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前先理心《致富心態》:(3)別在戰略上懶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世界第八大奇蹟



「要主動努力做些什麼,才會有所回報。」這是我們一般人的直覺反應。

在我們人類老祖宗曾經活過的的遠古時代,當時世界的規則的確是如此。畢竟獵物、魚肉、樹果、稻穗、柴火、礦產,都不會自動聚集到你身邊。

這樣的想法仍然還內建在我們的基因裡。人們傾向用「主動地」做任何事情,來取得所期望的回報。

畢竟在人生大部分的場域,像是讀書、考試、運動、工作等,這個規則仍然適用。

但在投資理財領域裡,並不盡然。

像投資這種具有指數成長特性的領域裡,存在一種反直覺的弔詭。有時候如果你想要有豐碩的報酬,你要做的不一定是頻繁地進場、出場,不一定要主動地「努力」。

你只需要做的是做初期投入、然後放著它、讓子彈飛。

而且不只飛一陣子,是飛個以年、十年、數十年為單位的時間,讓時間來幫助你。

而且要注意一件事,這也是查理.蒙格(Charles Thomas Munger)有耳提面命的:「除非必要,別去中斷它。」

這就是愛因斯坦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複利」可以帶給我們的。

它教導我們的是:你不一定要費盡九年二虎之力,也能創造出驚人的成果。

複利沒辦法在短時間裡賺取豐厚報酬,它需要你長時間在可持續成長的項目上,不間斷地維持投入,讓時間帶來良好的報酬。

即使是在可能包括你在內的許多人,都覺得不看好、懷疑、茫然、失落、慌亂的時候。

複利並不單純只是個應用在投資上的數學模型,它也是個可以讓我們理解關於成長是什麼樣貌的心智模型。

另一本名著《精準學習》的作者成甲認為,複利的本質可以用一句話簡單理解:

做事情 A ,會導致結果 B,而結果 B 又會加強 A,不斷循環
raw-image


重點就在於這個「循環」的次數。

初期的時候,複利帶來的效用微小幾乎可以無視。但是當循環的次數一多、過了一個臨界點之後,就會實現一種非線型的、而是呈指數型的成長

這樣的成長曲線在數學上被稱為「冪律分佈」。到了後期,成長的幅度就像以下圖片所示的右端部分。

raw-image


不只是投資,在任何你想成長的項目都一樣,在可循環加強你自身項目持續投入,不要輕易中斷它。


如何與市場的波動性相處?



上一段的複利聽起來是個很簡單容易上手的投資策略,單純到看似沒有技術性可言。

華倫.巴菲特和查理.蒙格的致富策略絕大部分都基於長期持股,這是全世界的投資者眾所皆知的事實。尤其是巴菲特本人擁有的淨資產總額的 99%是在他五十歲之後才得到的。感謝複利效果。

但,多數投資者沒有辦法執行的理由是什麼?

那是因為在實際操作時上,你在市場上會遇到許多觸發人性弱點的因素,讓你很難這麼做到。

成功的投資法和其他有價值的東西一樣,都有個成本。

但這個成本的計價單位不是錢,而是非顯而易見的波動性、恐懼、懷疑、和遺憾

也就是說,當市場的空頭與蕭條來臨時,你會被考驗的不是對於投資的知識,而是你身為一個人的人性。

可以想像一下,股市崩盤的時候,你是否真的很有把握你能稟持著紀律與當初的決心,忍得住資產縮水的恐懼而不把它們結清兌現?

在前一篇文章裡所提到,人類具有「損失趨避」的天性,它不會那麼容易在你的理財紀律遭受考驗的時候放過你。

你會感到驚惶,你會手足無措,你害怕多年的心血會因此而付之一炬,複利這個念頭不會優先掛在你腦海裡,「把它們變成你手上看得到的實體鈔票」才會。

除非你及時應付這些情緒,不然很容易忽視他們。如果你沒有能力體認到這件事,你會動搖,而做出徒勞無功之舉。

那,要怎麼在市場波動時,避免被這樣的人性影響?

思維上的問題,最直接的就是從思維層面下手。請把市場的波動性定義為「取得市場報酬的手續費」,而不是「做錯事而被追討的罰款」。

手續費代表著這是筆你要玩、就非付不可的必要支出,而罰款代表著你是有機會不用付的額外開銷。

正常人的概念裡,前者他們很樂意支付,後者則是能免則免。

當你把市場的波動性想成是前者的話,你就會很樂於去接受償付這樣的費用,而不會想方設法去逃避它。就不會肖想著在市場短期行期看衰時企圖暫時結清來逃離這樣的波動,導致破壞了複利的效應。


raw-image


長尾:你要如何看待每一次決定?



所謂的「長尾」(long tails),是 2004 年《連線》雜誌(Wired)的總編輯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研究亞馬遜(Amazon)、網飛(Netflix)等網路型態公司的商業和商品模式時,發現到的一個特性。

他發現亞馬遜和網飛都擁有少數幾個銷售額占比龐大的商品,總額佔整體公司營收的很大的部分,符合眾所皆知的 80/20 法則。

但是,再仔細研究其他為數眾多而銷售額佔比極少的商品群(以下圖片中黃色的部分)的話,會發現到一個容易被人忽略掉的事實:

「他們加總起來的總收益,比主流商品所貢獻的收益來得高」。
raw-image

「長尾」就是指這種為數眾多、廣泛發展、而且彼此之間差異性大的單一項目。

它們各自可以代表一個相對於主流而言的利基市場,可以讓特定的小型企業或個人創作者集中資源來專攻,因而獲利。

在創投與投資領域裡,這樣的法則是他們主要的獲利來源。以書中所舉的創投公司為例,他們所投資的 2 萬 1 千個案件裡,絕大部分都是以賠錢收場,但只有極少部分的投資項目會獲得超額收益,而其中只有約 100 多個投資項目可以獲利高達 50 倍以上。

也就是說,這100 多個下注成功的投資項目給創投業者所賺回的收益,讓其他 2 萬多個投資項目就算徒勞無功但也值回票價。

這個原理運用在投資上的結果就是,投資人可能搞砸一半甚至更多的投資決策、但最終結果仍會大賺一筆。

這是個很反直覺的概念,因而我們往往會對每個決策的成效過度反應,誤以為每件事情、每個結果都必須盡善盡美。

好吧!也許在某些領域的確必須如此,例如機師駕駛著客機飛行與著陸、三星級餐廳主廚製作每日的特餐。

但這不是投資、商業領域的特性,我們都還記得這些領域勢必得與不確定性為伍。

80 /20 法則裡面我們所關注的「帶來佔全80%獲利的20%」,其實就是長尾所帶來的結果。

那些是一連串所投資、投入的事件中,偶然取得極端成功、而受到矚目的項目。

當你接受長尾如何驅動商業、投資與金融領域中的許多事象,你就會明白數不清的事情搞砸、失敗、崩壞都是再正常不過的。

這也解釋了為何我們閒來沒事看 Netflix 的時候,常會覺得納悶為何他們總喜歡出資拍一些拉哩拉雜的爛劇、爛電影,那就是長尾發揮功用的證明。因為沒有這些東西,也不會有「魷魚遊戲」、「愛的迫降」、「殭屍校園」這些的成功熱門作品。(話說我家 Netflix 是家母專用的韓劇頻道…)

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會聚焦在巨大、有利可圖、知名度高、有影響力的事物上。但其實我們關注的事物是長尾產生的結果,而很容易低估了長尾本身的罕見程度和威力。

如果你從事個人創作者,或是許多自我提升的個人項目,也要應用長尾的概念,只要不是會導致毀滅性的失敗,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嘗試,讓那少數幾個帶來超額而且正向效益的事件出現。


raw-image


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是?

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歷史帶給人們唯一的教訓是,人們從不會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這代表著歷史不值得參考嗎?不是,之所以人類不會得到任何教訓,是因為貪、嗔、癡、恐懼、盲目、權力痴迷等人性弱點,是不會改變的規律。

就算如此,人還是會持續著研究歷史,為什麼?

因為如果把人生比喻成考試的話,歷史就是過去的考古題。我們要從過去所出過的考題、和前人所寫過的答案裡,看看可否在解答現在和未來層出不窮的考題時做為參考。

時代再怎麼變,環境、科技背景怎麼變,人性總不會變。

人類世界中,權力轉移與價值流動的規律永遠會存在,只是爭奪這些價值和權力的方式會變而已。

但就投資而言,它的變數並不只是人類。

投資這門學問與人心的相關性很大,因為主導這些決策的都是人。

但,無法以人類的意志來掌握的變數更多。不計其數的重要因素難以被人類預測和掌握。

如果你過於仰賴投資的歷史,把它當成下一次事情發生時的指南的話,可能會碰到兩件危險的事情:

  一、忽視到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可能性

  就是指納西姆.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的名著《黑天鵝效應》裡所描述的,事先極難以預料、而一旦發生之後影響甚鉅的事件。

  之所以你之前沒遇過,那只是因為還沒發生而已。再怎麼研究投資的史料,都不可能讓你能預料得到像新冠肺炎疫情這種改變整個世界生態與結構的大事件會發生。

  二、未考慮到影響當今世界的結構性變革

  如果只看 2000 年以前的歷史資料,不會讓你預測得到當今世界有網路科技的存在與影響有多大。

  2010 年以前的資料,也不會讓你意識到雲端科技和行動科技催生多少新興商業模式。

  這些都是研究投資的過去歷史資料無法察覺和預料的。

像是書中提到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在去世前的 1934 ~ 到1972年這段期間,他著作裡的投資公式就更新過了五次。

這代表著這位大師總是出爾反爾,還是沒有能力嗎?當然不可能。那是因為隨著時間演進,經濟條件、市場、產業、商業環境都會很大的變化,十年前可以行得通的解釋和公式,擺在今天的世界不見得如此。

影響市場甚鉅的科技股,在五十年前甚至還不存在,而現在它們佔了標普五百指數的二○%。

那麼,這代表著我們在訂定理財規劃、思考金錢運用的時候,不應該去思考跟金錢有關的歷史嗎?

倒也不是。

要研究金錢、投資的歷史,真正要參考的是那會恒久不變的事物:就是人性本身。

好比說每個人與貪婪、恐懼之間的關係、他們在壓力下的行為舉止、人們如何回應誘因…等。只是時代不同,人們的貪婪源、恐懼源不一定一樣而已,人性本身還是一樣的。

但是特定趨勢、特定交易、特定產業、與市場有關的特定因果關係,是一直不斷演化的範例。

除此之外,科技的進步還會讓世界催生出新的規則來,類似新冠疫情這種等出人意料的黑天鵝事件,這些都不是研究歷史而預測得到的,尤其是愈久以前的歷史。

也許我們可以修正一下黑格爾的說法,我們還是會從歷史中得到教訓。

只是說,我們從意外事件學到的正確教訓,就是我們的世界總是讓人出乎意料

羅振宇的《你可以沒實力,但要懂戰略》一書裡有這麼一句話說得很好:

「讀歷史不是為了知道未來,而是為了理解現實,並對未來保持想像力」



raw-image



100% 操之在己的資產累積法



要讓資產增加,有很多種方法,而萬變不離其宗的,說穿了就是兩件事情:「開源」與「節流」。

開源與節流,何者難度比較高?

你知道美國華爾街一位專業的投資人,如果要把他已經完成的投資策略再提升個 0.1 %報酬率,要花費的代價是什麼嗎?

答案是每個禮拜約八十個小時的努力研究。

畢竟影響投資績效表現的因素中不確定因素過多,賺錢如果很容易,滿街都是千萬富翁。

投資報酬率要看投資策略是否能真正湊效,要經過時間的考驗,也要看市場是否協同合作,這些都是不確定性。

相形之下,節流似乎是簡單多了。

好吧,也許加個但書,在你的收入可以維持食衣住行等固定開銷於一定水準的情況下,節流跟開源比起來的確是簡單一點。

這裡講的簡單是指「可操之在己」的意思。畢竟你真的只需要決定不去花某筆錢,就可以把這筆錢省下來。

存錢需要理由嗎?有也不錯,例如說打算日後買車、買房、結婚,都會成為儲蓄的動機。

但對於儲蓄而言動機並不是必要的。沒有任何特殊理由,光是為了存錢而存錢都可以。

或是說,如果意識到以下這樣一個理由,你更會願意去存錢。

那就是為了一項存款可以帶來的「隱形資產」。

什麼樣的資產呢?那就是「掌控自己時間的權利和彈性」。

為什麼這項資產很重要?因為世界是平的。

數位化的科技消弭了世界的藩籬,與你競爭的人才不只限於你居住的城市、國家而是遍佈全球的全世界幾百萬甚至數億人。

你的競爭優勢,很難單純建立在你本身的專業技能、超時辛勤工作、以及產業知識上,不論它們有多深厚。

再加上像是疫情這般隨時有可能無預警到來的黑天鵝事件,結構性的巨變有可能是轉瞬之間的事情。

我就曾經親身經歷這樣的變化。兩年前,我曾從事的產業受到疫情衝擊,導致客戶訂單銳減,母公司調整人事預算,以致於當時我所任職的事務所被裁員了三個人。

其中的兩位,還是具有二十多年豐富的產業經驗、為了公司勞苦功高、貢獻良多的資深經理。

我當然會稱之為無情,但依我對世界的理解我也不得不正視一件事實:「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世界的不確定性不在乎個體是怎麼想的,只是「這就是它們要呈現的樣貌」。

這個時候,如果你平時存款足夠支持一陣子無固定收入的空窗期,這段期間對你而言就是個韜光養晦、沉澱內心、重新思考、學習技能、尋找新機會而再度出發的難得時光。

而不會是一段忐忑不安、自怨自艾、焦躁、悲愴、為了生計而煩惱,被匱乏心態影響而無法維持心靈平靜和專注力、思考能力的灰暗時期。

存款、現金最大的用意,在於讓你擁有隨時可以擁有對自己時間、甚至人生的掌握權。至少特定一段時間也好。

它就是「讓你拒絕被迫接受命運擺佈」的能力。這種隱形資產的重要性不證自明,它帶給你的價值遠超過存摺上顯示的數字。

累積財富不一定與你的收入或投資報酬率有關,但是肯定與你的儲蓄率息息相關。前者靠天吃飯,後者操之在己。

你不一定需要高所得或收益進帳來累積資產,但你肯定需要高儲蓄率才能累積財富。

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eorge
44會員
65內容數
以簡明的文字,探索心智、思考與知識的本質
George的其他內容
2023/12/12
首先,感謝各位持續支持我的作品。 本專欄的系列連載,後續只會更新在我於這個電子報平台 Substack 上所建立的同名專題刊物「George本質思考筆記」裡,將不繼續在方格子刊登。 喜歡這個創作主題的朋友,我誠摯邀請你點選以下連結免費訂閱。訂閱之後,不但每周會收到最新的作品更新,並且
Thumbnail
2023/12/12
首先,感謝各位持續支持我的作品。 本專欄的系列連載,後續只會更新在我於這個電子報平台 Substack 上所建立的同名專題刊物「George本質思考筆記」裡,將不繼續在方格子刊登。 喜歡這個創作主題的朋友,我誠摯邀請你點選以下連結免費訂閱。訂閱之後,不但每周會收到最新的作品更新,並且
Thumbnail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04
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Thumbnail
2023/12/04
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三大重點: 不要讓某一個投資決定或部位重大到可以對你的整體財務狀況造成毁滅性的後果 時間是投資裡最強大的力量,會讓小錢日益茁壯,而且把大錯誤消弭於無形 買進並持有,而非買賣操作
Thumbnail
三大重點: 不要讓某一個投資決定或部位重大到可以對你的整體財務狀況造成毁滅性的後果 時間是投資裡最強大的力量,會讓小錢日益茁壯,而且把大錯誤消弭於無形 買進並持有,而非買賣操作
Thumbnail
脫離過勞倦怠,就讓複利拉你一把
Thumbnail
脫離過勞倦怠,就讓複利拉你一把
Thumbnail
《致富心態》這本書也是超級火紅,是許多人在提到投資理財時,都會提到的一本書。《致富心態》的副標題是~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這本書的作者 摩根‧豪森 是華爾街日報 的知名專欄作家。他認為我們應該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投資與理財,而不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
Thumbnail
《致富心態》這本書也是超級火紅,是許多人在提到投資理財時,都會提到的一本書。《致富心態》的副標題是~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這本書的作者 摩根‧豪森 是華爾街日報 的知名專欄作家。他認為我們應該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投資與理財,而不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
Thumbnail
華倫巴菲特的投資之道其實是「時間」,但很少有人會專注在這上面,沒有一本書書名直接寫到「我投資了75年」,因為那樣子不酷,那樣的書絕對賣不出去。這本書則希望透過20堂課,幫助大家找到自己投資理財的方式。
Thumbnail
華倫巴菲特的投資之道其實是「時間」,但很少有人會專注在這上面,沒有一本書書名直接寫到「我投資了75年」,因為那樣子不酷,那樣的書絕對賣不出去。這本書則希望透過20堂課,幫助大家找到自己投資理財的方式。
Thumbnail
阿崴閱讀-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我們應該專注本業,累積本業上的競爭力。投資做勝算大的事情,耐心的等待,大事發生時就能夠重押倉,但還能保本保利。這也與波克夏早期能夠非常穩定獲利的投資策略很有關連,好的機會不會很多,但是透過許多的學習,在能力圈之內做勝算大的事情,長期持有,複利的力量是很可觀的!
Thumbnail
阿崴閱讀-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我們應該專注本業,累積本業上的競爭力。投資做勝算大的事情,耐心的等待,大事發生時就能夠重押倉,但還能保本保利。這也與波克夏早期能夠非常穩定獲利的投資策略很有關連,好的機會不會很多,但是透過許多的學習,在能力圈之內做勝算大的事情,長期持有,複利的力量是很可觀的!
Thumbnail
「要主動努力做些什麼,才會有所回報。」這是我們一般人的直覺反應。 畢竟在人生大部分的場域,像是讀書、考試、運動、工作等,這個規則仍然適用… 但在投資理財領域裡,並不盡然。
Thumbnail
「要主動努力做些什麼,才會有所回報。」這是我們一般人的直覺反應。 畢竟在人生大部分的場域,像是讀書、考試、運動、工作等,這個規則仍然適用… 但在投資理財領域裡,並不盡然。
Thumbnail
這是剛好讀書會會用到的書摘,為了讓沒有先看完書的人可以加入,以下順便在方格子留下紀錄。 前言:地表上最精采的表演 ※致富需要善於理財,也和為人處事有關,恐怕和智力的相關較小。 ※健康和金錢(有助於了解每個人的行為模式差異)決定生活品質。 ※金融危機的教訓是當下沒有人完全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並且知道該採
Thumbnail
這是剛好讀書會會用到的書摘,為了讓沒有先看完書的人可以加入,以下順便在方格子留下紀錄。 前言:地表上最精采的表演 ※致富需要善於理財,也和為人處事有關,恐怕和智力的相關較小。 ※健康和金錢(有助於了解每個人的行為模式差異)決定生活品質。 ※金融危機的教訓是當下沒有人完全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並且知道該採
Thumbnail
如果平時有在投資股票或是上過相關的金融課程,大多數人應該理解”複利”的概念。複利相當於”時間槓桿”。這話肯定沒錯,比如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19.1%,依靠五十多年的複利積累,就成了全球最富的人之一。然而長期來看,在現實生活中,在你周圍,真正能享受到復利成為有錢人的少之又少。
Thumbnail
如果平時有在投資股票或是上過相關的金融課程,大多數人應該理解”複利”的概念。複利相當於”時間槓桿”。這話肯定沒錯,比如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19.1%,依靠五十多年的複利積累,就成了全球最富的人之一。然而長期來看,在現實生活中,在你周圍,真正能享受到復利成為有錢人的少之又少。
Thumbnail
投資絕對有打敗大盤的方式,但絕對不容易,當我們可以有錢也有幸福時,我選擇這種方式,我不要為了那些數字而失去生活品質。 每種投資方式都沒有對錯,端看你個人的喜好,但你一定要考慮風險和資產配置,不要當危機發生時,愣著不動,你該遵守的是紀律而不是遵守策略,請自己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成功方程式。
Thumbnail
投資絕對有打敗大盤的方式,但絕對不容易,當我們可以有錢也有幸福時,我選擇這種方式,我不要為了那些數字而失去生活品質。 每種投資方式都沒有對錯,端看你個人的喜好,但你一定要考慮風險和資產配置,不要當危機發生時,愣著不動,你該遵守的是紀律而不是遵守策略,請自己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成功方程式。
Thumbnail
                      『資產複利難,難於上青天』         複利過程"非常枯燥乏味"😪,是所有想要致富者的"魔咒"。頭幾年資產曲線就像蝸牛在地上爬似的,年復一年,甚至連續好幾年都看不到明顯的進展(EX:1929年,美國與全球進入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 ),大多數人
Thumbnail
                      『資產複利難,難於上青天』         複利過程"非常枯燥乏味"😪,是所有想要致富者的"魔咒"。頭幾年資產曲線就像蝸牛在地上爬似的,年復一年,甚至連續好幾年都看不到明顯的進展(EX:1929年,美國與全球進入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 ),大多數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