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者萬華阿伯 提醒我要不斷練習理解與慈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週日上午11點多,我剛運動完,經過萬華剝皮寮前去買午餐,一位約莫60幾歲的阿伯倚著他的紅色腳踏車,側躺在人行道上,周圍沒有圍觀人群,我的直覺是他應該是醉倒了,所以我上前觀察一下,發現他還有呼吸,我就繼續往前去買午餐。回家路上,阿伯已經起床,靠著牆坐在那裡,有點昏沉感。
這樣的景象如果發生在市政府捷運站外,路人應該會嚇死,但在萬華龍山寺附近看到任何一個阿伯滿臉鬍渣,沒戴口罩躺在路上,如此隨性算是正常發揮,是當地居民早已習慣又無奈的景象。
我常去針灸的醫生最近在看房子,他邊針灸邊閒聊問我覺得住哪比較好,我提了萬華後,他說:「不行耶,我沒辦法,那裡遊民(無家者)很多,還有站壁仔(流動私娼)的女人,對小孩子不好。」我冷笑了一下,問:「哪裡不好?」他認為孩子那麼小就接觸色情或是髒亂的遊民,會影響身心,也覺得這樣的環境比較危險,最後補了一句「我不是歧視他們啦!」當下我的腰跟心都有點酸酸的,畢竟我的後腰與背被他扎了好幾針,多到可以打彈珠了。
選擇心中認為較好的生活機能是個人自由,畢竟房子要住很久,又要花一大筆錢。只是從醫生的語氣,他把遊民、站壁仔的女人視為另一群較低階層、不想靠近也絕對不會當鄰居的人,這樣的差異與排外,是不是會讓參與社會的你我更冷漠與分裂。放下偏見去「理解任何事情的緣由」是我一直在練習的事,我不希望用個人主義去判斷一件事,這樣會讓我想事情更狹隘,沒有人一定要活得有房子住,才叫對的人生呀。
假設,你在人生50幾歲失業又遇到愛情的騙子,你曾如此相信他,但有天他卻趁你不在,搬光你的錢財,賣了你的房子,你被迫帶著僅有的幾件物品開始露宿街頭,在沒有親友的協助下,你該怎麼辦?我想是我的話,應該會選擇到萬華龍山寺附近去躺一躺,因為那裡有跟我類似的人,或至少他們可能會接納我,傳授我當個無家者的小撇步,告訴我睡覺時要躺在多厚的紙板上比較不會冷;起床時要把僅有的家當藏在哪裡才不會被偷;或是哪裡有免費的飯可以求頓溫飽,久而久之,我在這找到了歸屬感,即便沒有房子,我也還有溫暖。無家者用他們的方式彼此互助、交流、尊重,可能也幫助了某位阿伯或阿姨開啟另一條路,絕不是只有被社會排擠或被社會放棄。(不過還是希望無家者們能戴好口罩,保護你我啊)
無家者不過是住在街頭,不是房子裡,有些無家者是睡在車裡,車就是他的家。
有些無家者是有工作的,他可能跟家裡鬧翻,被趕出家門,或是就買不起房子,可能也覺得獨身一人,能吃飽就好。萬華近幾年蓋了很多高樓,賣房速度也超快,其中有不少投資客;臺南的房價也因為台積電擴廠消息,從2018-2021漲了三成,投資客們依然是首批大客戶,透過投資客再買房子的人,就是肥嫩的羔羊。我想說的其實是炒房絕不是有錢人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遊戲而已,它影響到一輩子努力工作的勞工們,需要犧牲更多的時間,想辦法兼差賺更多的錢,才能擁有一套房子,更別說無家者之所以成為無家者,這一連串人與社會加乘的因素,都是我們看似不選擇但選擇的後果
avatar-img
9會員
27內容數
如實的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哈啾的蝦籠 的其他內容
記得小時候我阿嬤講人家壞話都會瞬間降低音量,以前想不透旁邊又沒有外人,為什麼要這麼小聲,現在想起來,應該是戒嚴時養成的習慣,畢竟他們完整經歷過這個時期,而且30年前我家地下室有很多阿兵哥來來去去,說話當然要很小心,喔,那些阿兵哥其實是趁放假會來家裡賭博
若能創作一本屬於這個世代的字典,一定很有趣。在我的平行宇宙中,就像在冰與火之間生活,身體狀況與免疫力應該會超強,我開始有點期待要發展更多星系了。
WINTER ON FIRE 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曾得到2016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紀錄著2013.11.21-2014.2.23的獨立廣場革命…他暫停簽署跟歐盟的政治與自由貿易的協定,轉而強化與俄羅斯…
台灣2030年要成為雙語國家,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覺得「台灣好國際化、好潮喔!」但有些語言學者認為:若將英語凌駕於台灣的語言之上,長期之下會成為惡性循環;在世代的交替下,本土語言會消失滅絕,將失去國家語言及文化認同;目前的教育體系規劃缺乏可行性,將會徒勞無功。夭壽,不愧是學者,我還只想著好潮。
那天,我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我知道阿嬤若有第二次急救,她會不再痛苦,也許是我準備好放下了,過去是我太自私,讓她活下來卻臥床多年,每次去看她,我都偷偷的在她耳邊說用台灣國語說我愛妳
松蘿湖是雪山山脈的一座高山湖泊,屬於中海拔高度1,230公尺,登山口在宜蘭大同鄉,終點在新北市烏來,谷歌地圖說要走17個小時,我覺得Google Maps如果加一個登山專門的地圖也不錯…
記得小時候我阿嬤講人家壞話都會瞬間降低音量,以前想不透旁邊又沒有外人,為什麼要這麼小聲,現在想起來,應該是戒嚴時養成的習慣,畢竟他們完整經歷過這個時期,而且30年前我家地下室有很多阿兵哥來來去去,說話當然要很小心,喔,那些阿兵哥其實是趁放假會來家裡賭博
若能創作一本屬於這個世代的字典,一定很有趣。在我的平行宇宙中,就像在冰與火之間生活,身體狀況與免疫力應該會超強,我開始有點期待要發展更多星系了。
WINTER ON FIRE 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曾得到2016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紀錄著2013.11.21-2014.2.23的獨立廣場革命…他暫停簽署跟歐盟的政治與自由貿易的協定,轉而強化與俄羅斯…
台灣2030年要成為雙語國家,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覺得「台灣好國際化、好潮喔!」但有些語言學者認為:若將英語凌駕於台灣的語言之上,長期之下會成為惡性循環;在世代的交替下,本土語言會消失滅絕,將失去國家語言及文化認同;目前的教育體系規劃缺乏可行性,將會徒勞無功。夭壽,不愧是學者,我還只想著好潮。
那天,我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我知道阿嬤若有第二次急救,她會不再痛苦,也許是我準備好放下了,過去是我太自私,讓她活下來卻臥床多年,每次去看她,我都偷偷的在她耳邊說用台灣國語說我愛妳
松蘿湖是雪山山脈的一座高山湖泊,屬於中海拔高度1,230公尺,登山口在宜蘭大同鄉,終點在新北市烏來,谷歌地圖說要走17個小時,我覺得Google Maps如果加一個登山專門的地圖也不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記得小時候跟著母親回外婆家,外婆家在虎尾,那時還是個安靜純樸的小鎮,不是現在有「小台北」之稱的熱鬧小城。 有次我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挨家乞討。討至阿姨家門口時,阿姨善心,捨了些忘了是食物還是銀錢給他,乞丐便在門口大聲祝頌了些感謝與祝福的話。雖然不是每戶人家都會捨,也有會驅趕的,而乞丐也不是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完整走一次艋舺風俗業路線,以前都只是逛夜市經過某個點順便提一下而已,而且這天本來只是一個私人行程,要帶一起做地方創生的夥伴們來萬華「見見市面」。 在這前一週的某天,我應該是那天酒喝多了、不知道哪條神經接錯,竟然問了大名鼎鼎的工頭堅和萬華地區文化推廣專家《沐育文化》凱文,要不要一起來玩⋯
Thumbnail
買房跟租房這兩個方式都有人在過生活,參考新聞,很多人會認為現在不買房子,以後老了租不到房子可以住,但PTT房產板就有一個網友說,老了租不到房子可以搬去安養中心,或住養生村之類的,如果錢不夠多,自己還可以自理就找便宜一點的老人公寓。他認為老了沒地方住只是假議題,只是嚇租房子的人。   如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Thumbnail
租房子,相信是很多出外打拼的年輕人,不可避免的選擇。老玄是台北人不懂北漂的愁,但離家生活、工作,這感覺我絕對十分了解。北漂之人,不管學生或工作,獨自一人在台北混生活就要租房子,而租房子會遭遇的意外或靈異事件,相信大家都看過或聽過很多類似的故事了。 現在房子是否為凶宅可以在網路上尋找,就算不小心租到
Thumbnail
相信除了老玄這個社會魯蛇,人生勝利組的,靠爸靠媽族的,事業有成組的,反正跟老玄年紀相近的,多多少少都應該已經開始在拚頭期款,為屬於自己的房子努力吧,甚至不少同輩應該為了那高額的酬金,也相繼投入房仲這個龐大而拚搏的戰場。 但房仲的水,深不可測,甚至除了買方賣方或房產商外,有時候誰都不知道房子的真實狀
Thumbnail
幾年前公司旁邊有個荒廢的小屋,裡面住了一個浪子,後來也來了一個女浪子與他同居,天氣寒冷時,家人還會給他們棉被及食物。 他們離開小屋後,偶爾我還會在街上遇到女浪子,他~很酷,上次我看見他直接躺在路邊休息,他的家當佔據馬路一半。 這回遇見他坐在超市玻璃窗前面,有位從超商買咖啡的路人...
居家醫療跑久了,找不到地址的地址,把我們訓練得比郵差還郵差,常常會有這種在某某號左邊的路的第二間這種神奇的地址。走進田野間,還是找不到房子在哪裡,四周是整理的非常乾淨的檳榔園,低頭走過帆布蓋起來的走廊,一個老舊的貨櫃屋橫在眼前。昏暗的燈光下,包著尿布的老人家,悶熱的體味和床上混亂的日曆紙一樣讓人忘了
Thumbnail
時人視「青銀共居」、「Share House」為居住難題的神解方,殊不知我兒時身旁的大人們已在實踐,無人覺得新奇。 擔任醫官的爸爸中校退伍,帶著一家四口和全部家當上了借來的軍用大卡車,搬離眷村外圍小街上的平房,來到市區開業。先是落腳於半農半市的新平路。整條街唯一的商店是雜貨店,鄰居於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記得小時候跟著母親回外婆家,外婆家在虎尾,那時還是個安靜純樸的小鎮,不是現在有「小台北」之稱的熱鬧小城。 有次我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挨家乞討。討至阿姨家門口時,阿姨善心,捨了些忘了是食物還是銀錢給他,乞丐便在門口大聲祝頌了些感謝與祝福的話。雖然不是每戶人家都會捨,也有會驅趕的,而乞丐也不是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完整走一次艋舺風俗業路線,以前都只是逛夜市經過某個點順便提一下而已,而且這天本來只是一個私人行程,要帶一起做地方創生的夥伴們來萬華「見見市面」。 在這前一週的某天,我應該是那天酒喝多了、不知道哪條神經接錯,竟然問了大名鼎鼎的工頭堅和萬華地區文化推廣專家《沐育文化》凱文,要不要一起來玩⋯
Thumbnail
買房跟租房這兩個方式都有人在過生活,參考新聞,很多人會認為現在不買房子,以後老了租不到房子可以住,但PTT房產板就有一個網友說,老了租不到房子可以搬去安養中心,或住養生村之類的,如果錢不夠多,自己還可以自理就找便宜一點的老人公寓。他認為老了沒地方住只是假議題,只是嚇租房子的人。   如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Thumbnail
租房子,相信是很多出外打拼的年輕人,不可避免的選擇。老玄是台北人不懂北漂的愁,但離家生活、工作,這感覺我絕對十分了解。北漂之人,不管學生或工作,獨自一人在台北混生活就要租房子,而租房子會遭遇的意外或靈異事件,相信大家都看過或聽過很多類似的故事了。 現在房子是否為凶宅可以在網路上尋找,就算不小心租到
Thumbnail
相信除了老玄這個社會魯蛇,人生勝利組的,靠爸靠媽族的,事業有成組的,反正跟老玄年紀相近的,多多少少都應該已經開始在拚頭期款,為屬於自己的房子努力吧,甚至不少同輩應該為了那高額的酬金,也相繼投入房仲這個龐大而拚搏的戰場。 但房仲的水,深不可測,甚至除了買方賣方或房產商外,有時候誰都不知道房子的真實狀
Thumbnail
幾年前公司旁邊有個荒廢的小屋,裡面住了一個浪子,後來也來了一個女浪子與他同居,天氣寒冷時,家人還會給他們棉被及食物。 他們離開小屋後,偶爾我還會在街上遇到女浪子,他~很酷,上次我看見他直接躺在路邊休息,他的家當佔據馬路一半。 這回遇見他坐在超市玻璃窗前面,有位從超商買咖啡的路人...
居家醫療跑久了,找不到地址的地址,把我們訓練得比郵差還郵差,常常會有這種在某某號左邊的路的第二間這種神奇的地址。走進田野間,還是找不到房子在哪裡,四周是整理的非常乾淨的檳榔園,低頭走過帆布蓋起來的走廊,一個老舊的貨櫃屋橫在眼前。昏暗的燈光下,包著尿布的老人家,悶熱的體味和床上混亂的日曆紙一樣讓人忘了
Thumbnail
時人視「青銀共居」、「Share House」為居住難題的神解方,殊不知我兒時身旁的大人們已在實踐,無人覺得新奇。 擔任醫官的爸爸中校退伍,帶著一家四口和全部家當上了借來的軍用大卡車,搬離眷村外圍小街上的平房,來到市區開業。先是落腳於半農半市的新平路。整條街唯一的商店是雜貨店,鄰居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