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卡片盒筆記法系列】如何建立卡片盒筆記法中的卡片連結 (上)?編寫索引編號,串起自己的想法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許多人使用 卡片盒筆記法 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連結卡片。
連結卡片在「卡片盒筆記法」中太重要了,我們寫下的卡片若只是一個點、卡片連結的品質將決定我們後續產出成果的品質。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讀了2篇美國研究卡片盒專家的論文、1篇長達 7000字 的德國卡片盒論壇的文章。(見文末)
這篇文章討論我們該如何建立卡片連結、把自己的卡片(想法)一個個串連起來,先說答案:「建立卡片索引編號」。

1. 為什麼需要人工加上卡片索引編號?因為它是路標能指引閱讀順序

建立「卡片索引編號 (Card Index)」是串起個人想法的關鍵。
我曾好奇:「都已經使用數位筆記了,何必還要人工給每張卡片打上編號呢?」前陣子和張永錫老師討論時,發現「卡片索引編號」在卡片盒筆記法中是必要的。
當我們將卡片 (想法) 加入卡片盒中時,目的不外乎是 (1) 加入新想法 (2) 補充既有想法(3) 反駁既有想法 (4) 整合既有想法。大腦一定是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因此想要對卡片進行更動。這個「外界的刺激」就是外國人常說的脈絡 (context)。
我們想知道一件事情/想法發生的始末時,「卡片索引編號」能像是路標告訴我們:這張卡片 (想法) 的前因後果是什麼。選擇一個想法路口,按照路標的指引在卡片之間遊走,就能建立對複雜主題的理解。例如「 1 卡片盒筆記法 -> 1.1 卡片盒中的元素 -> 1.1a 卡片索引 -> 1.1a1 魯曼的卡片是用數字 (number) + 字母 (alphabet) 組合而成」,就是對「卡片索引」的理解。
每張卡片雖然在不同時間寫下,但只要在加入卡片時接續編碼,就能慢慢的將「一條」完整的想法串連起來。
如果要建立想法的連續性跟分支,關鍵就是「卡片索引編號」。

2. 魯曼的卡片索引編號如何建立?用數字和字母進行編碼

魯曼的卡片索引編號是由英文與數字交錯而成的獨立編號。
要了解魯曼建立編號的方法,我參考了 2 篇國外研究卡片盒專家的論文 — 《Niklas Luhmann’s Card Index- Thinking Tool, Communication Partner, Publication Machine》和《When Does Niklas Luhmann’s Card Index Come From ?》下面是建立卡片索引編號的細節。
  • 1/1 表示 1 主題的第 1 個想法
  • 1/1a 表示 1/1 想法的第 1 個想法
  • 1/1b 表示 1/1a 想法的延續想法,也是 1/1 的第 2 個想法
  • 1/1b1 表示 1/1b 想法的第 1 個想法
  • 1/1b1a 表示 1/1b1 想法的第 1 個想法
  • 1/1b1b 表示 1/1b1 想法的第 2 個想法
  • 1/1b2 表示 1/1b 想法的第 2 個想法
  • 1/1c 表示 1/1b 想法的延續想法,也是 1/1 的第 3 個想法
  • 1/2 表示 1 主題的第 2 個想法,也是 1/1 想法的延伸
/ 前方代表是主題,例如 21 Concept of function ; /後方則是想法,例如 21/3 Unit of reference in function analysis、21/3d Concept of system (clarif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ystem)。由於數字和字母可以不斷新增編碼,因此可以容納個人一生的想法 (多產的魯曼教授,一生寫 90000 張卡片也夠用)。
建立索引編號需要耗腦力,但對產出成果非常顯著!

3. 將卡片加入卡片盒的方法 — 掌握 2 個原則

從任何感興趣的主題開始,先建立主題。
接著加入卡片,加入時可以一邊編寫卡片索引編號。原則就 2 條:
原則 1 : 如果新卡片跟既有卡片無關,新增編號
原則 2 : 如果新卡片跟既有卡片有關,延續編號
來看原則 1 範例:
  • 寫下第一張卡片,” 1 卡片盒筆記法 ”
  • 第二張卡片 — 知識管理。我認為不相關,因此建立 “2 知識管理”
來看原則 2範例:
  • 第三張卡片 — 卡片盒中的元素。因為跟第一張卡片有關,建立 “ 1.1 卡片盒中的元素”
  • 第四張卡片 — 卡片索引。因為跟第三張卡片有關,建立 “1.1a 卡片索引”
  • 第五張卡片 — 魯曼的卡片是用數字 (number) + 字母 (alphabet) 組合而成。因為跟第四張卡片有關,建立 “1.1a1 魯曼的卡片是用數字 (number) + 字母 (alphabet) 組合而成”
  • 第六張卡片 — 個人知識管理。因為跟第二張卡片有關,建立 “2.1 個人知識管理”
  • 第七張卡片 — 個人知識管理是什麼。跟第六張卡片有關,建立 “2.1a 個人知識管理是什麼”
寫文章的時候 — 例如我要寫 “卡片索引”,就按照「 1 卡片盒筆記法 -> 1.1 卡片盒中的元素 -> 1.1a 卡片索引 -> 1.1a1 魯曼的卡片是用數字 (number) + 字母 (alphabet) 組合而成」。依序把卡片內容貼上、修改前後文,一篇文章就寫完了。
文章長度取決於卡片張數,文章複雜度取決於卡片串列的數量。

總結

自從開始實作這套概念後,我發現卡片盒筆記法的許多觀念都說得通了。
例如「不要分類,要讓組織自由生長」,這不就是寫下一張新卡片時,再決定要安插在哪個位置嗎?不需要事先決定架構,而是在加入新卡片的時候,透過瀏覽卡片盒中的卡片決定。
我還在繼續嘗試,如果有興趣或是疑問歡迎留言與我討論!
參考連結
  1. Niklas Luhmann’s Card Index: Thinking Tool, Communication Partner, Publication Machine
  2. Where Does Niklas Luhmann’s Card Index Come From?
  3. Introduction to the Zettelkasten Method • Zettelkasten Method
朱騏
朱騏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