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日常問〕寫作文到底可不可以「虛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閱寫越快樂】EP.55文字整理
|節目主持|梁虹瑩老師、陳冠穎老師


2023年秋天,一篇文學獎的散文得獎作品,引發網路上「散文是否可以虛構」的討論。事實上.在台灣,對於散文必然是作者實際經歷的預設,可以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因此,在該事件中,雖然作者後來言明這是友人授權給他作為寫作素材的經歷,許多讀者仍感覺「受騙」。


這樣的期待似乎始於大家童年的作文教育,身為讀寫教師的我們,藉由此議題,延伸到寫作教育中也常被提出的問題:寫作文時可以虛構嗎?


喜閱樹的兩位老師都認同,寫作本來就不是以「逐字稿」呈現個人經驗,就算是書寫親身經歷,寫作時必然經過選取詮釋和剪接,這就是創作的必經過程。因此我們認為,必要時候「虛構」就是一種寫作技巧。


眾人較無法接受的虛構,是以「我」的第一人稱,敘述從未真實發生的事。過去每逢大考寫作測驗,常常出現「又死了許多阿公/阿嬤」的揶揄,在這之中,有多少長輩是為了滿足孫兒的寫作需求而「假死」?而在測驗場中,寫作的需求則是滿足老師設下的命題。在命題作文的練習與測驗中,我們會希望孩子從真實經驗出發,因此不會請學生模擬其他人的想法。可是,成長過程中寫過無數篇命題作文的老師們應該心裡也有譜,那些「自己的想法」真的都是自己的嗎?其中或多或少包含虛構成分,確切比例閱卷老師無法判別,或許也不需要判別。當然,大家都不希望被「欺騙感情」,可是當寫作有了明確的目的:測驗、比賽,如果希望自己的作品受到青睞,但又沒有與命題相關的真實經驗,或自身經歷平凡無奇無聊,可以怎麼辦呢?


這或許就是學生在作文中虛構的第一個原因。寫作測驗的目的,應是讓學生能用文字有結構、順暢表述自己的思考及想法。但命題作文的主題,有時候不一定能引起所有學生的相關共鳴,如果沒有相關經驗,那也只能憑藉想像去書寫了。


再者,「缺乏動機」也是讓學生想要在作文中虛構的原因之一。當命題作文成為考試與作業,寫作好像只與這兩件事相關,而讀者只有等著評分的老師。那如果對題目無感,或者不想在文章中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用「掰」的不是更為輕鬆嗎?而善於掌握讀者(老師)口味的學生,也可能為了感動讀者,放棄自己平凡的經驗,選取他人的故事來寫作。


為什麼要感動閱卷老師呢?是因為「作文」長期以來延續抒情美文的傳統,過去常出現的都是框架較為明顯的命題作文,無論抒情或議論,都會有某種類型的文章更受推崇。而像2024會考題,是一個跳出框架的好題目,也反映了近幾年大考作文的新方向:符合真實社會需求。


大考題目近年逐漸進化,例如近兩年題目都是提供相對客觀的資料,讓學生解讀與分析,再連結到個人生活經驗與觀察,這樣的轉變讓寫作測驗逐漸能跳脫抒情美文傳統,而今年又更具普遍性,符合學生的普遍經驗。當然,我們需要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知性與感性的書寫能力,但出題者可以在出題過程中檢核自己出的題目是否符合普遍學生的經驗,,否則他們也就只能虛構。


而當學生走進我們的寫作教室,事情也不只是可以/不可以那麼簡單。當學生問:「老師,我可以用『掰』的嗎?」當然我們都覺得沒有不可以,不過我們也會告訴孩子,真的沒有類似經驗時,可以結合課堂中的引導與想像,寫出符合主題的「故事」。不過,掰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真情,可能符合主題,但不一定深刻,有時也會流於匠氣。所以真正的思考不是可不可以虛構,而是有沒有必要虛構?


如果一個孩子,平日就能對於自己的生活有所觀察、感受,擁有豐盛而獨一無二的生命經驗。如果當他們攤開稿紙,面對的是一個寬廣的命題。如果在他下筆之時,能感受到讀者對於傾聽與回應的熱情,那就沒有虛構的必要了,不是嗎?


關於一開始提到的「文學獎」,我們也會想,或許不能怪罪那些為了獎項而使用某些策略、做出某些決定的寫作者,因為許多人從小對作文的印象,就是「被迫虛構」才能高分,而當他掌握了寫作這項技巧,無論他想透過獎項得到什麼,對部分讀者來說傷感情的虛構,其實是很理所當然的。


身為讀寫教師,我們覺得應該重點放在寫作教育的養成文化,拋開目的性與分數導向,除了讓命題更加符合真實需求外,我們也希望能在教學上養成孩子的觀察力、感受力和聯想力,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引導與啟發的機會,讓孩子累積生命經驗,並藉著書寫過程,對事物進行更深入的思索。


用文字好好表達自己,不用為了什麼目的去虛構。我們所盼望的讀寫教育,是可以讓孩子理解寫作這件事情的本質。



32會員
80內容數
喜閱樹希望能成為國文教育圈裡的世外桃源,以推廣孩子的讀寫教育、經典教育為終生志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日常】練習寫作Day25-海風酒店讀後感前言 光看書名我一開始以為這本書應該走的是小川糸那種溫馨療癒的路線,但看到封面的工廠和巨人又讓我感到疑惑,到底是走溫馨路線還是奇幻文學,打開書之後我才發現這兩個類型很巧妙的融合在這本書當中,溫馨中夾雜著殘忍,奇幻中帶點現實。 有歷史脈絡的小說 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國民黨政權移轉到台灣之後的年代
Thumbnail
2023-08-28
【日常】練習寫作Day15-閱讀的口味前一陣子在教室裡看到學生用下課時間在看小說,我偷瞄一眼書封面的書名和作者,發現是我從來沒聽過的輕小說作家,我很好奇他們國中生都在流行什麼,但國中生就是中二,一聽到老師稱讚自己在看課外書就會害羞裝沒事,問他們作者是誰他們也不太會檢視,只說班上同學都在看自己就跟著看,不太清楚作者是誰,但拜託誰沒經歷過國
Thumbnail
2023-07-31
【閱讀_1天1行小日記,寫出超強行動力】成長的契機,就藏在每天的日常裡【1天1行小日記,寫出超強行動力】 ◎ 伊藤羊一 #書摘 不論活到幾歲,我們都能依照自己的意思設計自己的人生,成長的契機,就藏在每天的日常裡。 每天記錄的僅是瑣碎的日常行動或體驗,但藉由每天反 覆進行化為語言、採取行動的過程,乍看之下微不足道的體驗,將會變成自己成長的材料;不經意的日常小事,將搖身一
Thumbnail
2023-06-20
【閱讀筆記】以青澀之名 蘊藏酸甜又嗆辣的日常書寫-《青檸色時代》 就算未來人工智慧能夠寫文章,散文作家或許還是最不需要擔心的一群。沒有5W1H的嚴謹結構,不需要起承轉合的情節,散文所需的只是作家本身的才華,而真正優秀的散文作品,則會給人一體成型的暢快感,並驚艷於作者的創意與文采。《青檸色時代》作者林薇晨的文字,就具有如此的魅力,然而相關的介紹卻極少。
Thumbnail
2021-02-05
閱讀│妳寫什麼書?先顧好小孩吧!《她們的創作日常》作為一個創作者,時常反覆質問自己:該如何堅持創作?如何跨過艱難?沒有靈感怎麼辦? 然而, 作為一個「女性創作者」,又需要面對什麼?那些女性創作者們又是如何度過?
Thumbnail
2020-09-03
讀寫障礙+繪圖被當,看龐畢度中心建築師如何走出自己的路、甚至和英國皇室對嗆「這個障礙讓我很早就體認到,團體合作、創意協同的力量,會比單打獨鬥的高成就者更為強大。」  2007普利克茲獎建築獎得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獎、經典建築巴黎龐畢度中心建築師……這些閃亮的稱號讓我們很常忽略了理查.羅傑斯這位偉大的建築師一路走來的諸多艱辛。
Thumbnail
2020-04-24
讀寫實驗:從喜歡的事物開始(方格子推薦閱讀)讀過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後,決定在女孩身上做實驗,女孩不愛寫作,我的第一步是從她們喜歡的事物開始引導,剛好學校閱讀課作業是旅行的記憶,因勢利導,就從此刻開始進行我的讀寫實驗。 我們採取日記式作文,取日記之名是讓女孩放輕鬆,字數不限,想寫多少就寫多少,但須仿照作文格式至少有三段,我不說起
Thumbnail
2019-11-03
《讀寫與心的交流八》讀文讀人讀科普 寫文寫人寫科普 孩子讀科普文章 我讀孩子的閱讀理解 科普文章在閱讀的範疇裡,佔有一席之地。科普閱讀讀的不只是文本本身,跟自然專業領域的知識與科學家背後的人格特質與實踐理想的熱情,都值得
Thumbnail
2018-12-15
《讀寫與心的交流七》讀文讀圖讀架構 寫文寫圖寫架構 孩子讀文本架構 我讀孩子的思維架構 孩子寫架構心智圖 我寫孩子的思維架構文本 閱讀理解在中年級尤其是四年級,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因為“披薩”閱讀就是對文本閱讀的理解。而
Thumbnail
2018-12-15
《讀寫與心的交流六》讀文讀心讀思維 寫文寫心寫思維 孩子讀人性思維文本 我讀孩子的思維向度 孩子寫描摹思維文章 我寫孩子的思維文本 閱讀在朗讀的部份有分:放聲朗讀和心裡默讀兩部份。之前讓孩子先熟悉文章的內容閱讀,希望孩子
Thumbnail
20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