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落地的時候,永遠是抹奶油的一面著地。
~吐司定律
我在職涯很早期就意識到,最淺白的微成功職涯的定義是「⼀連串⾼光時刻的持續積累」( A Continual Accumulation of HIGHLIGHTS. ) 在每一場對莘莘學子的演講時,我總以這個淺白易懂、卻不好實踐的想法作為起手式。而我總會再想剝洋蔥般,往下解構「高光時刻」、「積累」、「持續性的」這幾個字詞 -
「高光時刻」-典型的內地翻譯法,跟那部電影《後天》的翻譯一樣簡單粗暴(The Day After Tomorrow,台灣譯名為《明天過後》);Highlights 台灣翻譯為「亮點」,也就是職涯上的高峰瞬間。舉例而言,我在 Gogoro 任職時,有幸在美國前副總統高爾面前,用英文分享 3 分鐘關於 Gogoro 社群運營的成果。
又如疫情前在某場 Uniqlo 的記者會上,有幸代表 Gogoro,強勢站在女神桂綸鎂身邊,追隨女神比出一樣可愛的手勢,讓媒體朋友們拍照長達超希望不要結束的 10 分鐘(好,這是個大誤的例子)。
「積累」-你的「高光時刻」是只有一次的電光火石,還是有複製貼上的重複經驗,一次又一次的累積,是另一個關鍵。高光時刻可以是量化也可以是質化的,但不管如何,一定要有。「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句話其實蠻搞笑的,走過很可能是也無風雨也無晴,轉身離開,豪氣萬千,卻沒有帶走一片雲彩,這就非常遺憾了。而甚麼樣的「戰績」才值得一說,才能夠格收藏在百寶箱中?
舉例而言,在學期間,我曾擔任英國國家廣播電台 (BBC) 口譯員暨採訪助理,成功替BBC約訪前總統馬英九、蘇起、蕭美琴等人及台達電子、捷安特、復興航空、誠品書店等;
第一份工作在統一企業為集團史上首位負責咖啡豆業務的專案經理人,2012 年時,數次代表公司與國外供應商談判,持續在最適時間點購入咖啡生豆,至2013/01止,整年度賺進1,600萬台幣的利差;
2013 – 2014 年,闖入全球第一大食品飲料公司雀巢集團,在當時剛插旗台灣的Nespresso 子公司創設經銷商模式,5 個月內開闢 12 個百貨櫃點,目標完成率143%。同時擔綱講師,累積超過 40 場教育訓練,超過 830 人次,學員在教學評量表書寫之評語包括:「口齒清晰、表達清楚」、「寓教於樂、絕無冷場」、「互動性佳」等。
「持續性的」-職涯是持久戰,能不能在每一段工作或者在一段工作中的每一年每一個月都有連續不斷的成績,也會是未來雇主或者獵人頭看你時,一件很重要的評判標準。打個比方說,前幾年還在 Gogoro 時,便累積許多失敗的經驗但也獲得許多不賴的成績,失敗能給你教訓跟啟示,成功則能讓你領略成就感並放在履歷表或自傳上:
- 召集全台近 2,000 人在凌晨三點集合,進而打破金氏世界紀錄;
- 激勵車主成為最狂的銷售大使,讓過半 53% 的新用戶由舊用戶推薦而來;
- 用高 C / P 值驅動社群自轉,創造破億媒體價值;
- 建立肥胖跟深厚的粘膩關係,讓車主分享變現為社群流量;
- 跨界與 Dcard, Klook, GoPro 等五大社群合作;
- 與〔博恩夜夜秀〕合作專場,磁吸更多粉絲;
- 與 RE-THINK 合作環島淨灘活動,打造品牌公益性格及影響力。
對了,所以今天要談甚麼?原來是兩個屁孩教會我的幾件事情。說到底,生一個小孩其實不是自己夢寐以求的事情,不是我不喜歡孩子,而是人生長途中我一向擔心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生出一個娃兒,是圓是扁、是長是短、是火爆浪子還是人中之龍真的無法掌控;說到底,生兩個小孩更不是自己的如意算盤事情,不是我不喜歡兩個孩子,而是恰恰好的一對寶,在撫育養化的過程中,其實是雙倍的甜蜜跟精采與雙倍的負擔跟憂心。
說到底,我更沒有想到,在引領兩個可愛無比的屁孩長大的過程中,長大更多的,是我們這些「大人」,以下,是我深受啟發的 6 個學習:
一、讚美的話要具體。
我:「小比,你今天飯吃得很好。」
小比:「什麼?」(語調上揚)
我:「你今天飯吃得很好,啊。」
小比:「什麼?」(語調更上揚揚揚……)
我:「把拔說,你今天『晚餐時,全程都沒有下去下面玩玩具,而且都不需要人餵。每一個飯都是自己吃,吃光光。真的很棒!」
小比:「喔!謝謝!」(語調愉悅而自豪)
老婆:「妹妹,你今天很乖內。」
比妹:「什麼?」(語調上揚)
老婆:「你今天很乖,啊。」
比妹:「什麼?」(語調更上揚揚揚……)
老婆:「馬麻說,你今天『從白天起床開始,到睡午覺前,完全沒有亂哭亂鬧,都自己乖乖地玩樂高跟拼圖;想大便就自己去大便,而且擦得很乾淨;馬麻請你喝水,你也有喝五口,跟在幼稚園一樣守規矩。真的很乖!」
比妹:「喔!謝謝!」(語調愉悅而自豪)
當小主管後,我沒有甚麼太大的優點,就是非常喜歡讚美別人。自從被孩子們啟發後,我更意識到,充滿形容詞或情緒型的用字太過膚淺,不但可能讓人覺得敷衍而虛假,也可能沒有記憶點。與其說,「你真有效率!」,不如說,「你是所有人當中效率數一數二的,早上十點才交辦給你,不到中午你就出了第一版,而且品質符合我的期待,兼具效率跟品質真的不容易,謝謝你!」與其說,「你剛剛對大老闆簡報時真穩!」,不如說,「挖,你剛剛對大老闆簡報時真穩!所有的訊息都完整而具體,相關數據都有準備到沒被他問倒,更重要的是,那份穩定讓在場同事都聽得入神,我觀察都沒有同事在滑手機!是很特別又能產生效果的簡報風格!」
二、你上次「戳盒子」 ( Poke the Box.) 是甚麼時候?
萬事萬物都可以視為一個盒子,只要動手戳他,你就對這世界多了一份了解。作家賽斯.高汀的表弟小時候有個盒子,盒子上有燈泡、喇叭跟按鈕。如果按鈕,就會有聲音跟燈光出現。這盒子被戳了幾次後,他的表弟就已經完全知道它的運作原理:戳這個按鈕會這樣,戳那個按鈕會那樣。他把這種每個小朋友的「手賤」行為,發展成「戳盒子」行動宣言。
全世界最厲害的程式設計師就是以這種「戳盒子」精神學習,在鍵盤上打出程式、丟進電腦,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一步一步,熟悉了電腦與其語言。同樣的道理,全世界最厲害的人,重點都不是在於擁有完美的計畫,也不在於全世界最豐富的學識,而在於:他們勇於伸出手,像賽斯.高汀的表弟一般,把這個世界當做一個盒子,按按開關,看看這世界會發生什麼事情。這個簡單「戳盒子」的動作,才是改變世界的關鍵(資料來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F013624135)。
過去五年中,小比跟比妹戳爆的盒子真的數不清有多少。小朋友對於手上的東西,在無知傻呼呼的狀態下,通常就是儘可能地去弄爆它,這點,有小小孩的父母應該都感同身受。我的表姊曾經給過我好多拼圖、軌道車、甚至洋娃娃都留有完整的外盒,總是令我嘖嘖稱奇,因為在我們家,不管是體積大或小的紙盒子或塑膠盒子,都只有被蹂躪的份,不管是戳爆、捏爆、拍爆、壓爆或坐爆。盒子還算是好的,最慘的命案現場是那些被蹂躪的火龍果、廁紙、玻璃杯、枕頭內的棉花、菜頭湯、稀飯,總是引得身為父母的我們勃然大怒。但想一想,長大的大人們,不再去戳那些實體的盒子了,也不再去戳那些虛擬的盒子了。
Web 3.0 即將登場,我們戳了嗎?
No Code / Low Code 即將發生,我們戳了嗎?
元宇宙跟 NFT 不一定跟你我有關係,但不能戳一下?
烏俄戰爭已經破壞全球供應鏈,我們卻還是鴕鳥心態當作一場戲,不能去戳一些國內外的社論,了解大局觀嗎?
戳盒子時的義無反顧及大無畏,是屁孩教我的第二件事情。
三、學習、學習再學習。
如果戳盒子指的是探索未知的世界,學習指的就是最基本的求生本能。
學習不是為了光宗耀祖,而是好好吃飯、好好地活下去;
學習不是為了名列前茅,而是躲過物競天擇,不被自然淘汰;
學習不是為了揚名立萬,而是安身立命、餬口飯吃。
但我們連最基本的學習本能可能都荒廢了。
煮咖啡可以有一百萬種方式可學習,但我們還是慣於買現煮咖啡或一鍵式膠囊咖啡機;
超好用的筆記軟體包括 Evernote、Microsoft OneNote、Agenda.、Notion、Google Keep、 · 五、GoodNotes 等,我們卻還在用 Word 或者 Pages;
有一百萬種規劃可以渡過下班後的時光,我們卻還是洋洋灑灑地細數那些追好追滿的 Netflix 戲劇。
四、重複定義好問題 / 需求 ( Double-Check Questions / Requests. )
我:「小比,過來這裡。」
小比:「什麼?」(語調上揚)
我:「過來這裡,啊。」
小比:「什麼?」(語調更上揚揚揚……)
我:「把拔說,『請你過來這裡,我要跟你核對接下來到睡覺前要完成的事情。包括收玩具、喝牛奶、吃芭樂、吃點心、刷牙、尿尿。全部的事情都完成,才可以看《全球探險隊衝衝衝》、《阿奇幼幼園》跟《湯瑪士火車》。你可以過來嗎?」
小比:「喔!好!」(蹦蹦蹦跑過來貌)
老婆:「妹妹,下次可以不要這樣了嗎?」
比妹:「什麼?」(語調上揚)
老婆:「就,下次不要再那樣了,啊。」
比妹:「什麼?」(語調更上揚揚揚……)
老婆:「馬麻說,你剛剛『玩溜滑梯時是不是沒有排隊?這樣沒有守規矩。請你之後要排隊,我們大家一起輪流玩,好嗎?下次可以不要這樣了嗎?」
比妹:「喔!謝謝!」(覺得被責怪而回頭掩面哭泣)
同理,回到職場上,大老闆派工給我時,可能因為怕被罵會自以為懂而沒有 Double-Check 任務內容,導致一步錯步步錯,最終交付不如預期的成品(基本上,不可能是老闆 Brief 的錯,哈哈哈);另一方面,我派工給下面的人時,如果沒有講清楚,就貿然責成下面的人去做,導致 Team-Members 做白工,也會引發情緒災難,甚至不當領導。
務必重複定義好問題 / 需求之後再展開偉大行動,是屁孩教我的第四件事情。
五、少點藉口,解決問題吧!( Be a Problem-Solver. )
妹妹一直哭。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哭法。
原因是早上原本一家四口一起出門的日常,改成一家三口。媽媽為了八點半的早會老早出門去了。
我:「妹妹,把拔抱抱。」
妹妹一直哭。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哭法。
我:「妹妹,你一直哭沒有用,馬麻已經出門了!」(失去愛的教育的感召的爸爸愛氣貌)
妹妹一直哭。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哭法。
我:「妹妹,你一直哭沒有用,馬麻晚上就回來了啊!」(絕望而不知所措,無法解決的一位爸爸)
妹妹一直哭。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哭法。
妹妹一直哭。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哭法。
妹妹一直哭。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哭法。
終於知道變通,知道提出解決方案的把拔說:「妹妹,我們一起去找媽媽好不好?媽媽會不會躲在廁所?廚房?窗簾後面?」(把拔、妹妹外加哥哥三人的找媽媽行動)
妹妹的哭聲變小了、開始變成抽泣,段落式的。
我接著說:「都找不到媽媽,太奇怪了吧!那你還想媽媽嗎?要不要打給媽媽?」
妹妹:「好,打給媽媽。」
妹妹不哭了。
「好,那妳先脫尿布,尿個尿,我們換完衣服打給媽媽?」
「好。」妹妹破涕為笑地回答。
你覺得媽媽有接到電話嗎?
我一直認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職場上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老闆雇用你,就是要你幫他解決各式各樣、從頭到腳的問題 – 生意的問題、客訴的問題、轉換率的問題、同事打架的問題、被疫情襲擊而負成長的問題、物價上漲導致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問題、他的專屬辦公室裡的 Peloton 跑步機故障的問題、茶水間有蟑螂的問題。
少點藉口,解決問題吧!( Be a Problem-Solver. )
六、衝出舒適區 ( Comfort Zone )、挑戰延伸區,不妨摔入崩潰區。
很好的朋友家佑叔叔給一歲半的小比一個抓娃娃機抓到的詭異玩偶,小比不會馬上伸手接受,而會回過頭看看爸爸是否點頭示意可拿;
很好的朋友 Gina 阿姨給一歲兩個月的妹妹一根棒棒糖,妹妹不會馬上抱著阿姨說謝謝,而會回過頭看看媽媽是否點頭示意可拿;
稚齡的孩子,一方面勇敢地戳盒子,一方面保守地怕犯了甚麼錯,這是一個微妙的過程,但也印證了活在「舒適圈」是人類的天性。
後來發生了幾件事情。
他們衝出舒適區,攜手挑戰延伸區,開始會爬兒童遊戲區裡那些看起來會隨時摔落的、方格型的鐵架;
有時候,他們站在沙發的邊緣或者推來推去,然後有一個人倒栽蔥摔到巧拼上,或者玩大人的刀片導致手背被刮掉一塊小肉,縫了八針。他們因此知道「崩潰區」的痛楚與滋味,劃清了自己要挑戰的界線。
衝出舒適區 ( Comfort Zone )、挑戰延伸區,不妨摔入崩潰區,是屁孩教我的第六件事情。
我自己也曾經知道「崩潰區」的痛楚與滋味,從而劃清了自己要挑戰的界線 –
碩二那年,自忖著英文還行,我開始接翻譯的工作,一開始從筆譯開始,在批踢踢上搶案子,賺了不少錢,翻譯的品質也頗受客戶青睞,都會陸陸續續被轉介案子 – 那是我的舒適區。
後來我進一步挑戰延伸區,開始挑戰非同步口譯的工作,例如 BBC 口譯員或者石門國際風箏節、台北馬拉松這些國際活動的外籍選手翻譯員 – 一開始不大適應、令人喘不過氣的延伸區,在累積經驗值後,慢慢舒服舒活了。
最後,我傻傻地應徵了同步口譯的工作 – 那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坑、水很深的那種;那是一個火爐般的「崩潰區」,而我燒傷了自己的身,傷透了客戶的心。那是十幾年前在台北華山藝文中心舉辦的「某某寺廟建築與修復工法」的國際研討會,我僥倖地接到了中翻英跟英翻中的同步翻譯,在專業知識不足又不具同步翻譯經驗的事實下,我跌入深深的海底。
戲台式閩南建築、飛簷走壁、懸樑、土角磚、混凝土預鑄構件、
屋脊、脊飾、屋面、剪黏、混凝土柱、拆瓦、
正殿、拜殿、後殿、八卦門廊、文昌帝君、朱衣星君。
很大一部分時間,我聽不懂自己嘴巴吐出來的字眼,英文聽起來狗屁不通,中文聽起來像三歲孩子般混亂;
很大一部分時間,我意識到自己全身是汗、手心濕透,不斷捲起長袖襯衫的錢袖;
很大一部分時間,我完全不敢直視講者、聽眾,覺得度秒如年。
研討會結束前很大一部分時間,作為一個 91 公斤的吉祥物,我可笑至極的程度,全城望其項背。
研討會結束後,我慶幸自己仍有殘餘的勇氣跟窗口詢問翻譯津貼的細節。我領到了一個深邃的白眼以及難堪的責罵。我慶幸自己那個時代網路尚非鼎盛,否則我可能會變成最頂級的小丑。
我慶幸自己在那年夏天被自己的愚昧與不自量力燒到,因此知道「崩潰區」的痛楚與滋味,劃清了自己要挑戰的界線。
後來,我沒有再接過任何同步口譯的工作,但英文仍是我的心頭好,筆譯出優質的對向語言作品仍然能讓自己微笑一抹。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中說:「檢視足跡會發現生命因踏實走過而豐美。」回看過往的挫折與慘痛,變成一種豐實的厚度。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中也說:「當你徜徉在愛的暖流裡時,會有一種漫步在天堂的感覺。」回看陪伴孩子長大的這五年,我與他們同時長大,真正獲得救贖與頓悟的反而是我們自己。
這五年,不至於像漫步天堂如此幹話,但的確置身愛裡,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