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世界:果戈里的外套與歐亞草原之路 (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俄國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曾說過:「俄國歷史是一部收集領土的歷史。」 這句話似乎尤其適用於西元1721年彼得大帝打敗瑞典後被推舉為沙皇之後的俄羅斯帝國擴張。但翻閱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從西元1613年,一群仕紳推舉出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沙皇後,俄羅斯體制就開始從等級代表君主制向絕對君主制傾斜,為大舉擴張版圖做好了準備,彼得只是果斷地奪下了沙皇的位置,憑藉著自己熱愛學習的精神和兼顧實用和原則的品味,負起了改革國家的責任。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彼得還親自選址建立了聖彼得堡,積極為俄羅斯帝國引進西方的啟蒙文明。

因此,當十九世紀的30年代,果戈里從烏克蘭鄉下到聖彼得堡謀求發展時,當時的聖彼得堡已經接觸西方思潮一段時間了,而年輕的果戈理可以居住在最熱鬧的涅瓦大道上,可見得當時他的經濟狀況相當不錯,不過在他的筆下,涅瓦大道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西方物質的誘惑,連女子的性格也飄忽難辨。

在果戈里的眼中,「除了路燈,一切都是幻象,涅瓦大道無時無刻都在欺騙世人,特別當深濃夜色籠罩大地,將家家戶戶白色、淡黃色的牆壁映得格外分明之際。」更說「當惡魔親自點燃燈火、為世間萬物籠罩一層假面之際,尤其如此」。」

果戈里曾自承,「我不像我的人物那樣,我不喜歡我身上卑劣的東西。不管,過去和現在,我都想要與它們作戰,並且驅逐他們。」

不過,如果我們可以注意到,從十八世紀開始的西歐「啟蒙文明」其實代表西歐人對自身文化光明的自信,果戈里上述對「路燈」的描述就必須很留意了。他提試著我們,果戈里對彼得大帝想要透過親自設計的涅瓦大道彰顯的「西歐啟蒙理性」其實懷有一定程度的疑懼。

不過,也許是當時俄國文壇還有一位閃亮的明星普希金,所以果戈里對自身的文學與社會主張是相對低調的。普希金與果戈里的語言風格或許有點像是杜甫與李白,但在時代文壇上的際遇卻恰恰顛倒。普希金被尊為「俄國詩歌的太陽」,「俄國文學之父」也是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所以,普希金不僅懂得音律,寫詩時想必也和杜甫一樣相當遵守音律,但這顯然不是果戈里或李白的作風。他們顯然也曉得當時流行的音律或文法格式,但卻不甚樂意遵從。李白在中唐時代名滿天下,他寫詩或講話不照格律,小咖如杜甫也得稱他「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但果戈里寫作時若完全不考慮普希金所提倡的格律或文法,可能會被批為「不入流」,所以大概只能說自己對俄語沒有什麼信心。

這應該是一個語言在「標準化」的過程中常有的現象,普希金是莫斯科人,所以他很自然地有了「京派」的優勢,但在烏克蘭鄉下長大的果戈里就要花點心思去學習、適應這標準,而他似乎並不習慣這種學習方式。

下面是一首普希金的作品,聽起來確實有像詩吧。

然而,果戈里對文學的熱情卻表現在另一方面。他顯然比較喜歡講故事,喜歡透過某一種奇幻的對照,來描繪現實。他的讀者必須學著觀看他所刻意磨製的魔鏡,去理解當時他觀察到的現實。

簡言之,果戈里在「聖彼得堡故事集」的敘事風格雖然很誇張怪誕也似乎很隨興,但他鋪陳故事的佈局卻顯然受到了西方思潮的影響,這點我們可以試從他的「外套」分析之。

果戈里的「外套」中有三個主要人物,銜接得十分順暢,我們可以按出場序一一來解讀:

第一位,因為作者花了許多筆墨在描述他的性格與背景,甚至名字來源,所以大概會被許多人視為主角。他的正式名字叫「阿卡基 ·阿卡基耶维奇·巴什馬奇金」,第一個字是他媽媽替他取的名字、第二個字是他父親的名字,第三個字是姓氏,所以按照一般敘事慣例,作者可以稱其為阿卡基就好,但這號人物卻一直以「阿卡基 ·阿卡基耶维奇」這麼落落長的名號出現,可見作者有其特別的用意。至於外表方面,他的頭髮是紅棕色的,頭頂還禿了一塊、雙頰佈滿皺紋,臉色像得了痔瘡一般,簡言之,就是其貌不揚。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官銜,果戈里形容他是「永遠的九品文官」,在他服務的機構中,無論其他的位子如何變動,他始終在相同的地方。至於他的工作方式,不管是誰將公文塞給他,也不論塞公文給他的人是否有權力指使他,他總是一接到公文便立即抄寫。(總而言之,他有點像是現代辦公室中的印表機或影印機。)

然而,這位「九品影印機」雖然熱愛自己的工作而且性格溫順、不思升遷,他還是有一個強大的勁敵,就是北國的嚴冬,於是他找上了故事中的第二位要角。

第二位主角,不意外的,是個裁縫師。這位裁縫師原是位地主的農奴,名叫格裡戈里,但自從他拿到自由證後,他就改名為彼得羅維奇。所謂彼得羅維奇是彼得的兒子之意,這意味著,他是回復自由後,就放棄自己的名字,改以「爸爸的兒子」的身份出現,並且遵照習俗,在與老婆吵架時,罵她是「村婦」、「德國婆娘」。至於,這位彼得羅維奇的手藝究竟如何呢?基本上他雖然連穿線都不太行,卻把氣都出在德國老婆身上:「穿不進去啊!番婆、害死我了!」( 如果用現代工業產品來形容的話,這位重獲自由的農奴有點像運作狀況不太穩定的電子產品,是想訂製外套的人非常不容易打交道的對象。)

那麼,阿卡基為什麼會找這位彼得羅維奇想辦法呢?作者果戈里是這樣解釋的:「因為只要彼得羅維奇喝得醉醺醺的,遇見客人上門就好商量,有求必應,又是鞠躬、又是道謝的」。

但是,這天九品阿卡基來得不巧,自由的彼得羅維奇很清醒,阿卡基想溜又溜不掉,只好硬著頭皮,說明來意,想請彼得羅維奇替他修外套。

但是,清醒的彼得羅維奇拒絕了九品阿卡基:「不行、沒法補了、這衣服破損得太嚴重了」。

九品阿卡基只好開始存錢做一件新外套,不過,雖然俄羅斯帝國是毛皮貿易大國,而且出口許多上好的貂皮,他卻完全沒有考慮貂皮,因為貂皮實在大貴了,他只選了「遠看像是貂皮」的貓皮。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貓皮外套」,讓他在享受短暫而難得的眾人稱讚後,又讓他陷入人生的谷底 ---「他的外套被搶了!」( 圖片來源:The Overcoat Illastration

外套

外套

雖然平時是眾人嘲弄的對象,但在北國的冬天沒有一件外套保暖終究是一件悲慘的事。於是,有人提議要籌錢替他做一件新外套,只是籌到的錢寥寥無幾、無濟於事。更重要的是,如果阿卡基 ·阿卡基耶维奇提不出合法的證據,證明外套是他本人所有,那麼外套就會一直扣押在警局裡,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位大人物幫他的忙,請他去關說、交涉,事情就會順利許多。

但是,這故事中的第三位要角,作者交代得很曖昧,雖然稱其為大人物,卻又說,若將其現在的職位與其他更顯赫的職位相比,他的職位依舊微不足道,但他卻懂得千方百計提高自己的身價,如訂定規矩「閒雜人等不可以直接拜會他」、「辦公必須按照最嚴格的流程:十四等文官要通過十二等文官、十二等文官再通報九等文官或轉呈給相關人員」,如此一來,公文最後才會交到他的手上。「嚴厲、嚴厲、再嚴厲」是這位大人物的口頭禪,雖然本質還算善良,但他的將軍頭銜讓他渾然忘我,總是依「等級」決定對人的方式。只要置身於等級比自己低的團體中,哪怕等級只比自己低了一級,態度就會變得極為可憎。

要請這樣一位大人物幫忙顯然並不容易,但平素溫順的阿卡基 ·阿卡基耶维奇提起了最大的勇氣,冒著冷汗、吞吞吐吐地向這一位不輕易接見人的大人物求救:「我冒昧前來請求閣下,就是因為秘書那個⋯⋯辦事不牢⋯⋯」

這樣一句不得體的請求,自然惹來大人物的一頓痛罵,阿卡基 ·阿卡基耶维奇也因此嚇破了膽,頂著滿街怒號的風雪、精神恍惚地在彼得堡的街頭遊走,而且在彼得堡四面八方的冷風襲擊之下,病情一發不可收拾,最後在吐出各種瘋狂的囈語後,終於嚥下最後一口氣。

當然,如果讀過這故事的朋友,自然知道這故事並沒有就此打住。在這裡想提醒各位讀者的是,果戈里的文章乍看龐雜混亂,其實很多安排都有深意,有興趣了解其寫作核心理念的讀者,最好還是親自讀一下原作,不要過於倚賴(受西方世界影響太深的)文學評論。

另一方面,果戈里的許多隱喻,對於熟悉紅樓夢的東方讀者而言,或許別有吸引力,很值得對比較文學有興趣的讀者好好細讀。

最後,稍微提示一下各位有興趣解謎的讀者一點小小的提示:「外套」故事最後登場的是一位怕鬼的崗警,不敢攔下阿卡基的怨魂,只好暗中跟在後頭,沒想到鬼魂卻突然回頭,停下來問:「你想幹什麼?」並伸出一隻活人不可能有的巨大拳頭。崗警連忙說:「沒事。」

果戈里既然是十九世紀初的作家,這段情節自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十八世紀亞當斯密那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的譬喻。

從這脈絡看來,果戈里的「外套」似乎也隱藏著許多他對西方思潮在聖彼得堡發展的觀察和看法,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推薦參考資料:

願意不願意:漫談歐洲浪漫文學中的世俗理性

數與人系列:社會道德的數字

The Song of Love by Giorgio de Chirico (1914)

The Song of Love

The Song of Lov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蓮子水共同體的沙龍
55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2023/04/27
雖然佛羅倫斯在十四、十五世紀時是歐洲的人文藝術重心,但是其在中世紀盛期的社會發展並不穩定。到底,佛羅倫斯的盛期是如何出現的呢?本文試從其政治體制出發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3/04/27
雖然佛羅倫斯在十四、十五世紀時是歐洲的人文藝術重心,但是其在中世紀盛期的社會發展並不穩定。到底,佛羅倫斯的盛期是如何出現的呢?本文試從其政治體制出發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3/04/21
文藝復興之前的一段時間北義大利其實已開始興起城邦文化,如果參照這段期間的歐洲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正是羅馬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互相角力的階段,而這對北義大利的計算文化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一起來探討把!
Thumbnail
2023/04/21
文藝復興之前的一段時間北義大利其實已開始興起城邦文化,如果參照這段期間的歐洲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正是羅馬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互相角力的階段,而這對北義大利的計算文化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一起來探討把!
Thumbnail
2023/04/14
雖然梅第奇家族經常被視為佛羅倫斯得以興起的關鍵,但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免要問:佛羅倫斯又是如何在北義大利諸邦中脫穎而出,成為文藝復興的源頭呢?
Thumbnail
2023/04/14
雖然梅第奇家族經常被視為佛羅倫斯得以興起的關鍵,但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免要問:佛羅倫斯又是如何在北義大利諸邦中脫穎而出,成為文藝復興的源頭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西元前三世紀,斯多葛派由芝諾創立。根據第歐根尼的紀錄,當時還是商人的芝諾在希臘無意間從一位書商那讀到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其中對蘇格拉底的描述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走上哲學之路。我們對愛比克泰德所知甚少,出生時可能是奴隸,他的名字說明他的身份地位,希臘文 épiktétos即表示「買來的」。
Thumbnail
西元前三世紀,斯多葛派由芝諾創立。根據第歐根尼的紀錄,當時還是商人的芝諾在希臘無意間從一位書商那讀到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其中對蘇格拉底的描述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走上哲學之路。我們對愛比克泰德所知甚少,出生時可能是奴隸,他的名字說明他的身份地位,希臘文 épiktétos即表示「買來的」。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大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成長與早年生活的故事。從他出生、父母的社會地位、童年時光,一直到進入維洛及歐的工作坊當學徒,文中充滿了豐富的故事情節與細膩描寫。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大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成長與早年生活的故事。從他出生、父母的社會地位、童年時光,一直到進入維洛及歐的工作坊當學徒,文中充滿了豐富的故事情節與細膩描寫。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基督信仰內容,有很長的歷史,很深厚的思想脈絡 社科小常識:《哲學的慰藉》,從六世紀初成書直到十八世紀,歐洲有教養的人近乎無一不愛;淺嚐本書,甚至足以歸化(naturalised)中世紀。 應用小撇步:留意還有什麼很重要,但被世人遺忘的好書?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基督信仰內容,有很長的歷史,很深厚的思想脈絡 社科小常識:《哲學的慰藉》,從六世紀初成書直到十八世紀,歐洲有教養的人近乎無一不愛;淺嚐本書,甚至足以歸化(naturalised)中世紀。 應用小撇步:留意還有什麼很重要,但被世人遺忘的好書?
Thumbnail
如果我們可以注意到果戈里的寫作風格其實就像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樣,充滿了各種隱喻,閱讀果戈里的「聖彼得堡故事集」其舅就充滿了各種解謎的樂趣。另一方面,既然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帝國接受西方啟蒙思想的窗口,我們就不得不注意到這些隱喻與西方思潮的關聯性。到底,果戈里的「外套」藏著什麼樣的隱喻呢,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如果我們可以注意到果戈里的寫作風格其實就像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樣,充滿了各種隱喻,閱讀果戈里的「聖彼得堡故事集」其舅就充滿了各種解謎的樂趣。另一方面,既然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帝國接受西方啟蒙思想的窗口,我們就不得不注意到這些隱喻與西方思潮的關聯性。到底,果戈里的「外套」藏著什麼樣的隱喻呢,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果戈里(拉丁名 Gogol,1809-1852)對聖彼得堡的描繪固然生動有趣。但是,對於文化環境的陌生所可能讓部分讀者對於其筆下的人物充滿了各種疑惑。到底,果戈里筆下的荒誕是單純的戲劇效果,還是別有深意呢?也許讓我們一起從了解其民族背景開始難討吧!
Thumbnail
果戈里(拉丁名 Gogol,1809-1852)對聖彼得堡的描繪固然生動有趣。但是,對於文化環境的陌生所可能讓部分讀者對於其筆下的人物充滿了各種疑惑。到底,果戈里筆下的荒誕是單純的戲劇效果,還是別有深意呢?也許讓我們一起從了解其民族背景開始難討吧!
Thumbnail
羅倫佐被佛羅倫斯人稱為「輝煌的羅倫佐」,他並不是國王或公爵,卻擁有這些人難以匹敵的權力與財富。當時的佛羅倫斯由九人議會進行統治,手握大權的議會實際上是寡頭統治,且任由名門望族——如羅倫佐的麥地奇家族——在背後操弄,就像我們現在說的「地下市長」。
Thumbnail
羅倫佐被佛羅倫斯人稱為「輝煌的羅倫佐」,他並不是國王或公爵,卻擁有這些人難以匹敵的權力與財富。當時的佛羅倫斯由九人議會進行統治,手握大權的議會實際上是寡頭統治,且任由名門望族——如羅倫佐的麥地奇家族——在背後操弄,就像我們現在說的「地下市長」。
Thumbnail
李時珍與林奈在十六與十八世紀時建立的植物分類系統,造就了東西植物文化的明顯分流,影響延伸至今。然而,在這兩種植物文化態度外,究竟還存在多少「不東不西」的文化傳統呢?近日成為世人焦點的俄羅斯與烏克蘭似乎就屬於這種摻揉了不少非西歐、非東亞文化元素的文化體系。
Thumbnail
李時珍與林奈在十六與十八世紀時建立的植物分類系統,造就了東西植物文化的明顯分流,影響延伸至今。然而,在這兩種植物文化態度外,究竟還存在多少「不東不西」的文化傳統呢?近日成為世人焦點的俄羅斯與烏克蘭似乎就屬於這種摻揉了不少非西歐、非東亞文化元素的文化體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