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38】這是一本「雪中送炭」的工作低潮救贖寶典--《功勞只有你記得老闆謝過就忘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功勞只有你記得老闆謝過就忘了》是一本非常適合在工作不順之餘翻閱的書,面向包含職場工作心法、人生規劃思考、感情抉擇等,提供很多作者獨到的看法,從這本書可以勾勒出作者在職場上的形象,應該是能夠完成老闆的交付事項,能夠適時提醒、爭取,卻不過度反抗,老闆最喜歡的那種,聰明但懂人情世,不動聲色把球做給老闆的類型部屬。
很多時候,過不去的坎是因為自己在小圈圈打轉,比如生氣「公司怎麼會這樣做?」,糾結「該不該問老闆?」,納悶「為什麼不公平」,在這本書都可以找到一些讓你內心的糾結解套的想法。西恩也整理一些書中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成熟的上班族的思維

在其位,謀其政。
認為公司的政策錯誤,不要用抱怨耗損自己的人生跟精神,操煩不是自己該煩惱的事。如果是中階主管,就想辦法帶領自己部門達成目標,不用去煩惱CEO該煩惱的。
職場上不是比誰最誠實,而是比「誰最有能力解決問題」跟「誰最能打點好老闆的情緒」。
對於向上管理的看法,黃大米認為,「朝令夕改」是主管的權利,每次的決策,主管要承受的責任一定比部屬還大。當主管做出「非凡」的決定時,作為部屬只需適切提醒,如果主管執意要做,應該採納上司的意見,努力試看看,而非擺爛,看著主管出包。
有種需要叫做老闆需要,只要老闆需要就是必要。在工作方面,要認清核心目標,目標以外的,都可以當作虛線,忍讓一下又何妨。

面子不值錢,勇敢爭取你要的

面子不值錢,別人不會記得你失了面子,只會羨慕你得到什麼。有要,就有機會。
臺灣的社會文化要我們謙虛、客氣,不過在職場中,謙虛跟客氣往往就是被犧牲,或是錯過許多事。黃大米在書中提到一位凡是伸手牌的「要要看小姐」,以及一位同事在當初主管承諾要加薪的第三個月一到,就主動問主管是否有加薪,最後也得到明確的答案。
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主動爭取,也可以旁敲側擊,但不要自己胡思亂想憋在心裡。有問,就有機會;不問,徒增懊惱與浪費。

生氣時問問自己「你的生氣值多少錢?」

生氣,只代表你對這件事無能為力。
作者分享,因連日採訪災情新聞,後來與同事吃飯,同事點了45元的湯麵,結果送上來的是乾麵,同事因而暴走。作者也因感觸「生氣就值45元,情緒被45元買走也太便宜」,因此,發脾氣前,先想想這頓脾氣值多少錢,如果發現悶住自己的事情不值多少錢,又何必生氣?
想要人生幸福,最大的關鍵點是是情緒穩定,能用錢解決的事都小事。

不公平是人生的常態

弱者求公平,強者求特權。
如果可以,大家心裡一定都希望自己有特權。職場是自己用勞務、精神換取金錢的地方,而不是在求公平,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世界太勢利眼,但勢利眼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而在認清「不公平是人生的常態」的事實後,想辦法讓自己成為「紅牌」,被重視。四處抱怨不公平的人,人生不會因此好過,花心思思考如何得到重視,才是積極的做法。人最公平的是時間,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好好投資自己,認清自己的目標,離開公司也未嘗不可。

西恩後見

看完《功勞只有你記得老闆謝過就忘了》後,西恩直覺這是一本「雪中送炭樂勝錦上添花」的書,工作一帆風順剛好前陣子工作上有些不順遂的狀況,看完這本書後,頓時豁然開朗:「面對上級的決定,先做看看,不要反抗」,就這樣走出了糾結的小圈圈。
我想也是因為這本書「雪中送炭」的特質,可以在你職場各種低落時,給予你一些指引的想法明燈,或是內心解套的心法,所以才能夠半年就17刷,根本就是職場工作低落的救贖寶典。
我們因為要生活而工作,卻常因為工作而搞砸了生活。工作與生活,很難完全分開,工作上的不開心,一定會影響生活,但工作上的不開心是必要的嗎?其實這些不開心的原因常常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人」所引起的,不論是老闆、同事,因而讓你難過生氣。
你最常對不起的人叫做自己,因為你把別人的感受放在自己前面。黃大米
想辦法做好自己該做的,至於超越自己層級的,不要浪費時間抱怨。作者提到,「懂的看人臉色」跟「能自己解決問題」,就足以走跳江湖,這兩點看似簡單,其實就隱含了與同事、老闆的溝通相處,以及強化自己的工作能力,都是大學問。
最後,不得不提,這本書真是滿滿的金句產生器,總能在看你點頭稱道時,突然來句畫龍點睛,讓你拍案叫絕的金句。看完還特別了翻了《大人的11堂寫作課》複習如何產生金句的部分,對比金句之所以為金句的原因。
成功只有兩步,第一步跟最後一步。黃大米
西恩的「超閱讀觀點」,邁開了第一步,但還沒有到最後一步,繼續保持一週一本書到年底。
西恩的文章都是花費時間閱讀、整理與提出心得,如果喜歡或是覺得有幫助到你,可以日行一善,在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鼓勵(化讚為賞幫助我)、留言(交流內心想法),或是按愛心(讓我知道有幫助到你),一起用實際行動,營造正向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6會員
141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看這本書以前,先問自己「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對的嗎?西恩看完後問過很多人,都得到肯定的答案。 才德思想 《成功的反思》全書共335頁,探討菁英才德思想,這個我們覺得非常理所當然的想法:「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公平的」。 發人省思的市場價值與貢獻價值 如何改善 抽籤招生 打破現有尊嚴階序
疫情期間,許多人選擇自己下廚煮菜,多虧網路發達,現在要做料理,食譜不難找。不過,西恩最不喜歡看到的食譜,莫過於「OOO一大匙」、「XXX一小匙」,每次看到總會皺眉頭,心想「我們的湯匙又不同,可以直接寫幾公克嗎?」 於是就借了這本《料理科學》來看,科學總沒有模糊空間了吧?
你有「一流中毒症」嗎?只要看到書名有「一流的人如何如何」,就會很想翻開那本寶典,一窺一流人士成功的秘訣?我有,所以之前也寫過《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的心得,《一流自僱者的時間管理術》是西恩看的第二本「一流的書」,我想我會繼續探索這個秘密下去。
「內捲」是這一兩年來興起的詞,看到這詞,西恩第一聯想到的是臺灣的老街,除了極少數有特色的老街外,大部分老街只是名稱不同,賣的東西大同小異,比如用木棒刮青蛙的背可以發出聲響的玩具、復古刮痧板之類的玩意,如果有任意門直接跳到下一個老街,你會以為任意門壞了。
有個笑話是,美國人會成功,是因為連我們在睡覺時,美國人也在努力工作。 好不好笑,可能大家各有不同解讀。但這個笑話背後凸顯一個盲點:越努力就會越成功嗎?看似肯定,但作者給出的答案卻是否定的。 公式:壓力+休息=成長 我們如何看待壓力,深深左右壓力如何影響我們 關於休息 切割時間 西恩後見
社群媒體有種永不退流行的貼文--「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 展示的圖片與答案或許有所不同,可能是老人或小孩,或者是老人的臉或一條魚。有的時候,別人的答案跟你的不同時,心裡會不禁冒出「哪是那個?明明就是我看的那個圖案才對」的念頭;但有時再仔細看,確實能夠看出別人所說的圖案。
在看這本書以前,先問自己「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對的嗎?西恩看完後問過很多人,都得到肯定的答案。 才德思想 《成功的反思》全書共335頁,探討菁英才德思想,這個我們覺得非常理所當然的想法:「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公平的」。 發人省思的市場價值與貢獻價值 如何改善 抽籤招生 打破現有尊嚴階序
疫情期間,許多人選擇自己下廚煮菜,多虧網路發達,現在要做料理,食譜不難找。不過,西恩最不喜歡看到的食譜,莫過於「OOO一大匙」、「XXX一小匙」,每次看到總會皺眉頭,心想「我們的湯匙又不同,可以直接寫幾公克嗎?」 於是就借了這本《料理科學》來看,科學總沒有模糊空間了吧?
你有「一流中毒症」嗎?只要看到書名有「一流的人如何如何」,就會很想翻開那本寶典,一窺一流人士成功的秘訣?我有,所以之前也寫過《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的心得,《一流自僱者的時間管理術》是西恩看的第二本「一流的書」,我想我會繼續探索這個秘密下去。
「內捲」是這一兩年來興起的詞,看到這詞,西恩第一聯想到的是臺灣的老街,除了極少數有特色的老街外,大部分老街只是名稱不同,賣的東西大同小異,比如用木棒刮青蛙的背可以發出聲響的玩具、復古刮痧板之類的玩意,如果有任意門直接跳到下一個老街,你會以為任意門壞了。
有個笑話是,美國人會成功,是因為連我們在睡覺時,美國人也在努力工作。 好不好笑,可能大家各有不同解讀。但這個笑話背後凸顯一個盲點:越努力就會越成功嗎?看似肯定,但作者給出的答案卻是否定的。 公式:壓力+休息=成長 我們如何看待壓力,深深左右壓力如何影響我們 關於休息 切割時間 西恩後見
社群媒體有種永不退流行的貼文--「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 展示的圖片與答案或許有所不同,可能是老人或小孩,或者是老人的臉或一條魚。有的時候,別人的答案跟你的不同時,心裡會不禁冒出「哪是那個?明明就是我看的那個圖案才對」的念頭;但有時再仔細看,確實能夠看出別人所說的圖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壓力,而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發洩方式就是抱怨或批評老闆。這種行為看似無害,甚至可能讓我們暫時感到舒緩,但實際上卻可能成為侵蝕我們職場正向力的隱形殺手。《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
Thumbnail
在職場中,遇到推卸責任的主管時,我們需要保持冷靜,蒐集證據,合理表達,尋求支持,學會保護自己。這樣才能在困境中保護自己,並爭取到公正的對待。本文提供了在不同情況下更好地應對推卸責任的主管的五大建議。
Thumbnail
「職場」不是「追求公平」的地方,而是「目標導向」的集合體,不然不用每年都有「專案目標」、「KPI」等這種指標,來評比員工。對老闆而言,只要能夠達成他想要的目標,枝枝節節,只要沒出什麼大事,他們也不在乎,如果有錯,也是那個離開的人的錯。
在閱讀"不辜負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一書,其中提到曾有客戶形容作者的管理是"強枝弱幹",不禁對照起前主管的管理風格,似乎也是如此..... 回想起剛進入前公司時,慢慢感受到直屬主管的熱力以及事事親力親為的管理模式。甚至曾經在比較熟了之後,無意識的以類似勸說的方式、希望她能不要全部往身上攬、也不該是
Thumbnail
職場中,老闆對員工的要求以及專案突發情況時的工作壓力是必然現象。文章提供了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包括個人情緒管理、增加專業能力和閱讀勵志書刊等。經過面對挫折的過程,該如何以正向的態度接受挑戰並從中成長。
Thumbnail
探討職場上不可忽視的情緒勞務,以及將公司內部人員當作客戶看待的職場心態。 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提升工作效率和滿意度,並建立穩固的人際網絡。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在職場上,同事是資源的競爭者,而長官則是資源的分配者。此外,文章還探討了人性的幾個現象及看法,如不對人性抱有太高期待、當別人對你太好時要小心等。最後邀請讀者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其他文章,分享互動的方式。整髒的內容充滿了關於如何應對職場及人性的智慧。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不公平待遇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現象。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情緒勒索,或者冷漠不友善的語言對待, 這讓我們感到無助和受傷。尤其是遇到溝通不良的直屬主管, 就像親密關係中一樣令人受傷, 如何可以轉換逃離這種負面情緒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壓力,而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發洩方式就是抱怨或批評老闆。這種行為看似無害,甚至可能讓我們暫時感到舒緩,但實際上卻可能成為侵蝕我們職場正向力的隱形殺手。《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
Thumbnail
在職場中,遇到推卸責任的主管時,我們需要保持冷靜,蒐集證據,合理表達,尋求支持,學會保護自己。這樣才能在困境中保護自己,並爭取到公正的對待。本文提供了在不同情況下更好地應對推卸責任的主管的五大建議。
Thumbnail
「職場」不是「追求公平」的地方,而是「目標導向」的集合體,不然不用每年都有「專案目標」、「KPI」等這種指標,來評比員工。對老闆而言,只要能夠達成他想要的目標,枝枝節節,只要沒出什麼大事,他們也不在乎,如果有錯,也是那個離開的人的錯。
在閱讀"不辜負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一書,其中提到曾有客戶形容作者的管理是"強枝弱幹",不禁對照起前主管的管理風格,似乎也是如此..... 回想起剛進入前公司時,慢慢感受到直屬主管的熱力以及事事親力親為的管理模式。甚至曾經在比較熟了之後,無意識的以類似勸說的方式、希望她能不要全部往身上攬、也不該是
Thumbnail
職場中,老闆對員工的要求以及專案突發情況時的工作壓力是必然現象。文章提供了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包括個人情緒管理、增加專業能力和閱讀勵志書刊等。經過面對挫折的過程,該如何以正向的態度接受挑戰並從中成長。
Thumbnail
探討職場上不可忽視的情緒勞務,以及將公司內部人員當作客戶看待的職場心態。 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提升工作效率和滿意度,並建立穩固的人際網絡。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在職場上,同事是資源的競爭者,而長官則是資源的分配者。此外,文章還探討了人性的幾個現象及看法,如不對人性抱有太高期待、當別人對你太好時要小心等。最後邀請讀者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其他文章,分享互動的方式。整髒的內容充滿了關於如何應對職場及人性的智慧。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不公平待遇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現象。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情緒勒索,或者冷漠不友善的語言對待, 這讓我們感到無助和受傷。尤其是遇到溝通不良的直屬主管, 就像親密關係中一樣令人受傷, 如何可以轉換逃離這種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