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評】從〈羅傑.艾克洛命案〉小說談個案評估,也談關係經營

2022/07/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下有雷,慎入----------------
  如果你有在follow我的文章,就會知道我蠻喜歡看克莉絲蒂偵探小說的。最近趁著空檔零碎的時間,又看完一本經典、暢銷的克莉絲蒂偵探小說-〈羅傑.艾克洛命案〉。本書也是由我最喜歡的角色白羅來探案。在探案過程中,白羅會透過心理犯罪側寫的方式來掌握兇手的特質,並進一步推敲出犯案的過程,偵破案件、找出兇手。
  這本偵探小說跟其他克莉絲蒂偵探小說不同之處在於:從頭到尾敘述的觀點都是第一人稱觀點,而且敘事者就是兇手本人!兇手在敘事的過程中,一方面試圖用客觀的角度去描述他所看到或知道的事情,包括各個事件發生的人、事、時、地、物,另外,也以主觀上刻意避重就輕的手法,避開跟自己有關的事情,都是去陳述「他人」的事情,很少說明「自己」的事情。
  以上敘說故事的手法,讓我聯想到我在接案的時候,個案也常常是以自身的角度敘說事件。有部分個案在說自己的故事時會像是這本偵探小說的敘事手法一樣,常會聚焦於「別人做了什麼」、「他猜想別人這樣做是出於什麼原因」,但很少會聚焦到自己身上,去說「自己做了什麼」、「自己怎麼回應……情境」、「自己這樣做是出於什麼原因」。那麼,何以個案很難聚焦在自己身上,不太能多說一點關於自己的部分呢?可能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個案不太習慣講自己的事情,他比較習慣用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來評論別人;也可能是個案他不太有勇氣去面對自己內在的狀態,不太敢面對的原因又可能出於很多種,包括:他怕說出來了,諮商師會無法接受他,或諮商師可能會討厭他或否定他,或諮商師無法支持他的想法,或者他的自我價值較低,講了會感覺自己不好;那還有一種可能是:個案以為這樣講完一連串的故事,諮商師就可以直接給出答案、建議,直接幫個案「修好」(fix out)人生,對諮商師有不符實際的期待。可能的原因太多了,上述只有列出一部分,無法一一完整陳列出來。若您曾經有諮商經驗,您可以對照自己的經驗去進一步思考。
  事實上,太多的個案在敘說事情時,常常會只取整體事件的一部分來說,有些時候會挑對自己有利的部分述說,有些時候則是挑自己覺得比較開心的部分說,對自己不利的或比較不開心的就不提,更常是因為時間關係或經濟考量,所以只能講一部分來跟諮商師討論啦!所以晤談中似乎呈現出「選擇性記憶」的狀況,只記得某部分自己的狀態,或只談論自己挑選過的片段。這個並不代表個案不好,而是人性使然,本來身而為人,就像佛洛伊德說的會「趨樂避苦」,要去說對自己不利的話語或讓自己不開心的事,就不是本能反應,說了可能會讓自己受傷、受到打擊,除非講了之後,可以確定能帶來什麼好處,或者有辦法在治療中得到療癒或肯定等正向支持,否則誰有辦法通盤說出呢?
  以上種種無法聚焦在自己身上去探索自己的狀態與核心問題,或者是講話只講了一部份,原因常常都可以歸納於「不信任」或者是「關係還不夠安全」,講文言一點,也可以說是「心理上的防衛」。以上本文所述的種種狀況不只會出現在晤談室中,更是遍布在我們的職場、感情、家庭生活中。
  這篇文章的用意,並非用道德評價的角度在提示大家都要全盤說真話,不說善意的謊言,也都不可以為了某些目的或利益說謊或有所隱藏,而是鼓勵大家去審視你身邊的關係,如果你是諮商師,就可以思考你跟你個案的關係是否夠安全呢?個案有沒有什麼事情是隱而未說的呢?延伸到你的生活中,也可以思考:你身邊的同事/家人/伴侶/朋友是不是有哪些時候呈現有難言之隱的狀態呢?如果你發現周遭人有隱而未說、難言之隱的狀況,我鼓勵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並非去指責或揭穿他們的真面目(當然你想這樣做,我也不反對),而是去理解他們怎麼了?他們會這樣做,必然有他們的原因。你會願意多花點時間了解他們嗎?
  〈羅傑.艾克洛命案〉教會我的一課就是:人之所以這樣說話、這樣陳述事件、這樣行動,必然有他想要保護的東西,不管是保護關係,或保護自己、保護別人都有可能。理解他想保護的是什麼,或許能更快發掘真相,或許能幫你調整你自己的為人處世、如何回應他,也或許更能拉近你跟他的距離,修復你跟他之間的關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