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華氏90度,燥熱的夏日午後,除了跳進泳池,實在沒有更好的消暑方法。我告訴孩子們要出發去游泳池,請他們都去換衣服、準備自己的游泳包。我也開始換泳衣、帶點心,預備要出門。然後,我就隱約聽到老三的哀嚎。「哎呀,好煩啊,怎麼穿不進去?」我走近一看,發現他的小手卡在袖子裡,防曬衣的長袖子打了個結。八成這小子急著要脫下來,袖子捲在一起也沒理。到現在要穿上去了,當然也沒有先處理那個已經打結的袖子,小手伸進袖口,越用力、這結可就越打越緊了。屋裡有冷氣,但這六歲的小男孩小臉漲紅,連眉頭都皺了起來。哥哥姊姊都已經準備好在客廳等他,就剩他一個人被防曬衣卡住,這下,可更加的氣急敗壞了。

通常這個時候,我就會開始叨念:「你看看,媽媽是不是跟你講過每次脫下衣服來應該要@@$%^&...」那天下午,突然想要做個實驗。我把碎念還有那雙快要伸出去解圍的雙手先收著,我來到老三身邊告訴他這句話:

「慢慢來,比較快。」

他沒聽懂。滿臉疑惑的六歲小男孩回答我說:「媽媽,怎麼可能?How can you be faster when you are slower?慢慢來怎麼可能比較快?」我就希望他這樣反駁我!於是,我們花了30秒的時間檢查了一下袖子在哪裡打結、他自己慢慢的把袖子倒捲、把結打開,問題迎刃而解。全家人依照原來的計畫,到泳池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沒有人罵人,沒有人被罵,還加贈一個六歲男孩體會突破重圍的愉悅。

見獵心喜?別因小失大

我想到日前與一個朋友的對話。
他聽說我們家的小孩暑假在賣檸檬水,她似乎很感興趣,看了我手機裡孩子們的檸檬汁小站後,他就說:「哎,你們這也太隨便了吧。」於是,朋友便開始告訴我去年她們家孩子們的檸檬水事業。大意是說孩子們想要賣檸檬水,於是她就幫忙孩子們弄了一整套器材、釘了一個專業的Lemonade stand的木頭牌子,還為孩子們的攤位佈置了一番~有桌布、有花、有漂亮的杯盤,那攤位的照片看起來可真是美輪美奐。那幾週,孩子們賺了將近兩百美元,營收很驚人呀!聽她說完,我接著問說:「聽起來好棒啊!那孩子們想不想要再來一次?」她卻回答說:「哎!他們沒興趣了,我也覺得太累了。」
我心裡琢磨了一番。這本當是孩子們的事業,結果是家長太累了?!嗯,這必定事有蹊蹺。

我發現當孩子興致勃勃地找到了他們想要完成的目標時,我們太常見獵心喜。常常我們會在不經意之間,包攬孩子的工作,也阻斷孩子的樂趣、剝奪了本來屬於他的成就感。「這個佈置太寒酸了!」「你應該要用更節省成本的方式製作檸檬水!」「太多人擠在攤位上了吧!」「價錢這麼便宜怎麼賺得到錢?」「為什麼不鋪桌布呢?」「有沒有記帳?」「我教你...」......我們這些「專業的大人」在一旁幫孩子腦補遠大的目標、還不時不熱心提供各式建議要孩子用更有效率的方法達成更好的結果。但弔詭的是,這些高效、高能的產出,並不等於孩子們習得的技能。換句話說,大人熱心提供(甚至強迫推銷)的各種建言,的確可能讓檸檬水更好喝、場景更夢幻、賣得更多、賺得更飽...;但孩子們卻失去那個過程中最寶貴的部分: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優化產品、解決衝突...等等這些將要跟隨他一輩子的軟實力。多賺了$50,失去的難以計算。

讓孩子們「自己來」是耗時費工。我們家的三個小小創業家,到第三天才發現鋪著桌布會讓攤位看起來更乾淨美觀、第二週才轉換製作模式,從一杯一杯泡、到製作好一壺一壺的檸檬汁才出門兜售。這已經是第二年的「經銷」,現在他們最新的商業模式是派行銷小隊到常客的家中按門鈴、問他們是否想要購買,然後用對講機通知守在攤位的「同事們」,讓外送小哥親自把檸檬汁送到客戶手裡!至於我,過程中我只負責偶爾去買一杯,在家做好晚餐等創業家回家用餐,不累。

退場:容錯、觀察

要能夠實踐「慢慢來,比較快」,需要大人們適時地退場,把學習場域和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成功的喜悅是他的,失敗所帶來的挫折感也屬於他。成就感是促成積極學習的正向動力,但挫折感卻是推動一個孩子邁向成熟、進入「問題解決」能力養成的必要。孩子們的的確確需要在不完美操作的跌跌撞撞中,習得除錯、優化、有效溝通、解決衝突等等的軟實力。

然而,什麼是「退場」?不是什麼都不做。退場,包括積極的不作為「容錯」、以及積極的作為「觀察」。

容錯:容許孩子用自己的速度學習

我是個性子很急的媽媽。看到小孩膠水塗得不滿、摺飛機的摺痕對不齊、或者牛奶瓶太重時,就會想要趕快插手幫忙。因為我「怕他」等一下黏不好、「怕他」飛機飛不起來、「怕」牛奶灑出來......原來,我「怕」這麼多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小事。因此,孩子沒有機會學習慢慢地塗滿膠水、一次一次的仍舊無法對折、到了很大才真的會倒牛奶。因為我很著急,怕孩子「浪費時間」在錯誤的嘗試中,所以他們得一再學習同樣的功課。

你是個願意容許錯誤的大人嗎?許多的功課需要在try and error的過程中,讓孩子自行體會。下一次要出手前,記得捏自己的大腿,告訴自己:「我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失敗了、錯了又怎麼樣?你不就在他的身邊嗎?別輕易剝奪孩子以最低成本試錯的機會!

raw-image

觀察:找到孩子的亮點

比起積極的「不作為」,積極的作為用的不是手、不是口,而是眼睛與耳朵:打開眼睛仔細觀察、打開耳朵深度的聆聽。

觀察與聆聽的目的,是使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他擅長什麼、喜歡什麼、害怕什麼、缺乏什麼。

觀察什麼?用雞蛋裡挑骨頭的精神,找到可以讚美孩子的地方。老二是這個檸檬水攤位的靈魂人物,平常在家裡總在看書、唱歌,我實在沒想到原來她做生意也有一套。我發現,格外在情況與計畫不同、意料之外的情節發生時,她總是有好點子,而且可以讓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有一天我告訴女兒:「妹妹,我覺得你很會在計畫突然改變時,想辦法解決,而且讓大家都很願意跟你合作,你請***去做____工作,真的很適合他。」她微笑,一臉滿足。有趣的是,後來她更積極的表現出她性格上的長處--樂於與人相處、善於處理人際的衝突。她知道自己哪裡做對了、什麼是她的優勢,她也更有動力去發展優勢。

說「你好棒!」是個開始,更有果效的正向反饋是告訴他他做對了什麼、說對了什麼,你可以成為他的鏡子,讓他看見自己的這裡很強,可以更強!你以為讚美肯定孩子太多會讓他尾巴翹起來、變得太得意驕傲嗎?大部分的我們,不需要擔心這麼多。當世界大聲的、透過不同的方式跟我們的孩子說:「你不夠好」時,我們可以慢慢來、閉上嘴巴、張開眼睛與耳朵,陪伴他尋找自己的優勢。

其實,孩子跟我們一樣,大部分時候都很了解自己哪裡不好。他們不缺這個世界提醒他「他哪裡不夠好」的機會。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卻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他們需要透過我們言語的回饋知道自己「哪裡做對了」,並且透過這樣的關注知道:我的爸媽真的看見我。

你我天天站在「搖滾區」,能夠近距離觀察孩子的成長,是多麽美好的特權。從今天開始,用「雞蛋裡挑骨頭」的精神,找到可以具體地讚美孩子亮點。讓孩子從你的眼光看見自己的優勢!

原作發表於 Dr. Mama的未來實驗室Podcast 5. 多賺$50?還是學會解決問題?慢慢來,比較快!

Dr. Mama的未來實驗室
Podcast可透過各大播客平台收聽 Apple Podcast Spotify and moreFacebook粉絲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P的沙龍
12會員
18內容數
今天的孩子,即將成為2030/2040年的領袖。 爸媽、老師,今天的我們,做對了嗎? 未來實驗室,期待幫助父母與教育工作者, 在快樂安心的教養、以及掌握關鍵能力的培養中尋找精巧平衡。
YP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7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經常聽到「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個問題不僅關乎職場競爭,也影響著我們如何準備自己與下一代迎接挑戰。更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不忘初衷?讓教養中最重要的「關係」被保護成全?
Thumbnail
2025/03/27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經常聽到「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個問題不僅關乎職場競爭,也影響著我們如何準備自己與下一代迎接挑戰。更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不忘初衷?讓教養中最重要的「關係」被保護成全?
Thumbnail
2022/10/27
人的行動,由思維引導。 思維,則由認知引導。 建立成長性思維的第一步在於建立新的認知:對於大腦運作嶄新的認識、以及理解成長性思維的概念。
Thumbnail
2022/10/27
人的行動,由思維引導。 思維,則由認知引導。 建立成長性思維的第一步在於建立新的認知:對於大腦運作嶄新的認識、以及理解成長性思維的概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兩年前還沒參加敘事<幸福魔法團體>時,每天面對育兒生活充滿崩潰,那時老二剛好三歲左右,正是豬狗嫌的時期,面對孩子的各種不配合,常常覺得心很累。加上我本身很愛閱讀教養書籍與上各式課程,每次看著書上寫的「溫和堅定」,回頭再看看自己總是教得灰頭土臉、知道卻做不到,又加深許多我的挫折與無力感…
Thumbnail
兩年前還沒參加敘事<幸福魔法團體>時,每天面對育兒生活充滿崩潰,那時老二剛好三歲左右,正是豬狗嫌的時期,面對孩子的各種不配合,常常覺得心很累。加上我本身很愛閱讀教養書籍與上各式課程,每次看著書上寫的「溫和堅定」,回頭再看看自己總是教得灰頭土臉、知道卻做不到,又加深許多我的挫折與無力感…
Thumbnail
『你看,你又來了』教練眼神犀利 『我不是已經說過不要這樣了』口氣逐漸不耐 『你這樣要幹嘛,蛤!要幹嘛!有用嗎?』聲調開始升高 『做不到就去蛙跳20下』教練神情不滿 我在這孩子的眼睛裡看到一點點淚光。 同時我也很佩服這個孩子忍住沒有哭,堅持不放棄,繼續努力達到教練的要求。 這場景是今天我帶孩子去練足球
Thumbnail
『你看,你又來了』教練眼神犀利 『我不是已經說過不要這樣了』口氣逐漸不耐 『你這樣要幹嘛,蛤!要幹嘛!有用嗎?』聲調開始升高 『做不到就去蛙跳20下』教練神情不滿 我在這孩子的眼睛裡看到一點點淚光。 同時我也很佩服這個孩子忍住沒有哭,堅持不放棄,繼續努力達到教練的要求。 這場景是今天我帶孩子去練足球
Thumbnail
有時候從你身上學到了很多,把人生當成一場遊戲,好好盡情地去感受,抱著來玩的心態盡情感受世界。不追求完美,不跟別人比較,要比較只跟自己比較,只要一天比一天進步,一切便足矣。
Thumbnail
有時候從你身上學到了很多,把人生當成一場遊戲,好好盡情地去感受,抱著來玩的心態盡情感受世界。不追求完美,不跟別人比較,要比較只跟自己比較,只要一天比一天進步,一切便足矣。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在「教」孩子,但孩子聽起來往往是在「罵」,到底是「罵」還是「教」?關鍵在於當下的情緒。如果只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狂飆孩子或碎唸孩子一頓,孩子不但聽不進去,還可能會產生反抗心理。 如果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那我還能做什麼?當這樣問自己後,自然就有不同的作法。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在「教」孩子,但孩子聽起來往往是在「罵」,到底是「罵」還是「教」?關鍵在於當下的情緒。如果只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狂飆孩子或碎唸孩子一頓,孩子不但聽不進去,還可能會產生反抗心理。 如果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那我還能做什麼?當這樣問自己後,自然就有不同的作法。
Thumbnail
放手說的簡單,但做起來難。放手需要的不只是勇氣,需要的更是智慧。父母的這雙手,何時該伸?何時該放?收放自如,談何容易?考驗的是父母的智慧。
Thumbnail
放手說的簡單,但做起來難。放手需要的不只是勇氣,需要的更是智慧。父母的這雙手,何時該伸?何時該放?收放自如,談何容易?考驗的是父母的智慧。
Thumbnail
你是那種很急著要提供好點子的大人嗎?跟我一樣看到孩子對折的紙沒有對好角角,會心癢癢想幫忙修正?少了Try-and-Error的過程,學習就不夠原汁原味。如何用雞蛋裡挑骨頭的精神,幫助孩子 那在「不作為」之中,又該怎麼樣可以有「積極作為」,陪伴孩子發揮優勢?苦惱的爸媽師長,不用敲門,請進來。
Thumbnail
你是那種很急著要提供好點子的大人嗎?跟我一樣看到孩子對折的紙沒有對好角角,會心癢癢想幫忙修正?少了Try-and-Error的過程,學習就不夠原汁原味。如何用雞蛋裡挑骨頭的精神,幫助孩子 那在「不作為」之中,又該怎麼樣可以有「積極作為」,陪伴孩子發揮優勢?苦惱的爸媽師長,不用敲門,請進來。
Thumbnail
幫助孩子學習溝通的「練習場」,就在生活當中:遊戲區、班會、防疫宅在家跟哥姐弟妹一起玩大富翁...哪裡有交談與互動,就在哪裡有溝通練習場。問題是,這些“moment”怎麼成為練習場而不是屠宰場? 給「大人們」的第一個心法是:慢慢來,比較快。
Thumbnail
幫助孩子學習溝通的「練習場」,就在生活當中:遊戲區、班會、防疫宅在家跟哥姐弟妹一起玩大富翁...哪裡有交談與互動,就在哪裡有溝通練習場。問題是,這些“moment”怎麼成為練習場而不是屠宰場? 給「大人們」的第一個心法是:慢慢來,比較快。
Thumbnail
溝通要不要上課?見仁見智。但溝通要不要學習?絕對需要! 學習溝通最佳的場域在生活之中,我們這些「孩子身旁的大人」們如何觀察那些自己送上門的教育時機,又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溝通要不要上課?見仁見智。但溝通要不要學習?絕對需要! 學習溝通最佳的場域在生活之中,我們這些「孩子身旁的大人」們如何觀察那些自己送上門的教育時機,又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在新聞裡你看到什麼呢? 理性的處理問題是理想,但真的需要考慮的是解決問題嗎?有標準答案嗎? 遇到壓力與衝突,並不是每件事情都應該採取問題解決策略,或者說不用那麼快進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因為錯誤的理解問題,很可能導致解錯問題。 你看到什麼問題 對我的專業來說,我看到孩子捨不得離開,以及玩太久不管其他排
Thumbnail
在新聞裡你看到什麼呢? 理性的處理問題是理想,但真的需要考慮的是解決問題嗎?有標準答案嗎? 遇到壓力與衝突,並不是每件事情都應該採取問題解決策略,或者說不用那麼快進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因為錯誤的理解問題,很可能導致解錯問題。 你看到什麼問題 對我的專業來說,我看到孩子捨不得離開,以及玩太久不管其他排
Thumbnail
男孩,在老師上課過程,能對(上課大家都坐好的事實&老師在發言須坐好的社會期許)視若無睹的擺動身體,或是彎折、或是滾地; 這位有靈巧動作的男孩,能調皮地在老師背對他過程,堂而皇之偷襲/打老師的屁股再跑回去; 這位很常被自己不恰當舉動引發成人負向回饋/懲罰/咆哮的男孩,在老師說要暫停一回合活動能立馬跑來
Thumbnail
男孩,在老師上課過程,能對(上課大家都坐好的事實&老師在發言須坐好的社會期許)視若無睹的擺動身體,或是彎折、或是滾地; 這位有靈巧動作的男孩,能調皮地在老師背對他過程,堂而皇之偷襲/打老師的屁股再跑回去; 這位很常被自己不恰當舉動引發成人負向回饋/懲罰/咆哮的男孩,在老師說要暫停一回合活動能立馬跑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