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關係提醒我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心理師執業的過程,除了幫助他人,生活溫飽之外,還能幫助自己,可謂一魚三吃。在專業養成的過程當中,不僅對於一個人的發展、特質、個性,人際關係的內涵,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很多的了解與省思,更重要的是在服務個案的過程當中,不時能窺見有關自己與人際關係的樣貌,為我帶來洞察與驚喜。

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想深化我在專業學習與服務個案歷程裡的收穫,也覺得這些經驗與思考對一些讀者可能有幫助,未來若有機會,我願意持續分享。那麼,讓我先從諮商關係談起。

通常跟初次見面的個案,很重要的就是建立契合關係,這能夠讓談話的品質較好,雙方比較自在,個案也比較願意吐露心聲。這也跟我們在意的關係一樣,關係不是建立就好了,它也需要特別經營。而不論心理師或是個案,不論當次諮商的感受,或離開諮商室之後的經歷各有不同,兩人再次於諮商室相會,彼此的狀況也會因為各種複雜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稍不留意,個案的心房就會立刻鎖上,心理師對此若不敏感,就會增加諮商的困難。舉例來說,我曾經服務一位有暴力行為的學生*,我們的關係還不錯,她也很願意跟我分享自己。在某一次的諮商,我們談到了她的暴力行為,不太妙的是,我當下不知怎麼的,一直糾結於「她怎麼不知道那樣做是錯的?」。可以預見,當我一直施加她應該要有這個「常識」的壓力,她接下來的談話都語帶保留。當我發現諮商關係出現了改變,隨即做了處理。

這個經驗不只提醒了我,也昭示了影響我們日常人際關係的現象:我們容易對他人「預設立場」。我相信讀者也有類似的經驗,當對方帶著既定立場來評論我們的想法或行動時,我們通常不是反駁,就是乾脆不理了。角色轉換,當我們帶著既定的「以為」去評論對方時,她的心門就關起來,彼此的關係開始變得緊繃,改天跟這件事情有關的想法或感受就也不再對你講了。

raw-image

帶著預設立場去經營關係,就等於再告訴對方,你是對的,他是錯的。他在這段關係裡面,失去了為自己澄清,也失去了讓你懂他的機會。你也剝奪了對方在這段關係裡的空間,彷彿在這段關係中只有立場,沒有彼此,這對經營關係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我的意思不是不能有自己的立場,而是當對方的念頭或行動事件與我們立場不同的時候,我們是否願意給自己一個懂對方的空間

延伸這個討論,讀者不知道有沒有發現,我的反應暗示這位學生是「有暴力傾向的人」?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媒體標題,師長同事的八卦裡其實很容易出現:「會這樣想」就等於「是這樣的人」,有些時候,對方還真就變成「那樣的人」?除了相關人際心理效應之外(深入討論將超出篇幅),人類的大腦也不太喜歡思考困難的事,所以「把一個人視為是怎樣的人」,比起要把個人跟特質、行為分開處理來的簡單多了。只不過在我們經營關係時,這樣的慣性極可能讓我們誤解對方,不利於關係的經營。

曾經有位跟蹤心儀女生的男同學*告訴我,他對於自己「想要跟蹤」的想法感到很困擾,也對自己的行為感到自責,他不知道該怎麼辦。看待跟蹤狂這類行為,我們習慣把行為和意圖視為單向車道,卻忽略念頭不是人們可以輕易控制的。我們對升起的各種念頭存在複雜的感受,即便最後順著念頭行動,代表的是一個選擇,不能代表他整個人

這樣的理解對關係的經營有什麼好處?當我們試圖弄懂親友行動背後的念頭,以及對那個念頭的感受、想法,以及困擾的時候,我們就多了一個能夠協助的空間,甚至能提供適當的資源給他,對他們來說,除了感到被理解的安心感,困擾能被處理之外,這也讓彼此的關係擁有更多的可能。

做個整理,避免既定立場或想法(就不說裡面除了經驗,有時候更多了想像的成分),成為鎖上關係之門的鑰匙,這不利於人際關係,對你也不健康。當你願意先把立場先擺一邊當參考,試著去搞懂對方行動背後的思考與想法,就開啟了談話與理解的空間,我們的言行會比較接近真實而不單只靠經驗或想像,一方多給空間,願意理解,讓另一方有機會袒露,不只是諮商關係有用,一般的人際關係也適用,這並沒有很簡單,但值得妳試試!

*本文引用並調整專業書籍中之相似案例,來取代真實個案,目的是呈現作者真實體驗。

avatar-img
18會員
48內容數
歡迎大家留下意見或問題,一起討論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裡聊天室 的其他內容
帶著確診過後的發現(請見「確診教我的一課」一文),在生活中,比起現在應該要做什麼,我更常問自己:「我現在想要的是什麼?我現在的狀態是什麼?」。每天起床打開書本念了幾行,只要感覺難以吸收、沒有閱讀的感覺,感到煩悶,我就闔上書本去做別的事情,或是單純放空。其他像是寫作、工作、發社群狀態等等也是,我開始看
上班前,我到一間連鎖早餐店點完餐,在門口等著,今天看起來客人相當多。我一邊注意自己的早餐是否完成,也留意到煎台上擺滿好多正在烹煮的食物,櫃台員工忙著包裝食物,招呼客人。同時,我心裡面有點擔心突然這麼多客人,店家會不會忙不過來。看起來我多慮了,店家很熟練的完成許多訂單。 就在客人陸續出入的時候,我注
我最近加入了一個交流性質的群組,裡頭大約有400人,大家會在裡面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有著支持的氣氛。因為匿名的特性,都不知道彼此的真實資訊。昨晚,有一位自稱罹患憂鬱症的男性朋友,代稱他為「阿達」好了,又再次跟大家報告爸爸打他,這次打了看起來比較危險的部位,群友看了之後紛紛表達關心。 A:「有沒有受
今年六月底,經歷了全家確診,在那之後我曾試過一次,卻提不起勁更新文章。 過程中,影響我最深遠的是生病時期,頭非常的暈,身體也不舒服,習慣性想要滑手機讓自己好過一些,沒想到再也尋常不過的Facebook、PTT上那些聳動勾人的標題和偏激的文字,我當下第一個反應卻是:「大家怎麼有時間寫這些東西?我一直
最近服務民眾的過程中,比起個人的心理困擾,我發現更多是對於心理師這個行業,與心理諮商的好奇,包括:「什麼樣的狀況下,可以開始做心理諮商?」、「心理諮商可以提供我什麼協助?可以做什麼來避免需要找心理師?」,以及「心理諮商師與心理醫師的差別?」。我覺得這些提問很有價值,我試著回答這些問題,期待能增加你的
我兒子就讀國小附幼,因應畢業典禮,園方跟小朋友們練了一支舞要上台表演。表演前一天安排預演,當天家母帶兒子到校,發現除了台上表演的幾分鐘以外,其餘時間小朋友們都只是坐在台下等候,更巧的是當天刮著強風,下著大雨,部分師長和同學被淋濕了。看到這樣,母親決定隔天不讓他的孫子參加那場畢業典禮。當然,舞也沒得跳
帶著確診過後的發現(請見「確診教我的一課」一文),在生活中,比起現在應該要做什麼,我更常問自己:「我現在想要的是什麼?我現在的狀態是什麼?」。每天起床打開書本念了幾行,只要感覺難以吸收、沒有閱讀的感覺,感到煩悶,我就闔上書本去做別的事情,或是單純放空。其他像是寫作、工作、發社群狀態等等也是,我開始看
上班前,我到一間連鎖早餐店點完餐,在門口等著,今天看起來客人相當多。我一邊注意自己的早餐是否完成,也留意到煎台上擺滿好多正在烹煮的食物,櫃台員工忙著包裝食物,招呼客人。同時,我心裡面有點擔心突然這麼多客人,店家會不會忙不過來。看起來我多慮了,店家很熟練的完成許多訂單。 就在客人陸續出入的時候,我注
我最近加入了一個交流性質的群組,裡頭大約有400人,大家會在裡面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有著支持的氣氛。因為匿名的特性,都不知道彼此的真實資訊。昨晚,有一位自稱罹患憂鬱症的男性朋友,代稱他為「阿達」好了,又再次跟大家報告爸爸打他,這次打了看起來比較危險的部位,群友看了之後紛紛表達關心。 A:「有沒有受
今年六月底,經歷了全家確診,在那之後我曾試過一次,卻提不起勁更新文章。 過程中,影響我最深遠的是生病時期,頭非常的暈,身體也不舒服,習慣性想要滑手機讓自己好過一些,沒想到再也尋常不過的Facebook、PTT上那些聳動勾人的標題和偏激的文字,我當下第一個反應卻是:「大家怎麼有時間寫這些東西?我一直
最近服務民眾的過程中,比起個人的心理困擾,我發現更多是對於心理師這個行業,與心理諮商的好奇,包括:「什麼樣的狀況下,可以開始做心理諮商?」、「心理諮商可以提供我什麼協助?可以做什麼來避免需要找心理師?」,以及「心理諮商師與心理醫師的差別?」。我覺得這些提問很有價值,我試著回答這些問題,期待能增加你的
我兒子就讀國小附幼,因應畢業典禮,園方跟小朋友們練了一支舞要上台表演。表演前一天安排預演,當天家母帶兒子到校,發現除了台上表演的幾分鐘以外,其餘時間小朋友們都只是坐在台下等候,更巧的是當天刮著強風,下著大雨,部分師長和同學被淋濕了。看到這樣,母親決定隔天不讓他的孫子參加那場畢業典禮。當然,舞也沒得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伴侶諮商很難,困難之一是要能將觀點轉移成「系統觀點」,能看見伴侶之間舞出的負向互動模式。然而只擁有系統觀點,並不足以應付伴侶諮商實務上的需要。我們面對的,是許多關於人性的需求與渴望等議題,像是伴侶間發生欺騙、背叛、被輕蔑、遺棄、被拒絕、失去控制感等複雜經驗,我們更需要知道這些人性議題是如何影響著他們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這次要來和大家談談心理諮商倫理、邊界以及雙重關係   下列幾個問題,歡迎大家可以一起先來思考看看:   你會和朋友/家人分享心事嗎? 你所分享的內容是否會有"界限"呢? 你會和所有的朋友及家人分享一樣的事情嗎?   你是否有尋求過諮商或是心理師的協助呢? 如果有的話,當遇到難以啟齒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這幾年大家對於身心靈療癒和心理諮商的需求增加了許多,我最近也常常被問到與諮商有關的問題,以及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我想以自己個人的經驗來分享一些想法,別的諮商師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希望我的想法可以幫助大家在開始諮商前可以因為這些資訊而更知道該如何做選擇。以下的回答只代表我個人的立場和想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伴侶諮商很難,困難之一是要能將觀點轉移成「系統觀點」,能看見伴侶之間舞出的負向互動模式。然而只擁有系統觀點,並不足以應付伴侶諮商實務上的需要。我們面對的,是許多關於人性的需求與渴望等議題,像是伴侶間發生欺騙、背叛、被輕蔑、遺棄、被拒絕、失去控制感等複雜經驗,我們更需要知道這些人性議題是如何影響著他們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這次要來和大家談談心理諮商倫理、邊界以及雙重關係   下列幾個問題,歡迎大家可以一起先來思考看看:   你會和朋友/家人分享心事嗎? 你所分享的內容是否會有"界限"呢? 你會和所有的朋友及家人分享一樣的事情嗎?   你是否有尋求過諮商或是心理師的協助呢? 如果有的話,當遇到難以啟齒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這幾年大家對於身心靈療癒和心理諮商的需求增加了許多,我最近也常常被問到與諮商有關的問題,以及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我想以自己個人的經驗來分享一些想法,別的諮商師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希望我的想法可以幫助大家在開始諮商前可以因為這些資訊而更知道該如何做選擇。以下的回答只代表我個人的立場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