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回望:自此國家成為中國人的精神支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爆發於1919年5月4日,距今將近百年。今天,我們將「五四」運動爆發日設立為青年節,以資紀念。

raw-image

「五四」運動雖然是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政治運動,但其影響之廣泛深遠,其意義不僅限於青年。可以說,「五四」運動及其思想前導新文化運動,建立起了中國人的國家意識。自此之後,國家就成為了中國人唯一的精神支柱。從這個意義而言,將「五四」運動看成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也言之成理。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中國人有兩大人生價值,一是「忠」,一是「孝」。這兩大價值均來自於儒家思想。《論語》中講,「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孝經》則言,「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父」和「忠君」構成了傳統中國人的兩大精神支柱,賦予了他們以人生的意義。

但自「鴉片戰爭」始,中國在軍事、政治和文化上不斷受到來自於西方打擊和衝擊,對儒家思想提供的價值最終產生了懷疑。於是在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器物層面和制度層面的改革均失敗後,最終產生了改變文化價值的要求,這就有了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主張通過思想啟蒙,改變國民的價值觀念。白話文則是思想啟蒙的工具。新文化運動中湧現了一大批以陳獨秀、胡適、魯迅為代表的批判儒家思想的文人學者。他們主張向西方學習,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儒家學說和禮教,反對儒家的「孝」與「忠」;鼓勵年青人脫離家庭的管束,主張男女平等。其目的是為了促使國家的強大,不受西方列強的控制,廢除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人種種規則。

他們認為,儒家的「孝」,儒家的家庭家族觀念讓中國人成為了「一盤散沙」,妨礙了中國人團結起來,這是造成中國雖大但卻不強的原因。只有消除了儒家的「孝」和宗法家族才能讓所有的中國人團結起來,才能強大。

歷史學家蔣廷黻在他的《中國近代史大綱》的序中的兩段話最具有代表性。他寫到:

「在列強爭雄的生活中,西洋人養成了熱烈的愛國心,深刻的民族觀念。我們則死守著家族觀念和家鄉觀念。所以在十九世紀初年,西洋的國家雖小,然團結有如鐵石之固;我們的國家雖大,然如一盤散沙,毫無力量。」

「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家族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新文化運動反對和瓦解宗法家族而加強國家權力的主張得到了青年學生的廣泛回應。國家的強大逐步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向住和追求,成為了中國人新的人生價值和精神支柱,而代替了過去孝順父母和忠於君主。中國人的人生意義從此就為國家的利益而存在,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應為國家奉獻一切。

這種價值的形成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一戰結束後,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商討戰後各國利益的重新分配。中國要求收回戰敗國德國對青島的管轄權,但日本以出兵青島打敗德國為由要求繼承德國對青島的權益。日本的訴求得到了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支持。消息傳到國內,5月4日這一天就爆發了以北京學生為主的示威遊行,隨後擴大到全國。工人、市民隨後也加入進來。從而導致中國代表拒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可以說,「五四」運動的爆發標誌著現代中國人國家意識的初步形成與初顯力量;並且鎖定了此後中國歷史發展的路徑。

2017年5月5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3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2/03
鴉片戰爭將中國拖進了全球體系,使得中國喪失了部分主權。這使中國人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英國人船堅炮利,中國人的土槍土炮根本不堪一擊,這就是中國人對於失敗的最初反應,將鴉片戰爭的失敗歸結於武器的落後。其實,物質軍事手段的落後只是非常次要的部分原因,關鍵的原因在於中央帝國的國民缺乏自我組織與自我管理的
Thumbnail
2020/02/03
鴉片戰爭將中國拖進了全球體系,使得中國喪失了部分主權。這使中國人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英國人船堅炮利,中國人的土槍土炮根本不堪一擊,這就是中國人對於失敗的最初反應,將鴉片戰爭的失敗歸結於武器的落後。其實,物質軍事手段的落後只是非常次要的部分原因,關鍵的原因在於中央帝國的國民缺乏自我組織與自我管理的
Thumbnail
2020/01/30
在我的同事與親友中,我發現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多生於50年代左右,與共和國年歲相仿;他們不喜歡與厭惡聽到批評政府與揭露當前社會或過往歷史中醜惡面的聲音,以避免他們勉強維持的美好幻景被無情的擊碎,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與精神支柱。我將這類人稱之為「幸福兒童」。 「幸福兒童」,他們的童年及少年時代沐浴在初生
Thumbnail
2020/01/30
在我的同事與親友中,我發現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多生於50年代左右,與共和國年歲相仿;他們不喜歡與厭惡聽到批評政府與揭露當前社會或過往歷史中醜惡面的聲音,以避免他們勉強維持的美好幻景被無情的擊碎,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與精神支柱。我將這類人稱之為「幸福兒童」。 「幸福兒童」,他們的童年及少年時代沐浴在初生
Thumbnail
2019/05/20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Thumbnail
2019/05/20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就筆者個人來說,接受到的兩岸統一論,基於一種很遙遠的民主想像,必須建立在兩岸的制度趨同,都走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才能夠成立。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會這樣說,筆者印象中,有些眷村叔伯就不是這樣講,他們對統一的講法,有的人偏向民族性,管他政府長怎樣,時機到了就可以統。還有人覺得,誰統誰都一樣,只要有統就好。
Thumbnail
就筆者個人來說,接受到的兩岸統一論,基於一種很遙遠的民主想像,必須建立在兩岸的制度趨同,都走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才能夠成立。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會這樣說,筆者印象中,有些眷村叔伯就不是這樣講,他們對統一的講法,有的人偏向民族性,管他政府長怎樣,時機到了就可以統。還有人覺得,誰統誰都一樣,只要有統就好。
Thumbnail
筆者特別挑在台北時間六月五號寫,是因為時差。利用時差,即便在美東的讀者們也可以看看為什麼我們應該紀念六四。 我們紀念六四是暫時治標;解決國族主義、中華民族問題,以及一個中國問題,這三個互相糾結,堪稱三位一體的問題才是治本。 但先一邊治標,延續對中共抗戰是必須的;但治本之道,也需要持續、逐步進行。
Thumbnail
筆者特別挑在台北時間六月五號寫,是因為時差。利用時差,即便在美東的讀者們也可以看看為什麼我們應該紀念六四。 我們紀念六四是暫時治標;解決國族主義、中華民族問題,以及一個中國問題,這三個互相糾結,堪稱三位一體的問題才是治本。 但先一邊治標,延續對中共抗戰是必須的;但治本之道,也需要持續、逐步進行。
Thumbnail
五四運動,從狹義說,是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利帶來的一場社會運動,從北京學生開始,漫延至各地各階層,透過示威,也透過罷工、罷市、罷課等手段,表達「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訴求。從廣義說,五四運動結合新文化運動,追求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構成一股高舉愛國情緒的反帝國主義的社會運動。
Thumbnail
五四運動,從狹義說,是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利帶來的一場社會運動,從北京學生開始,漫延至各地各階層,透過示威,也透過罷工、罷市、罷課等手段,表達「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訴求。從廣義說,五四運動結合新文化運動,追求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構成一股高舉愛國情緒的反帝國主義的社會運動。
Thumbnail
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的大事,如果稱它為近代社會的轉捩點,相信也不會引起太大異議。五四運動,從狹義說,是巴黎和會所引發的一場社會運動,從1919年5月4日的學生示威開始,至同年6月28日中國代表拒簽和約結束。這場軍閥時期的「插曲」,帶來整個社會深遠的影響。 五四運動是否採用了適切的手段來爭取訴求呢?
Thumbnail
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的大事,如果稱它為近代社會的轉捩點,相信也不會引起太大異議。五四運動,從狹義說,是巴黎和會所引發的一場社會運動,從1919年5月4日的學生示威開始,至同年6月28日中國代表拒簽和約結束。這場軍閥時期的「插曲」,帶來整個社會深遠的影響。 五四運動是否採用了適切的手段來爭取訴求呢?
Thumbnail
今天焦點─中國五四運動  1919年 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的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和平會議,決定由日本繼承戰敗的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殖民權利,出賣中國權益,北京大學等13所學校上萬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結,舉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示威抗議,引爆影響深遠,促成當代中國命運全面性巨大變革的五四運動。
Thumbnail
今天焦點─中國五四運動  1919年 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的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和平會議,決定由日本繼承戰敗的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殖民權利,出賣中國權益,北京大學等13所學校上萬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結,舉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示威抗議,引爆影響深遠,促成當代中國命運全面性巨大變革的五四運動。
Thumbnail
中國走向民主化的障礙之一,就是我們的政治文化,過於強調依靠「清明政治」,個人過分依賴國家,不是把自己當成國家的主人,而且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本來應當是為民眾服務的國家身上。然而,當局對1989年民主運動的血腥鎮壓,徹底改變了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中國走向民主化的障礙之一,就是我們的政治文化,過於強調依靠「清明政治」,個人過分依賴國家,不是把自己當成國家的主人,而且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本來應當是為民眾服務的國家身上。然而,當局對1989年民主運動的血腥鎮壓,徹底改變了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當各國間的分歧越來越明顯的時候,經濟衰退,也許將會給下一次的世界性動亂帶來驅動力。對於前途一旦感到悲觀,出於自保的本能,就必然要抓住同類中的大多數,所以民族主義有其存在的必然,甚至大行其道。
Thumbnail
當各國間的分歧越來越明顯的時候,經濟衰退,也許將會給下一次的世界性動亂帶來驅動力。對於前途一旦感到悲觀,出於自保的本能,就必然要抓住同類中的大多數,所以民族主義有其存在的必然,甚至大行其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