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工作體悟﹞那些年,個案教會我的事—「在性愛面前,我可以如何成為更負責任的大人?」

﹝社工工作體悟﹞那些年,個案教會我的事—「在性愛面前,我可以如何成為更負責任的大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過去大多數的人知道我是家暴社工時,多半會出現驚訝的反應,

接著有很高的機率他們會問:「看了那麼多負面的案例,你會不會就不敢結婚了?」

這題我不知道其他家暴社工的回答是什麼,

但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至於為什麼,我想留到這個系列最後再分享。

今天想來跟大家聊聊,那些年我在跟個案會談中經常聽到的思考偏誤或迷思,

不過我要先強調,以下這些話語其實在我們身邊很常聽到,

並不會只出現在遭遇親密關係暴力的人身上,每個人其實都值得好好思考一下。

第一個:「因為他都不戴保險套,所以我就懷孕了啊。」

這句話乍聽之下都是男生只顧著滿足私慾才導致女生懷孕,這當然是一個點,

但我更想說的是關於「身體自主權」以及「避孕/安全性行為」這兩個老掉牙的觀念。

不過你們是不是以為會說出這句話的都是不經世事的青少女?

並不盡然,我曾經遇到一個家中經濟狀況不太穩定,已經有3個小孩,

經常因為家計跟先生吵架,但又懷了第4個小孩的媽媽這麼跟我說,

當時我忍不住在內心murmur:「你都已經當媽幾年了,怎麼還會放任先生的行為繼續懷孕呢?你難道不知道養一個小孩是多大的經濟負擔嗎?到時候你們又吵架怎麼辦?…(下略說教三百字)」

但我最終沒有真的說出口,因為我相信每天在面對生活現實的她,

一定比我還要清楚這些,只是她可能很累了、被困住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所以最後我選擇苦口婆心的建議這位媽媽,

至少可以去衛生所購買平價的保險套、要求先生使用,

這位媽媽聽到之後出現恍然大悟的反應,表示下次會試試看。

【題外話也順便衛教,我查了相關資訊,早期台灣各地的衛生所好像都有販售平價保險套,

過去的價格大概是一打12入25元(超級便宜!)但後來雙北市的衛生所好像都把這個業務移交到社區藥局,大家如果有需要可以上網查詢,也歡迎大家補充更完整的資訊】

後來我想起,之前我也曾經有過「無法拒絕另一半不使用保險套發生性行為」的經驗,

所以我或許能夠體會這個媽媽內心的掙扎是什麼,

當時因為在關係中前男友是比較強勢的、而我擔心剛萌芽的戀情會無法維繫,

因此便在他一再保證不會讓我懷孕的前提下,半推半就地同意這件事情發生。

但其實使用保險套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避孕而已,更重要的是預防性病及傳染病的風險,

而且每個女生應該都有「要如何進行性行為」,以及「是否要懷孕」的選擇權,

在被情感或慾望淹沒之前,我認為我們可以多想想,

「我想要一場怎麼樣的性愛?」、「我覺得怎麼樣進行性愛才能感到安全且受到尊重?」

「我是否做好懷孕的生理及心理準備了?」、「吃避孕藥的可能副作用,我能承擔嗎?」

如果我們在過程中感到任何不對勁或不舒服,就要嘗試去表達,甚至是拒絕,

再更進一步,如果男生不願意使用保險套,

我們也可以主動去購買保險套或其他安全性行為的用品,

如果真的只是不想懷孕,那也有事後or事前避孕藥可以選擇。

Photo by dannymoore1973 on Pixabay

Photo by dannymoore1973 on Pixabay

我自己過去在還沒有交往經驗時,也沒有思考過類似的問題,

直到遇到不愛戴保險套的前男友,才讓我開始思考這些事情,

並發現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內心有一個信念認為,

「除非今天我跟另一半有達成要懷孕生小孩的共識,

否則我們上床的時候都應該要全程使用保險套,

而且我認為另一半要願意使用保險套,才是尊重跟愛護我的表現」

當時我還想跟前男友維繫關係,但也明白他不可能會去買保險套,

便努力突破心防自己去買保險套,並在關鍵時刻拿出來邀請他使用,

他雖然不太情願,但終究還是因為我的堅持而用上了。

(雖然不久後我們就分手了)

(但原因不是保險套)

(還是就是保險套只是他沒講出來!?)

(順便PS這個前男友不是前一篇的F)

叨唸(OS)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其實是,

在事已成定局之後,一句:「因為他都不戴保險套,所以我就懷孕了啊。」

我們可以很簡單甚至粗暴的把這件事情全部歸咎到男方身上,

但其實,也是我們同意了讓對方以這樣的方式與我們發生性行為,

而兩個人從上床到最後女生懷孕,這整個過程有很多機會,

只要其中一方做出不同的選擇,就可以改寫最後的結果,

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意識,將無法學會如何拿回自主權、為自己的身體負責。

台灣推廣性教育以及身體自主權的觀念已經行之有年,

現在資訊發達,網路上也有許多知識可以查詢(當然要慎選來源),

但我想,女生們或許仍會受到傳統價值觀影響,

覺得身為女性,我們必須表現矜持、不應該主動去接觸性愛相關資訊?

但我認為正因為現在是平權的世代,

而且社會普遍對於討論性愛保持開放態度,

藉由分享我聽到的真實案例,還有我親身的經驗,

希望可以邀請各位女生進一步去思考,

在身體以及性愛的層面上,我有什麼期待?又有哪些原則底線?

而我們又可以為自己的期待跟原則先做好哪些準備呢?

期待我們都可以透過更認識自己,進而成為更能為自己負責任的成熟大人。

Photo by Taylor Smith on Unsplash

Photo by Taylor Smith on Unsplash

不知道今天的文章帶給你們什麼樣的感受?

還有另外兩個想要分享的思考偏誤,

但我不確定大家對於這個主題的接受程度如何?

因此希望大家看完之後,也能給我一點回饋,

讓我知道是否還要繼續分享下去,或者可以怎麼調整,

期待收到大家的留言:)

或者你也可以來粉絲專頁更進一步私訊與我聊聊~

avatar-img
秀慧的沙龍
53會員
13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秀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不斷追求努力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會用許多主流社會價值的「應該」來鞭策自己; 但這些「應該」真的都是你喜歡、想做的嗎? 如果沒有深入去覺察、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想做這件事情?」 不僅錯失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有可能會因為不斷經歷做不到的挫敗而變得討厭自己唷;
而在這個實際的好處之外,如果加入時間線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自我覺察」,我認為自我覺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以下的成長; ★「過去」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更能「活在當下」 ★創造出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成為自己的內在導師 為什麼「自我覺察」能夠帶來這些成長呢?以下就逐項來跟大家分享~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對於「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在心態保持開放之後,要如何進行接下來的覺察呢?
在不斷追求努力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會用許多主流社會價值的「應該」來鞭策自己; 但這些「應該」真的都是你喜歡、想做的嗎? 如果沒有深入去覺察、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想做這件事情?」 不僅錯失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有可能會因為不斷經歷做不到的挫敗而變得討厭自己唷;
而在這個實際的好處之外,如果加入時間線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自我覺察」,我認為自我覺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以下的成長; ★「過去」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更能「活在當下」 ★創造出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成為自己的內在導師 為什麼「自我覺察」能夠帶來這些成長呢?以下就逐項來跟大家分享~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對於「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在心態保持開放之後,要如何進行接下來的覺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