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淺薄時代,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你想成功?那麼你就要學習如何深度工作,而不是一心多用,作者提到成為這個時代的贏家需有二個成功要件:

1、快速精通專業技術的學習能力

2、在品質和速度上達到高水準的生產能力。

原因是科技日新月異,很多數位工具可能一夜之間變成流行,如果要在短時間精通某項事物,就需要高度專注,例如我在學數位行銷,行銷工具很多種,公司不太可能讓你像讀大學般,用四年的時間學成,一定是希望你在最短時間上手,所以要看的資料,要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如此一來就要高度專注才能實現所想。

或許你會問:什麼是高水準的生產能力?

raw-image

這個意思是生產力要放在轉變成人們重視的有形結果,例如要:寫出有品質的文章必定要經過深思熟慮,出來的結果才能展現差異化:
1、你的注意力必須專注在某個你嘗試改善的技術或嘗試精通的思想。
2、你需要獲得回饋,所以讓你把注意力放在最有生產力的地方。
本書才會說到:高品質的生產工作=花費的時間╳專注的程度

想想在你的領域裡有什麼目標?一位寫作高手?行銷達人?通往目標的路上有各種誘惑,專注才能在最短時間完成目標。

培養深度工作力的方法1:安排你的深度工作時間

raw-image

本書提到要有深度工作力,就不能用意志力,意志力是有限的,深度工作習慣的關鍵在於,為你的工作生活建立常規和儀式。常規就像是一個長期在晚上工作的人,他精神最好的時間可能是晚上12點,這是他長期建立而來的,其次是儀式,這對我而言極為重要,我會固定坐在一家咖啡店,吃完早餐後,一邊配咖啡一面打字,有這些動作就是我的儀式。

要培養工作生活常規和儀式,本書有一些方法可以參考,就培養工作時間方面:
1.修道院式的深度工作時間安排:簡單來說就是過著修行的生活,完全沒有其他無視的打擾,但現在忙碌的工作下應該很少有人可以有這樣的生活。

2.雙模式的深度工作時間安排:
分配一些明確的時段給深度工作,其餘的時段開放給別的事。這樣的工作時間單位往往需要至少一整天,對支持這種方法的人來說,只撥出早上幾個小時的深度工作時間太短了。我想比較適合從事研究的人,因為他們比較容易安排完整的研究時間。

3.節奏式的深度工作時間安排:我認為適合一般大眾,就是每天在固定時間開始深度工作,例如我每天8點到8點50就是我寫文字的時間,每天固定,身體也會習慣這樣的節奏。

4.記者式的深度工作時間安排:這種方式就比較進階,意思是隨時隨地都可以深度工作,如果要這樣,本身要有很強的決心。

除了建立深度工作的時間外,本書也提到可以進行大動作投入深度工作,例如為了可上國考,在考試最後半年,跟公司請假,破釜沉舟立志上榜,或是為了完成論文,閉關在一個沒有干擾的房間。

深度工作需要指標來衡量成果

深度工作的好壞總是需要有客觀的指標來評定,本書提到根據領先指標行動,麵包店的例子來說,良好的領先指標可能是獲得免費樣品的顧客數,這個數字能藉由贈送更多樣品而增加。隨著你增加這個數字,落後指標也許是業績最後也可能改善。

作者建議要有視覺化的記分板並且定期檢討,我覺得是好方法,因為深度工作的目的是要產出優秀的成果,如果沒有指標,可能會產生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覺。

要深度工作 也要學會休息

本書也不是一直要求你拼命工作,所以休息就是另一件重要的事,作者提到要會偷懶,簡單來說就是讓大腦關機,在工作日結束時,停止思考工作上的問題,不再檢查電子郵件也不去思考如何處理即將面臨的挑戰,一直到第二天早上。

原因是停止思考有助於領悟,給你的意識大腦休息的時間,能讓你的無意識輪班。其次,停止思考有助於補充深度工作需要的能量,書中提到嘗試從晚上再擠出一點時間工作,會降低你明日的效率,你完成的工作可能比你嚴守休息時間還少。最後,晚上少做的工作通常沒那麼重要! 的確!真的是這樣。

培養深度工作力的方法2:學會擁抱無聊

人難免有無聊的時候,無聊的時候你會做什麼?大部分的人在滑手機,作者就在教你如何改掉這個習慣。

首先,他提到數位排毒,要求你在固定時間,通常是一週一天,讓自己不接觸網路科技,「低刺激的高價值活動」(深度工作)和「高刺激的低價值活動」(使用網際網路)之間切換,這是在教導你的心智無法容忍缺少新鮮感。所以要讓大腦保持習慣處在一個平靜的狀態。

工作上一定會用到電腦和網路,怎麼辦?安排上線和下線的時間,下線時間拒絕一切網路活動,讓大腦知道上線和下線時間不能輕易跨越。所以要學習像是戒菸一樣的借掉網路成癮。

此外,本書還提到衝刺式高度專注。具體來說,你要先確認一項排在優先清單前面的深度任務,也就是需要深度工作才能完成的事,估計你在正常情況下要花多少時間完成,然後給自己比這個時間短很多的嚴格時限。這類似間歇運動,肌肉在緊繃和放鬆之間完成訓練。

練習生產性冥想
另外作者還發展出所謂的生產性冥想。
生產性冥想的目標是,花一段你會用上體力、但不用腦力的時間 ,例如散步、慢跑、駕車、淋浴等,並集中你的注意力在單一而明確的工作問題上

這個問題可能是擬文章的大綱、擬談話稿、解一個證明題,或嘗試修改一套企業策略。就像正念冥想一樣,你必須在注意力飄走或停止時,持續把它帶回思考的問題。作者會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出自於我們難免會有通勤,遛狗的時間,這些時間與其拿來滑手機,不如切換成為深度思考的時間。

培養深度工作力的方法3:拒絕任何好處心態

如果你還不確定網路對你是有需要,或許可以利用工匠選擇法,它的意義是找出決定你職業與個人成功和快樂的核心因素,只有當一項工具對這些因素的好影響遠超過壞影響時,才採用這項工具。
這裡有幾個方案可以參考:

策略1 — — 根據「重要少數法則」選擇網路工具,找出你職業生活和個人生活的主要目標並且為每一項目標列出兩到三個能幫助你達成目標的重要活動,之後思考網路工具對你是否有幫助,如果答案是有就可以繼續使用,例如臉書對你的社交生活有好處,但沒有重要到對你的工作有實質意義,但是它足以當作占據你時間和注意力,這時候臉書就不是好工具。

策略2 — — 利用「斷線實驗」篩選社群媒體
過去三十天,如果我使用這網路工具,我的生活會明顯更好嗎?人們在乎我不使用這項服務嗎?
如果你三十天不用臉書,你的工作會受影響嗎?

本書說道,網路工具它切斷了「辛苦工作創造真正的價值」和「吸引人注意到你的獎賞」之間的關係。它以一種淺薄的集體替代品,取代了這種由來已久的資本主義式的交換。如果你注意我說什麼,我就注意你說什麼,不管其價值如何。

結語

如果你也覺得深度工作很重要,可以利用作者建議的方法,找出自己適合深度工作的時間、地點和方法,判斷網路工具是幫助還是阻礙,更重要的是深度工作明確的指標績效,畢竟生產力要放在轉變成人們重視的有形結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於是。我開始寫字
2會員
9內容數
於是。我開始寫字是對生活、閱讀的感想
2025/04/11
晚上七點半,天色已暗,基隆火車站還是人來人往 我在車站附近,等待著老婆下班。 拿著小小的運動相機安靜地固定在某個地方 正在默默紀錄著眼前的一切 有時是車子飛馳而過的殘影 有時是街道上人影交錯——這樣一段一兩分鐘的畫面 可能平凡無奇 但對我來說 是一天裡最有創作能量的時刻
Thumbnail
2025/04/11
晚上七點半,天色已暗,基隆火車站還是人來人往 我在車站附近,等待著老婆下班。 拿著小小的運動相機安靜地固定在某個地方 正在默默紀錄著眼前的一切 有時是車子飛馳而過的殘影 有時是街道上人影交錯——這樣一段一兩分鐘的畫面 可能平凡無奇 但對我來說 是一天裡最有創作能量的時刻
Thumbnail
2024/03/06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是一本告訴你 360行,行行出狀元的一本書,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想要做的,你就能夠達成自我實現,這或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為什麼難以實現,原因就是「標準化」,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有一個框架,絕大多數人都依這條路步行而上,只是把別人定下的規則「複製,貼上」,那麼你將很難找到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2024/03/06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是一本告訴你 360行,行行出狀元的一本書,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想要做的,你就能夠達成自我實現,這或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為什麼難以實現,原因就是「標準化」,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有一個框架,絕大多數人都依這條路步行而上,只是把別人定下的規則「複製,貼上」,那麼你將很難找到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2023/05/17
這本書要提供讀者建立知識平台的方法 為什麼要用串聯法做閱讀方式,作者提到,閱讀天才和一般讀者的差異,第一個他們就是用串聯相同主題的書藉做為閱讀主軸,第二,閱讀天才會找到有興趣的主題書藉,用大量閱讀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知識平台。 了解串聯閱讀法的用意,下一個步驟,就是設定閱讀目標,如同前面提到串聯閱讀法是
Thumbnail
2023/05/17
這本書要提供讀者建立知識平台的方法 為什麼要用串聯法做閱讀方式,作者提到,閱讀天才和一般讀者的差異,第一個他們就是用串聯相同主題的書藉做為閱讀主軸,第二,閱讀天才會找到有興趣的主題書藉,用大量閱讀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知識平台。 了解串聯閱讀法的用意,下一個步驟,就是設定閱讀目標,如同前面提到串聯閱讀法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我們每天花很多時間在「自動駕駛」上,不去想怎麼利用自己的時間,常有低估在使用時間上的誤差。
Thumbnail
我們每天花很多時間在「自動駕駛」上,不去想怎麼利用自己的時間,常有低估在使用時間上的誤差。
Thumbnail
《深度工作力》一書想要表達「為何深度工作如此重要,卻不被現代人廣泛使用」,前面部分講的是深度工作帶來的價值,以及人會分心的原因,中間部分以神經學、心理學、哲學三方面,論證深度工作不僅帶來豐厚報酬,也能打造美好生活(但這部分的論證無法說服我),後面部分則說明如何系統性發展深度工作的能力,也
Thumbnail
《深度工作力》一書想要表達「為何深度工作如此重要,卻不被現代人廣泛使用」,前面部分講的是深度工作帶來的價值,以及人會分心的原因,中間部分以神經學、心理學、哲學三方面,論證深度工作不僅帶來豐厚報酬,也能打造美好生活(但這部分的論證無法說服我),後面部分則說明如何系統性發展深度工作的能力,也
Thumbnail
你想成功?那麼你就要學習如何深度工作,而不是一心多用,作者提到成為這個時代的贏家需有二個成功要件: 1、快速精通專業技術的學習能力 2、在品質和速度上達到高水準的生產能力。 原因是科技日新月異,很多數位工具可能一夜之間變成流行,如果要在短時間精通某項事物,就需要高度專注,例如我在學數位行銷,行銷工具
Thumbnail
你想成功?那麼你就要學習如何深度工作,而不是一心多用,作者提到成為這個時代的贏家需有二個成功要件: 1、快速精通專業技術的學習能力 2、在品質和速度上達到高水準的生產能力。 原因是科技日新月異,很多數位工具可能一夜之間變成流行,如果要在短時間精通某項事物,就需要高度專注,例如我在學數位行銷,行銷工具
Thumbnail
你常覺得時間不夠用嗎?會不會覺得工作常被郵件淹沒、私訊干擾,一陣收發來回後,才猛然發現又要加班?又或回家想讀點書、學些新東西,卻總在 FB、IG上晃轉,轉眼就到睡覺時分呢?在這個容易分心的時代,你需要「深度工作力」。
Thumbnail
你常覺得時間不夠用嗎?會不會覺得工作常被郵件淹沒、私訊干擾,一陣收發來回後,才猛然發現又要加班?又或回家想讀點書、學些新東西,卻總在 FB、IG上晃轉,轉眼就到睡覺時分呢?在這個容易分心的時代,你需要「深度工作力」。
Thumbnail
快速精通專業的學習能力與在品質和速度達到高水準的生產能力,是在快速變化的數位時代中,取得不可取代性與競爭力的兩種關鍵能力,而這兩種關鍵能力與深度工作力息息相關:你是否能長時間專注在單一工作上。
Thumbnail
快速精通專業的學習能力與在品質和速度達到高水準的生產能力,是在快速變化的數位時代中,取得不可取代性與競爭力的兩種關鍵能力,而這兩種關鍵能力與深度工作力息息相關:你是否能長時間專注在單一工作上。
Thumbnail
深度工作是指工作時,處於長時間不被打擾的狀態,這種專注狀態使我們的認知推向極限,進而可以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術效率,並且是他人所難以模仿的。 然而,現代的知識工作者在網路工具盛行下,時刻被打擾、注意力分散無法深入思考,呈現淺薄工作狀態,僅能做些非高認知、偏後勤、少創造價值、容易模仿的工作。
Thumbnail
深度工作是指工作時,處於長時間不被打擾的狀態,這種專注狀態使我們的認知推向極限,進而可以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術效率,並且是他人所難以模仿的。 然而,現代的知識工作者在網路工具盛行下,時刻被打擾、注意力分散無法深入思考,呈現淺薄工作狀態,僅能做些非高認知、偏後勤、少創造價值、容易模仿的工作。
Thumbnail
深度工作力是生產力大師卡爾.紐波特所寫的書,書中介紹了「深度工作」,專注投入一件事的工作模式。他介紹了這種工作方式的好處,並提供可以實際運用的工作方法。
Thumbnail
深度工作力是生產力大師卡爾.紐波特所寫的書,書中介紹了「深度工作」,專注投入一件事的工作模式。他介紹了這種工作方式的好處,並提供可以實際運用的工作方法。
Thumbnail
網路工作為我們帶來的,就是讓知識工作者陷入淺薄工作的迴圈。在隨時連線的文化中,我們無法測量分心這件事帶來多少傷害,破壞了多少深度工作;而且使用收件匣管理自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比起安排自己的目標和深度工作時間,用收件匣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忙碌,似乎是最省事的途徑。
Thumbnail
網路工作為我們帶來的,就是讓知識工作者陷入淺薄工作的迴圈。在隨時連線的文化中,我們無法測量分心這件事帶來多少傷害,破壞了多少深度工作;而且使用收件匣管理自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比起安排自己的目標和深度工作時間,用收件匣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忙碌,似乎是最省事的途徑。
Thumbnail
我想分享的是卡爾.紐波特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大約在十年前出版的,簡中版譯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個很直白的書名。裡頭提到的三個觀點,對專業工作者來說相當關鍵。
Thumbnail
我想分享的是卡爾.紐波特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大約在十年前出版的,簡中版譯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個很直白的書名。裡頭提到的三個觀點,對專業工作者來說相當關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