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催眠】催眠是什麼?催眠真的可以清除負面信念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5月底我聽了一場線上解釋催眠講座,時間大約1小時,催眠師用很快速的方式向我們介紹了催眠是什麼,也為聽眾破除了很多既定的迷思。
而我記錄下了一部分的內容,放在這,希望能與你分享。

催眠是什麼?

根據維基百科和心理診所的介紹,催眠是一種技術,透過催眠師的引導,能夠讓人進入全然放鬆高度,且高度受暗示性的狀態。
根據我的理解,催眠有點像是讓你放鬆到極致,讓你最接近潛意識的狀態,所以這時候的引導,能夠幫助你改變你既有的信念,聽起來跟冥想有點像,不過催眠屬於心理學的範疇,是具有科學性的手法。

催眠有什麼效果/目的?

根據講者的統整,她認為催眠有3個效果,或著說目的。

1.釋放壓力和情緒

現代人生活太過於忙碌,而忙碌的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壓抑情緒,但這樣長期壓抑,其實很容易導致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失調。
西醫針對壓力荷爾蒙失調會用類固醇來協調,但這其實治標不治本,情緒和壓力需要釋放。
而多數人會壓抑情緒,其實很有可能是以為情緒是不好的東西,但這想法並不完全正確,情緒本身沒有不好,她認為「情緒化」才不好。
情緒化是什麼?她的定義是,當情緒壓抑太久才一次猛烈地爆發出來,那就是不好的,稱為情緒化。
比較好的方式是平常就讓情緒流動,就像水庫一樣,平常一點、一點排出情緒的水流,你可能就是流幾滴眼淚,但如果你壓抑到極限才爆發,那水的衝擊力可能會大到把你整個人都沖垮。
所以,再強調一次,情緒不是不好的東西,平時如果有一點情緒就請讓它在適當的時間,自然流動、自然展現。

2.看見議題的根源

催眠的第二個重點,就是看見某些事情一直發生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你仔細回想的話,會不會發現自己的生命裡面,有某些固定的「劇本」不斷在發生呢?比如總是因為某些事情而和別人吵架、總是很容易遇到同一種類型的伴侶......
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的行為源自於童年的經驗學習,大約在0-7歲的時候,我們所經歷的經驗會定型成行為模式,一直沿用到長大。
所以如果你不斷在重複上演某些情境/關係,有可能是因為你小時候與重要他人的關係,這時候就可以透過催眠、放鬆,慢慢挖掘出他背後可能的原因。

3.新的學習與領悟

每一次催眠,都是你跟你自己學習。這整個過程都是一種體驗與學習。

催眠怎麼進行?

事實上催眠有許多流派,底下是講者介紹的她自己進行的方式:

1.引導與陪伴

催眠的過程,你會在自己的圈圈裡面遊走,催眠師會引導但不會涉入,她也不喜歡對個案下暗示,因為她覺得:
只有自己才能梳理出自己的方向和答案。

2.開放與包容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每個事情背後都會有很大的原因,那才是應該要被看見的,不論是黑暗或光明,都應該被理解和接納。

3.保密原則

不論是基於法規或職業倫理道德,所有過程都只會留存個案和心理師之間。

催眠過程,被催眠的個案要做什麼?

釋放壓力的方法,講者認為核心概念就是Do nothing,例如催眠、冥想都是這種do nothing的狀態,所以催眠的時候你要做的是:
  1. 不分析、不思考
  2. 不批判自己、如果有思緒或分心,只要覺察它,然後再回到當下
  3. Being & Relax(存在與正在,專注當下;放鬆)
Being & Relax 是講者認為難以用中文代稱的狀態,這是一種全然放鬆,僅僅只是存在與正在專注當下的感受。

接下來是針對聽眾對催眠所提出的問題,題目太多,講者都有一一解釋,而我記錄下部分個人比較有興趣、有新領悟的QA。

Q:催眠喚醒的記憶一定真實存在嗎?

潛意識看到的東西不會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可以證實,但只要這個記憶對你造成傷害,就需要被處理,不論真實存在或虛假,那都是個案真實的感受。

Q:催眠的下暗示是怎麼形成的?

催眠的原理是透過心裡師的引導,把防衛機制慢慢變薄、放鬆,你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暗示。(但講者的系統只會用引導,不太會去下暗示。)

Q:催眠會不會很可怕?一次大崩潰?

潛意識不會丟給你無法承受的東西,它會慢慢地浮出來。一次比一次更深。

Q:催眠怎麼學習?花了多少時間學習呢?

老師會告訴你脈絡、原理、理論,在課堂上互相練習。總課程花了8天,課後需要持續練習繳交報告,之後送到美國認證成功就取得催眠師證照。

Q:催眠怎麼確定成功?如果失敗怎麼辦?

催眠算是醒著的事情,所以它只是過程,不是通靈,不會有成功或失敗,就像心理諮商一樣

Q:催眠可以處理過去,那可以處理未來嗎?

可以,因為潛意識會影響你的行為有關,而未來是你會發生的事情,可以透過催眠改變你可能應對的方式,進而改變未來走向。
講者自己更喜歡處理未來的事情,因為過去已發生,難以改變,但未來保有更有希望的感覺。

Q:催眠能夠一次就立竿見影嗎?

催眠不是萬靈丹,沒辦法讓你立即變成不一樣的人,但每次過程都像爬樓梯,你會一格一格爬上去。
我個人覺得這就像是心理諮商一樣,你很難在一次諮商中就脫胎換骨,但透過平均6-8次的晤談,我們會漸漸看見問題在哪裡,並且獲得一些「可能的方法」,但實際上會不會改善,還是在於個案自己改變的意願。
以身心靈來談,如果個案本身不願意改變或沒有動力,我自己傾向是不逼迫,因為這可能就是他還沒到時間,或著還想休息,那逼迫沒有用的。
講者在這裡有講了一個僧侶和求道者的故事,大意上是說求道者經歷了好多好多困難和磨難才來到僧侶面前,而求道者有點怨懟的問:為什麼要經歷這麼多才能到這裡?
完整故事我來不及記錄下來,只記得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僧侶回答:
就是那些迂迴,才能在此刻,把你帶到我面前。
這句話的意思是,生命的每個過程都是理應如此發生,所有你經歷的過去,沒有好或壞,它都是你的一部分,不管有多迂迴。
正因為這些迂迴,才能把你帶到現在此時此刻。
這句話真的讓我覺得好有感覺,它讓我重新審視了人際關係,比如以往我可能會在意或著好奇伴侶/朋友的過去,但成長至今,又在此刻聽完這句話以後,我更傾向:
不去問自己可能無法承受的事情,不管對方過去如何,如果他現在是個讓我感到很棒的人,那就認識現在的他就好了。
正是因為那些迂迴和成長,才造就了如今這樣會讓我欣賞的人啊。

以上,是我聆聽催眠講座的一些筆記和想法記錄,如果你有什麼好奇或發現我說錯、想要糾正我的,歡迎留言告訴我!

3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淺談無字繪本:不會讀文字=會讀圖像???在繪本的世界裡,無字繪本的起源帶著一種教學的色彩。這些書籍沒有文字,目的在於讓年輕的讀者試圖從圖像中挖掘出隱藏的話語。這類書籍明確提出了一個原則:「讓圖片說話」。最初,這類無字繪本是為那些還未學會閱讀的孩子設計的。許多設計理念普遍認為,既然孩子不會讀文字,那麼他們應該能夠輕易地解讀一系列的圖像。
Thumbnail
avatar
童里繪本洋行
2024-06-17
淺談恐懼與勇氣人人都有自己的恐懼 如何去面對每一次的恐懼來臨呢? 如果不曾直面也許就難以長出相對的勇氣 / 在長濱僻靜時的自我探索中 聊到過我害怕昆蟲 但夥伴覺得我很勇敢 因為當我們一起在室內遇到小蜘蛛時我的反應 但蜘蛛不是我最怕的 我最怕的是大蟑螂 或者說會飛的、移動速度
Thumbnail
avatar
moni
2024-06-15
淺談《道別的早晨》和《愛麗絲與特蕾絲》:一腳向前,一腳向後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avatar
依肆/一四
2024-06-14
淺談央行6/14上路的第6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前言: 央行在昨天6/13的理監事會議後,宣佈今天6/14上路第6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主要內容有兩點,第1點是「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0.25%)」第2點是「調降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為6成」,所謂的「特定地區」就是直轄市六都與新竹縣市。
Thumbnail
avatar
投資阿宅的自我修養
2024-06-14
閱讀手札:潛意識自癒力- 淺談催眠與潛意識最近讀了《潛意識自癒力》,喜歡作者用顯易懂的方式說明催眠、潛意識與我們生活的關聯,也在閱讀後對催眠有更強烈的興趣。在閱讀過程中我對作者提到一些概念蠻有共鳴的,也想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avatar
Laarrryyyy
2023-09-10
20220406催眠故事--當你忽略自己時,就是在告訴身邊的人可以有樣學樣的對待著你!為了挽救婚姻的阿力,在朋友推薦下,找到Elsa預約了催眠。阿力目前與老婆的情況是暫時分居,但也已經提到離婚的選項。在進行後,Elsa提醒阿力:過去的經驗中也曾遇過帶著想挽回的念頭前來的個案,但探索後反而是甘心的放下;所以,Elsa不能保證結果一定如他意識所想,只能看見什麼、協助處理什麼。
Thumbnail
avatar
Elsa
2022-04-06
每一個人都可以被催眠嗎?催眠會失敗嗎?催眠可以說是一種安慰劑效應,每一個人基本上都是可以被催眠,因為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只有妳信任,催眠才會開始。如果妳懷疑,質疑催眠師或是自己,那有很大的機率會失敗。
Thumbnail
avatar
米爾貓(Mir Cat)
2022-03-25
20220309催眠故事--人生,本來就可以不是我們以為的樣子,如果我們可以學習接受每個樣子,人生~就會輕鬆的多!當提及「壓抑」的部份,小家就會開始出現身體無法控制的情況,而這個反應,其實在他四、五年前在診所處理壓抑時的狀況相同,只是更為劇烈。於是特別提醒他:可以適當的給自己一些透透氣的機會。核對時小家說他放棄了很多休閒與事情,像是有興趣的課程和一些工作機會,也包含Elsa從意象看見的「對自己感受的壓抑」。這次
Thumbnail
avatar
Elsa
2022-03-09
催眠主題系列文章—親愛的,可以到我的夢裡來嗎?生命中的人總是來來去去,有些別離是我們早已得知,也做好心理準備的,有的分開來的又快又急,還在震驚中就已不在身邊,前者也許我們可以笑著說再見,後者有時會在我們心裡留下一個遺憾。
Thumbnail
avatar
黃皮膚的吉普賽人露思
2022-01-14
被摸摸催眠的可可吃1、2顆飼料就跑來摸一輪
Thumbnail
avatar
KoalaCoco
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