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力》讀書心得:對抗分心、創造價值的工作方法

2022/08/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簡介


深度工作力是卡爾.紐波特所寫的書,書中介紹了「深度工作」,專注投入一件事的工作模式。他介紹了這種工作方式的好處,並提供可以實際運用的工作方法。

為何要深度工作


隨著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的發展,每個人能隨時接收到新的資訊,形成了「連線文化」。不斷跳出的通知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工作者將時間花在淺薄、瑣碎的事務上,而不是那些真的能創造價值的工作。
連線文化剝奪一個人專注在一件事情的能力,因為使用者需要不斷保持連線,無法長時間專注。並且,保持連線也讓人被資訊淹沒,而無法專注於最重要的任務
雖然連線文化能提高工作的時數,卻不能創造更多價值。於是,作者提出「高品質的生產工作 = 花費時間 * 專注程度」的衡量方式,強調專注的重要。並且更進一步提出「深度工作」的概念,作為提高生產力、創造價值的方式。

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相反,深度工作
  1. 要求專注
  2. 創造新價值
  3. 難以模仿
而淺薄工作則不需要專業技能、創造不了價值,並且容易模仿。
舉例而言,對一個作家來說,寫作便是他的深度工作,因為這件事便是他最重要、無法被取代的工作;而回覆粉絲的留言則是淺薄工作,帶來的價值不高,並且可以被任何一個小編取代。
同樣的例子可以套用在任何知識工作者身上,不論是程式設計師、大學教授,如果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淺薄工作上,就無法創造更多價值、造成時間的浪費。因此,深度工作對於知識工作者不可或缺。

深度工作原則


工作模式

作者指出,深度工作大致上可以分成四種模式:
  1. 修道院式:完全投入深度工作,完全不管其他事情(回覆電子郵件、參加活動等),這種模式只適合少數人的工作。
  2. 雙模式:分配長時間(幾個月或幾天)專注在深度工作,開放剩下的時間給其他事情。
  3. 節奏式:透過規律的作息,在每天固定的幾個小時專注在深度工作(例如:每天早上五點深度工作到七點半),優點是比較適合大多數人。
  4. 記者式:善用任何的空閒時間投入深度工作,但是必須要有快速切換專注模式的能力。

建立儀式

開始與結束工作都需要儀式。
在深度工作前,有固定的地點和一套流程,能讓自己更快的進入專注的狀態。
而在深度工作後,利用關機儀式:檢查每件事、列出計畫,並停止工作,可以避免柴格尼效應,也就是可以避免工作過度佔據自己的心思。

執行方法

  1. 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
    定下明確、能激起熱情的遠大目標,讓自己有動力投入更多時間在深度工作上。
    不要對每個分心說不,而是要讓專注的渴望排擠掉分心的渴望
  2. 根據領先指標行動
    落後指標是指最終的目標,例如:每年發表的論文數。
    領先指標則是可以衡量成功的行為,例如:深度工作的時數。
    落後指標不能影響一個人短期的行動,但是領先指標可以,所以應該追蹤領先指標,並根據它行動。
  3. 設置醒目的記分板
    將領先指標記錄在顯眼的物品上,強化動機。
    例如:將自己每周深度工作的時數記錄在紙上、貼在牆上,這樣能讓自己對成果有更深的感受,也能調整對於深度工作時數的期待。
  4. 定期檢討
    每周檢視自己的記分板,檢討這一周的成效、為什麼會這樣,並安排下一週的工作。

保持懶惰

書中提到,每個人能保持深度工作的時間不會超過四個小時。也就是說,試著花更多的時間提高深度工作的產出並不會有太大的成效。
所以,作者認為我們應該「保持懶惰」,不要將所有的時間投注在工作上,而是要每天利用關機儀式、空出休息時間讓自己放鬆,恢復隔天工作所需的專注力。

斷線

作者認為,為了提高專注的時間,需要減少連線的時間。為了做到這件事,首先必須要拒絕「任何好處心態」,也就是不要因為「某個工具可能會帶來好處,於是就使用它」。
舉例而言,為了「消遣、聯絡很久沒見面的高中同學」等理由而使用臉書,就是一種「任何好處心態」。如果抱持著這種想法,就會把自己的專注力分配給「可能有好處」的工具,導致自己沒有辦法專注在更重要的個人、職業目標上。
所以,作者認為,只在「工具帶來的好處遠大於壞處」時才採用,是更好的方法。並且提出了「斷線實驗」,試著停用臉書、ig等帳號三十天,並且不事先告訴其他人。在三十天後問自己:
  1. 如果使用這項服務,生活會明顯變好嗎?
  2. 人們在乎我不使用這項服務嗎?
如果答案都是「不」,那就放棄它;如果都是「是」,就恢復。

結語


如同作者所說:
深度工作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它需要辛苦工作和激進地改變你的習慣
選擇深度工作意味著放棄使自己分心的一切,不允許自己透過不必要的忙碌欺騙自己。深度工作要求你激進的改變原本的習慣、對抗主流的連線文化。
儘管如此,深度工作所能創造出的價值卻是不容忽視的,因為一個人只有在深度工作時才能發揮自己全部的能力、創造最大的價值,所以是值得投入的一件事。
而深度工作的理念也不只能應用在工作上,它也可以是一種生活的哲學,專注地活在生活中,盡可能將時間投入對自己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活動當中,而不是被社群媒體、瑣碎的雜務佔據注意力。
而這樣的生活方式或許才是更好的。
我將過專注的生活,因為那是最好的一種生活。
— 溫妮佛德.葛拉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星期Leo的讀書會
星期Leo的讀書會
資工系大二生,喜歡閱讀、健身、打程式、彈吉他,曾經一時興起去跑了半馬。這裡主要會寫閱讀心得,偶而也會寫些其他東西。原本為了學得更好而寫,現在則因為想寫而寫。目前決定放假,等之後想寫文章了再回來。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