<天才一族>又是片商的命名套路,來自飾演母親Etheline演員安潔莉卡·休士頓的知名電影<阿達一族 The Addams Family>,但若就此誤打誤撞並陳這兩部片,會發現竟有種奇詭的對照性:<阿達一族>中各異其趣角色以一種悖離普世價值的態度呈現一個家密不可分的凝聚力,而<天才一族>則在各種討喜的元素中反映家人間的彼此疏離;在這部片中安潔莉卡·休士頓不再是Morticia Addams的高冷艷麗,而化身那個一心一意付出卻永遠不知道自己做得夠不夠好、應對丈夫或兒女層出不窮的麻煩總是抱以相信耐心包容的Etheline,如此完美的母性形象卻哀傷地大半輩子沒能活出自己,縱然上輩子是魔女是否也難逃這個世界對於女性/母親所下的魔咒?
長子Chas和次子Richie像是濃縮了Royal的兩種性格,前者理性、後者感性,然而Chas對父親的無法諒解實則代表他其實是最最看重情感的人,從小鑽研數據模式的他被不可測的意外烙下了心理陰影,使他時時處於哀傷甚至憤怒裡。描寫他的篇幅其實並不多,卻由他的兩個兒子所延伸,做為另一組父子關係的對照:Royal拉攏小孫子的段落打斷了過度哀悼的Chas對兒子的影響,一如他之於Chas曾帶來的負面影響,透過對孫子成長的參與變相彌補他再也無法彌補的Chas的童年。事實上,所有的傷害是無法以替代療癒的,或說魏斯.安德森浪漫化了和解過程,又或者如果所有的計算都無法達到合理的償還,他更情願那樣的傷痛能夠用一種重重舉起、輕輕放下的溫柔方式所撫平;於是對Chas來說缺少的那份救贖,還得是Royal英雄式的拯救,藉由阻止一場意外慰藉上場意外的傷口,不可免的贖罪卻以犧牲可憐的狗狗為代價,去成全一個以人類的自私、脆弱為主體的童話中。
Richie則沈溺在自己的悲劇情結裡,戀上沒有血緣關係的姐姐Margot跨不過不知所謂的理性那關,敢自毀前程卻沒有勇氣和Margot告白,逃到遠方輾轉思索也才透過「寫信」「給好友」Eli吐露出「我想我愛上Margot」,對比球場上必須霸氣才能爭勝,他的謹小慎微顯見對愛的不確定和在愛裡的過度卑微,家,並沒有教會他那些,他不熟悉這樣強烈的情感、也沒有可套入幻想的情節,這樣一個鑽牛角尖的角色迎來了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暴力轉折:當Margot的祕密曝光後,Richie剃去了自己的落腮鬍同時割腕自殺,彷彿自己注定承繼的命運隨著汩汩流出的鮮血該還的就算都還了,從那一刻開始,他的活能夠純粹為自己而活,不為父母的期待、不為世間的規範,向來都是沉默的個體自此鮮明標誌出自己的存在。
那樣的存在,震撼了Margot。她與鄰居Eli同樣渴望融入Tenenbaums,Margot更是自小被這個家庭養大,卻無視Etheline、Richie對她的親愛,一股腦記著Royal對自己身分的否認、選擇被Royal不經意的評語給傷害,原生家庭無法給她歸屬感、更換不同情人也無法打開她的心房,她逐漸褪去足以大鳴大放的才華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秘密,她渴望愛、渴望認同,卻沒有一個人、一處所在能契合她心靈的平和。Richie的自殺使Margot覺悟,原來她一直在意根本不在意她的人,她的挫折、寂寞、空虛都是因為錯付了對象,甚至她可以不需要誰來填補,即使是愛她的Richie。
縱然,這個家缺失了所有我們對家的期待,更可能是在世界的變化下「家」已然無力承擔那麼多的期待,魏斯.安德森卻仍舊期待著:當彼此間再沒有謊言、願意離開秘密帶來的舒適感,戒除終使自己難堪的心癮,也許我們就能重新學會包容、學會愛,以一個家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