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休息法就是讓腦袋休息,即使我們什麼都不做,腦袋還是在運轉,腦袋只佔人體重量的2%卻消耗人體總能量的20%,而這些能量主要消耗在所謂的預設模式網絡(DMN)。
DMN的特徵是:
第一,即使什麼都不做,整天在發呆,他仍然在運作。
第二,會消耗大腦能量的60-80%。
「大腦怠速時所浮現的的雜念,正是腦部疲勞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這就是我們為何總是覺得好累,好像怎樣休息都不夠,因為這不是身體的累而來自大腦的的累。
而怎樣的才能令腦部真正休息呢?就是正念冥想。
什麼是正念?
正念的定義就是不做任何評斷,主動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經驗上。
正念就是讓心靈和大腦休息的一項技術。
冥想能讓人平靜下來,是大眾普遍的認知。而最近的研究更指出,冥想可以改變大腦的構造,從而可以達到以下的效果。
- 提升專注力
- 提高情緒調節力
- 改變自我認知
- 改善免疫力
研究顯示在進行為期八週的正念減壓療法後,大腦皮層(大腦表層最進化的部分)的厚度增加,即大腦的功能提升了,即是是因為老化而導致腦部萎縮也也有效果。
除了腦容易增加,腦內的各部分的連結也會有所變化,所以只要持續冥想,就可以創造心神穏定及不易疲倦的大腦。
大腦的疲倦來自於過去未來
「大腦的所有疲勞和壓力,都來自過去與未來。惦記著已結束的事情、煩惱著之後即將發生的,總之,就是心不在焉,這種狀態若是長期持續下去,心就會越來越累。」
「一旦習慣沉迷於未來與過去的事物,人類就會忘了如何意識導向當下;若是想讓腦袋充分休息,首先,就必須自己體悟並學會處於當下。正念呼吸就是為此而存在的。」
習慣專注的做事,讓意識脫離自動架駛
當我們做著一些日常習慣的事情,如洗牙、走路、吃飯,都是在無意的進行,學習將意識專注在當下的每件事情,而脫離無意識的駕駛,例如現在人吃飯很喜歡一邊看手機,一邊吃,然後吃飯則變成了無意識的動作,長期的讓腦袋進行多工運作,會降低專注力。
嘗試專注在當下的每一個動作,吃飯、走路、駕車、刷牙,試著感受身體每一個部的郁動及感覺,並專注呼吸,呼吸是意識的錨,只要專注呼吸就能將注意力拉回來,不再隨處飄蕩。
正念的體驗可分三個階段:
- 初期是努力的專注當下。
- 中期是注意到自己的心思飄走了,而將注意力重新導向當下。
- 最後就是不用特別努力,意識都會常處於當下。
「身體的疲勞會以各種形式表現,如焦躁不耐煩、提不起勁、無法專注、總是無精打采、經常忘記東西、白天也很睏等,另外,身體撞到平常不會撞到的地方,也是一種疲勞累積的跡象。」
但即使是身體的疲勞,也不能只視為物理性的疲倦,應視之為一種為「疲勞感」的腦部現象。
讓腦部恢復的方法
- 保有某種切換開關儀式(例如聽音樂,讓大腦明確區分休息與工作的模式)
- 接觸大自然
- 接觸美的事物
- 培養能讓自己忘情投入的嗜好
- 回故鄉看看
每個月給自己制定發懶日,這是專心照顧自己的一天,當天不安排任何行程,每個人都專注於當下做一件事情,如步行冥想,看書等等。
不要將心中的雜念當成自己的感受
想像自己的大腦是一個月台,而想法則是火車,火車一列又一列的經過又離開,而月台始終在這裡。
要對「想法」採取旁觀的立場,看著這些思緒來來去去,而不與其劃成等號,這樣就能夠將心靈保持在平靜穏定的狀態。
「任何想法都不過是大腦的過客,並不是定居在腦袋裡。」
正念是第三代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的基礎是指人類是由「想法、情感、行為」這三者所構成。
正念能讓人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思考習慣,再配合認知行為療法,將認知的扭曲寫在紙上,然後加以修正。
【研究指出,將兩組重度抑鬱症患者,一組繼續吃藥治療,一組以正念認知療法實行每週兩小時的療程,經過八週後,持續追踪兩組人,結果兩組人的復發率並無差異。即代表正念認療法已經能取代藥物療法。】
常常被同一件事情困擾,如何用冥想改善
1.一邊冥想,一邊將造成壓力的原因詞語化,並觀察身體化。
2.將注力導向呼吸,意識到當下。
3.將意識擴大至全身,把呼吸帶到緊繃的部分。
將造成的壓力句子化,是為了方便處理壓力形成的原因,也就是思考的習慣。
例如「研究沒進展,所以很焦慮。」「文章沒有人拍手,所以很氣餒。」
將認知的扭曲命名,就能採取特定的處理辦法。
我們總以為自己有很多雜亂的思緒,但實際上其實可能只是有幾項,當命名後就能認清這種感受,而冷靜地處理,可以用以下五種方法處理:
1.捨棄:一副「我受夠了!」將想法趕出腦袋。
2.想想例外:試著想想不符合想法的例子。
3.以智者的角度思考:對於這種想法,一些偉人或有智慧的人會怎樣想?
4.不以好壞來判斷:正念的基礎就是要原原本本的接納當下。
5.探索原因:造成想法反覆出現的原因,其實就是自己未滿足的慾望,這叫深層需求,試著找出自己的需求。
利用正念處理憤怒的情緒
「憤怒,是大腦為了保護自己而啟動的一種緊急模式。」
「杏仁核一旦受到來自外部的過度刺激,就會挾持整個大腦,開始失控。這就是憤怒的真面目。」
而對付憤怒的正念技巧叫RAIN:
1.Recognize: 認知到怒氣的產生。
2.Accept:接受產生怒氣的這項事實。
3.Investigate:不檢查自己生氣時身體有何變化。
4.Non-Identification:不把憤怒和自己畫上等號,保持距離。
簡而言之,就是接受自己生氣的事實,然後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身體的變化。這除了對憤怒有效,對其他的情緒反應都有效。
感恩是幸福的關鍵
研究顯示,幸福有48%是遺傳的,是由基因決定的,那剩餘的52%又是如何分配呢?原來財富名利等有形的物質只是佔了10%,而餘下的42%也就是由我們決定。
提高幸福度的關鍵,就是感恩,對社會和身邊的人與事,常懷感恩的人,幸福度會比較高,這在大腦科學領域中,已有數據証實這點。感恩能融化憤怒、恐懼、嫉妒等各種的負面情緒。
總結
本書以故事形式敍述,但是所有的都是真人真事,讀起來也頗為有趣。
我們太習慣有目標有任務的生活,將日程填得滿滿的,從沒有想過什麼都不做,對於習慣忙碌的人,彷彿這是在浪費時間,虛耗人生,甚至會出現有罪疚感或不安,學習靜下來,停下來休息,是為了可以走更遠的路。
我覺得欣賞這本書的地方,是有很多實際的研究報告去支持冥想的實際效用,而他建議的冥想時間也很短,只需每天都十分鐘就已足夠,更多的是將正念導向日常生活,我覺得這樣能讓更多人能夠做得到。
閱讀這本書時,讓我想起《當下的力量》,也是有許多的相同的觀點,「活在當下」是現在的潮語,但是又有幾多人真正明白當中的真正的意義呢?又真正做到活在當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