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當家系列,希望透過和不同專業間的互動,了解受訪者看待工作的觀點。這次和我對話的夥伴很特別,跟我一樣都是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走到今天我錄 Podcast 也有五十多集,有別於只是聽我表達自己的服務理念和觀點,其實解決問題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解法絕對有好多種,所以這次我很期待和另一位夥伴,針對相同的議題,究竟會擦出甚麼樣的火花呢?
本集三個主要的議題探討
一、那些重複就業,又一直失敗的個案:是個案自己的問題 V.S. 還是專業人員的問題?
>>每位職管手上都有很多個案要服務,在時間、資源、職缺都很有限的情況下,應更有效率、效益的評估每位個案的動機和需求,以將心力集中在那些意願和需求都高的個案身上。於是,服務初期的篩選我會比較嚴格,但只要通過我的評估、正式進入下個階段的服務時,我就會全心全意的集中心力支持個案。雖然有點殘酷,但我們手上有的資源就只有這些,總是希望優先用在現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啊。
>>只要個案有來登記,就代表他有動機、有意願,或許他缺乏的只是適度的引導、或使還有其他未解的問題沒被有釐清。反而是這一類的個案,更能讓我增強自己的職管魂、燃燒自己、想方設法的解決可能的任何問題,雖然一路上會一直卡關、要不斷需找不同的專家討論,但最後的成功才能證明職管的價值不是嗎?
每位專業人員都有不同的服務風格,同一種風格不一定適用所有個案,也不是每個專業人員都模仿得來別人的風格。但條條大路通羅馬,你又是哪一種類型的專業人員呢?
二、求職者自身要有工作動機很重要 V.S. 還是動機有賴於專業人員引導他促發?
>>因為服務對象是身心障礙者,個案的身旁總有許多「發言人」,常常是家人、社會大眾覺得他應該要工作、應該要有能力就業,我不否認個案有使用職重資源的權利,但到底是「別人覺得」還是「個案自己覺得」,我覺得非常重要,所以對這類個案我還是會先聚焦在了解他的工作動機,有工作動機的個案優先服務,這樣服務起來才容易事半功倍,因為,後面還有千千萬萬個等待服務的家庭啊。
>>就算是「別人覺得又如何呢」,基於融入社會有助於個案的身心健康的觀點,身心障礙者若能投入職場本就是一件有益社會的事。因此動機就算不高也沒關係,職管員可以透過晤談技巧、任務執行、找到個案願意改變的點,以提升個案的工作動機、找到能催化個案的工作動機,畢竟服務個案本身就是一件政府的社會責任不是嗎?
服務策略其實是一種選擇,並沒有對錯,每位個案、每個背後的家庭都對專業人員有所期待,然而,政府高層、資源提供者,同樣也在檢視專業人員的服務效益,你會怎麼選擇呢?
三、顧客導向式的服務精神 V.S. 還是無愧於心、公私分明的服務關係?
>>確認個案跟我有共同目標後,我會盡全力幫個案一起克服眼前的困難,即便是下班後、服務關係結束後,我都隨時歡迎他們的聯繫,只要看到他們越來越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遇到工作上的疑難雜症,即便結案還是會第一時間跟我聊聊、逢年過節不忘向我祝賀、把我當老朋友般對待,就是一件讓我心滿意足的事情。
>>一直以來只記得,從前在新北市服務時督導教給我的信念「不能害人」,我們不一定能幫到每位個案,但絕對不能害他們,身為職管,對個案說的每句話,下的每個處遇,都要很小心是讓事情變的更好、還是會變得更糟。無愧於心、依規定行止、以個案最大利益為考量,是我總是在思考的事。雖然服務結束後他的未來就得自己負責,但只要還在服務階段,我們就不能忘記專業人員的信念。
職重個管員的工作幾年下來,有時候會被其他專業人員調侃,職管只會坐在辦公室做行政,專業價值到底在哪裡?其實職管要花多心力溝通協調、調配適切的資源、職前準備等,要能瞭解「顧客」真正、迫切的需求,是一門需要花時間、用心投入的專業,才能為個案在未來和其他專業人員的搭配、求職上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期許自己,在職管專業服務上,不管自己的服務理念、服務風格是甚麼,都能真正地、持續地為身障就業做出貢獻。
對我來說,每段服務關係都是一條需要努力走的山路
我是Cary,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求職、就業、助人工作、個案服務相關的議題,歡迎寫信給我,非常歡迎!
Cary90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