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雙語國家 唱衰也是成長的動力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台灣2030年要成為雙語國家,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覺得「台灣好國際化、好潮喔!」但有些語言學者認為:若將英語凌駕於台灣的語言之上,長期之下會成為惡性循環;在世代的交替下,本土語言會消失滅絕,將失去國家語言及文化認同;目前的教育體系規劃缺乏可行性,將會徒勞無功。夭壽,不愧是學者,我還只想著好潮。

我有個朋友很怕下一代不會說台語,他前幾年娶了個頗有錢的中國女生,有一次看到他與5歲兒子的對話影片,我還默默流下淚,因為內容在談生死,而且還用台語在對話,讓我反思了一下語言文化的重要性。我們都不希望失去自己的文化,這是國家與全民要共同努力保存的。

連英文也會被操作?

當我還是屁孩時,上課都沒在聽的,不管是英文、國文、唱遊課都一樣,長大要用才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國際上好像不會說英語就難與世界接軌;職場上若無英語技能,能做的工作就有限;有些大學還有英語檢定能力,沒有通過門檻就無法拿到畢業證書或連報名研究所的資格都沒有;出國語言不通還無法問路,不過好險有估狗。

社會上有太多例子,在國際化的壓力下,讓英語技能逐漸被列為基本語言能力,在媒體的炒作之下也讓英語學習變得焦慮,你焦慮、你媽焦慮,你全家都在焦慮。我在一篇由何萬順、江文瑜寫的論文「2030 雙語國家:理性與價值的謬誤」看到語言操作的實際案例,說真的還有點生氣。

2003 年,忠欣公司與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以及卓越公關公司舉辦記者會,發表「大專院校學生英語能力現況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 「三成二大學生英語僅國中程度」,在公關公司的成功運作下,各家媒體爭相報導且大加渲染。從此之後,「大學生菜英文」、「台灣人 菜英文」的這類假新聞年年上演,層出不窮,近二十年來至少有上千則類似的假新聞。 – 2030 雙語國家:理性與價值的謬誤(何萬順、江文瑜、2021)

這些假新聞帶來的焦慮,又衍伸出多少社會或職場的歧視?這些人把話題炒熱,然後賺進大把鈔票。學語言有好多方法,用這種勾起心理焦慮的方法,你們實在要幫大家付全民健保費。

雙語國家的必經過程就是要被唱衰一下

每次要做一項改革,總會有人拒絕或唱衰,嗯…,應該說是擔心,但部分的唱衰也讓政策更完善,所以唱衰還是有正面意義的。政府的四項理念:「從需求端全面強化國人英語力」、「以數位科技縮短城鄉資源落差」、「兼顧雙語政策及母語文化發展」、「打造年輕世代的人才競逐優勢」。不好意思,我怎麼看都覺得很正面,也回應了會兼顧母語文化,也許政策講得很好聽,實際要做會有點傷心,但人不是萬能,不試怎麼會知道,試了才有改善空間,我可能比較佛心、比較樂觀吧。

以前用武統,現在用經濟統,看看中國大陸的案例就知道,如果能從英語提升點國家競爭力,那有啥不好?我這不是在矮化台灣的語言,只是希望台灣在國際上能被看見,能更有國際觀,我們已經不能只看台灣新聞媒體得知天下事了,也要多看看國際媒體的新聞平衡一下,不然我們的思想是很容易被左右的。

看更多Hachoou文章

相關資料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啾的蝦籠
9會員
27內容數
如實的紀錄
哈啾的蝦籠的其他內容
2024/07/30
《吃佛》是一部揭露中國對西藏和藏人的侵權和迫害的真實故事。從最早期的侵略到現代化監控和追蹤,作者深入採訪了西藏倖存者,記錄了他們在長期中國統治下遭受的迫害,包括自焚悲劇以及逃亡過程。
Thumbnail
2024/07/30
《吃佛》是一部揭露中國對西藏和藏人的侵權和迫害的真實故事。從最早期的侵略到現代化監控和追蹤,作者深入採訪了西藏倖存者,記錄了他們在長期中國統治下遭受的迫害,包括自焚悲劇以及逃亡過程。
Thumbnail
2024/07/18
紀錄申請社區焚化爐回饋金的過程中遇到的八點檔故事,也想呼籲人們多加關心和幫助邊緣及弱勢。
Thumbnail
2024/07/18
紀錄申請社區焚化爐回饋金的過程中遇到的八點檔故事,也想呼籲人們多加關心和幫助邊緣及弱勢。
Thumbnail
2024/07/16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2024/07/16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背單字很痛苦;學文法很痛苦;刷考題很痛苦。 我們正在提前,讓孩子重溫這三種痛苦; 我們正在提錢,讓孩子重溫這三種痛苦。
Thumbnail
背單字很痛苦;學文法很痛苦;刷考題很痛苦。 我們正在提前,讓孩子重溫這三種痛苦; 我們正在提錢,讓孩子重溫這三種痛苦。
Thumbnail
繼上次看《雙語國家狂想》這本明顯是反對雙語政策的書,這次看《雙語教育: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這本支持雙語政策的書籍後,兩本書提出了同一個概念:台灣缺乏英語環境。 但對於這個說法,我有點疑惑,同時帶著這些疑惑,反思現在的雙語教育與108課綱素養教育。
Thumbnail
繼上次看《雙語國家狂想》這本明顯是反對雙語政策的書,這次看《雙語教育: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這本支持雙語政策的書籍後,兩本書提出了同一個概念:台灣缺乏英語環境。 但對於這個說法,我有點疑惑,同時帶著這些疑惑,反思現在的雙語教育與108課綱素養教育。
Thumbnail
中文太老,英文太嫩,各有利弊, 我充當月老,來點基本優生學。
Thumbnail
中文太老,英文太嫩,各有利弊, 我充當月老,來點基本優生學。
Thumbnail
我不懂組織,不懂選舉,不懂財務,不懂行銷,不懂經營管理公司,更不懂得臉文要寫很短很聳動。 但我懂中英文從一張白紙到翻譯莎翁的整條習得過程, 以及沿途的每一顆地雷、每一處景點、每一條捷徑。 我懂雙語。
Thumbnail
我不懂組織,不懂選舉,不懂財務,不懂行銷,不懂經營管理公司,更不懂得臉文要寫很短很聳動。 但我懂中英文從一張白紙到翻譯莎翁的整條習得過程, 以及沿途的每一顆地雷、每一處景點、每一條捷徑。 我懂雙語。
Thumbnail
我曾經是個用「充滿絕望的悲觀心態」去實踐「充滿盼望的樂觀夢想」的務實主義者。 前者叫做證空性; 後者叫行菩薩道。
Thumbnail
我曾經是個用「充滿絕望的悲觀心態」去實踐「充滿盼望的樂觀夢想」的務實主義者。 前者叫做證空性; 後者叫行菩薩道。
Thumbnail
雙語政策的議題,和曾經有2歲的台灣學生上課,外加無數工作職場的「大」學生們問⋯⋯
Thumbnail
雙語政策的議題,和曾經有2歲的台灣學生上課,外加無數工作職場的「大」學生們問⋯⋯
Thumbnail
社群網路發文的速度真的可以很快,只要有人看見過,就會有被延伸討論的機會。昨天有某市議員參選人的粉專上,提出「小學生真的好忙!學習本土語言,帥資能到位嗎」,內文則指出,「讓孩子上這些一週只有少少一兩堂的『本土語言』真的能學得好嗎」,「若是生活中用不到,學習狀況不會理想」等等。
Thumbnail
社群網路發文的速度真的可以很快,只要有人看見過,就會有被延伸討論的機會。昨天有某市議員參選人的粉專上,提出「小學生真的好忙!學習本土語言,帥資能到位嗎」,內文則指出,「讓孩子上這些一週只有少少一兩堂的『本土語言』真的能學得好嗎」,「若是生活中用不到,學習狀況不會理想」等等。
Thumbnail
台灣2030年要成為雙語國家,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覺得「台灣好國際化、好潮喔!」但有些語言學者認為:若將英語凌駕於台灣的語言之上,長期之下會成為惡性循環;在世代的交替下,本土語言會消失滅絕,將失去國家語言及文化認同;目前的教育體系規劃缺乏可行性,將會徒勞無功。夭壽,不愧是學者,我還只想著好潮。
Thumbnail
台灣2030年要成為雙語國家,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覺得「台灣好國際化、好潮喔!」但有些語言學者認為:若將英語凌駕於台灣的語言之上,長期之下會成為惡性循環;在世代的交替下,本土語言會消失滅絕,將失去國家語言及文化認同;目前的教育體系規劃缺乏可行性,將會徒勞無功。夭壽,不愧是學者,我還只想著好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