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世界:果戈里的外套與歐亞草原之路 (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果戈里(拉丁名 Gogol,1809-1852)在俄國文學史上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但由於二次大戰後,美蘇兩國開始長期冷戰,因此對於許多在鐵幕之外成長的讀者而言,果戈里筆下的聖彼得堡固然浮現出各種生動有趣的人物,卻也充斥著各式各樣不可思議的荒繆。
比如說,「鼻子」一文中的開場⋯⋯理髮匠一早醒來,聞到一股熱烘烘的麵包味,既想吃麵包夾蔥,又想喝咖啡的他,卻在妻子烤好的麵包中,發現一個發白的東西,他小心地用手剔了剔,又用手指按了按,最後決定把那東西拽出來,沒想到,竟是一個人的鼻子!
更糟糕的是,他有一個強勢的妻子,完全不顧那鼻子其實是她烤出來的,一味地指責是身為理髮師的他把客人的鼻子割下來了! 一番凌厲的言語攻擊之後,究竟是否真是自己把誰的鼻子給割下來了,理髮師本身也糊塗了!
不過,從震驚中回復後,他想起來了,這確實是他客人的鼻子,而這位客人是一位每星期三和星期六都會上門找他刮臉的八等文官。
果戈里的鼻子
所以,這麵包裡的鼻子確實是理髮師技術不佳,所以在為客人刮鬍子時意外將客人的鼻子刮下來的嗎?
類似這般荒誕突兀的情節與設定固然有趣,卻也讓人摸不清楚其說故事的用意。到底,他只是單純地想將說故事當成一種謀生的方式,還是,他有更高遠的目標,想要提醒人們注意當時俄國的社會問題,就像清代初年的吳敬梓寫「儒林外史」、「老殘遊記」一樣?
當然,按照某些「作者已死」的想法,一個作者其實毋需要太在意讀者如何解讀自身的作品,而讀者也不需要太在乎果戈里本身的思想歷程與創作理念,依憑自身的文化價值觀去理解果戈里的作品即可。
這種想法當然沒有什麼不可以。畢竟,如果一定要先了解一國的文化環境才有資格對作品發表意見,一來會讓許多人對閱讀卻步,二來會讓社會討論的風氣趨於封閉,這應當都是民主自由社會中的有識之士所不樂見的。
可是,如果任由讀者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解讀,似乎又會讓許多讀者迷失在某些刻意的誤導或誤解中,錯失了文學作品中所隱含的的文化意義。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可以試著先從關於果戈爾的一些文化背景切入,探討為什麼有資料顯示他對自己的俄語程度其實並沒有信心,但他的作品又會被後來的俄國人如此重視?出身烏克蘭鄉村的他又為何會被視為為俄羅斯文學的代表人物?在他所處的年代,烏克蘭和俄羅斯又是什麼關係?
很顯然地,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搞清楚一些羅斯人(中文「俄羅斯」應該是早前的誤會)的歷史。
向日葵的轉頭策略(上)一文中,我們曾經從羅斯人的角度談過俄羅斯帝國的形成過程,這次我們要試著從斯拉夫人的角度解讀基輔羅斯的形成過程。
有關斯拉夫人最早的記載,是來自六世紀中期拜占庭帝國的學者的紀錄,在他們的筆下,他們主要是居住在現在的俄羅斯南部、烏克蘭、部分東歐地區以及黑海、裏海附近,從事的主要是農業和畜牧業。基本上,這段時期的斯拉夫人不算是馳騁在歐亞草原上的馬背民族,他們傾向於定居在一個地方,擅長在湖泊以及河流中捕魚,而且有能力渡過寒冷的冬天。
從這點看,他們也許和早期的維京人有一定的交流,彼此也互相認識。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稍微提及維京人的來歷和歷史。「維京」(Viking)是一個英文名詞,詞源並不確定,主要用於指涉西元八世紀開始往外擴張的斯堪地那維亞人。對於更早期的斯堪地那維亞的狀況,中世紀的英語民族其實並不熟悉,並且大多是以「海盜」視之,所以英語中的維京與海盜往往同義。
另一方面,當時的斯堪地那維亞人並非同質性很高的群體,雖然常常共同出海,成員間卻仍保有各自的宗教和語言。他們的統治者是透過錯綜復雜的親屬、責任和義務關係,將他們聯繫在一起。不過,要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長期生活,自然要善於禦寒,而且水性不能太差,所以,有可能北歐人很早就與斯拉夫人認識,彼此互換生活經驗與智慧,只是,當時雙方都沒有特別的歷史文書留下來,記錄彼此的交流,所以後人並不清楚其淵源而已。
無論如何,根據俄羅斯的《古史紀年》記載,(在西元九世紀時),「因為斯拉夫人內部失和,所以他們決定要找一位能夠依法統治和裁判大家的君主。因此找到了瓦蘭吉亞(斯堪的納維亞)的羅斯人擔此重任。」雖然也許有人會懷疑這段歷史的真偽,但後來確實從北方來了羅斯人三兄弟,其中最年長的留里克定居在諾夫哥羅德,建立了羅斯人的第一個王朝(被稱為留里克王朝),只是後來因為其繼承者認為基輔的地理位置更為優秀,所以將都城搬到基輔。
從這脈絡來看,羅斯人和維京人的關係是很深的——在某一段時間,他們可能共同在斯堪旳那維亞上一起生活,不過後來各有發展而已。
至於俄羅斯人如何看待羅斯人和斯拉夫人的關係呢?
根據《古史紀年》的說法是:「如今的諾夫哥羅德居民是瓦蘭吉人,但他們從前是斯拉夫人。」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文明和種族的微妙關係—— 雖然,很多現代人會覺得是種族創造了文明,但其實很多時候是文明形塑了關於種族的種種認知。
按照這種說法,瓦蘭吉人應該和羅斯人與斯拉夫人的關係都很密切。至於,他們確切的關係恐怕就很難說清楚了。對華夏讀者而言,比較有意思的資訊應該是曾經在長城北方稱雄的匈奴西遷之後,有可能繼續發威,將斯拉夫人分成了東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還有南斯拉夫人三股勢力,而與羅斯人形成結盟關係的主要是東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的分佈區域
至於瓦蘭吉人,在後來的地中海歷史上也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拜占庭帝國的菁英護衛的身份,成為拜占庭皇帝的近臣。
不過,基本上,羅斯人到東歐發展不是為了向拜占庭稱臣的,他們更有興趣的是在這個地區建立貿易中心,但由於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Vladimir)在西元899年受洗,並選擇了與拜占庭結盟的策略,從此讓(東方)基督宗教(拜占庭的國教)的信仰得以在這個地區生根茁壯。
基輔羅斯地區皈依基督宗教的決定對拜占庭與世界史都有著重大的意義——由於伊斯蘭勢力從西元七世紀30年代左右便不斷擴張,而這段期間,君士坦丁堡城內又忙著皇位之爭,所以拜占庭帝國的勢力不斷消退,等到信仰伊斯蘭教的賽爾柱政權在西元1071年大敗拜占庭帝國,入主安納托利亞地區(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的半島),基輔公國統治的區域開始與西亞地區在文化記憶上有明顯的分流。
(下圖左為基輔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右則為賽爾柱帝國首都孔雅的大清真寺,都是建於西元十二世紀)
基輔的教堂與孔雅的清真寺
順道一提的是,在基輔大公與拜占庭結成同盟之前,在西元七、八世紀時,拜占庭帝國曾經有一個重要的結盟對象,是信仰猶太教的「哈札爾人」(又稱「可薩人」或「卡札人」)。如今的西方歷史學家對哈札爾人和他們建立的帝國似乎不是很了解,但是,東亞隋王朝的史書卻知道他們,稱他們為「突厥可薩部」。卡薩人原本的宗教是薩滿教,但是搬到北高加索草原附近時,不知怎的,就皈依了猶太教,並且有一段時間控制了東歐到西亞之間的主要貿易通道,成為了拜占庭帝國和伊斯蘭世界的緩衝。
西元十世紀前期的可薩汗國
不過,這個可薩汗國後來在西元965年被基輔羅斯公國所滅,許多流亡到東歐各地者從此對外自稱為猶太人,所以被有些學者認為可薩人算是東歐猶太人的祖先。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在中世紀的地中海區域,宗教和政權之間的微妙關係。基本上,從西元四世紀初開始,君士坦丁大帝宣布皈依基督教後,在羅馬帝國境內皈依猶太教的人可被處以死刑,因此東羅馬帝國境內的猶太人與拜占庭政權的關係是緊張的,但是,既然後來拜占庭帝國又可以與以猶太教為國教的可薩汗國結盟,可見拜占庭對不同地區的猶太人有不同態度。這也透露不同地方的猶太人或猶太教徒有著截然不同的生存環境,有些團體之間雖仍有一定交流,但卻不見得可以理解其他地區的猶太人的文化和處境。
至於可薩汗國被滅的原因,據推測,與貿易通道有關。可薩汗國可能因為在穆斯林的壓力下沒有把通道開放給羅斯人,而羅斯人既是水手、戰士、兼商人,如果貿易受阻,自然會採取軍事行動報復。
不過,可薩汗國被滅後,地中海地區東部就被拜占庭政權與伊斯蘭勢力所掌控,面對這種情勢,由日耳曼與法蘭克人所掌控的羅馬教會自然不太樂意,以致於東西基督教教會的衝突也隨之增加,最後在西元1054年發生了大分裂,形成希臘東正教和羅馬天主教的分立。
就在歐洲人鬧內鬨時,蒙古人開始在蒙古高原悄悄興起,最後,蒙古軍隊從中亞草原進入並征服了基輔公國,並且於西元1243年建立了欽察汗國。由於「欽察」一詞是指從烏克蘭到哈薩克草原一帶所居住的土耳其系遊牧民族,因此這是一個以土耳其人為主體運作的汗國,但是蒙古人的帝國基本上不會干涉與其結盟者的宗教事務,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基輔城被毀而搬到莫斯科的羅斯人並未因此改變原來的宗教信仰,而莫斯科公國信仰的還是東正教。
只是,後來莫斯科公國最後推翻欽察汗國時,還特別強調自身東正教的信仰,甚至把頭銜改成「沙皇」,這對曾經長期結盟過的中亞民族就有點「見外」了!
但由於西歐人在西元十七、十八世紀時已經在各方面都展現了長足的進步,所以,俄羅斯人在此時選擇「回到歐洲」,似乎也算是合情合理的決定。
另一方面,俄羅斯人依舊是那個重視貿易的民族,所以他們為了持續開拓貿易,在沙俄和帝國時代,都沒有放棄向東方前進。畢竟,毛皮一直是他們主要的出口貨品,而有錢的西歐人這時需要的毛皮量大增。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他們最終在哥薩克軍隊的幫助下,拿下了西伯利亞,成為歐亞北方的主人。
俄羅斯人雖然掌握了上好的毛皮貨源,自然還是要確保市場,聖彼得堡的建城顯示了他們對西歐市場的重視,而果戈里的「聖彼得堡故事集」正紀錄了十九世紀初期的聖彼得堡的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果戈里的家庭有哥薩克背景,而這個背景對他的作品產生了什麼影響,我們會在下篇繼續探討,敬請期待。
(未完待續)
推薦參考讀物:
外套與彼得堡故事:果戈里經典小說新譯 / 譯者:何瑄 /出版社:櫻桃園文化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漢帝國是後世華夏帝國的重要原型,其崩解自然造成令其所庇蔭的劉家宗室和儒家文士感到無所適從,也催生出了各式各樣的謀略。到底,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在策略上究竟出了什麼錯,為何最後會「是非成敗轉頭空」呢? 一起來探討吧!
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的對話,對東漢末年的情勢有重大影響。到底,諸葛亮的謀略有何獨特之處,諸葛亮又為何會成為「三國演義」中的「神級軍師」,一起來探討吧!
明朝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固然是精彩的文學作品,但是三國時代畢竟與羅貫中相差一千多年,而我們又與羅貫中相差六七百年,所以,我們還是很有空間可以重新檢視三國歷史,思索不一樣的「三國文學」相關議題。究景,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隆中對」,對漢末情勢起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一起來探討吧!
華夏畫風會走上「寫意」而非「寫實」的風格上,和宋徽宗趙佶用心經營的宮廷畫院有關。由於趙佶本身賞畫和繪畫時首重立意和意境,所以朝廷在招考畫家時常以詩句為題,要求應試的畫家按題作畫,比較誰才是可以畫出詩中意境者的能手。 要用什麼樣的情節才能鋪陳出這場北魏末期的政治巨變的悲劇性呢?大家不妨一起思考吧!
如果想從戲劇找尋「事變」的緣由,編劇的任務之一自是要將這些「史實」(或/與 「傳聞」)轉化成「合理的戲劇情節」。也就是說,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要不斷提醒自身創作的「核心目標」,才不至於在填補(fill-in)這些「歷史圖像」中的「盲點」(blind spot)中迷失在散漫無章的想像風暴中。
「人、事、時、地、物」是一般戲劇創作中最重要的五項元素,ˋ藉由操控「主元素」和 「背景元素」的關係,戲劇創作者可以巧妙影響閱聽者對「主元素」的觀感。雖然一般人的閱聽習慣會將焦點集中在「人物」上,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將焦點轉在「事物」上,但這樣一來,不免涉及道創作者對史實的解讀。
漢帝國是後世華夏帝國的重要原型,其崩解自然造成令其所庇蔭的劉家宗室和儒家文士感到無所適從,也催生出了各式各樣的謀略。到底,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在策略上究竟出了什麼錯,為何最後會「是非成敗轉頭空」呢? 一起來探討吧!
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的對話,對東漢末年的情勢有重大影響。到底,諸葛亮的謀略有何獨特之處,諸葛亮又為何會成為「三國演義」中的「神級軍師」,一起來探討吧!
明朝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固然是精彩的文學作品,但是三國時代畢竟與羅貫中相差一千多年,而我們又與羅貫中相差六七百年,所以,我們還是很有空間可以重新檢視三國歷史,思索不一樣的「三國文學」相關議題。究景,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隆中對」,對漢末情勢起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一起來探討吧!
華夏畫風會走上「寫意」而非「寫實」的風格上,和宋徽宗趙佶用心經營的宮廷畫院有關。由於趙佶本身賞畫和繪畫時首重立意和意境,所以朝廷在招考畫家時常以詩句為題,要求應試的畫家按題作畫,比較誰才是可以畫出詩中意境者的能手。 要用什麼樣的情節才能鋪陳出這場北魏末期的政治巨變的悲劇性呢?大家不妨一起思考吧!
如果想從戲劇找尋「事變」的緣由,編劇的任務之一自是要將這些「史實」(或/與 「傳聞」)轉化成「合理的戲劇情節」。也就是說,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要不斷提醒自身創作的「核心目標」,才不至於在填補(fill-in)這些「歷史圖像」中的「盲點」(blind spot)中迷失在散漫無章的想像風暴中。
「人、事、時、地、物」是一般戲劇創作中最重要的五項元素,ˋ藉由操控「主元素」和 「背景元素」的關係,戲劇創作者可以巧妙影響閱聽者對「主元素」的觀感。雖然一般人的閱聽習慣會將焦點集中在「人物」上,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將焦點轉在「事物」上,但這樣一來,不免涉及道創作者對史實的解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奧黛塔努力適應莫斯科的生活,但難免不如願。
Thumbnail
在俄羅斯建立、擴張的過程中,很尷尬地是,無論是民族主義,還是普世帝國,俄羅斯的論述都建立在一個不屬於她的城市:基輔上。 若是強調俄羅斯是古羅斯人的繼承者,建造羅斯民族主義,並以此為宣稱「收集」羅斯人的土地,俄羅斯就必須追溯到最早的羅斯國家,「基輔」羅斯上,同時面對一個事實:莫斯科在基輔羅斯之時出現
Thumbnail
維榭洛夫公爵家迎來了新客人,讓奧黛塔忐忑不已。
Thumbnail
美第奇家族權力的遊戲 義大利的佛羅倫薩,那個推動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美第奇家族 掌控著權利,財富,名聲的強大家族, 在義大利大喊恢復羅馬榮光後陸續展開爭奪較勁 凱薩琳·德·麥地奇就在這時誕生了,說不知她讓整個宗教中充滿血腥的殺戮   悲慘的童年 凱薩琳父親洛倫佐二世·德·麥地奇,
Thumbnail
「斯拉夫」(Slav)可能來源自斯拉夫諸語中的「話語」(slovo),斯拉夫人的意思其實是「會說話的人」。也可能來自於榮耀(slava),在這個意義下斯拉夫人就是「榮耀之人」。 反過來就是,痾,不會說話的人。「němьcь」,基於地緣上斯拉夫人經常接觸到的人群是日耳曼系的族群,「němьcь」通常
Thumbnail
座落在羅斯福路內的黃金交叉巷子裏,有間神秘東正教風格的異國餐廳———俄羅斯城堡。 餐廳內部非常寬敞,美好的歐式餐桌佈置,極有氛圍感的油畫與藝術品。 這個看起來像芒果汁的飲料是沙棘облепиха,據說跟視覺上一樣跟胡蘿蔔🥕一樣富含維生素A,甜度與自然的味道非常喜歡,因為
Thumbnail
前篇聊到一位維京時代的阿拉伯旅人伊本.法德蘭 (Ahmad ibn Fadlan) 見證俄羅斯的維京人 (Rus) 舉行首領的葬禮現場,他們為此特地打造了一艘船,全套的華麗壽衣,以及一狗票動物(真的包含狗);葬禮的存檔點從這裡開始,將提到那名「被自願陪葬」女奴的下場,以及儀式的尾聲。
Thumbnail
卷一 《靜靜的頓河》以俄國1912年至1922年期間,俄德戰爭、革命、紅白內戰為時代背景,敘述南俄頓河流域韃靼村農戶葛利高里一家的故事。 葛利高里是混有土耳其血統的哥薩克,祖父娶了土耳其女子。鄰居司契潘夫妻婚姻不幸福,妻子婀克西妮亞常遭家暴,司契潘入伍,未婚的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亞有不倫之
Thumbnail
就在除夕夜當天,當代的羅斯人首領普丁,兩年來首次破例接受外媒採訪;好為人師的普京,又大方地給大家上歷史課,偏偏給我扯到維京時代。他重申羅斯人曾統治過基輔與今烏克蘭東半部,言外之意很明顯;但是,這份言外之意,瑞典人也 Get 到了,他們大概也會笑得合不龍嘴,龍年行大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奧黛塔努力適應莫斯科的生活,但難免不如願。
Thumbnail
在俄羅斯建立、擴張的過程中,很尷尬地是,無論是民族主義,還是普世帝國,俄羅斯的論述都建立在一個不屬於她的城市:基輔上。 若是強調俄羅斯是古羅斯人的繼承者,建造羅斯民族主義,並以此為宣稱「收集」羅斯人的土地,俄羅斯就必須追溯到最早的羅斯國家,「基輔」羅斯上,同時面對一個事實:莫斯科在基輔羅斯之時出現
Thumbnail
維榭洛夫公爵家迎來了新客人,讓奧黛塔忐忑不已。
Thumbnail
美第奇家族權力的遊戲 義大利的佛羅倫薩,那個推動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美第奇家族 掌控著權利,財富,名聲的強大家族, 在義大利大喊恢復羅馬榮光後陸續展開爭奪較勁 凱薩琳·德·麥地奇就在這時誕生了,說不知她讓整個宗教中充滿血腥的殺戮   悲慘的童年 凱薩琳父親洛倫佐二世·德·麥地奇,
Thumbnail
「斯拉夫」(Slav)可能來源自斯拉夫諸語中的「話語」(slovo),斯拉夫人的意思其實是「會說話的人」。也可能來自於榮耀(slava),在這個意義下斯拉夫人就是「榮耀之人」。 反過來就是,痾,不會說話的人。「němьcь」,基於地緣上斯拉夫人經常接觸到的人群是日耳曼系的族群,「němьcь」通常
Thumbnail
座落在羅斯福路內的黃金交叉巷子裏,有間神秘東正教風格的異國餐廳———俄羅斯城堡。 餐廳內部非常寬敞,美好的歐式餐桌佈置,極有氛圍感的油畫與藝術品。 這個看起來像芒果汁的飲料是沙棘облепиха,據說跟視覺上一樣跟胡蘿蔔🥕一樣富含維生素A,甜度與自然的味道非常喜歡,因為
Thumbnail
前篇聊到一位維京時代的阿拉伯旅人伊本.法德蘭 (Ahmad ibn Fadlan) 見證俄羅斯的維京人 (Rus) 舉行首領的葬禮現場,他們為此特地打造了一艘船,全套的華麗壽衣,以及一狗票動物(真的包含狗);葬禮的存檔點從這裡開始,將提到那名「被自願陪葬」女奴的下場,以及儀式的尾聲。
Thumbnail
卷一 《靜靜的頓河》以俄國1912年至1922年期間,俄德戰爭、革命、紅白內戰為時代背景,敘述南俄頓河流域韃靼村農戶葛利高里一家的故事。 葛利高里是混有土耳其血統的哥薩克,祖父娶了土耳其女子。鄰居司契潘夫妻婚姻不幸福,妻子婀克西妮亞常遭家暴,司契潘入伍,未婚的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亞有不倫之
Thumbnail
就在除夕夜當天,當代的羅斯人首領普丁,兩年來首次破例接受外媒採訪;好為人師的普京,又大方地給大家上歷史課,偏偏給我扯到維京時代。他重申羅斯人曾統治過基輔與今烏克蘭東半部,言外之意很明顯;但是,這份言外之意,瑞典人也 Get 到了,他們大概也會笑得合不龍嘴,龍年行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