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樣偏差 vs 墨非定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取樣偏差 vs 墨非定律
如果你看到上面這張漫畫還沒有笑出來,那麼,你可能就是莫非定律的受害者。

想要知道「取樣偏差」和「莫非定律」有什麼關聯,我們首先來看看日常生活中的取樣偏差。

取樣一:機車比汽車危險,對不對?我們聽到看到機車事故的次數,比汽車事故多,毫無疑問。但是,有沒有想過,台灣機車的數量是汽車的2.7倍?

取樣二:假設某一天新冠肺炎的死亡個案裡,有20位沒施打疫苗,但也有20位施打了三劑疫苗,所以,打不打疫苗的死亡率相同?但你知道嗎?沒施打疫苗的人口只有10%,而施打三劑疫苗的人口則有70%。所以,換算下來,沒打疫苗的死亡率,居然高達7倍!

如果你不看取樣的來源母數,只在乎當下的取樣結果,你就很容易陷入取樣偏差的陷阱。

莫非定律,就是用來形容:只看取樣結果,「忘記」取樣來源母數的「倒楣鬼」。

開車在多線道的路上,你發現,不管怎麼換車道,你車子目前所在的這個車道,總是最塞最慢的。為什麼會這樣呢?你,真的就這麼倒楣嗎?

喔不,當然不是。你只是忘記了其他幾次「換車道催油門」的爽快經驗,只記得「換車道反而更慢」的懊惱。取樣偏差的後果。

痛苦的經驗刻骨銘心,爽快的經驗過眼雲煙,所以我們只會記得某次選擇所帶來的痛苦,卻忘了其他次選擇所帶來的爽快。這就是取樣偏差所導致的莫非定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73內容數
生命只是一個隨機過程 Life is a random process 來是偶然,去是必然,苦難中自己找樂子 You have to live, you have to die, and you have to pay tax.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周博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要減肥了嗎?少吃多動是基本功,但一定要加上斷食,脂肪才有機會燃燒。
凱斯並沒有說謊,他只是選擇性的揭露(或隱藏)。
大於70歲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的失智風險,是《其他原因》肺炎的49倍。
直到後來撞牆了,才驚覺自己也有「手中鎚,眼中釘」的毛病。
根據哈佛醫學院2021年的這篇網頁資料,人體會分泌四種令人愉快的荷爾蒙:
以最近5天的死亡人數推算,完全沒有施打疫苗的死亡風險,是施打三劑疫苗的9倍。
想要減肥了嗎?少吃多動是基本功,但一定要加上斷食,脂肪才有機會燃燒。
凱斯並沒有說謊,他只是選擇性的揭露(或隱藏)。
大於70歲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的失智風險,是《其他原因》肺炎的49倍。
直到後來撞牆了,才驚覺自己也有「手中鎚,眼中釘」的毛病。
根據哈佛醫學院2021年的這篇網頁資料,人體會分泌四種令人愉快的荷爾蒙:
以最近5天的死亡人數推算,完全沒有施打疫苗的死亡風險,是施打三劑疫苗的9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一種想法可能會覺得,這是我們的體感問題,很快搭到車的時候我們不會特別注意,但如果等待時間久一點,我們就會特別不高興,也會特別印象深刻。我同意會有這種狀況,但事實是,即便不關於這種體感差異,我們等公車的時間就是會比「隨機等公車的理論值」--「二分之一車班間距」來得更長一些。這便關連到了檢查悖論。
Thumbnail
Q. 第一眼看到這張圖,腦海中是否立即浮現「內輪差」、「視線死角」、「機車要遠離大車」等等關鍵字? 許多提倡交通改革者會點出以上宣傳關鍵字隱含著「檢討被害人」的邏輯謬誤,藉此加強證成回歸關注大型車駕駛身為加害人應負的責任。本文認為仍應回歸「法規面」,才能清楚說明機車與右轉大型車衝突的正確解決方式。
從前騎車或開車時,發生一點小擦撞,習慣性的會先說,不好意思,那不是承認自己有錯,而是對於發生事情的無奈。 後來是雙方一開口,就相互指責,只因為那句話,會變成認錯的同義詞,感謝法官們讓這社會多了許多炸藥味。 有段時間,計程車的司機給人的觀感真的很差,只要一點事故,馬上就圍了十幾輛計程車,因為只有他
開計程車有很多不可控的風險。 舉例一: 司機接到派單後可能要開10~15分鐘路程到乘客的叫車地,然而等到開到對方的叫車地時對方就按取消了, 有可能是因為乘客叫到其他車了,也有可能乘客不需要叫車。也就是這一趟是白跑,而且還要再空車回去排班點排班。 舉例2: 很多時候,車已經
Thumbnail
此文章談論,命盤所顯示的跡象與個人車禍經歷之間的關係。從朋友的例子出發,文章分析了不同車禍案例,以及其中的官非、破財和血光等因素。通過具體例子,文章提出不同情況下可能的法律訴訟結果和可能的經濟影響。結論指出,命盤上的跡象並非一成不變,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推理。
某天與同事的一段對話,說某汽車精品店非常奇怪,只要到那邊的汽車,最後都會無緣無故更換輪框,明明汽車輪框的損壞度微乎其微,但經店家不經意的對話,就成為必須更換輪框的待宰羔羊,這是為什麼?
Thumbnail
另一個證據,就是統計學裡面的「索羅門曲線」顯示,若根據「自由車流速率分佈」與「事故發生率」兩者相對比,我們會發現,越接近自由車流85分位數的速率,才是事故率最低的速率,而不是「越慢越安全」。
05/17/2015 莫非定律   今天的行程特別緊湊,為此我提早了半小時出發。 大夥也準時集合,出發前我一樣去看了看巴士。 雖然語這不通,我也可以明白。 巴士故障了! 就在我行程最緊湊的這一天。   昨天西西里島的陽光,發揮到極致。 由摩瑞阿勒上了車,大夥哀聲連連,冷氣似乎沒有
Thumbnail
莫非定律是一種神祕詛咒 墨菲定律(英語:Murphy's Law),原句是:如果有多過一種方式去做某事,而其中一種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這樣選擇。在墨菲定律的世界裡,你越是擔心的事,它就越會發生。
是否有人跟我一樣,有時候在工作上處理業務或專案在一開始出了一些狀況後~~ 就好像一個魔咒,在業務或專案結束前就會一路小狀況問題不斷, 即使自己告訴自己說,放慢腳步仔細處理,但似乎愈這樣就愈容易有問題 然後就會開始影響自己心情,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笨連這種小事情都會出錯, 如果有人過去也有類似情形
  一種想法可能會覺得,這是我們的體感問題,很快搭到車的時候我們不會特別注意,但如果等待時間久一點,我們就會特別不高興,也會特別印象深刻。我同意會有這種狀況,但事實是,即便不關於這種體感差異,我們等公車的時間就是會比「隨機等公車的理論值」--「二分之一車班間距」來得更長一些。這便關連到了檢查悖論。
Thumbnail
Q. 第一眼看到這張圖,腦海中是否立即浮現「內輪差」、「視線死角」、「機車要遠離大車」等等關鍵字? 許多提倡交通改革者會點出以上宣傳關鍵字隱含著「檢討被害人」的邏輯謬誤,藉此加強證成回歸關注大型車駕駛身為加害人應負的責任。本文認為仍應回歸「法規面」,才能清楚說明機車與右轉大型車衝突的正確解決方式。
從前騎車或開車時,發生一點小擦撞,習慣性的會先說,不好意思,那不是承認自己有錯,而是對於發生事情的無奈。 後來是雙方一開口,就相互指責,只因為那句話,會變成認錯的同義詞,感謝法官們讓這社會多了許多炸藥味。 有段時間,計程車的司機給人的觀感真的很差,只要一點事故,馬上就圍了十幾輛計程車,因為只有他
開計程車有很多不可控的風險。 舉例一: 司機接到派單後可能要開10~15分鐘路程到乘客的叫車地,然而等到開到對方的叫車地時對方就按取消了, 有可能是因為乘客叫到其他車了,也有可能乘客不需要叫車。也就是這一趟是白跑,而且還要再空車回去排班點排班。 舉例2: 很多時候,車已經
Thumbnail
此文章談論,命盤所顯示的跡象與個人車禍經歷之間的關係。從朋友的例子出發,文章分析了不同車禍案例,以及其中的官非、破財和血光等因素。通過具體例子,文章提出不同情況下可能的法律訴訟結果和可能的經濟影響。結論指出,命盤上的跡象並非一成不變,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推理。
某天與同事的一段對話,說某汽車精品店非常奇怪,只要到那邊的汽車,最後都會無緣無故更換輪框,明明汽車輪框的損壞度微乎其微,但經店家不經意的對話,就成為必須更換輪框的待宰羔羊,這是為什麼?
Thumbnail
另一個證據,就是統計學裡面的「索羅門曲線」顯示,若根據「自由車流速率分佈」與「事故發生率」兩者相對比,我們會發現,越接近自由車流85分位數的速率,才是事故率最低的速率,而不是「越慢越安全」。
05/17/2015 莫非定律   今天的行程特別緊湊,為此我提早了半小時出發。 大夥也準時集合,出發前我一樣去看了看巴士。 雖然語這不通,我也可以明白。 巴士故障了! 就在我行程最緊湊的這一天。   昨天西西里島的陽光,發揮到極致。 由摩瑞阿勒上了車,大夥哀聲連連,冷氣似乎沒有
Thumbnail
莫非定律是一種神祕詛咒 墨菲定律(英語:Murphy's Law),原句是:如果有多過一種方式去做某事,而其中一種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這樣選擇。在墨菲定律的世界裡,你越是擔心的事,它就越會發生。
是否有人跟我一樣,有時候在工作上處理業務或專案在一開始出了一些狀況後~~ 就好像一個魔咒,在業務或專案結束前就會一路小狀況問題不斷, 即使自己告訴自己說,放慢腳步仔細處理,但似乎愈這樣就愈容易有問題 然後就會開始影響自己心情,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笨連這種小事情都會出錯, 如果有人過去也有類似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