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大學中文〉在教什麼?心得分享

2022/06/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筆者是台聯大轉學生,因此有機緣學習兩校的大學中文課。大二時,在辦理抵免手續的過程發現唯獨〈大學中文〉不能抵免,心中不免升起「這門課到底是何方神聖」的念頭。
到底是何方神聖?
  原校採取的上課方式與高中沒有太大的差異:學習課本中的課文、寫四篇作文等等的基本作業。不過不需要向高中時背誦國學常識,期末考採開書考的方式進行,且申論題居多。
  原以為本校的中文課也是類似的模式,但在選課期間點選課程大綱細讀,才發現不少老師指要求學生寫一份「學院報告寫作」,且是唯一的作業。完全沒有課文要讀。

什麼是學院報告寫作?

  較好理解的說法,就是簡易版的論文。擔心學生真的需要上陣寫論文時,發生結構不嚴謹、格式不標準、無意識抄襲等問題,才讓學生在大一先利用大學中文課,對論文有基本的概念。使用的教科書為《大學中文教程:學院報告寫作》

怎麼開始?

  有兩大方向可以選擇,分別是「文本分析」與「議題研究」。筆者雖然是第三類組科系的學生,善於處理研究類型的題目,但還是想挑戰看看文本分析,並以〈維持童心的秘訣──《鄉情》裡的家庭教育與自我衝突〉為學院報告的題目
  開學前的寒假,閱讀了林良所寫的《鄉情》,得知作者成長在動盪的時代,為了生計被迫與家人分離,又為何能在成年後心懷善意、以童心的視角看待世界、甚至屢屢提及童年的美好呢?在《鄉情》序中得以見得:
可愛的童年,純真的童年。童心裡永遠種不活「恨」的種子。儘管純真的小樹苗得不到愛,
它也會在每一次狂風暴雪停息的時候,開出一朵朵淒麗的,神奇的,慶幸的「小白花兒」
引述自《鄉情》
  這個思考的過程,便是「問題意識」的雛形,也就是學院報告首先要有的「起點」,接著就是要怎麼處理的問題。

遇到的難關(一):童心的定義是什麼?

  題目中出現的字句必須要給出明確的定義,才能讓整篇報告的分析不會偏離主題。可《鄉情》中「童心」出現的次數甚少,僅能試圖從作者序中推敲:童心是由童年時期發展的狀態、是純真的、對世界沒有恨意。(童心的定義無法由筆者自己決定,必須由書本作者或結合其他論文的著作來劃定界線。)
  從這三點慢慢分析作者家中的長輩所給予的思想教育(扣回題目)、作者的自我衝突(再扣回題目),是如何影響作者的性格、特質,使得作者經歷戰爭、逃難、分別後,仍然願意維持童心、書寫過去(最終的問題意識)。

遇到的難關(二):感受過於主觀

  長期書寫自己的心情生活會造成寫分析型文章過於主觀,忽略「論證感受」這件事。若能夠在報告中提出證據,與自己的思考方向相符即可;若不符合,可以考慮換一個事件分析。
  舉例:
外祖母知道怎麼馴服一個正在反叛年齡的孩子:尊重那孩子心中的塑像。父母親那一年
對我的率直,傷害了我心中的岳飛,心中的史可法。我回房去睡,父親是知道的。後來父
親就一直用外祖母教導我的方式教導我
分析此文本的其中一個部份:(已去掉註解)
  身處青少年時期的作者,需要的不只是關係親密的家人,他開始有了對自我的期許、認知、和想像,也就是「塑像」。「馴服」二字以轉化技巧暗指反叛年齡的孩子像一頭猛獸,需要被人馴服才能乖順、聽話,但「被馴服」也意味著「依賴」,也就是自己內在的聲音太多,需要找一個能夠信靠的人輔導自己。好讓心中的塑像能被認同,被認同後才會發自內心地來修正或堅持。
  「岳飛」有忠勇愛國卻為奸人陷害謀殺的形象,史可法則有砥礪心志,堅守崗位,峻拒敵人勸降的性格,表達出自身有所堅持但不被父母所看重,而讓作者感覺到理想中的自己被否定 。而那份「否定」可能來自於自身形象的崩解所造成的失落感,也才會將「叮嚀」解讀為「率直的言語」。

遇到的難關(三):格式、與註腳

  格式需要比照專業學院報告寫作的需求。不是直接從頭寫到尾的閱讀心得。這對於沒有寫過論文經驗的人來說會有點不習慣,也可能一不小心就變成了書評。看似繁雜的過程,再加上註腳的部分,其實出發點在於能明確區分哪一句話是筆者自己的分析,哪句話是有結合參考資料的說法。

總結

  這次的學院報告由老師每周一點一點地教導我們書寫,每個學生的題目都不一樣,都是自己心中在意的東西,把它變成一份報告認真地梳理。並且,老師還會和學生在課堂上單獨面談20分鐘兩次(期中一次、期末一次),把報告的問題詳細地說明清楚。算是很充實的一門課程。

◆ 歡迎【留言】分享你們的看法!
◆ 喜歡此篇可以按一顆【愛心】!
◆ 點五下【拍手】,我會更開心!
◆ 更多精彩的後記歡迎【追蹤】!
◆ 白舟的其它出沒地【Matters】【POTATO】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4會員
19內容數
整理自我、調適性格的過程, 搭配我眼中的社會, 會有什麼看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