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學講義》走進不凡的「常識」與展開「勇氣」人生|「與他人連結——社會興趣與社會生活」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再看阿德勒是誰、或還不知道阿德勒所說的人生風格早期記憶自卑優越情節夢境手足排序等意義,建議先閱讀上篇此篇。

與他人建立連結—社會興趣與社會生活

愛情、性、問題
阿德勒重視愛情的平等「唯有以完全的平等為基礎,才能圓滿解決愛情和婚姻的問題(p.218)」。他認為愛情有著各式各樣的樣貌,但「愛情」本身「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只有兩個人之間是平等的,愛情與婚姻才有可能成功。而愛情不是為了征服或滿足個人的自卑或優越情節。
阿德勒觀點裡面,他認為性變態(這些人透過誇大、耀武揚威自己的性生活與行為,把自己其他的人生部分,拋在腦後,只剩下性)、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等,都只是想成為征服者,而這些是對自卑情結的補償
社會之於我們
雖然阿德勒在他的這本書集裡,強調透過「早期記憶」、「手足排行」、「自卑與優越情節」與「生活風格」等,來了解「個體」。
但更重要的是,阿德勒在認為「個體要在社會脈絡之下,個體才能成為個體」,以及「個體心理學的目標,是促進社會適應」。阿德勒在乎一個人與整體社會文化互動的情形,一個人能否展現他對於社會和他人的正向關懷,這才是個體心理學的目標,才是生活的勇氣與實踐
阿德勒在他的這本著作中,反覆強調與他人建立關係工作學校的重要性。阿德勒認為人們需要完成三項生活任務,分別為:(1)與他人建立友誼(2)與人建立親密關係(愛情與婚姻) 以及 (3)奉獻社會(職業任務)。要能成功地發展與建立三項任務,在於能否克服自己的自卑感,鼓起勇氣,展現出社會興趣
攝影師:Dio Hasbi Saniskor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280130/
兒童與教育
阿德勒除了致力於醫學領域外,他更是身體力行「貢獻社會」
在那兒童教育普遍被忽視的年代,他強調教育的重要,應培育教師的專業性(在那個年代許多老師並非專業的教職,可能還身兼其他工作,並未受過「教師教育訓練」)。教育可以使一個人融入社會,讓一個人得以面對他日後必須面對的人生。
「讓學校作為家庭與國家的中繼站」應該是孩子在家庭、學校最理想的發展。p.167
儘管阿德勒強調早期記憶人生原型,在孩子4、5歲時,已受家庭影響而定型,無法「直接」改變。因此,阿德勒反對學校以批評或處罰的方式教育學生,反而應學校應致力於培養與形塑出孩子的「社會興趣」,與群體共處,讓每個人在日後可以順利完成生活任務克服自卑
攝影師:Max Fischer: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5212345/
如何促使他人改變?
如同上篇或此篇所提及,當一個人擁有自卑或優越情節、他的人生風格沒辦法讓他適應生活、或者當一個孩子反覆說謊、偷竊、逃學。這些人無法展現出適當的、可以關懷他人的社會興趣。那麼,阿德勒的觀點,要怎麼促使這些人能有所改變呢?
答案是同理理解,與鼓勵他們,要去理解一個人的人生風格與基本人格,使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怪罪、責備甚至是打罵他人(孩子),不論對孩子與他人,都毫無助益。

我眼中的《阿德勒心理學講義》,想跟我說什麼?

社會適應與自卑問題是一體兩面。
正因人皆自卑而脆弱,才會過著群居的社會生活。
也因此,社會興趣與社會合作便成為人的救贖。
p.249
閱讀完這本書,會發現雖然阿德勒重視的早期記憶、手足順序、天生器官/感官上的弱勢,但重點不是在一個人「現在無法改變的過往事情」有哪些,而是聚焦在一個人「如何處理與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若能協助人們「真正深入了解自己」,那必將能協助他們「重新建構自己的生活故事」,調整「人生風格」,讓人們得以關懷社會,讓我們能與他人共存且合作。
而唯有在與社會相處之下,個體才是個體,才會有「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的觀點裡,不論是透過了解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手足排序、夢境和他的自卑與優越情節,這些都不是要給個體「分類」或「貼上標籤」,而是要協助人們「更加了解自己」,並且藉由「鼓勵與勇氣」「關懷所處的社會環境」,去建構自己有益於社會與他人的生命故事
歡迎一起閱讀此書,閱讀阿德勒親自書寫他的觀點。原來「個體心理學」強調的不只是自卑與超越、早期記憶、生活風格或者勇氣的「個體」;而是透過了解自己,讓人們可以融入適應這個社會,展現正向且有益的行為,這才是個體心理學,這才是真正的「勇氣」
阿德勒的文字淺顯易懂,並且時常搭配生動的舉例。閱讀感受上,我覺得比成為一個人(Carl Rogers著名著作)更直白且易於閱讀,非心理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閱讀理解。如果想了解阿德勒與他的觀點,那這本《阿德勒心理學講義》非常值得一讀。
Written by 熱血小隊員
※歡迎追蹤我們的「心理書報攤」方格子專題,讓兩位心理師,陪你一起看各式各樣心理學相關書籍。
※歡迎在方格子追蹤「心理雜貨舖」,讓兩位新鮮的臨床心理師,陪你聊各種心理二三事。

書籍資訊

  • 作者:Alfred Adler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 譯者: 吳書榆
  •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 頁數:共255頁/共十三講/附錄有阿德勒生平年表
  • 出版日期:2015年5月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9會員
22內容數
由兩位臨床心理師,與你分享,大眾心理學以及心理學專業的相關書籍。歡迎一起走進我們的「心理書報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雜貨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系列《阿德勒心理學講義》讀後感共分成兩篇。 透過阿德勒親筆著作,來了解大師的觀點。 有人說,阿德勒所說的其實只是「常識」, 我們可以怎麼透過這些「簡單易懂但不凡的『常識』」,展開屬於我們的勇氣人生?
本系列《阿德勒心理學講義》讀後感共分成兩篇。 透過阿德勒親筆著作,來了解大師的觀點。 有人說,阿德勒所說的其實只是「常識」, 我們可以怎麼透過這些「簡單易懂但不凡的『常識』」,展開屬於我們的勇氣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最困難的部分,可能是這一點:提倡不論長幼,所有人都平等對待的「橫向關係」,否定所有的「縱向關係」(上下分別)。 󠀠 你我不同,但我們都平等。沒有人比較強,或比較弱。不論長輩、上司、長官、學長... 󠀠 阿德勒的背景歐洲文化,這點已經很難了,尤其在更強調階級的華人社會這
Thumbnail
日前拜讀到葉舟的「阿德勒說了些什麼」,便想著來做一下閱讀心得,跟你們分享書本的中心思想。不想花時間去看整本書的懶人們,可以過來看一看我延伸的思想分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生於奧地利的一位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同時是個體心理學的學派創始人。近年來,由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人氣,他的名字亦為人熟知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最困難的部分,可能是這一點:提倡不論長幼,所有人都平等對待的「橫向關係」,否定所有的「縱向關係」(上下分別)。 󠀠 你我不同,但我們都平等。沒有人比較強,或比較弱。不論長輩、上司、長官、學長... 󠀠 阿德勒的背景歐洲文化,這點已經很難了,尤其在更強調階級的華人社會這
Thumbnail
日前拜讀到葉舟的「阿德勒說了些什麼」,便想著來做一下閱讀心得,跟你們分享書本的中心思想。不想花時間去看整本書的懶人們,可以過來看一看我延伸的思想分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生於奧地利的一位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同時是個體心理學的學派創始人。近年來,由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人氣,他的名字亦為人熟知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