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 近代社會的轉捩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五四運動被捕學生返回校園時合照

五四運動被捕學生返回校園時合照

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的大事,如果稱它為近代社會的轉捩點,相信也不會引起太大異議。五四運動,從狹義說,是巴黎和會所引發的一場社會運動,從1919年5月4日的學生示威開始,至同年6月28日中國代表拒簽和約結束。這場軍閥時期的「插曲」,帶來整個社會深遠的影響。

1919年5月4日,約三千名北京大學生在天安門集會,提出「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訴求,繼而遊行往使館區申訴。學生途經曹汝霖住宅時,部分激進分子在曹家縱火,並毆傷在宅內的章宗祥。軍警拘捕多名學生,北京政府擺出強硬立場。

學生被捕,引起各界的強烈回響,各地紛紛聲援,遊行示威,進行罷工、罷市、罷課,又推動罷買日貨。北京政府承受的壓力也不限於「百姓」,例如北京大學校方蔡元培辭職,多位大學校長聲援等。在社會壓力下,北京政府被迫讓步,其一,釋放被捕的學生,其二,罷免曹、章、陸的職務,其三,拒簽署巴黎和約。

五四運動為主題的油畫

五四運動為主題的油畫

五四運動,學生提出「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口號,他們是否成功爭取訴求呢?

「外爭國權」。五四運動迫使北京政府示意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巴黎和會簽署和約,令山東問題成為懸案。雖然山東問題沒有得到即時解決,但表明了中國不再任由列強擺佈,步向外交自主,意義重大。從此,列強也開始調整對華的外交態度,美國其後召開華盛頓會議,順道介入山東問題,迫使日本撤軍及交還山東。雖然中國需要賠款及保障日本經濟利益,但算是一場難得的外交勝利。

「內除國賊」。五四運動期間,處理廿一條的外交官員曹汝霖和陸宗輿,及當時的駐日大使章宗祥三人成為民眾追撃的目標,最終被罷免以舒緩民憤。其實他們三人只是執行外交工作的官員,卻被冠以「親日」和「賣國賊」的罪名,這是否合理?袁世凱已故,或許無從追究,但段祺瑞仍然掌權,軍閥政治沒有受到動搖,曹汝霖等人是否只是執政者的代罪羔羊?這值得深思。當然,從另一角度,他們三位官員的下台,對當時百姓來說,的確有內除國賊的象徵意義。

五四運動是否採用了適切的手段來爭取訴求呢?

五四運動,由學生發起,擴展至各地和各階層,成為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當時年青人主要運用了示威的手段,並透過街頭演講,宣傳品、報刊漫畫等,喚起群眾的投入,示威者中流傳激昂的故事,例如寫血書等,有助把五四的訴求推廣,成功凝聚社會共識。

至於,學生在情緒高漲下,火燒曹汝霖住宅一事,是否合理,則有不同立場的討論。或說是正義凜然的愛國行為,或說是大時代下的無奈選擇,或許是偉大事件中的一點污點。但當時北大講師梁潄溟反對以暴力表達愛國,的確承受當時社會的批評。

宣傳罷買日貨的襟章

宣傳罷買日貨的襟章

五四運動是一宗維持了約兩個月的社會事件,它的影響絕不限於眼前的「外爭國權,內除國賊」,而是帶來整個社會的深遠改變。首先,社會各階層的投入,帶來日後此起彼伏的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婦女運動等。此外,五四運動激發的愛國思潮,使民眾認識到必須抵禦列強侵略,反對軍閥政治。在此社會氣氛下,1919年,中國國民黨改組,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新文化運動的西方思潮有利於五四運動,而五四運動又成為新文化運動普及的激化劑。五四運動後,西方學說受到普遍歡迎,傳統禮教受到質疑,追求個性自由成為時尚,甚至主張全盤西化。新文化運動被視為廣義的五四運動,因此,討論五四運動時更要謹慎,不要把兩種「五四」混為一談,五四運動作為社會事件,啟發百姓對時局的反思,需要進行新文化來改變社會,繼而有新文化運動的普及,才有追求全盤西化的種種現象,我們的思考不宜「跳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i Shing的沙龍
22會員
89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Wai Shi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七、"西瓜偎大邊"效應 「製造矛盾對立」「分化省籍情結」正是民進黨創黨之初,為壯大自己,為號召群眾;對執政的國民黨採取的鬥爭手段。但充滿暴力的民進黨,終日在國會叫罵,在街頭抗議與衝撞,終是難或廣大的百姓認同與支持。因而民進黨的主張,自更無法形成社會的潮流,以達到「量變」到「質變」的階段。既無法
Thumbnail
七、"西瓜偎大邊"效應 「製造矛盾對立」「分化省籍情結」正是民進黨創黨之初,為壯大自己,為號召群眾;對執政的國民黨採取的鬥爭手段。但充滿暴力的民進黨,終日在國會叫罵,在街頭抗議與衝撞,終是難或廣大的百姓認同與支持。因而民進黨的主張,自更無法形成社會的潮流,以達到「量變」到「質變」的階段。既無法
Thumbnail
五四運動,從狹義說,是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利帶來的一場社會運動,從北京學生開始,漫延至各地各階層,透過示威,也透過罷工、罷市、罷課等手段,表達「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訴求。從廣義說,五四運動結合新文化運動,追求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構成一股高舉愛國情緒的反帝國主義的社會運動。
Thumbnail
五四運動,從狹義說,是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利帶來的一場社會運動,從北京學生開始,漫延至各地各階層,透過示威,也透過罷工、罷市、罷課等手段,表達「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訴求。從廣義說,五四運動結合新文化運動,追求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構成一股高舉愛國情緒的反帝國主義的社會運動。
Thumbnail
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的大事,如果稱它為近代社會的轉捩點,相信也不會引起太大異議。五四運動,從狹義說,是巴黎和會所引發的一場社會運動,從1919年5月4日的學生示威開始,至同年6月28日中國代表拒簽和約結束。這場軍閥時期的「插曲」,帶來整個社會深遠的影響。 五四運動是否採用了適切的手段來爭取訴求呢?
Thumbnail
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的大事,如果稱它為近代社會的轉捩點,相信也不會引起太大異議。五四運動,從狹義說,是巴黎和會所引發的一場社會運動,從1919年5月4日的學生示威開始,至同年6月28日中國代表拒簽和約結束。這場軍閥時期的「插曲」,帶來整個社會深遠的影響。 五四運動是否採用了適切的手段來爭取訴求呢?
Thumbnail
甲午戰爭後,列強在華劃分勢力範圍,其中德國強迫滿清租借膠州灣,並取得山東的鐵路修建及礦產開採的特權,山東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藉口對德國宣戰,出兵佔領山東,戰後拒絕撤兵,圖謀接管德國的權益,引起「山東問題」。
Thumbnail
甲午戰爭後,列強在華劃分勢力範圍,其中德國強迫滿清租借膠州灣,並取得山東的鐵路修建及礦產開採的特權,山東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藉口對德國宣戰,出兵佔領山東,戰後拒絕撤兵,圖謀接管德國的權益,引起「山東問題」。
Thumbnail
1919/5/4五四運動 2011/5/4May the Fourth be with you.
Thumbnail
1919/5/4五四運動 2011/5/4May the Fourth be with you.
Thumbnail
今天焦點─中國五四運動  1919年 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的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和平會議,決定由日本繼承戰敗的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殖民權利,出賣中國權益,北京大學等13所學校上萬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結,舉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示威抗議,引爆影響深遠,促成當代中國命運全面性巨大變革的五四運動。
Thumbnail
今天焦點─中國五四運動  1919年 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的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和平會議,決定由日本繼承戰敗的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殖民權利,出賣中國權益,北京大學等13所學校上萬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結,舉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示威抗議,引爆影響深遠,促成當代中國命運全面性巨大變革的五四運動。
Thumbnail
中國走向民主化的障礙之一,就是我們的政治文化,過於強調依靠「清明政治」,個人過分依賴國家,不是把自己當成國家的主人,而且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本來應當是為民眾服務的國家身上。然而,當局對1989年民主運動的血腥鎮壓,徹底改變了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中國走向民主化的障礙之一,就是我們的政治文化,過於強調依靠「清明政治」,個人過分依賴國家,不是把自己當成國家的主人,而且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本來應當是為民眾服務的國家身上。然而,當局對1989年民主運動的血腥鎮壓,徹底改變了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