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不可以打我!打人是不對的,妳要跟我說對不起!」
如果我哪天去整形,一定是我再也不想聽人說我長得像她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芸廷聽見那句「妳和媽媽長得真像」時,心裡總會浮起一股需要壓抑下去的感受。
「媽媽很漂亮,而且保養得很好。人家說妳像媽媽的同時就是在誇讚妳漂亮呀。」即使舅媽如此安慰芸廷,這仍然無法減輕她心裡的厭惡。她寧可,長得不好看,也不願意別人看到她的開場白三句不離她的長相是多麽和母親酷似。
當世人皆以「某某影星的女兒繼承媽媽的美貌」來稱讚星二代們美麗時,「好像媽媽」對芸廷而言卻更像是對她人格扣分的評論。她,一點都不想被與自己的媽媽相提並論。
她受夠了當其他家長向媽媽恭喜自己的好成績時,媽媽總是那副異常驕傲的模樣。如果她有尾巴,那尾巴想必都能翹到把她給拉上天空去了。媽媽回覆他人對芸廷表現的誇獎時,總會說著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多麼的嚴格,孩子只要沒達到某項標準,絕對會接受她的各項懲罰。「從小就要壓落底,小孩長大了才不會叛逆。」幾乎每一次,媽媽總會用這金句,以得意的面容作為她教育理念的結尾。
不打不成器
漸漸的,芸廷也接受了那句仿若聖旨的教條「我打妳是為了妳好。」
即使小學一年級的第一次月考,還記得那時候考了四個科目。當老師公布全班第一名是399分的芸廷時,在所有同學或羨幕或欽佩的眼神下,芸廷害怕得哭了起來。
「我媽媽昨晚說要考400分,少一分要打一下。」這個回答使坐她隔壁的同學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聽見了什麼。
對待小孩不打不罵,就是溺愛嗎?
芸廷成為媽媽後,她總覺得自己時間好少。
「妳就是太寵小孩了!」
「現在的年輕爸媽都流行愛的教育啦,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跟孫相處了啦!」
在教養小孩的路上,每天都要和小孩鬥智、與各種挫折搏鬥。幸好先生和她抱持著相同的理念,認為教導孩子的重點是「要好好教」,總是夫妻一起看書查資料,試著用引導取代動手,相信溫和教育也能讓孩子學習不再犯錯。多虧了這位神隊友、好戰友,即使常在教育孩子時聽見長輩們的不認同,芸廷也不讓那些風涼話往心裡去,也能穩定自己內心的能量,不會因此懷疑自己。
3歲的孩子好動靜不下來,芸廷每天下午帶孩子出門「放電」:有時候去公園玩攀爬架、溜滑梯,有時候在美術館的空地騎滑板車、練滑步車,有時去海邊玩沙、踩踩水。培養親子時光的同時,也讓孩子有足夠的運動量。
「小孩要打才會乖啊!妳會覺得累,就是因為妳真的很不會教小孩。妳和弟弟小時候多好帶啊。」偶爾在社群軟體自嘲要不愛戶外不曬太陽的朋友生小孩前要三思,會接到自己媽媽打來「經驗分享」她是多麽會教育的電話。「妳的小孩就是過得太爽了!在家靜不下來或是吵鬧就打手打屁股,你們小時候都乖乖在家寫功課。我根本不用出門伺候小孩。」
芸廷總是笑著聽完,不回話,不多做解釋或爭辯。
她還記得從幼稚園放學後,課後活動就只有在客廳茶几算數學、練寫生字,或是坐在鋼琴前面彈本週的功課。她喜歡數學、喜歡國文、喜歡鋼琴,但是她不喜歡棍子隨侍在側、伴君如伴虎隨時擔心被打或被捏的恐懼。她當然知道爸媽帶自己出門時姐弟倆都會坐得好好的。因為只要想離開座位或只是坐不住而動來動去,細細的手臂就會被媽媽塗著美麗指甲油的長指甲捏到瘀青。暗暗的捏,沒有聲音;捏在痛感明顯的手臂內側,外人看不到。媽媽可以繼續優雅的用餐或與友人談笑風生,行雲流水間吃痛的孩子就會坐好。不需要抬手、說教,也無需動怒。
那條路她走過,她痛恨過。她也決定不會讓她的孩子複製那樣的成長歷程。即使長輩們處處否定她的教養方法,她也知道自己把孩子養育得很好。
因為,她的孩子們,本來就很好。
圖/比起讓孩子先修課業,芸廷更喜歡帶孩子到戶外走走,讓孩子感受到陪伴。情境示意圖。取自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