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計畫】我的人生九宮格 - 9 個 6 分法, 69 個故事, 96 句金句

半夜睡不著覺,想到一年半前那個半路告吹的出書計畫,因此回頭把它落下來。
如果有機會出書,標題大概會是這樣:
《從雀巢到 Gogoro ;從法語達人到職涯教練;從肥大叔到精實男;看他在斜槓時代如何打造個人品牌,創造成功職涯?》
有出書的動心起念,其實是聽過我演講的人都這麼說......
今天的演講真的很有意義,講師非常的用心,他的到來和話語確確實實地讓我意識到了自己的眼界的狹隘,我會開始思考自己的目標還有人生方向,會發現自己其實是有很多選擇的,只是我們都將自己限制住了;而且,有趣的是,我發現講師的自信、說話方式與分享的氣氛,使我覺得自己真的能從這個人身上學到一些技巧和知識,這才領悟到一個人的氣質也可以是他很大的武器。
「今天讓我學習如何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謝謝」
「希望老師未來的講座可以針對他的社群能力專業去做演講與分享,感謝老師!」
「學到了求職技巧,收穫很多!」
你很擅長用深入淺出的故事或實例去描述問題,一聽就懂,給你按個讚!
具體的技巧及很多實例。
我首次積極參與活動,或許是因為講師親和的態度。輕鬆的氣氛及紮實的內容,想不到其他可以建議的了。
把自身經歷撰寫得更有深度、數據化、連結性,還有 QBQ 的觀念。
完全顛覆過去寫自傳的習慣。
10.了解到「面試官」的觀點,往後修 Resume 時更能掌握 CTA 
11.講師口條很好,很有「新創人」的 Style 
12.很感謝昨天精彩的30分鐘演講,帶我這個外行人更認識 gogoro 的文化。Elvis 非常認真且投入的演說,使我能夠深入其境感受到 gogoro 的熱情,如同車主般 Go Crazy!邏輯清晰、段落分明、承先啟後的簡報內容,還時不時來點時事梗,展現您的幽默風趣。當您提及經營社群的想法時,我心中只有滿滿的四個字「感‧同‧身‧受」,所以我頻繁地點頭,我完全理解這過程中最辛苦也好玩的地方在哪裡。最後,謝謝 gogoro  Elvis ! 因為有你,完全顛覆我對 gogoro 的品牌印象,祝福 gogoro 持續轉出更多不同的人,擁有相同理念,一致行動!當我哪天也成為車主,我一定會立馬寫信與你聯繫,因為購買原因一定與你有正相關,感謝 Elvis ! ~ Reese Lin, Marking Manager, CloudMile Inc.
謝謝教練今天精采的演說,著實開拓了我在職涯上的視野,也讓我在面試或履歷細節上的著墨和需調整之處更清楚,未來無論在跨領域轉職、跳槽或工作成長升遷上都會是極重要的養分~聽完教練所說的讓整個架構和想法能夠更清晰化並且我相信能深深影響我和我的另一半!
接下來想試試看老師今天講的其他方法來思考看看。之前也有上過大人學的履歷課程,真的不同的課程會有很不一樣的收穫,謝謝打開我的認知邊界
我是今天有聽講座的前商業思維產品經理,去年老師在學院的講座剛上線時策展人 Andrew 大力推薦大家都要兌換,很開心那時候也有兌換到講座了解到 Gogoro 社群經營的心法。今天和去年的講座都一樣很精彩收穫很多!尤其是關於後半段的 12 個心法很有啟發,謝謝老師今天的分享
你演講的時候很有魅力。大家都好認真看著你 聽著你,好厲害!!!!!讓人望塵莫及的功力
今天的課程令我收穫良多,尤其是在說明面試這關, 讓我在接下來面試都有不一樣的調整
平常透過大人學文章認識你,在還沒參加今天講座前,我就確定想找您做1 on 1 職涯諮詢
獲得許多啟發與不同的觀點,意外又驚喜地收獲是引發我思考自己的職涯規劃,再次感謝
獲益良多,給了我一個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以及未來如何投資規畫自己Career path的啟示,期待未來能夠藉由老師的課程或是貼文,有更多的互動與交流,謝謝老師~!
含金量超級高!很多技巧是我以前不知道也沒想過的
充滿乾貨。今天參與講座後,關於面試的前中後準備、思考脈絡以及轉職面試注意事項,都感到非常有幫助,很謝謝老師不藏私,傾囊相授的教學!先前在大人學平台拜讀過老師的文章,對於老師分享的職涯經歷也覺得很受用,期待老師未來更多的文章分享
我今天學到並立馬學以致用的4件事情是: 1. QAR架構 2. 面試時採用正面積極表述 a.離職原因 b.對老闆的評價 3. 建立弱連結 不要在第一次就提要求 4. 以他人的評價來描述自己
因此衍生了一個初衷:
有沒有辦法把生動活潑的演講落成一本生動活潑的書?
因為我想要
擴大增強正面影響力,給讀者更好的人生跟職涯
這本書,大概會是從我很喜歡的「九宮格」概念搭造起來的,九宮格中的每個 1/9 維度,都會提到至少 6 個閃光點 / 成功準則,且輔佐以大量的真實故事與經驗,並充斥著可以立即記下或隨意外帶的金句,因此才會說是:
9 個 6 分法, 69 個故事, 96 句金句。
最後的加分項,則是我人生至今最重要的「非專業勝利」之一,就是在半年之間,透過減醣減脂以及高強度訓練,從 102 公斤一口氣減到 77 公斤。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其中的幾個維度已經有相關文章發表或至少有架構,我就順順講下去:

第一章、大學教育教會我的 6 件事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第一章的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
20 歲的生活方式,
決定 30 歲的打開方式。
~《你以為的懷才不遇只是懷才不足而已》

第二章、職業生涯教會我的 6 件事

有了目標之後,Elvis開始在每份工作中尋找加值機會。他說:「我的方法是先拆分工作裡有哪些dimension(面向),或公司裡有哪些新的機會能主動爭取,然後思考其中哪些有助於我達成目標。」
Elvis表示,多數人在工作中習慣有什麼做什麼,鮮少「仔細檢視」工作具體包含的面向。這固然是一種做法,但如果我們希望做到橫向加值,就得先了解工作中不同的面向、它們分別可以訓練哪些能力,以及公司裡還有哪些加值機會可爭取。對於實現目標有幫助的能力,就要格外努力去爭取和累積。
「像在統一從事咖啡工作時,我因為要累積職涯教練需要的『跨維度』工作經驗,所以不只挑豆、揀豆、做咖啡,我還主動涉獵咖啡採購和行銷。這樣之後想跳到其他類型的工作,也才更有本錢。」他舉例。
不過他也補充,我們在爭取機會累積新能力前,務必確保原有的工作內容已經有些成就,再來嘗試新的工作內容!這才能確保我們是真的有持續拓寬技能,而非在各種能力間「浪流連」,最後什麼也沒累積到。
出自受訪文:https://www.darencademy.com/article/view/id/16970
金馬影帝陳以文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在楊德昌導演的電影公司上班。有人請楊導回憶當初為何錄用陳以文,楊導說:“ 思考細膩、做事勤快。”
開會時坐在最靠近白板的地方
想要在會議上突顯自己,最好的方式是靠近白板,而且自告奮勇寫白板,以主導會議的進行。
(頁 187 )

1.   情境:「對今天的省思」,如何自我提問?
O: 客觀性問題
(1)  我記得今天的哪些場景、事件、畫面、對話?
(2)  我今天做了哪些事情?
(3) 誰對我說了些什麼話?
R: 反映性問題
(1)  今天的情緒整體來說如何?我今天一整天比較像一隻充滿攻擊性的犀牛?還是像一條緩緩而行的河流?我會用什麼圖像形容自己今天的情緒?
(2) 今天精彩的地方在哪裡?
(3) 低潮又在哪裡?
(4) 我在什麼地方遇到困境?
(5) 那是什麼困境?
I: 詮釋性問題
(1)  我從今天學習到什麼?
(2) 我需要記住什麼今天獲得的洞見?
D: 決定性問題
(1)  我能將今天所學習到的用在未來哪些情況?
(2) 我會如何為今天命名 / 下標題?
(3) 今天還有哪些尚未完成的事情在明天必須繼續進行?

《學問-100 種提問力,創造 200 倍企業力》(Brian Stanfield 主編,台北市:開放智慧引導科技,頁 310~311,2017.01)
/////
焦點討論運用四個層次的問題:

O: 客觀性層次 ( The Objective Level ) – 問的是事實和外在現況。
R: 反映性層次 ( The Reflective Level ) – 為了喚起對於客觀資料立即出現的反應和內在的回應,有時候呈現為情緒、感覺、隱藏的形象以及客觀事實帶來的聯想。每當我們遇到外在的現實狀況(資料/客觀事物)時,就會體會到內在的反應。
I: 詮釋性層次 ( The Interpretive Level ) – 尋找意義、價值重要性以及涵義。
D: 決定性層次 ( The Decisional Level ) – 想找出決議,讓對話劃下句點,對未來下定決心(頁 46-47)。

《為什麼世界人士都重視這樣的基本功?讓高盛、哈佛、麥肯錫菁英一生受用的 48 個工作習慣》書摘
《為什麼世界人士都重視這樣的基本功?讓高盛、哈佛、麥肯錫菁英一生受用的 48 個工作習慣》(戶塚隆將,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2014)書摘
1. 你無法預料這些點滴 ( dots ) 會如何聯繫在一起,唯有事後回顧,才能看出彼此間的關聯。你要相信,這些點滴未來會以某種形式相互聯繫,因此你必須相信某些事物,諸如你的直覺、命運、人生、因果。~摘自賈伯斯著名的演說內容(頁 024 )。
2. 麥肯錫的顧問會不時把兩個問句掛在嘴邊: So what? And Why so?
So what? 是思考「那麼,接下來呢?」的邏輯論述。例如「天空 下雨 雨傘」
天空佈滿雲層 So what?
有可能會下雨 So what?
帶雨傘出門吧
因為今天要攜帶的東西已經有點多,為了方便應該要選擇摺傘而不是長傘
……
麥肯錫的顧問通常會問至少五次 so what.
另一方面, why so? 則可以幫助釐清頭緒,漸漸地抽絲剝繭、追根究底。
例如,以 why so? 反覆探究「為何業績不振時?」便可以逐步找出「來客數沒有增加」或者「客單價沒有提高」等根本問題(頁 081-082 )。
3. 三法則:凡事歸納出三個重點的能力
三法則的三個優點包括:
(1) 邏輯思考能力:練習將論點分析且歸納成三個
(2) 時間管理能力:決定優先順序,將焦點瞄準在眼前最迫切的課題
(3) 表達能力:一個觀點台少、五個太多,三個重點最剛好,說服力最高
資料來源:《為什麼世界人士都重視這樣的基本功?讓高盛、哈佛、麥肯錫菁英一生受用的 48 個工作習慣》(戶塚隆將,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2014 ,頁 088-089 )
4. 觀察一個人在星期一上午的工作態度,便能了解他的實力。星期一早晨,每個人都是昏昏欲睡,有 Monday Blue. 然而,如果在星期一一大早既能全心投入工作,便能顯得與眾不同,證明自己具備轉換心境的能力以及專注力。週日晚間可以執行的三件事
(1) 回想週末的歡樂時光
(2) 確認一星期以及星期一的待辦事項
(3) 將鬧鐘訂得比平常早十五分鐘
(頁 124-126 )
5. 開會時坐在最靠近白板的地方
想要在會議上突顯自己,最好的方式是靠近白板,而且自告奮勇寫白板,以主導會議的進行。
(頁 187 )
6. 善用 What …… if?
Ex. What would the conclusion be if A happens?
Ex. What would you respond to the issues if your assumption changes?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本文已獲《104職場力》轉載,轉載標題為:談到「高薪」,你還需注意的薪資談判4重點|觀點
更多自撰文章 / 個案啟示:
第二章的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
「別丟人了,你的努力不值錢 。」
~《你以為的懷才不遇只是懷才不足而已》
【補充資訊】Professionalism & 9 Professional Habits職業化與你愈早知道愈好的 9 個工作習慣)
【補充資訊】
放下是放棄原本不屬於你的;
放棄是放下原本屬於你的。
放下工作,但不要放棄工作。
要從工作中「畢業」,不要從工作中「輟學」。
觀察一個人在星期一上午的工作態度,便能了解他的實力。星期一早晨,每個人都是昏昏欲睡,有 Monday Blue. 然而,如果在星期一一大早既能全心投入工作,便能顯得與眾不同,證明自己具備轉換心境的能力以及專注力。週日晚間可以執行的三件事如下:
(1) 回想週末的歡樂時光
(2) 確認一星期以及星期一的待辦事項
(3) 將鬧鐘訂得比平常早十五分鐘
(《為什麼世界人士都重視這樣的基本功?讓高盛、哈佛、麥肯錫菁英一生受用的 48 個工作習慣》,頁 124-126 )
【補充資訊】

第三章、求職換工教會我的 6 件事

一般年輕人常犯的選擇錯誤:不會選擇、不斷選擇、不堅持選擇。~ By 謝文憲 / 憲哥
尋找工作可以被視為一種你與雇主的互動遊戲,但遊戲規則只有對方可以決定,你只能遵守,而且沒有任何選擇餘地。正因如此,事前的準備變得極端重要(《求職一點通》,頁011)。
在初階的工作要闖關成功,『會』什麼比『喜歡』什麼重要。要比的不是興趣,是能力。太多人浪費時間在考慮自己的興趣在哪裡。
~《越工作越自由》,Emily
避免最終黯然離職,應當避免安靜離職;避免墜入安靜離職的深淵,應該避免安靜;避免安靜的第一步,也許是「脫下口罩」。我沒在開玩笑,我的見解是,這兩、三年,大家躲在口罩背後,第一沉默寡言、第二心不在焉、第三懶得理人,辦公室裡的「冷參與文化」,讓辦公室的冷氣更加冷咧,讓溝通變得稀罕。鼓勵你從自身做起,在防疫前提下,偶爾脫下口罩主動說話,頻繁而大量溝通,讓辦公室變得熱鬧,不須誇張到甚麼像家的氛圍,但一天待 8~10 小時的處所,你難道不希望多點聲音、多點人味、多點......情緒流轉?
如果憤世嫉俗與愛情是兩種極端,我們有時候談戀愛不正是為了逃避使人衰落的憤世嫉俗傾向?每一回的「一見鍾情」不都是對愛人的優點加以自願的誇張化,一種使我們忘記幻滅的誇張,把我們的精力集中在一張特定的臉上,奇蹟似地暫時相信它?(〈理想化〉,《我談的那場戀愛》,艾倫.狄波頓,頁23,臺北市:先覺,2001)
/
找工作跟找愛人一樣。
當我們「一見鍾情」、一頭熱、充滿亢奮時,極有必要變得客觀、變得冷感、變成,局外人。
當我們過度美化了某個新機會,而貶抑既有的工作,把全部精力放在新機會,全然相信跟交付時,非常危險。

///
如果,墜入情網是瞬間的事,也許是因為愛人的需求先於愛人的出現。(〈理想化〉,《我談的那場戀愛》,艾倫.狄波頓,頁28,臺北市:先覺,2001)
/
如果,墜入新機會的情網是瞬間的事,也許是因為我們想要逃離現職的需求先於新機會本人的出現。
而那恐怕是不健康也不危險的。
每一個現職必然有推力,不然你也不會想要撤退;
每一個新機會必然有拉力,不然你也不會躍躍欲試。
但你必須一再告訴自己:「拉力必然大於推力的必然。」
你必須先說服自己,才能說服面試官。
當他們問到那個考古題:「你為何要離開現在的工作?」請秉持 28 法則,蜻蜓點水地帶過現職的現況(切忌任何形式或影射的抱怨),將 80% 的唇舌放在新工作的潛力、成長性、刺激程度等。

///
我再度看著珂蘿葉在沙發上看書的模樣,心裡如此想著:我愛的真的是「她」,還是只是集合她的嘴、眼和臉的一個概念?我在把她的表情擴大解釋成她整體個性的同時,是不是犯了以小窺大的錯誤?錯把具有象徵意義的一個小屬性誇大取代了整體呢?把皇冠看成君權、把輪胎看成汽車、把白宮看成美國政府、把珂蘿葉天使般的表情當成了珂蘿葉整個人……(〈你看上她哪一點?〉,《我談的那場戀愛》,艾倫.狄波頓,頁137,臺北市:先覺,2001)
/
你手上有新機會嗎?
你是否犯了以小窺大的錯誤?
錯把明亮整潔的辦公室環境跟「優質的辦公氣氛」以及「老闆好照顧員工」劃上等號?
錯把有禮貌的語氣甜美的人資專員升級成「良好而完整的人才選用任留制度」?
錯把連續三年業績正成長類比為「Package 中 15% 的績效獎金屆時絕對領得到」?
因此新機會是純白無瑕的天使,現職是惡魔般的撒旦?

安靜無罪,毋須「安靜離職」- 3 個維度、9 個見解看此夯話題。
https://vocus.cc/article/6334fd72fd897800016501ff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其餘可參考的資料 / 書摘 / 筆記:
第三章的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
你想要追求跟傳遞的到底是什麼?
~ 廖桑,第 55 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得主
Ask Yourself 3 Questions:
  1. What role WORKING plays at your ideal life?
  2. What OPPORTUNITIES excite you?
  3. What will you SACRIFICE at intersections?
【補充資訊】如果你正在考慮一份新工作......by jack welch
【補充資訊】換了工作後,該如何快速融入新環境,我也有一篇文章:

第四章、面試決勝教會我的 6 件事

你為什麼那麼緊張?把面「試」變成面「談」吧。

如果愛會隨著時間消失的話,那就不是愛了。
~鄭瑞瑞,【16個夏天】

我有超級多面試成功的經驗。

那全然是因為我有超級多面試失敗的經驗。

每一次挫敗,帶來的除了是瞬間的世界崩塌,更重要的是,在崩塌之後看看僅存的綠洲,然後想一想是哪一個問題回答得不好;那裡說了不得體的話語;是不是當被問到「你有甚麼問題要問的嗎?」卻啞口無言?是不是忘了敲門?是不是忘了在離開座位時靠上椅子?是不是西裝外套忘了扣上扣子?

或者,一切都表現得剛剛好,只是這間公司就是不需要你;這個面試官就是不喜歡你。工作跟愛情一樣,沒有好不好的問題,只有合不合適的學問。聰明的企業主找得不是最優秀的人,而是最適合某一個職缺的求職者。

因此,在每一次挫敗後,我們又能對企業主的考慮點更加了解,能對該產業需要的技能有更多掌握,而最重要的是,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而正如麥克阿瑟所說的老梗,「自知,乃是知識的基石。」
你要相信,「緊張」會隨時間消失。

由「美魔女」林心如、楊一展主演的優質偶像劇【16個夏天】第 11 集中,鄭瑞瑞(許瑋甯 飾演)說:「如果愛會隨著時間消失的話,那就不是愛了。」由於本人非愛情專家,我們就不討論這句話的對錯,但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想到,如果「愛」不會隨著時間消失,那「緊張」呢?緊張會隨時間消失嗎?我想以我個人的經驗告訴你(妳):「你要相信,『緊張』會隨時間消失。」

話雖如此,要如何把面「試」變成面「談」呢?

「面試」(interview)的拉丁文字根是between的意思,也就是說,interview只是為了促進兩個以上的人們彼此之間的了解,沒有任何下對上或上對下的對立關係。

其次,interview中的view是「看」的意思,簡而言之,interview就是「兩個人彼此來看一看,聊一聊」而已。

然而,面試當然不是如此瀟灑的活動,而是一門大學問。這裡要表達的是,如果interview是面「試」的話,那就是一場痛苦、高壓力、超級不有趣的「考試」,那說不緊張是騙人的;但如果interview是面「談」,那就是一場輕鬆、自在、可能有點有趣的「談天」,那不是好多了?

大學時,我參加校內交換學生甄選,緊張萬分,結結巴巴,結果不甚理想;年輕時,我參加統一企業行銷儲備幹部面試,與集團總經理羅智先面對面,結果雖然通過,但過程當中真是緊張得連內褲、內衣都溼答答。但當我慢慢理解這場遊戲的規則以及玩遊戲的最佳心態,之後幾場面對CEO、副總等級的面試,都能輕鬆以對。

Research, Remember, Rehearsal

談面試的文章比比皆是,但說穿了,你可以做的就只有三件事:
3R=Research(研究)+
Remember(記憶重點)+
Rehearsal(演練)

但這三件事深入去做,做得熟練,就需要大量的時間。

第一個R是Research,指的是深入去研究。目前一般求職者透過Google大神或PTT幾個跟工作相關的版就可以獲得大量資訊,但除此之外,請別忘記一定要study公司的官方網站或者相關新聞報導。除了Research這個職位、這間公司、這個產業、其競爭對手、未來發展性等,另一個層面,其實是要回過頭來,更誠實地、更深入地Research yourself:將你過去的教育背景、社團經驗、工作經驗、志工經驗、海外遊學經驗、戰功等等再重新review一次;將你會說的外語或客家話重新複習;將你想加入這間公司的動機以及你為何能夠贏得這個職位的三個理由準備一下;並抽空想一想五年後的自己會是怎麼樣(因為面試官超級有夠愛問這題)。

***Winning Tip***: 「第五頁理論」-Google 大行其道,你有想過,當所有人都使用 Google 做面試功課時,會發生甚麼事情?就是絕大多數的人只會啃完搜尋結果第一頁(至多第二頁)的新聞 / 資訊 / 數據等,如果你點開的是「第五頁」,很可能會得到關於這間公司 / 這個品牌不一樣的新聞 / 資訊 / 數據等,而正式這個小技巧讓你得到不一樣的「食材」,不一樣的「食材」讓你煮出不一樣的菜,最後跟別的應徵者有了微妙的差異化。有時候,面試之所以會勝出,並非你真的比較優秀,而是你比較不一樣,讓人耳目一新罷了。

第二個 R 是 Remember,指的是歸納並且記憶重點。將你過去的教育背景、社團經驗、工作經驗、志工經驗、海外遊學經驗、戰功等化成一個一個「故事」,然後練習「說一個扼要卻完整的故事」。故事本身應該包括QAR:Question(問題)、Actions(行動)、Results(結果),首先描繪問題架構以及你在那件事中的角色,進而具體說明行動,最後帶出結果。進入會議室前,你心中的這些「故事」其實能夠應付70%以上的問題,例如:「談一談你的一次成功/失敗經歷。」、「你希望獨立作戰,還是喜歡跟團隊一起打仗?」、「你有甚麼優點/缺點?」、「我們為什麼要錄用你?」

***Winning Tip***: 「六環理論」- 許多人在準備面試時,往往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研究對方,而為了審查自己。你也許會問:「我會自己了解還不夠深嗎?都是我做的事情,難道會忘記?」答案是:「會。」正因為是你一磚一瓦闢建起來的成果,面試官挖深一點、刁難一點,真的不為過。例如:「三年前某個專案給公司帶來多少的營業額?」、「13 個月前你在那個跨部門專案中的確切角色以及貢獻是甚麼?」因此,我建議你花點時間準備六環 ( 6 Circle ),並在這六個環圈中寫下關鍵字,以大學新鮮人為例,可能是:「國際志工」、「非學霸,但特定學科高分」、「西班牙文中級」、「花藝社公關股長」、「新創實習六個月」、「會寫一點 Code」。

第三個 R 是 Rehearsal,指的是演練。這不用多說,你如果想得到那份工作,自然會去練習;反之,如果你發覺自己不想去練習、懶得去練習,那乾脆別赴約了,人資的時間不比你多。

***Winning Tip***: 「內化」- 演練的最高境界是內化,聽起來必須不像是背稿,而是很自然地對談。透過練習 30 秒 / 一分鐘 / 三分鐘的中 / 英文自我介紹,以及考古題的反覆練習,可以絕對優化這個部分。

很多人以為業務員就是要能言善道,很會說話;但是我發現,真正要影響一個人,重點不是你多會講話,而是你懂得如何讓對方說話(《人人需要銷售力:卡內基銷售談判九大法則》,頁022)。這是我演講時經常提到的,坐在求職者的椅子上,若有機會讓對方開始講比較多的話,請務必冷靜下來,不要搶話,「讓他們說」、「聽他們說」就好,他們愈滔滔不絕愈好,那表示,他們已經把你當自己人。
我在 不費力,好好說!6個職場上常被忽略卻關鍵的溝通要點 這篇文章中曾經提到一模一樣的觀念:
5. Let them Talk. 讓對⽅說
作為職涯教練,我總是提醒求職者要非常在意面試場合的「互位」- 一開始,你總是滔滔不絕的那個人,自信地述說著自己過去的戰功彪炳、未來人生的企圖以及規劃、對於求職公司的研究以及看法、面對尖酸問題卻能冷靜應答,你總是滔滔不絕的那個人。
直到面試官突然說:「我現在來分享……」、「我是這樣認為……」、「我也來說說……」等,你會發覺座椅交換,對方突然敞開心胸,侃侃而談。當你發覺這樣的蛛絲馬跡,應該做兩件事:
(1) 持續輸出專注力,充滿「臨在感」地全神貫注,彷彿會議室就是天主堂中的禱告室,而他是罪人,你是牧師。
(2) 讓對方說,儘可能地問出更好的問題,認可對方,讓對方暢所欲言,借力使力、見縫插針就好。
關於「如何向面試官問出好問題」一事,《人人需要銷售力:卡內基銷售談判九大法則》(頁 033)指出:「好問題不必長,卻能問出關鍵。」前美國奇異公司的執行長Jack Welch初上任時,曾有機會向Peter Drucker請益。他問Drucker:「我的企業子公司太多,很難管理,你認為該怎麼辦?」
Drucker 沒有回答,反問了他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你現在擁有的不是這些企業,而是一大筆錢,有哪些子公司你會想買下來?哪些子公司你不會有購買的念頭?請妳把這兩種公司的名稱寫下來。」第二個問題則是:「請你分析那些你不願意買的子公司,想一想,你準備怎麼處理它們?」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其餘可參考資料 / 筆記 / 書摘 / 聽者筆記:
第四章的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
膽大心細。
~ 統一獅老將潘武雄 Take 在 2020 台灣大賽
第五戰賽前對隊中小將的勉勵

第五章、溝通表達教會我的 6 件事

沒有被聽見,
不是沉默的理由。
#真誠的刻意 #刻意的真誠

一年多前,
我跟老婆購入新車 CRV 5.5,
是人生第一台自力買單的。
雖然不是什麼名車,
還是覺得驕傲。

那是動蕩搖擺的 2021 年底,
也算是完成一件大事。
送走了 18 年的 CRV 2 代小銀,
迎來了全新的 CRV 5.5 胖白。
與其說是念舊,不如說 CRV 真的是好開、實在。

2022 年冬天,
胖白住進我們新家一週年,
也是車險到期一周年的日子,
我們平乏無奇的生活也起了漣漪
開始充滿幸運地每天早上都收到來自業務的「早安圖」

目不暇給的「早餐圖」中,
有風景 Style 也有動畫 Style;
有金句 Style 也有樸實 Style;
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

其實我們的業務在購車後的兩、三個月都蠻知無不答
每次我們舉手發問時總會幫我們解決問題
之後
就回歸正常化
大家各自忙碌各自的人生
確實也不必假惺惺地噓寒問暖
但總之是像斷了線的風箏

後來,就到了車險到期一個月前,
業務在群組裡跟我們做了首次的說明
溫馨提醒我們要及早續保
爾後的 2-3 週
他都非常勤勞地用砲彈連發的「早餐圖」提醒我們,刷存在感
每天早上一定都會收到
一開始覺得對方好刻意
之後覺得也蠻真誠的
甚至會有點期待
我那時還跟太太說
這個技術還蠻高明的
不會太 Hard-Push,但每天看到「早餐圖」也確實有提醒我們要跟對方續保的功效

故事的結局有點不令人意外 -

「我們在綜合比較下,買了別家的保險,也從此失去了欣賞早餐圖的權利以及福澤。從告知他的那一天起,他再次消失在浩瀚的宇宙中,再無瓜葛。」

講這個故事
是想回到職場上的溝通 -

1. 別等需要人家時才溝通;不要不需要人家時就斷開溝通的鎖鏈。

2. 目光放遠,關係拉近,不要總是著眼於當下的關係

3. 再連結 - 「沒有要在當下索求任何好處」,而是單純出於想跟對方再次連上線、保持溫度以及互相了解每個階段的狀態以及專業。一個再連結的技巧,是我會偶爾在 Line 上跟過去的老長官或者前輩打招呼,問候對方的近況,並更新自己的工作狀態等。特別注意的是,在平常日這麼做,代表你是真的想到他。而不是在逢年過節時,為了打招呼而打招呼,更不用說,逢年過節時,大家都在「新年快樂」,更顯得無足輕重了。

說到這裡,正在讀文章的你,也許會說,哇,這人也太刻意、功利、矯情了,但我必須要說,當你把真誠加在招呼或者問候中,就變得自然而舒服了。想一想,無論是「真誠的刻意」或者「刻意的真誠」,只要夠真誠,都會被視為真誠。
2. 一個「抽象化」的「實問虛答」的技巧:
問題:你對於波隆納改革有甚麼評價?
「實問虛答」的回覆技巧:完全不要談波隆納改革本身,而是「抽象化」地探討「改革」這個主題:「一般來說,在評價政策改革的時候,受影響者的意見更重要。千萬別去問政治人物,他們不管怎樣都會替自己當時的決定辯護。受此改革影響的人的看法則是分歧的。」
你一個字都沒提到波隆納改革本身,但聽起來卻頭頭是道(頁 023)!
3. 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安全對話的技巧之一:「假扮哲學家」。
問題:你認為毒品是否該合法化?你的意見如何?
「假扮哲學家」的回覆技巧:「我對這個議題抱持懷疑態度。每個研究的結果都不盡相同。到頭來,如果統計數據不是我自己統計的,我傾向於不相信。」使用這個技巧的重點之一,是講得有「概括性」,不然會遭受攻擊。就算對主題一無所知,也可以使用這個其實不存在的內容來應答......(頁 028~029)
4. 女孩促發效應:第二次約會的秘密
首先,第一次約會時,要儘量使用「鏡射技巧」-如果她喜歡旅行,你一定也喜歡,你可以說說某次旅行的經歷;如果她喜歡動物,你一定也喜歡,你可以說說去四川看貓熊的經歷;如果她剛好有考試壓力,你一定也曾被考試壓得喘不過氣,你可以說說考試成功或失敗的經歷......「鏡射技巧」的好處是,女生會想再見到你。但是,你很難讓女生第二次約會就去你家(她們通常會約在咖啡廳),這時候,就應該使用「促發技巧」:聊天時時不時提到你家、描述那裡明亮、寬敞,附近有一家好吃的披薩店。關鍵是,要時不時地將你家的特色、優點放進對話哩,就能促發對方要到你家看看(頁 005)。

1. 重點不在於物件本身,而在於物件和人的關係(頁 42 )。
2. Work 在中文的直譯是「工作」,但其實也是「作品」。只是我們常想到要「工作」,卻沒想過要產出「作品」。
3. 要讓人聽你說話,你至少應該提供點什麼。
要人家聽你說話,包括你對某些事物的主張,甚至因此改變認知,基本上就是種超友誼關係。首先,你們連友誼關係都沒有,而我們一般人對於朋友的意見,也不見得照單全收。因此,我們更應該謙卑地對待「影響他人」這件事。沒有人理所當然地應該聽你說話,因為你誰都不是,連朋友都稱不上。
要讓人們理解你的主張、動容、進而改變行為、產生行動,就要說故事(頁 82-83 )。
4. 史上最強生物
可以行光合作用的動物 - 「斑點鈍口螈」。牠身上的色彩斑斕的斑點裡面有葉綠素,而且確實能夠行光合作用,提供牠們養分。等於自帶發電機,只要有光就可以合成養分,又可以自由活動,不像植物不能動,會被傷害(頁 100-101 )。
5. 我的許多想法都是在跑步的時候想出來的,因為規律的運動幫助腦波穩定,而穩定的腦波,才能有效思考,並因此抓住空氣中一閃而過的靈光。我幾乎每一個重要的作品,都是在跑步時想到的(頁 121 )。
6. 世上沒有黑暗,只有光還沒照到的地方(頁 162 )。
7. 世界不會變好,但你會。去做,就算世界沒變好,但你會變好,因為你做了對的事情(頁 168 )。
8. 與其溝通目的,不如溝通「人性」。
作為一個人,如何與另一個人對話?
他生命中最在意的是什麼?(頁208-209 )
9. 人腦中有「鏡像神經元」。它的功能是人們可以模仿,甚至進一步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當你看到有人切菜不小心切到手指而流血,心裡會有點痛,就是因為「鏡像神經元」的緣故。而有些人的「鏡像神經元」比其他人發達,就會更悲天憫人,更把社會的利益擺前面一點(頁 211 )。
補充資料:
10. 柯 P 的手很熱
唯一一次跟他接觸是在一個公開場合,他客氣地跟我握手,我感覺他的手掌很軟、很穩暖、他手很熱(頁 231 )。
11. 南一中某個數學老師在第一天上課就說:
「我一堂課只教三題,超過,我心臟會受不了,但是這三題你要是會了,這堂課就沒白上。每堂課你都會三題,就可以考上好大學。」(頁 266 )
12. 原本愛用你的品牌的消費者一定會長大、變老,
而你的品牌就可能因此被認定是老人愛用的品牌。
即使每個世代的年輕人都不同,
但唯一的共同點,
就是都不想用老人的東西(頁 270 )。

3. 直播時,眼神位置決定你的親和力
(1) 要透過眼神跟鏡頭談戀愛;
(2) 視訊鏡頭要放置與眼平齊,避免仰角或俯角;
(3) 講話時,眼睛得看著鏡頭,而不是螢幕中對方的臉;
(4) 要增加互動感,至少六成時間須看著鏡頭;
(5) 若想傳達溫暖的訊息,展現親和力,可看著鏡頭下方五到十公分;
(6) 若訊息屬於命令、布達,希望有影響力,則眼神應該直視鏡頭至少停留三秒;
(7) QA 時,也須適時看向鏡頭,讓其他觀眾覺得你在跟大家說話,而不只是跟提問者之間的事情。
(8) 可想像聽眾在你鏡頭後面 20~30 公分,而你,要看穿鏡頭。
4. 直播中的肢體要訣
(1) 頭像位於九宮格畫面的中、上方
(2) 坐離桌子 2 個拳頭的距離,前傾時背部挺直
(3) 維持坐姿挺立、不彎腰駝背
(4) 至少 6 成時間看著鏡頭說話
(5) 適度給予點頭、微笑等回應
(6) 肩膀較窄的人,可打開手肘放在桌上,讓頭和手臂形成三角形,增加份量感
(7) 給聽眾「回應」不一定要「回話」,點頭、眼睛亮起來、微笑、低頭在紙上記重點、問題,都是一種回應
5. 直播時好用的說話結構 - 善用三法則,讓訊息容易被記得:
(1) 第一/第二/第三
(2) 過去/現在/未來
(3) 公司/個人/客戶
(4) 優點/缺點/決定
(5) Why/What/How

〔賈伯斯也在用的說服技巧!善用這 3 種「框架」魔法,讓人不知不覺都聽你的〕文章摘要

▍「框架」是什麼──塑造他人怎麼理解事物。

▍最有效的三種框架是意義重大、可管控,以及神祕的。

▍意義重大的框架

「注意!這件事非同小可!」
它藉由重要性、規模、範圍、害怕錯過,
或以上皆有的因素來激勵對方。
意義重大的框架可以激發熱情與投入。

企業常在使命宣言中把他們做的事情定義成意義深遠的事。

以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使命宣言為例:
「創造一個零碰撞、零排放、零壅塞的未來。」

▍可管控的框架

意義重大的框架強調「為什麼」(這很重要!很花力氣!);
可管控的框架則是強調「如何」(這並不難!你做得到!)。

例如,
「一天只要花幾美分」之類的框架訴求,
讓人覺得對地方公共廣播電台做出可觀的貢獻是自己可管控的,
又如:「你行的!比一杯咖啡還便宜」,
鼓勵人向目標小步前進。

▍神祕的框架

強調新威脅、新機會、神祕感,
諸如「新」、「突然」、「突發新聞」之類的用語都是神祕的框架,
會使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麼東西變了。
像「神祕」、「祕密」或「揭露」等字眼,
或被定義成問題的話題,
都會引發同樣的潛在不確定性,
從而激發好奇心。

▍可以一次結合這 3 種框架!

如: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The Life-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時,
它的英文書名(直譯是「改變人生的整理魔法」)吸引了我。
改變人生=意義重大!
魔法=神祕!
整理=可管控!

短短幾個字就結合了三種框架。

好文出處: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4/03/29/influence-is-your-superpower-frame/

【教練式輔導的 22 個提醒】
1. 語速要慢;聲調要降。
2. 訪談前要蒐集完整資料;切忌聽到風吹草動就把部屬抓來。
3. 管理情緒只是「問題解決」;創造情緒等於「愉快感覺」。
4. 同理於前,引導於中,教導於後。
5. 同理前三不 - 不分析、不批評、不建議。
6. 同事不合時,主管不應加入戰局,但應該了解前因後果。
7. 詞彙量要足夠,不要輕看你的話語。
8. 適時的情緒「微暫停」。
9. 輔導時,避免使用過度「強烈」的詞語。
10. 當部屬抗拒時的三步驟:

(1) 退出對話
(2) 重建安全
(3) 進入對話
11. 3-7 秒即能決定第一印象;前 3-7 秒的開頭可以決定接下來對話的好與壞。
12. 可以不同意,但要「接納」
13. 做好「表情管理」,不要有的沒的「微表情」
14. 停頓,是為了醞釀「關鍵時刻」
15. (1) 澄清語意; (2) 同理語言; (3) 自我表露
16. 要降語速,吃飯要慢,走路要緩
17. 確認部屬問題第一課 - 問題是一個?還是多個?
18. 不說:但是 / 可是 / 不過;說:同時 / 其實
19. 教練式領導須在「績效達成」與「關係建立」間取得平衡:
(1) 過度重視績效,不在意關係,就留不住好人才;
(2) 過度重視關係,不在意績效,充其量只是保姆。
20. 管理的結果是 - 我叫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
教練的結果是 - 我叫你做什麼,你會思考「怎麼去做」。
21. 教練式輔導 -

(1) 最佳面談距離 - 坐下來面對雙方的距離是 45~120 公分,或者你伸出手從肩膀到手臂的距離。

(2) 桌子選擇 - 圓形桌比較緩和;若是方型桌,儘量不要面對面坐著,會很像在談判,壓力山大。

(3) 最好是坐在對方 45~90 度角的斜角位置,感受上比較親近。

22. 行為科學研究證實,若要給建議或反饋,你可以在說話時,一邊說、一邊點頭,只要連續 7 次,對方會比較容易接受或同意。

【教練式輔導的幾個好用句型】

1. 運用「你的意思是......?」的句型做重述
2. 運用「台階話語」,給部屬自尊,才能讓對方坦誠相見,進而培養當責。

「台階話語」範例:

(1) 「我相信你不是有意的。」
(2) 「我相信你只是沒有發現而已。」
(3) 「我知道你沒別的意思。」
(4) 「我相信你的動機是想快速解決問題。」

3. 給予讚美 3 句型:

(1) 我看到......
(2) 我聽到......
(3) 我發現......

4. 自我表露的 2 個開頭語:

(1) 過去......,當時我也......
(2) 如果我......,我一定也會......

【教練式輔導的 7 個金句噴發】

1. 你很直爽,他們不爽
2. 效果比效率重要。
3. 做教練,是修煉;做主管,要忍住。
4. 「溫和」很重要,不要目露兇光。
5. 主管表情好與壞,決定部屬要不要 Open-Mind。
6. 家是一個戰場,工作也是一個戰場,不要兩邊都開戰,否則身心靈很難恢復,日子會很難過。
7. 不要做一個「太嚴肅」的人。

出自:陳煥庭 - 起初 老師的〔教練領導學〕課程,超級推薦,謝謝老師醍醐灌頂;另也節錄自陳老師的《待人的技術》(布克文化,2020)
原文 Po 在: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ofnQpw3aQQonVcW2LWJe3j67GfGSkxtsgA17PhpCUPWUiAVZ5GwVUADvGG2FE1VZl&id=100063912459153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可參考的書摘 / 筆記 / 聽眾筆記:
第五章的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
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
就別放縱善變的情緒。
資料來源:《ADayMagazine》,https://www.adaymag.com/2021/01/13/things-you-start-to-deeply-believe-in-30s.html
【補充資訊】Rule of 3 (三法則):凡事歸納出三個重點的能力

第六章、電話溝通教會我的 6 件事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第七章的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
說話要帶有熱情,才可以讓別人產生好奇。
~曾寶儀

第七章、關鍵簡報與公眾演說教會我的 6 件事

關鍵簡報教會我的 6 件事
開啟職場⾼光時刻 - 簡報製作思維⽅法與必勝技巧
- 概述
向客⼾提案、
向董事會報吿、
向主管進⾏年度考績報告或提報年度預算、
向員⼯演講、
向投資⼈募資 …
在這些重要場合,簡報本⾝必須兼顧邏輯與質感,充實內容與感
受,以達成⽬的。同時,簡報是死的、簡報⼈⼠活動,當我們有
機會華麗登台,也是開啟職場⾼光時刻的絕佳機會。
架構
1. 微不⾜道卻⾄為關鍵的 7 個簡報設計細節
2. 6 個打造關鍵簡報的思維
I. 鋪墊內容造神;不時情挑感受。
III. 空間 - 歡迎來到現實世界;時間 - 歡迎光臨未來宇宙。
IV. 數據提供佐證;事實強化信賴。
II. 快節奏的開頭扭曲現實⼒場;慢節奏的結尾創造戀戀不捨。
V. 過去的成績接引這次機會;未來的擘劃展延下回合的入場券。
VI. 策略可以⾼⼤上;⾏動⽅案務必接地氣。
3. 5 ⼤簡報架構
I. 開場⽩
III. 主體
IV. 結論
II. 簡介
V. 結尾
4. 打造關鍵簡報的伊始
5. 簡報架構參考與團體挑戰
6. 微不⾜道卻⾄為關鍵的 7 個簡報設計細節
補充資料 / 書摘 / 聽眾筆記:
說把好話,把話說好 - 五個公眾演說的私藏密技
I. 破解⼀下公開講話這件事
III. 公眾演講術 6 ⼤基本功
IV. 公開說話前的 3R 準備⼯事
II. 來跟賈伯斯學簡報詭計與讓聽眾耳朵懷孕
V. 電梯簡報做得好,公開說話沒煩惱
《人人需要銷售力:卡內基銷售談判九大法則》(頁 067-068)提及業務員須特別注意的十個 Don’t,有些剛好完美適用在公眾演說這件事上:
一、 不要一開始就說抱歉的話。
二、 不要用「我正好路過這裡」作為開場白。
三、 不要強迫對方和你握手。
四、 不要抽煙。
五、 不要一開始就過於鋒芒畢露。
六、 不要用陳腐的開場白。
七、 不要說謊或用欺騙的方式引起注意。
八、 不要一開始就說不雅的笑話。
九、 不要談論自己的問題、麻煩或健康。
十、 不要過度談論客戶的個人嗜好
可引用的小故事:
前英國首相威爾遜有一次演講到一半,底下有個搗蛋的
傢伙,一直高喊「垃圾」、「狗屎」,聲音大到所有人都無法忽視。現場氣氛變得很尷尬,威爾遜這時卻不慌不忙地說:「先生,您所提到有關環保的問題,我等一下就會談到了,請別著急!」(《北歐魅力I.C.E.》,頁117)
歐巴馬使用的口號:
(1) Yes we can.
(2) Change we can believe in.
(3) There is something happening.

1. YouTube上關於賈伯斯的影片有35,000多段,遠遠超過絕大多數名聲響亮的企業CEO,如維珍集團創辦人理查∙布蘭森(1,000段)、微軟執行長Steve Ballmer(940段)與奇異前任執行長傑克∙威爾許(175段)(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009)。
2. 賈伯斯簡報的5個主要技巧:
(1) 設計訊息
(2) 呈現理念
(3) 引發人們對產品或功能的熱烈反應
(4) 營造難以忘懷的經驗
(5) 讓顧客皈依為信徒(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012)。
3. 星巴克執行長Howard Schultz賣得不是咖啡,而是工作場所與家庭之間的「第三空間」 (the third place)。理財達人蘇絲∙歐曼賣得不是信託基金與共同基金,而是財務自由的夢想。同理,賈伯斯賣得不是電腦,而是能夠發揮人類無限潛力的工具。各位不妨自問:「我賣得是甚麼?」同時要記住:光是產品並不足以鼓舞人心,你必須展現這項產品如何改善生活,才能夠博得人們的支持。如果展現的過程樂趣洋溢、美不勝收,你還可能讓人們成為你的忠實信徒(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016)。
4. Steve Jobs為簡報開場的口頭禪:「我們上路吧!」(Now let's get started.) (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017)。
5. Steve Jobs的成功簡報的七個明確的指南:
(1) 紙筆規劃:
打開簡報軟體前,必須先預先營造、規劃相關的理念構想,並轉化為視覺意象。
(2) 回答最關鍵的問題:
觀眾只會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的主題和我有甚麼關係?」如果你無法回答,觀眾就不會認真看待你的簡報。
(3) 懷抱宗教熱情;
(4) 撰寫推特格式的標題;
(5) 擬定路線圖:
運用最有效的說服原則:三重點法則 (Rule of Three)。
(6) 塑造反派人物;
(7) 推出英雄,擊敗敵人:
英雄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突破現況的侷限,鼓勵人們接納創新事物(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021~022)。
6. 賈伯斯的簡報依循亞里士多德的五個步驟,因此說服力高人一等:
(1) 呈現能夠引起觀眾興趣的故事或論述;
(2) 提出必須解決或有待解決的問題;
(3) 為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4) 描述依據解決方案採取行動的好處;
(5) 鼓勵觀眾採取行動。賈伯斯會在簡報中說:「現在就去買!」(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036)。
7. 觀眾真正關心的不是產品,而是自己。曾在蘋果任職的麥金塔「傳教士」Guy Kawasaki在«麥金塔風範» (The Macintosh Way)一書中指出:「蘋果的行銷有如傳播福音,它熱情地昭告世人:我們可以一起創造歷史。傳播福音和現金流量、盈虧損益或異業結盟沒甚麼關係,它是最純粹、最熱情的行銷術,因為你賣得不是有形的事物,而是夢想。」賣夢想,不要賣產品(產品有價,夢想無價)(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045)。
8. 我們要在這世界留下痕跡。~賈伯斯
(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048)。
9. 1983年,賈伯斯力邀時任百事公司CEO的John Sculley到蘋果任職。史卡利回憶:「我們來到房子西邊的陽台,俯瞰哈德遜河,賈伯斯開口:『你願意來蘋果嗎?』我回答:『史提夫,我真的很喜歡你的事業,一想到就非常興奮。但我實在沒有理由換跑道,我很樂意當你的顧問,幫你的忙,但我不可能跳槽蘋果。』」
賈伯斯低著頭,半晌不說話,然後突然抬起頭來,以挑戰的口吻說了一段讓史卡利終生難忘的話:「你下半輩子要繼續賣糖水,還是要改變世界?」(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049)。
10. 賈伯斯的「現實扭曲力場」 (Reality Distortion Field):一種可以說服任何人做任何事的能力。許多人都無法抗拒這股魔力,從此跟隨賈伯斯追尋許諾之地(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049)。
11. 蘋果的新iPod「將1,000首歌曲放進你的口袋」
蘋果的產品的標題讓人容易記住,因為它符合三個標準:簡潔有力(只用了27個英文字元)、具體明確(1,000首歌曲),而且強調對顧客的好處(你可以將這麼多首歌曲放進你的口袋)(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067)。
12. 當代科學家認為,最容易記憶的事物數目是三或四項。因此不難想見,賈伯斯提出的重點訊息很少超出三或四項。更精準地說,賈伯斯的簡報更常運用三重點而非四重點,因為他了解,「三重點法則」 (Rule of 3)是一種最強而有力的傳播概念(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074)。
13. 提出數字時,一定要有「背景說明」或是「對比/照值」
2006年一年,美國就排放了「13兆」磅的CO2. 而高爾的網站ClimateCrisis.org進一步分析這個數字:「13兆」磅的CO2相當於一個美國人平均一年要排放44,000磅的CO2, 遠高於全球平均值9,600磅。這樣說明就比較具體,也提供了背景脈絡。該網站同時強化「13兆」磅的CO2與每一個人的關聯性,描述這個數字若持續居高不下,會有下述後果:熱浪襲擊會愈來愈頻繁、強烈;旱災野火將層出不窮;未來50年會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滅絕(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145)。
14. 就像是......
運用類比可以為話語注入活力,借用觀眾熟悉的產品或概念,來比擬你要發表的概念或產品。以下是賈伯斯使用過的類比的範例:
(1) Apple TV是21世紀的DVD player.
(2) iPod Shuffle比一條口香糖還小、還輕。
(3) iPod只有一盒撲克牌那麼大(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159)。
15. 遊戲於文字語言之間。
大膽運用誇張生動的詞彙來描述產品、表達熱情。賈伯斯形容麥金塔螢幕上的按鈕是如此誘人,會讓使用者想要「舔一口」。敢這麼說,就代表簡報者自信滿滿(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161)。
16. 與人分享舞台
賈伯斯的產品發表會曾經請到英特爾的執行長歐德寧,也曾出現過最讓人意想不到的來賓:微軟的創辦人蓋茲。
許多偉大的演員都具有「樂意付出」的美德,願意幫助同台演出的其他演員,讓他們的演技更上層樓。每當賈伯斯在發表會上介紹一位蘋果員工、合作夥伴或像蓋茲之類的死對頭登台,他就是一位樂意付出的偉大演員。讓每一位演員都發光發熱,節目的精采度必定有增無減(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162~164)。
17. 一個已經證明有效的做法來自蘋果:邀請客戶登上發表會的舞台,本人出席或是錄製影片都可行,或至少引用客戶對你的評語(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167)。
18. Steve Jobs在每一場發表會都會出現道具,通常是在示範時派上用場。Guy Kawasaki在«麥金塔風範» (The Macintosh Way)一書中寫道:「大師級的傳播者都能做出精彩的示範。恰當的示範不必花費多少成本,就可以反制競爭對手的行銷與廣告攻勢。優質的示範會讓觀眾更加了解你的產品,知道買下它之後會有甚麼好處,進而採取行動。」
Guy Kawasaki為示範訂出五項準則:
(1) 簡短;
(2) 簡單:傳達一、兩個關鍵訊息就已足夠;
(3) 漂亮:一定要展現產品最吸引人的特色,與對手的產品做明顯的區隔。若你示範時有觀眾高聲質疑:這有甚麼了不起!那就是失敗了。
(4) 快速:示範過程的任何一個步驟,都應該在15秒鐘以內完成;
(5) 實質:優質的示範能清楚告訴在場的每一個人,你的產品能夠解決他們切身的問題-「觀眾/客戶希望你的產品能夠派上用場,能夠解決他們切身的問題,才會想要知道它如何運作。」(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174~175)。
19. 人們會忘記你說過甚麼話、做過甚麼事,但是不會忘記你帶給他們的感受。
~馬雅∙安哲羅,美國詩人
(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188)。
20. 當賈伯斯present iPod能讓1,000首音樂裝進你的口袋時,投影片只秀出一盒撲克牌。他說:「iPod非常容易攜帶。它寬6公分、長10公分,厚度不到2公分,體積相當於各位眼前看到的撲克牌,真的很迷你,它的重量只有184公克。」
下一步,賈伯斯並沒有在投影片上秀出iPod,反而從口袋裡緩緩掏出一具iPod,然後高高舉起,並且說出ending:「這個神奇的小玩意兒能夠容納1,000首歌曲,而且可以直接放進我的口袋。」(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192)。
21. 訴說令人難忘的故事
說到有機農產品,如果僅僅以枯燥乏味的統計數字意圖證明有機蔬果耕種比傳統方式好,雖然有憑有據,但毫無情感可言。但有一個農民說了一個親身經驗:
「以前我為一家傳統農產品公司工作時,回到家時孩子衝過來想要抱我我都不能讓他們抱,因為我得先沖澡,並把衣服洗乾淨以防身上的農藥會沾染到孩子們。但現在我從有機農田回家,可以直接抱起孩子們,因為我的身上再也沒有任何有毒物質。」(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194)。
22. 賈伯斯用三種技巧強化自己的口語和簡報:
(1) 進行目光接觸;
(2) 保持開放姿態;
(3) 大量使用手勢(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210)。
23. 研究顯示,目光接觸會給人誠實、可信、懇切、自信的感覺,避免目光接觸則代表欠缺信心與領導能力。而簡報時跟觀眾中斷目光接觸,則中斷了你和他(她)們的連結(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211)。
24. 賈伯斯4種讓現場觀眾欲罷不能的口語技巧:
(1) 抑揚頓挫;
(2) 停頓;
(3) 音量大小轉換;
(4) 節奏快慢轉換(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214)。
25. 沒有人想死。就算期待進入天堂的人,也不想透過死亡進入。
~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264)。
26. 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透露了他成功的三大秘訣:
(1) 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
(2) 將挫折視為機會;
(3) 全心全力追求卓越(大家來看賈伯斯:像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Carmine Gallo, 閻紀宇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2010,頁265)。

可參考之書摘 / 筆記: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第七章的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
「讓聽的人情緒產生起伏」是成功表達的基本款;
「讓聽的人採取行動」是成功表達的爆款。
~Elvis Lin

第八章、錐心失敗教會我的 6 件事

2009 年,我自 2,336 名應徵者角逐的「統一企業儲備幹部」面試中脫穎而出。
2011年,我三十而立。在台南永康養精蓄銳 2-3 年後,翅膀就硬了。
想要離開舒適圈的動能,驅使我投遞了花旗銀行儲備幹部 MA 的招聘。從大學到研究所,我沒有修過任何一門財務、會計、保險相關的課程,卻膽大妄為地應徵了全國頂尖商學及財務系所畢業生的首選MA Program之一,更別提還有一票虎視眈眈的海龜生。
****************
信件主題:Final Interview Notification for 2011 MA Program of Citibank
內文:
Dear applicants,
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that you have been selected for the final round interview for Management Associate.
The interview has been scheduled as follows:
Date:   Jun 10, 2011 (Friday)
Time:  13:15-17:30
Venue:  臺北市松智路1號12樓
****************
年輕的同義詞,就是失敗無足輕重、沈沒成本輕如鴻毛。也許是非本科系的學生總是有那麼一點點特別、也許是沒酒量就有酒膽到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我居然一路過了三、四關,然後,收到了上面的這封通知信。
2011年6月10日的最終戰,會議室裡坐了八個人,氣勢凌人覆蓋著遑遑不可;肅殺的氣氛掩飾著緊張。
團體戰分成兩組,用英文討論早已忘記了的商戰情境題。我早已忘記了誰誰誰說過什麼話,卻記得自己慌了手腳。有人用比母語還母語的純正美國腔,撿到槍頻頻發射觀點;有人用數學邏輯開始一連串的辯證;有人個頭不高,但墊起腳霸佔著主席台,看起來是有點像凱薩大帝。
據說在 Final 8 裡的候選人最後誕生了五個幸運兒;據說拿到offer的五個人中都是國外名校財經相關科系畢業的魔王級人物;據說那年的一、兩個拿到 offer 的競爭者現在已經在花旗銀行擔任高管。
而我,最終沒有墮入銀行業的深淵,卻獲得了一次最棒的失敗的經驗。我曾經不只一次在演講中提到,「我有少少幾次面試成功的經驗,是因為我有無數次面試失敗的經歷。」每一次失敗的經驗都分頭讓我明白幾件事情:
你真的很糟糕,糟到浪費面試官的時間
你就是不夠格,居然認不清自己的斤兩
你真的太好了,好到對方不敢要
你真的不適合,別的公司等著你
你「現在」真的不適合,配不上公司的發展節奏跟策略。
我想到前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對每隻向你吠的狗,都停下來扔石頭,你永遠到不了目的地。」 ( You will never reach your destination if you stop and throw stones at every dog that barks. )
沒有人喜歡失意,就連失意的代表人物杜甫跟李白也不喜歡。收到 Thank-You Letter 的當下主要是失望、自我否定、沮喪,次要是不敢置信、自我嘲諷,甚至憤怒,但收拾一時的情緒,總結失敗的原因:自身的條件、能力、甚至年資、公司的規模與發展、職位的對稱性與需求精準度、乃至於其他競爭者分析等。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這篇文章被《商業週刊 Smart 自學網》轉載:

第九章、時間管理教會我的 6 件事

時間管理的重點不該只是要有一個
很棒的時間表和待辦清單,而應該在意每一件事情要創造什麼樣的價值。
~電腦玩物站長 Esor,《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第十章的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
你不是 Usain Bolt, 你也沒有在跑百米,可不可以不要每天上班都壓線?
~ Elvis Lin
【補充資訊】「準時」代表你已經遲到了!
【補充資訊】比時間管理更重要的事:精力管理

第十章、人脈網路教會我的 6 件事

平時極為密切的家人、好友、相似度較高,收入、階層、視野與想法都很接近,彼此擁有的資訊重複性高。弱關係則不同,它在你的固有社交網之外,或處於你的社交邊緣位置,你與他之間的「社會距離」較遠,資訊傳遞經過多個樞紐,因此能連結到不同的社交網絡,也就是說,「他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出自〔多應酬才能交到朋友?花 20% 的時間聯絡的點頭之交,反能帶來 80% 的機會宰〕,《經理人月刊》,Nov. 2021,no. 204,頁 73)。
重要的是去建立以下這種人脈:可以互相抱持信賴關係、可以一同推進工作、可以將自己的工作託付給對方,而且會有自己認識的人介紹這個人。這是「雙方都得益的合作關係。」(《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平野敦士卡爾,劉宸瑀、高詹燦譯,台北市:遠流出版,2019,頁 51)。
你評價別人時,別人也在評價你(《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平野敦士卡爾,劉宸瑀、高詹燦譯,台北市:遠流出版,2019,頁 51)。
平常不怎麼聯繫的人,在你轉職時提供的情報,遠比熟人提供的有用。(《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平野敦士卡爾,劉宸瑀、高詹燦譯,台北市:遠流出版,2019,頁 78 )。
美國某項研究的結果指出:「個人網絡內含有大量遠方友人的管理階層,其晉升的速度快。」
詩人朗費羅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說:「我們根據自認擁有的能力評斷自己,別人卻根據我們的所作所為評斷我們。」
(約翰‧麥斯威爾 (2005)。〈交換原理〉,《人生一定要沾鍋》。頁130。臺北市:智庫)。
Recommend: 如何透過 Linkedln 取得內推或確認機會?
「需要怎樣的努力,才能……」(What would it take......)這個問題可以激發討論,更展現溫暖,讓雙更靠近。這個問題之所以神奇,首先在於它展現尊重。你幾乎可以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人反覆使用,因為它意味著,你認可對方是這種情境下的專家,他們比你更了解障礙在哪裡。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可參考的書摘 / 文章:
《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平野敦士卡爾著)書摘

▍ 別人幫忙你前,
你是值得被幫忙的對象嗎?
(《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平野敦士卡爾,劉宸瑀、高詹燦譯,台北市:遠流出版,2019,頁 005)?

▍ 認識獵人頭顧問、中高階主管、跨產業的關鍵人物,
都屬人脈中的弱連結,
可從中找出提升自己的力量,
透過差異化與聚焦,
增加個人在實際場合中的出席率,
重視每個實際會面的場合,
甚至反覆固定出席,
都有機會增強弱連結(《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
頁 008)。

▍ 重要的是去建立以下這種人脈:
可以互相抱持信賴關係、
可以一同推進工作、
可以將自己的工作託付給對方,
而且會有自己認識的人介紹這個人。
這是「雙方都得益的合作關係。」(《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平野敦士卡爾,劉宸瑀、高詹燦譯,台北市:遠流出版,2019,頁 51)。
4. 你評價別人時,別人也在評價你(《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頁 51)。

▍ 平常不怎麼聯繫的人,
在你轉職時提供的情報,
遠比熟人提供的有用。(頁 78 )。

▍ 美國某項研究的結果指出:
「個人網絡內含有大量遠方友人的管理階層,
其晉升的速度快。」
就算在同一家公司,
不同職位、不同職業、相異人種 / 性別 / 學歷的人......
這些人擁有與自己「不一樣」的特質,
在跟自己日常生活環境不一樣的地方,
做著不一樣的工作。
重視自己與這類人之間的「管理階層」,
升遷速度會更快(節錄自《建立人脈的科學》)(《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頁 89 )。

▍ 好來好去,
不留殘跡。
珍惜與過去所有遇到過的人的羈絆(《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頁 93 )。

▍ 建立商業人脈網時,
必須有意識地避免形成「無尺度網路」,
時時刻刻記得要多跟與自己不同、有多樣思想的人交流。
多元,才會誕生新的變革。

▍ 擁有低重疊率的人脈網,
有更多機會去取得別人無法拿到的資訊,
從而立足於優勢地位。
進一步說,
人脈網的重點是
「質重於量」(頁 155)。

▍ 只要開始習慣為兩個人相互引薦,
接下來就能嘗試 5-7 人左右,
有主題性的聚會。
藉由在一個空間召集很多人,
你就能從「橋梁」進化到「樞紐」,
又或是莊家(「平台」)(頁 159-160)。

▍ 「咖哩拉麵法則」:
研究咖哩的專家很多,
研究拉麵的專家也很多,
但研究咖哩拉麵的專家卻很稀少,
這是「差異化 x 聚焦」的策略。
接下來,
還能在咖哩拉麵的基礎上加上燒肉、水餃、烏龍麵、蕎麥麵等,
進一步差異化(頁 195 )。

Image Source: Pixabay
第十一章的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
No business request at 1st hello.
Please.
~ Elvis Lin

第十一章、兩個屁孩教會我的 6 件事

[屁孩教大人系列_EP3]大人總是擔憂未來,孩子不會;大人總是懊悔過去,孩子不會。大班生跟小一生給我的又 6 個人生啟發

#超長文慎入

大哥下週要期中考
起床後順利地吃完兩個餐包
完成了上學後,「首次」出門前吃完早餐,連七拉七的創舉,
接著,精神抖擻地上學去了。

買完「早安蔥油餅」回家後
妹妹第一句話對我說:
「我的葛格呢?」

曾經無數次想著
如果沒有妹妹
家裡應該會更安靜但無聊的多

曾經無數次想著
如果沒有哥哥
家裡應該會更混亂但芭比的多

曾經無數次想著
如果沒有他倆
家裡應該會更有序但荒涼的多

老婆跟我都是家裡老大
我們都沒有哥哥姊姊
又同時有一個弟弟沒有妹妹
我總是對葛格說,他去家裡唯一有「妹妹」的人
我總是對妹妹說,他去家裡唯一有「哥哥」的人
每次說完
他們有聽沒懂、不置於否
但相信隨著他們及長
會更提攜、珍惜彼此

接下來
終於可以分享新的「屁孩]文章了......

**********

2022 年,我在《親子天下》初次發表了〔我們真的長大了嗎?很屁的兩位屁孩給我的6個人生啟發〕,提到當時五歲的哥哥跟四歲的妹妹在每天的日常中,都讓我們這些大人獲致許多啟發,那時我提到 6 件事:

一、讚美的話要具體。

二、你上次「戳盒子」 ( Poke the Box.) 是什麼時候?

三、學習、學習再學習

四、重複定義好問題 / 需求 ( Double-Check Questions / Requests. )

五、少點藉口,解決問題吧!( Be a Problem-Solver. )

六、衝出舒適區 ( Comfort Zone )、挑戰延伸區,不妨摔入崩潰區

2023 年,我再次發表了〔兩位屁孩給我的另外 6個人生啟發:放棄也是學問〕,講述愈來愈懂事(還有叛逆);愈來愈有主見(但還算聽得懂人話)的 2 個孩子,面對未曾跳入的游泳池、沒有上過的何嘉仁美語班、初次摸到白絨絨的冰雪、被陌生人大聲斥責時,讓我反思的第 7~12 個人生 / 職場學習:

七、怪別人很爽,但不會進步;怪自己很不爽,但會進步
八、新創要成功的底層邏輯:自律、和諧、合作
九、待在新創,沒有這麼多「下個星期六」
十、負面放大效應 – 你也劃錯重點了嗎?
十一、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閱讀空氣是一輩子的學問
十二、自信的人會追尋小型勝利;小型勝利會讓人更加自信

**********

過去半年,咱家的生活依舊在日常運軌中,產生了不小的變化 – 老大上了小學,開始加速社會化;老二第一次轉學(從私幼轉到公幼),每天早上趕著上學都是一場戰爭;兩個人都開始上何嘉仁英文課等。我記得,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封 Dear John Letter(分手信),只有非常簡短的三行字:

「我希望你記得我們在一起時很快樂,而且,我們都變成了更好的人。」

謝謝孩子們,不管是去公園玩、一起玩撲克牌、在迪士尼樂園瘋狂一整天、在北海道堆雪人、吃腿庫飯、睡到自然醒,爸爸媽媽都很快樂,而且在探索自我、融入世界的經歷中,我們都變成「更好的人」。謝謝你們,讓很愛想東想西的爸爸進階反思第 13~18 個人生 / 職場學習:

十三、我的時間不是我的時間,搖身一變成了「共享經濟」

聽說過,「陪睡」是許多父母養育嬰孩的焦慮排名第二名(第一名是餵飯的樣子)。對於爸媽而言,

陪睡的尷尬,來自於到底要不要睡著?

陪睡的痛苦,來自於身旁的孩子何時要睡著不完全是你能決定的?

陪睡的矛盾,來自於身體平躺著,但心裡想的,盡是「白天的工作、等等還要洗一整桶的髒衣服、睡前一定要追完那齣 Disney+ 或 Netlfix 的劇……」

30 分鐘、60 分鐘的遮騰過去了,你躡手躡腳地起身、鬼鬼祟祟地套上薄外套、小心翼翼地轉動房門手把,對,就是現在,你告訴自己撐過去了,你即將獨享全然屬於自己的「睡前 90 分鐘」,然後……

「爸爸。」

「你要去哪裡?」

「過來陪我睡。」

「快點啊。」

「你剛剛不是說還要讀一次《包姆和凱羅的星期天》?」
邊睡邊聽故事書,這件他超級喜歡的事情,早就變成「儀式」 - 可以不是全套,但不能沒有。他嘴巴一開始抗拒說要出門看到《包姆和凱羅的星期天》書書本人,後來身體卻很誠實得接受了。聽完我默背的故事,他軟軟的、手心握著綽號「88」的 88 號時髦賽車,睡著了。

天底下卑微的父母都知道,「陪睡」也不是就躺在那裝睡裝死這麼簡單。每一天晚上陪兒子睡覺時,聽完故事書後,他總央求我講「今天的故事」,而除了少數不俗套的精采的日子外,大部分「今天的故事」都乏味而且一模一樣,反而總是驚醒邊說故事邊打盹自己:「挖,一天又過了!我上一次講『今天的故事』感覺只是 5 分鐘之前啊。」我有認真過今天嗎?還是又混過了一天。假設拜醫學之賜,我能夠活到 90 歲,那也只有 32,850 天。我們知道 32,850 元很少,但我們有意識到 32,850 天更是驚人的稀薄嗎?我們每天都有認真對待 1/32,850 天嗎?

這是陪兒子睡的每一晚,最觸動我的、最驚心動魄的自我詰問。不騙你,不管過得認真或過得虛晃,我經常心跳加速的。心跳加速的、心驚肉跳的,是想著「時間,像是大漠荒野中一頭飢渴兇狠的獨狼,你不敢吭聲,更無法直目; 明明知道它的威力,卻不願多想;你確定它就在哪,卻不敢轉身,只怕被一口吞噬。

年輕的時候,我們可獨佔獨享時間,真正是「做自己時間的主人」。然而,隨著年紀漸長,時間蛻變成了「共享經濟」。你的時間不是你的時間,得跟另一半、跟同事、跟主管、跟孩子共享。殘忍的現實是,一般「共享經濟」好歹都是訂閱,但時間無法訂閱。

意識到時間必須共享,反而使我更專注於此刻在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得做的事情,不管你有沒有使用唐鳳的番茄鐘工作法或任何時間管理 App,其實都不重要,對我而言,要嘛此刻做掉,要嘛記錄下來,只有這兩種選擇。

**********

十四、行為變成習慣之前,絕對有改正的機會

那一天,我看到一則短影音的知名導演錄製一段短影音,說:「把一個孩子毀掉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愈早讓他接觸短影音。作為一個短影音的行家,我非常知道如何快速抓住眼球,竊取短暫的注意力。愈早接觸短影音的孩子,會愈來愈在意快速被滿足、注意力會變得愈來愈短、愈來愈沒有耐心,然後愈來愈暴躁、愈來愈追逐短期的爽度,而鄙視長期努力帶來的成果積累。」

短影音的另一個惡毒,是它把完整的、有起承轉合的、有時空背景的事件都變成精華 ( Highlight )。

美味的和牛漢堡是值得慢慢品嘗的,應該感受職人的匠工,不應當是 3 個特寫鏡頭就帶過;

一場棒球比賽,不應該讓你 3 分鐘看玩奪三振、全壘打、盜壘跟飛撲美技。棒球之所以觸動人心,

重點是細節 – 三壘跑壘指導員的手勢、打者推打的技巧、二遊守備員的站位、捕用肉身擋住看似要

暴傳的投球、甚至裁判的誤判等;

一部好萊塢電影,不應該是 3 分鐘吃光光,而是應該配可樂爆米花老老實實看完。

所有事件、藝術作品、運動競賽,都有它的前因後果、邏輯脈絡、深遠影響,不應該用「嗨賴」來草率精簡,更不用說精彩之處往往落在細節當中。

去年去北海道旅遊前,因為是第一次造訪天寒地凍的北國,想讓孩子知道體感跟溫度的相對關係,因此讓他們看手機的全球各城市溫度變化,後來,孩子們時不時就會說要「看手機的天氣」;

去年開始上何嘉仁英文課,回家作業都要用何嘉仁 App 來開啟、協作、定期測驗,後來,孩子們時不時就會說要「玩手機何嘉仁的英文遊戲」;

無論是天氣資訊或英文遊戲,其實都是無傷的,但在上個月全家的另一次日本旅遊行中,因為行李過於沉重,沒有讓孩子們帶書,因此我發覺大兒子直接抓媽媽手機在玩的頻率越來越高,甚至一無聊下來,就會說要玩手機。

回國後,我跟孩子們約定,「喜歡看書很棒,我們不要再玩手機了,無聊時就看書好嗎?」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而我相信,一個行為在變成黏答答的習慣之前,絕對有改正的機會,就像之前每天晚上都讓孩子看電視跟吃點心,後來覺得不妥,改成僅在週末進行,也都成功。

**********

十五、孩子不會擔憂未來,只管現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7 歲的孩子,不可能會「遠慮」,也還不會「近憂」,只在意當下,因此甚至比大人更專注。研究顯示 85% 你擔憂的事情不會發生

根據賓州大學的博科維奇等人的研究,一般人擔心的事情,有79%都不會真的發生。至於剩餘的21%,當中有16%只要事前做好準備便能應對。換言之,擔心的事情最後成真的機率只有5% (資料來源: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9330)。我還記得剛結婚時,有天晚上想著工作上的報告嚴重失眠,凌晨 02:00 還在翻來覆去,一旁的老婆有點不悅但又說出睿智的話:「你如果覺得極度焦慮,要不要起來趕報告?如果你選擇不要,那已經沒有其他現在能做的事了。做個選擇吧,趕報告,還是睡覺?」很簡單的建議,但卻很實用。與其焦慮,不如想想能馬上做甚麼事來解決。後來,我自己發展出一個小技巧,可以做點小事來化解焦慮,就是

善⽤ Google ⾏事曆 ; Email 給自己

我時常收到網友或者同學私下來訊問我怎麼做「時間管理」的工具是甚麼?在我看來,工具好用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你看待工具的態度。

我自己主要會做兩件事:「善⽤ Google ⾏事曆」與「 Email 給⾃⼰」,工具爛到爆,但其中包含的關鍵態度卻是「儘管是無微不至的小事,都應該善待它」。譬如我會在 Google ⾏事曆記下這樣的碎事(或者「 Email 給⾃⼰」):

「記得接小孩放學。」

「UberEats 優惠碼於 8/29 截止,記得用來買淚牛滿面牛肉麵。」

「打電話給 xxx 主持人。」

「排 3-12 月 訓練課程 3/27 4/24 5/29 6/27 7/24 8/27 9/27 10/24 11/27 12/27」

我特別會做的一件事情時,當完成那件事情,會在 Google ⾏事曆上或者 Email Box 裡刪了它,再度累積「小型勝利」;反面來說,如果一直刪不掉的事情,就會跟未讀的 Line 訊息一直在那裏眼巴巴瞪著你-你要嘛處理它,要嘛重設完成時間。這樣一來,就能降低你把事情忘記或拖延沒做的機率。

**********

十六、孩子不會 Regret for the Past

2/28 早上,我們在東京迪士尼幫妹妹挑選了一個米妮的髮箍頭飾。由於造型很多,我們花了不少時間一起挑。爸媽很喜歡,妹妹也很喜歡。從購買的那刻起的每一刻,爸媽都高度警戒。不管是在排隊、吃飯、玩完某一個遊樂設施後,我們都會特別看看還在不在。就這樣,一直到晚上 20:45 看「3D 米奇魔法交響樂」時,我確定米妮的髮箍頭飾都還在。

2/29 晚上,一抵達中和的家門,妹妹就在要她的髮箍。髮箍?髮箍?髮箍不見了。

翻遍了每一個行李箱,髮箍確定被遺落在日本國境。

妹妹爆哭了 5 分鐘,往後的 5 天都沒有再提起這件事;

爸媽落寞了 5 分鐘,往後的 5 天都持續討論米妮的髮箍頭飾到底是在哪個時間點可能掉落在哪個地方?爸媽甚至上了東京迪士尼的官網,寫信問有沒有找到,有沒有辦法寄到台灣……

我也蠻確定,如果最終都沒有找到米妮頭飾,這對爸媽至少會在 Regret 5 年……

與其說不會總是懊悔過去,不如說孩子的「自我治癒能力」特別強,這正是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的地方。

**********

十七、選一條路:People Manager 或 Independent Contributor?

水瓶座的葛格,自小就可看出腳踏實地的個性,我們都說他是「真聰明」;閱讀上非常有耐性,於是造就龐大的識字量;與人互動上,總是跟在後面跑的那個;說到搗蛋,他也是半推半就的那個。

牡羊座的妹妹,自小就可看出鬼靈精怪的個性,我們都說他是「小聰明」;繪畫上非常有想法,於是造就龐大的作品集;與人互動上,總是後面跟著一堆人跑;說到搗蛋,她也是主導主謀的那個。

相對於妹妹的領袖氣質,葛格其實是一個很棒的追隨者。

相對於葛格的聽從個性,妹妹真的是一個強有力的領導。

世界上、職場中,甚至家庭裡,無疑需要霸氣一方的領導者,也需要善於執行的跟隨者。

在個人的職涯中,最終必須選一條路:管理人員 ( People Manager ) 抑或是專業人員 ( Independent Contributor )。多數的商管理論總是頌揚管理人士的組織影響力與貢獻度,甚至論述成功的職涯必定得以成功的高階主管為目標,但組織裡若是沒有頭腦清楚、技術含金量高的專業人員,依舊會是一艘破船。我在第一份於統一工作時,就見證了專業的咖啡 RD 人員是如何以自己的食品研發專業,為組織做出卓越貢獻,驅動 City Café 從被加盟主排斥的毒藥變成百億的黑金生意。因此,選一條路吧!

**********

十八、妹妹的口頭禪:「每次都這樣!」

我逗妹妹玩,搔她癢,10 次中,有 9 次她咯咯笑,作勢要反擊搔我癢,樂不可支的。其中 1 次,她心情不好,高聲說:「不要搔我癢!我每次都很不喜歡你這樣子!你『每次都』這樣讓我不開心!」

我逗葛格玩,玩撲克牌配對遊戲時,故意多發一張,10 次中,有 9 次他毫不在意,作勢說他也要多翻一張,學把拔搞笑。其中 1 次,他心情不好,高聲說:「不要亂翻牌!我『每次都』很不喜歡你這樣子!你每次都這樣讓我不開心!」

吃晚餐時,妹妹嘟著嘴,問她怎麼了,她悶悶不樂地說:「班上『大家都』穿 Hello Kitty 粉紅色的跑步鞋,只有我沒有。」「大家都穿喔?」我問到,「全班 10 幾個小朋友都穿 Hello Kitty 粉紅色的跑步鞋嗎?」

「對,就雲霈跟柚娟穿。『大家都』穿」她依舊義憤填膺。

啃芭樂時,葛格嘟著嘴,問他怎麼了,他悶悶不樂地說:「班上『大家都』有寶卡夢卡牌,『大家都』有好多好多好多張,只有我沒有。」「大家都有喔?都有好多好多張?」我問到,「全班 26 個同學都有寶卡夢卡牌?都有好多好多張?」

「對,就義勳跟寶樂都有。『大家都』有。」她依舊義憤填膺。

10 幾年前,我第一次當主管,講話跟現在的葛格跟妹妹一樣,超喜歡以偏概全,活生生像個「巨嬰」。

Ivy 遲到了,我第一時間斥責,「你可不可以不要『每次都』遲到?」Ivy 瞬間皺起眉頭,不爽地回嘴:「『每次都』?所以我一到五每天都遲到嗎?」我語塞了。

Mark 的報告打錯了幾個字,,我第一時間斥責,「整個部門『大家都』不會寫錯字,你可不可以不要『每次都』打錯字?」Mark 瞬間皺起眉頭,不爽地回嘴:「『大家都』不會寫錯字?只有我『每次都』打錯字?等等,我找找看之前每次交給你的報告是不是都有錯字。」我語塞了。

在與葛格跟妹妹的一言一語來回間,我發現這 10 幾年來,自己在跟部屬對話時,原來也有不小的進步。

**********

最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 延遲滿足,真不容易

經過麵包店,妹妹想買甜甜圈,不給她買,很少和平散場;

經過玩具店,葛格想買汪汪隊,不給他買,要花不少力氣。

過年後,帶他們到日本玩耍 8 天 7 夜,說好了第 6 天才逛 Bic Camera,每人可挑選一件玩具,但前 5 天,幾乎天天都不可理喻。「是我們寵壞孩子了嗎?」有時候不禁這樣想。但我們不算每應必求的父母啊,甚至還有點小氣呢。

〔《延遲滿足理論》新創團隊如何保持「必勝決心」?〕一文中提及著名的「棉花糖實驗」-1960年代,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進行了一場「棉花糖實驗」(Marshmallow Experiment):
實驗對象為4到5歲的孩子們。研究員一次安排1名孩子進房間,發給孩子一顆棉花糖,並跟孩子說好,如果他離開15分鐘後再回來,孩子沒有吃掉棉花糖,他就會再給孩子一顆棉花糖;如果他還沒回來,孩子就把棉花糖吃掉,那孩子就得不到第二顆棉花糖。

所以孩子有2個選擇:現在先吃掉一顆棉花糖,或等研究員回來後再吃兩顆棉花糖。

這場實驗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多年後的追蹤研究 - 那些願意等研究員回來再吃兩顆棉花糖、能延遲滿足衝動的孩子們,大學入學測驗SAT分數較高、身材肥胖的可能性較低、比較會處理壓力、有更好的社交技能(資料來源: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nagement/blog/26479)

這世上的「甜甜圈」、「棉花糖」、「糖霜」何其之多,大人尚且難擋口腹或者五官的誘惑,但如果能在每一次的天人交戰中成功克制衝動,鼓勵其要望更遠大的目標,對於大人的溝通技巧以及小孩的「延遲滿足」能力,應該都是很棒的練習。

**********

後記:謝謝東京迪士尼、謝謝老婆導遊、謝謝孩子們

07:08 部隊起床

08:00 出發

08:34 抵達門口

08:55 入園

09:20 跳跳虎拍照

09:30 加勒比海盜

09:50 西部沿河鐵路

10:20 愛麗絲午茶派對(把拔排 Honey Popcorn)

10:50 米奇魔法交響樂

12:30 怪獸電力公司(Laury 抽到快速通關)

13:10 午餐 Tomorrowland Terrance 漢堡

14:10 高飛油漆屋

14:15 唐老鴨汽船

14:30 艾芝迷你雲霄飛車

14:50 STAR WAR星際大戰(Laury 抽到快速通關)

15:40 米妮幻彩世界遊行

16:10 美女與野獸(土豪購買快速通關,2,000 Yen/人)

16:40 休息吃點心

17:30 小小世界(等待途中ㄧ度暫停營運,爸爸只好放棄排隊先去餐廳報到)

18:00 水晶宮晚餐

19:15 電子夜間遊行

20:00 小飛象

20:30 兵分兩路:白雪公主 & 米奇魔法交響樂again

21:20 回飯店

22:16 躺平、瞬間斷電

這是我第 2 次來東京迪士尼樂園

這是為人父母後第 1 次來東京迪士尼樂園

一切都是以孩子為中心的 Disneyland

But ----

比起五光十色的燈光效果,我更喜歡牽著他們的小手;

比起富麗堂皇的室內裝潢,我更喜歡問問他們,“ 開心嗎?” “ 還要不要再來?”

比起溫和柔順的雲霄飛車,我更喜歡告訴他們,“ 香港、上海、美國也有迪士尼樂園,只要你們乖乖的,我們每年都出國玩,好不好? ”

比起嘉年華式的炫砲遊行,我更喜歡將他們扛在肩上,擁有全場最開闊的視野;

比起燦爛奪目的煙火表演,我更喜歡看著他們舔舐米老鼠水果口味冰棒,露出燦爛奪目的笑容。

孩子享受的是瞬間

父母收藏的是記憶

孩子感受的是快樂

父母記住的是笑容

孩子斷電了睡著了

父母開始戀戀不捨



迪士尼樂園

是一個大舞台

每天都在上演熱鬧的一百齣戲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全情投入

每天都有忠心耿耿的父母

不在乎帳單與疲累

不在乎時間與精力

為了他跟她的歡愉

豁出去了,

過癮極了。

EP 4 - 陪孩子長大,大人賺最多 – 他們提醒了我「小事講效率;大事求耐心」(別弄反就糟糕了!)

今年 3 月 19 日,我在香港文創薈發表了〔大人總是擔憂未來,孩子不會;大人總是懊悔過去,孩子不會。大班生跟小一生給我的又 6 個人生啟發〕一文,提及了我從孩子身上學到的第十三至十八間事情,從 2022 年起我已經發表數篇文章,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所有最甜蜜的領悟:
一、讚美的話要具體。
二、你上次「戳盒子」 ( Poke the Box.) 是什麼時候?
三、學習、學習再學習
四、重複定義好問題 / 需求 ( Double-Check Questions / Requests. )
五、少點藉口,解決問題吧!( Be a Problem-Solver. )
六、衝出舒適區 ( Comfort Zone )、挑戰延伸區,不妨摔入崩潰區
七、怪別人很爽,但不會進步;怪自己很不爽,但會進步
八、新創要成功的底層邏輯:自律、和諧、合作
九、待在新創,沒有這麼多「下個星期六」
十、負面放大效應 – 你也劃錯重點了嗎?
十一、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閱讀空氣是一輩子的學問
十二、自信的人會追尋小型勝利;小型勝利會讓人更加自信
十三、我的時間不是我的時間,搖身一變成了「共享經濟」
十四、行為變成習慣之前,絕對有改正的機會
十五、孩子不會擔憂未來,只管現在
十六、孩子不會 Regret for the Past
十七、選一條路:People Manager 或 Independent Contributor?
十八、妹妹的口頭禪:「每次都這樣!」
基於希望在你儂我儂的這些日子裡留下更多印記的初衷,除了爆量的照片、影片外,我真心希冀透過書寫,期待自己記錄下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的一些小事件、大啟發。
此刻也許微不足道,日後想起備感有趣。
這篇文章是 EP4(第四集),第十九~廿四個啟示如下:
十九、解決問題的三大雷區、三個提問、三項關鍵
廿、看自己擁有的,不要看自己沒有的
廿一、心理時鐘重設法則
廿二、Micro Speed; Macro Patience.(小事講效率;大事求耐心。)
廿三、大地震時,你最先想到誰;大地震後,你最想先做哪件事?
廿四、好好聊天的「3 What Rule」- The What; So What; Now What
十九、解決問題的三大雷區、三個提問、三項關鍵
妹妹連續哭了五天。上半夜的時候。抽泣著說又做了惡夢之外,還加上許多聽不懂的夢囈,自我譴責式地說:「我為什麼會這樣子?」
直到第五天。她終於說出比較具體的人事時地物。「有個男生,在上英文課時,坐我旁邊,他一職講中文,可是老師有規定英文課不能講中文,我不知道怎麼回他,結果那個男生就笑我......」她邊哭邊說。愈說,哭得愈傷心。
心焦如焚的爸媽開始共商大計,決定隔天要聯繫英文補習班的老師。爸爸甚至擬定了三大溝通方針:
l 收集資訊:先詢問老師有沒有觀察到女兒跟男同學的互動狀況了解;
l 無傷處置:拜託老師能否先將女兒跟男同學的上課座位先分開,不要坐旁邊;
l 延伸注目:請老師後續注意一下之後他們兩人的互動情形,下週進一步 Update。
第六天晚上,妹妹沒有哭了。從 22:00 一覺好眠到翌日 07:25,然後從床上彈起來,說:
「把拔馬麻,我沒有做惡夢了。我做了好夢,夢到跟葛格去公園玩。我要去尿尿、換衣服、上學。」
這次突發狀況,讓我想到之前上徐瑞廷老師《培養問題解決力:15堂課全面掌握BCG高效工作法》這堂課時,提及一般人解決問題時遇到的三個問題是:
l 解決不存在的問題
l 熱衷於枝微末節的問題
l 沒先摸到根部,就急於捲起袖子
進一步而言,就是沒有自我檢驗的警覺心:
疏於詢問“Is it true?”:沒有批判性思考的精神;
惰於逼問“So What?”:思考怠惰,沒有去想真正的核心問題或是解決別人的問題,而沒有反求諸己;
弱於探求“Why So?”:思考不透徹以及不夠糾結。
真正懂得解決問題的高手,一定會將自我審查做足做滿,三個極其必要的捫心自問便如上述:
l “Is it true?”(發生了甚麼事情?)
l “So What?”(它造成了甚麼後果/影響?)
l “Why So?”(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情?)
更進一步的層次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的 3 項關鍵,分別為:
l 是否先釐清問題與解題目的?
l 是否能提出合適的邏輯框架?
l 是否提出具體假說?
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軟肋。作為父母,擔憂真的是免不了。但是,
如何把憂慮轉換為解決問題的動能;
如何把焦急轉換為解決問題的安置;
如何把魯莽轉換為解決問題的思維,就變成了父母一生的課題。
期許自己,無論是面向孩子學習、交友、想看手機、態度不佳、不願配合、怨懟父母、感情、青春期、升學、消極等所以問題時,都能:
先釐清問題與解題目的。
再提出合適的邏輯框架。
進一步地提出具體假說。
且務必積極而審慎地覆盤三大捫心自問:
“Is it true?”(發生了甚麼事情?)
“So What?”(它造成了甚麼後果/影響?)
“Why So?”(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情?)
廿、看自己擁有的,不要看自己沒有的
幫哥哥報名了 3/31 安親班舉辦的「兒童節同樂會」。
行前好幾天,他就說老師有劇透當天闖關遊戲的抽獎最大獎是「寶可夢集換式卡牌一組」,我一邊讚嘆安親班的大手筆,一邊反思羊毛出在羊身上、大獎來自爸媽錢。
當天早上,跟老婆微頂客了 180 分鐘後,去接他跟妹妹回家。遠遠地看到他嘟著嘴、氣撲撲的,就知道一定沒抽中寶可夢。這小子,跟他爸一樣,一生運氣稀缺,只憑實力。
回家後,他的氣也差不多消退大半。我一把舉起他,放到我粗壯好坐的大腿上,緩緩地說:
「葛格,很常時候,我們沒有的比我們擁有的多很多。去日本 Bic Camera 時,把拔跟馬麻幫你們買了淚眼蜥跟水伊布,但在貨架上還有好幾十隻寶可夢,買也買不晚;你之前瘋《屁屁偵探》,舅舅舅媽前前後後幫你買了 6 本繪本,但它還有讀本系列、漫畫系列,很難全部買完;你現在在瘋《尋寶記》,我們已經買了 6 個國家/城市,但還有 50 幾本,是你沒有的。」我接著說:
「把拔希望,你能看自己擁有的,不要看自己沒有的。」
這句話,我對他說的時候,自己的耳朵也聽到了。
廿一、心理時鐘重設法則
「妹仔,去洗澡了。」我語氣平和地說。
靜默佔據了滿室。
「妹仔,去洗澡了。」我心平氣和地重複。
無人問聞,空氣也不願與我對話。
「妹仔,去、洗、澡、了、喔。」我按捺不住,開始加重語氣。
「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妹仔開始對付她爸。
「幾分鐘?15 還是 18 分?」爸爸知道,如果只是問「幾分鐘?」想必又被當空氣了。因此,給出選項,非常重要。
接下來,每過 3 分鐘,我都會重設一次她的「心理時鐘」。
剩 15 分、剩 12 分、剩 9 分、剩 6 分、剩 3 分、時間到!
每一次重設她的「心理時鐘」提醒,可以讓她有次序地、漸漸地去接觸她不想要的洗澡這件事,甚至感覺自己有賺到一樣。
我想到,我在 Gogoro 服務消費者時,也有應用過類似技巧。
2015/1/19,33 歲生日後隔天,我到 Gogoro 林口總部報到。
2015/3/30,Gogoro 全球體驗中心在信義威秀開幕,柯文哲市長、Horace、一群政商界 VIP 以及近百位媒體記者湧入門市,像蝗蟲過境一般,我們正式宣告面向全世界。
2015 年 4 月份的清明連假,Gogoro 全球體驗中心一天湧入 8,384 人,玻璃門連關都關不上,冷氣愈來愈不冷。當時,我們全員不到 30 人,一個人每個當下平均要面對 10 位七嘴八舌的客戶。在倉皇之中,我想起「心理時鐘重設技巧」-
服務 A 客戶到一半要轉檯前,我會跟 A 客戶重設心理時鐘:「不好意思先生,您再看一下,我 5 分鐘後回來。」
轉檯服務 B 客戶差不多後,轉檯前,我會跟 B 客戶重設心理時鐘:「不好意思小姐,您先想一下還有甚麼問題,我 3 分鐘後回來。」
轉檯服務 C 客戶差不多後,轉檯前,我會跟 C 客戶重設心理時鐘:「不好意思先生,您要不要跟女朋友討論一下,不著急,我 5 分鐘後回來。」
轉檯回 A 客戶前,我被C+D+E+F+G 5 個一起來的同學攔截,一聽,他們的問題與 A 客戶類似,我於是拉著他們往 A 客戶走,6 個人一起 Q & A。當你一時之間要服務很多人時,「重設心理時鐘」跟「打包類似客戶」是兩個很重要的小技巧。
廿二、Micro Speed; Macro Patience.(小事講效率;大事求耐心。)
小一的兒子,上週在好奇心驅使下,突然要求爸媽教他多位數的加法,連兩天被爸媽出的進位題搞得七葷八素(尤其是爸爸出的特別可惡),對於甚麼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更是理解欠佳。
就在剛剛,他決定自主訓練 - 自己的數學題自己出,絕不假他人之手。秉持著「堅決不進位,總和 9 前懸崖勒馬」的大原則。只要不進位,多位數的加法題一瞬間可愛了起來。
每一題都滿分,兒子自我肯定;
每一題不進位,爸媽啼笑皆非。
“Micro Speed; Macro Patience.”中譯為「小事講效率;大事求耐心」,是我這 2 年蠻喜歡的一個觀念。在工作、運動、關係、學習、投資、購屋等幾乎任何事情,似乎皆能適用。
每天都要推進,但不急於覆盤;
每天都求點滴,但不急於結果;
每天都做功課,但不急於決斷;
每天都變更強,但不急於兌現。
陪著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這是我希望給他的觀念。
「#一件事做100次會怎樣」也是我希望提醒他的。如何持續堅持自主訓練,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學習過程不容易,令人望而生畏,但學習成功、享受豐碩的果實,會令人陶醉。
日復一日、潮起潮落,幫自己設計 10 道數學題,再老老實實解題,即使題目再容易,都不是件容易事。
很無聊,但也很性感;
很土炮,但也很紮實;
很漫長,但也知馬力;
很骨感,但也頗豐滿。
學習這碼事兒,曾國藩這兩句話道破一切關鍵: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廿三、大地震時,你最先想到誰;大地震後,你最想先做哪件事?
2024/4/3,兒童節前一天,07:58 9.9 秒,當全台灣大多數的大人小孩都在上班、上學途中,頓時天搖地動。
機車騎士跟汽車駕駛瞬間像被定格般,失去了平素橫衝直撞的狠勁,不曉得該前進後退,還是左轉右轉,十字路口難得淨空,講好聽一點是大家都在冷靜觀望,其實是手足無措;
在捷運車廂裡或公車上的乘客,除了祈禱誦經別無他法;
在電梯中的人尤其驚惶失措,恐怕一生都將患上幽閉恐懼症;
住新店的還沒出門的上班族急著撿拾從層架上掉落的玻璃水晶燈碎片,卻不知道花蓮的一棟老房已倒塌……
大地震時,我瞬間想到的當然是至親,除了在家人群組回報平安外,也趕緊確認學校是不是都有保護好我們的孩子;大地震後,我最想做的是吃一頓豐盛的早餐。管他的斷食、去他的減醣,我真的很想吃麥當勞的滿福堡加蛋+薯餅+強勢回歸的焦糖冰奶茶。
吃完了如此高碳水高糖粉的早餐組合,在血糖狂飆的同時,我其實想重新反思自己接下來的人生 – 「我今年 42 歲,從大人變成老人前,我想完成下面這 15 件事情」:
1. 在英國倫敦的溫布頓中央球場觀賞一場球賽。
2. 媽媽在我的推薦下看了 Netflix 的﹝我的藍調時光﹞,我想帶著爸媽去韓國濟州島。
3. 去日本吃遍全國最著名的那 20 間沾麵。
4. 守護一雙兒女平安、健康長大,循循善誘讓他們變成正當的人。小時候,哥哥說想當太空人,妹妹想當醫生,但當甚麼都好,開心、自信、知足就好。
5. 被一雙兒女崇拜。
6. 帶著家人去北極看極光。
7. 帶老婆去爬喜馬拉雅山,到不了基地營也沒關係。
8. 重返巴黎住一個月。
9. 去紐約看大蘋果。
10. 去瑞士坐登山小火車。
11. 保持在 80 公斤,自己不討厭自己的那種體態。
12. 完成一次全馬,跑慢慢的也沒關係。
13. 持續義大利文、西班牙文、法文、德文的外語學習之路。
14. 不超過 55 歲退休。
15. 永遠不要再有「受害者心態」了,太危險。
從 42 歲的大人變成老人前,我真的想完成這 15 件事情,以茲紀念,年華老邁的未來的自己。
廿四、好好聊天的「3 What Rule」- The What; So What; Now What
趕著下班,騎車去載兒子下班,是今年以來的大確幸。
喜歡他從遠方看到我時,露出燦爛的微笑。
幫他接過了背上的書包、手上的便當袋、肩上的水壺,我總是第一時間問:
「葛格,今天好嗎?」
「好!」99% 的日子裡,他的語氣都是上揚愉悅、不容置疑的。
正因為語氣聽起來是開心順利的,人看起來也是活蹦亂跳的,爸爸與兒子間似乎就形成了一種平衡 – 我今天很好 = 跟昨天和前天一樣 = 沒什麼特別的 = 沒什麼好聊的。
事實上父子之間也沒有這麼沈默是金。晚餐時間,他會說很多事情:
「今天陳小儒沒有來上學。」
「今天兒童節活動,我跟賴阿榮去聽故事了。但後來他不見了,我只好自己去溜滑梯。」
「今天我跑步又跑贏張大惠了。我已經連贏她三天,不過還是輸陳金寶跟賴阿榮。」
「我在安親班有大便。」
「我水瓶喝了半瓶。」
「我功課全部寫完了。老師叫我把第六課的生字全部擦掉重寫。好累。」
「林威利又給我 2 張寶可夢卡片。他叫我求你們帶我去打機台。他家開旅館的。」
那天聽 Lenny's Podcast,在史丹佛大學任教的公眾演講高手 - Matt Abrahams 提及好好聊天的「3 What Rule」- The What; So What; Now What。
其實,上述葛格說的都屬於「The What」,要深聊、續聊的方式就是:
1. 追問細節 ( The What )
2. 怎麼了嗎 ( So What )
3. 然後怎辦 ( Now What )
而這個「3 What Rule」絕對也適用於職場上、會議以及交際場合,舉例而言,在工作週會上,當同事講完了上週的例行事務後,作為主管,可以先追問每項專案卡關的問題、資源是否足夠、供應商是否配合、有沒有遇到會計部門的刁難、是否有緊扣當時承諾的 KPI 等(追問細節 = The What );接下來,遇到上述卡關的瓶頸、資源不足、內外部利害關係人的配合度問題,會造成什麼 Impact?正面的跟負面的 Impact 分別是?可以從哪些維度進一步分析?是否有數據或者第三方客觀資料佐證(怎麼了嗎 = So What )?最後,就是基於上述兩個問答,解決方案為何?本週及下週應聚焦哪些行動(然後怎辦 = Now What )
除了「3 What Rule」外,我也建議可以採取有時間感的 PPPF,分別代表
l Present - 現在的狀況?
l Past - 過去的背景?
l Present - 現在如果...呢?
l Future - 未來會怎樣?
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想跟孩子分享最近聽到的 9 句人生金句:
▍ Don’t Prove. Improve. (別急於證明自己,每天進步更重要。)
▍ 死法很多種,別死在別人嘴裡。
▍ 「在人際關係上,別人如何評價你,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太在意別人的視線和評價,才會不斷尋求別人的認可。對認可的追求,才扼殺了自由。由於不想被任何人討厭,才選擇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精神分析學派第一個叛逆者 - 阿德勒所說:
▍ 人生,其實沒有這麼多高效工具或旁門左道。老老實實靠著基本功、心態、意志、堅忍不拔、一而再再而三,就可能大獲全勝。」
▍ 每日清晨醒來,先想:「今天有甚麼好事發生?」
▍ 不要辜負你這一生的光景。
▍ 不要在最美好的年紀,活得過分從容跟優雅。
▍ 你一身都是功夫,不要荒廢了一生。
▍ 做人務必保留餘地,不說盡、不做盡、不情盡(出自曾國藩)。

【屁孩教大人系列 EP 5 - 給予反饋的不敗公式之一 - 「我喜歡」+「我喜歡」+「我在想」】
我是艾維斯,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畢,曾於 BBC 與美聯社實習,卻從未擔任一天的正職記者。
擁有巴西及美國的專業咖啡師證照,很難考,所以我很厲害。但是,兩張證照都過期了,所以我是假貨。
我也是過氣的前業餘羽球員。何謂業餘?就是一輩子無法變成職業等級。
我同時是歐洲語系的狂熱亂學者,除了英文外,法語、西語、義大利文都「曾經」流利過。在學期間曾考取政大法語組交換學生,經過了在巴黎一年的磨難,從最初的跌跌撞撞到最後的對談如流,曾有法國人與我聊完天後問:「我猜你學法文至少十年有了吧?」當我回答我只學了三年時,他們瞠目結舌的表情,十分逗趣。
人生最近 7 年的亮點之一,是成為二寶爸,在去年的父親節,我曾經在臉書貼文上形容過這個行業:
「擔任這個無給職滿 7 年了
回想起當初應徵的時候
面試官是個守門員
可能是經驗不足的關係
奶油手一滑
我的定位球就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
進了唯一的、神聖的球門

那天後
算是拿到 Offer Letter 吧
在敘薪無效、求助無門之後
大概算應徵上了
然而
公司卻空盪盪的
想進一步問三節、年終、頭銜、有沒有配電腦都沒聯絡方式
超扯的你知道嗎?
3 個月的試用期完全沒人問聞
但每一天都好生期待
直到 9 個月後才看到老闆的真面目
而他
不會說話就算了
還一直哭哭
不會穿衣就算了
還噴屎噴尿
不會走路就算了
還搖搖晃晃

後來
老大終於能溝通了
但是
第二個老闆又來了
到底是我有媲美梅西右腳的準度
還是守門員是英格蘭來的
奶油手不是奶油獅雖然老闆家很多那個牌子的彩色筆
男老闆+女老闆
最近很流行的雙 CEO 制度大概就是這個概念
跟比較理性執著的生理男老闆相比
生理女老闆顯得感性彈性調皮搗蛋
必須處處討好
接受 PUA
我才能取得她的芳心

幾年下來
我對 2 位老闆們的敬仰如滔滔江水
有增無減
即使
一般是公司福利會有點心下午茶
我們是員工卻要幫忙張羅柳橙汁跟銅鑼燒
一般是公司要辦員工旅遊犒賞辛勞
我們是員工卻要帶他們國旅走透透
這幾年還出國三次 - 上海沖繩北海道
明年甚至招待東京迪士尼

隨著年資的累積
逐漸獲得 2 位老闆的信賴
能夠擔任司機、嚮導、陪遊、伴讀、家教、保鏢、洗衣工、掃地清潔這些令人尊敬的職務
更不用說
每天都在爸氣外露地負擔會計財務總務這些能撐起一間公司的要職

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
兼撞鐘的校長上滿了班
到全聯買了一個起司蛋糕給江爺爺
一個 Hershey's 巧克力蛋糕給本人

是給 2 位老闆
深信天道酬勤
回到家繼續洗衣摺衣洗碗收玩具整理書包
以不負當初被老闆們指定此職務的使命

這差事
往好處想
是任勞任怨不怕 OKR
耐操好用不擔心被 Review
決心一路幹到底
每年都拼當績優員工
打遍中和無敵手」
過去幾年,我已經撰寫了 4 篇「屁孩的啟發系列」,每一篇至少有 6 個對人生 / 職涯的叩問,而這一篇文章是 EP5,也就是第 25~30 件屁孩教會我的事情。
▍ 25. 無論是「真誠的刻意」或「刻意的真誠」,只要夠真誠,都會被視為真誠。
一直以來非常黏媽媽的女兒,最近終於轉性了。
奢求她的愛 5 年了,總感覺抓不住她,一下子靠近、一下子離遠,摸不住的距離讓人迷惘。索性,愈長愈大的她,愈明白:「媽媽與她命運相繫,爸爸則是前世情人,緣起前世,緣定今生。」
那一天,我打理好一切家務跟孩子就寢前的準備工事,準備出發跑步。妹妹跑過來,摸著我的手,視線看向我的左手臂和右手臂,用好溫柔的語氣說:「爸爸你怎麼了?怎麼紅紅的?」
我回答:「爸爸蕁麻疹,所以紅紅癢癢的。」
她接著說:「好像被蚊子叮,腫種的,爸爸有很癢嗎?」
「還好,爸爸有吃藥了,謝謝妳的關心。」我回答。
「爸爸,那裡脖子怎麼了,有點紅紅、流血。」女兒繼續打量我,跟屁屁偵探一樣,檢視我的脖子後,問道。
「喔沒事,那個小破皮,不痛不痛。」我說。
「那爸爸跑步快點回來喔。」她再一次以糖蜜般的真誠關懷向我道別,也融化了爸爸的心。
觀察力+共情力=情商的基礎。5Y11M 的妹妹此階段的觀察力與共情力,是讓人十足驚喜的。與相對比較粗枝大葉的哥哥相較,不知道是不是女性基因還是星座的關係,妹妹真的貼心很多,而且總是非常主動地表達心中的感受,不管是做惡夢、學校有人欺負她、還是吃到麥當勞薯條好開心。
網路上描述 5 月 1 日出生的金牛座的人是這樣說的:
1. 她有一種天份,能將周遭的一切所見、所思,與旁人溝通討論。
2. 她所觀察的事情幾乎都和人有關,他特別在意「人」這種生物。
3. 她的陳述都是一語中的、簡潔有力,這一天出生的人通常都能把內心的感受清楚表達。
4. 她總是坦率直言,往往因爲誠實而受到敬重。
總是讓父母捧在手心上的妹妹,因為她敏捷的雙眼,以及真誠的話語,讓苦澀的生活甘甜許多。她的真誠,也讓我想到之前遇過的小故事:
2021 年年底,我跟老婆購入新車 CRV 5.5,是人生第一台自力買單的四輪車輛。雖然不是什麼名車,還是覺得驕傲。
時值動蕩搖擺的 2021 年底,用平凡夫妻的積蓄買下那台車,也算是完成一件大事。
送走了 18 年的 CRV 2 代小銀,迎來了全新的 CRV 5.5 胖白。
與其說是念舊,不如說 CRV 真的是好開、實在。
目不暇給的「早餐圖」中,有風景 Style 也有動畫 Style;有金句 Style 也有樸實 Style;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
其實,我們的業務在購車後的兩、三個月都蠻知無不答,每次我們在 Line 群組中舉手發問時,總會幫我們解決問題。之後,就回歸正常化,大家各自忙碌各自的人生,確實也不必假惺惺地噓寒問暖。
後來,就到了車險到期一個月前,業務在群組裡跟我們做了首次的說明,溫馨提醒我們要及早續保。爾後的 2-3 週,就如上面所述,他都非常勤勞地用砲彈連發的「早餐圖」提醒我們,刷存在感。
每天早上一定都會收到溫暖的問候,一開始覺得對方好刻意,之後覺得也蠻真誠的,甚至會有點期待。我那時還跟太太說,「這個技術還蠻高明的,不會太 Hard-Push,但每天看到業務傳來的『早餐圖』,也確實有提醒我們要跟對方續保的功效。」
故事的結局有點不令人意外 -
我們在綜合比較下,買了別家的保險。跟業務員說明後,他不但再次消失在汪洋大海中,我跟太太,也從此失去了欣賞早餐圖的權利以及福澤。
講這個故事,是想回到職場溝通的 3 件事 -
· 別等需要人家時才溝通;不要不需要人家時就斷開溝通的鎖鏈。
· 目光放遠,關係拉近,不要總是著眼於當下的關係
· 再連結 - 「沒有要在當下索求任何好處」,而是單純出於想跟對方再次連上線、保持溫度以及互相了解每個階段的狀態以及專業。一個再連結的技巧,是我會偶爾在 Line 上跟過去的老長官或者前輩打招呼,問候對方的近況,並更新自己的工作狀態等。特別注意的是,在平常日這麼做,代表你是真的想到他。而不是在逢年過節時,為了打招呼而打招呼,更不用說,逢年過節時,大家都在「新年快樂」,更顯得無足輕重了。說到這裡,正在讀文章的你,也許會說,哇,這人也太刻意、功利、矯情了,但我必須要說,當你把真誠加在招呼或者問候中,就變得自然而舒服了。想一想,無論是「真誠的刻意」或者「刻意的真誠」,只要夠真誠,都會被視為真誠。
▍ 26. 在江湖混的就是人設,建信心、被認識
就讀小一的葛格,每天 7:10 必須起床,沐浴淨身,趕緊吃早餐,才能趕在 7:40 出門;還在就讀大班的妹妹,其實可以晚點起床、晚點出門,但因為配合爸媽上班跟葛格上課的關係,必須早早起床。特別是冬天時,從溫暖的被窩中醒來,確實是不容易的事情。
於是,我每個晚上都要給她心理建設:「妹妹,你很重要喔,晚上早點睡,每天早上賴一下下床就趕快起來尿尿、換衣服。」
妹妹繼續低著頭拼樂高。
我接著碎念:「妹妹,你真的很關鍵喔,葛格要準時不能遲到,你不賴床,葛格就可以準時,不用被罰寫課文。」
妹妹繼續低著頭組樂高,樂高城堡愈來愈高。
我接著洗腦:「妹妹,你知道嗎?你是『關鍵阿妹』,只要妳準時,葛格也會準時,不會被記點;把拔跟馬麻上班都不會遲到,不會被老闆罵。一人準時,全家準時。」
妹妹突然放下手中的樂高,抬起頭問:「你說,我是什麼?『關鍵』……『阿妹』?」
「對對,『關鍵阿妹』,你是『關鍵阿妹』,一人準時,全家準時。」我抓緊關鍵時刻強化她的信念。
隔天早上、隔天的隔天的早上,她連 2 天在葛格完食早餐前跑到玄關穿鞋子,大喊大叫說:「『關鍵阿妹』來了!快快快快快,阿妹準時,全家都準時喔。」
還在穿褲子的把拔,頓時變成落後指標……
這讓我想到總統大選時,有一篇描述柯文哲的精彩文章,標題是〔柯文哲圈粉術,他如何讓自己成為年輕一代的政治初戀〕,裡頭形容柯文哲透過《這就是科學》、《柯P老實說》等網路系列影片,形塑柯文哲「理性、務實、科學」的人設。另外,柯P身上也有多重標籤—如外科醫生、「阿北」;講話誠實、很真,所以偶爾失言。讓他這個人不無聊、很吸睛。「在網路上,當這種#hashtag(標籤)越多,大家對你的興趣就會越高。」文章這樣總結。
不管是咱家女兒的「關鍵阿妹」這個單一標籤,或者柯P身上如「外科醫生」、「阿北」、「網紅」的多重標籤,確實讓人更增加記憶點的同時,也強化了個體的某種自信心,不是?
▍ 27. 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別放縱善變的情緒。
「我再也不要跟妳玩了!」怒氣沖沖的葛格大聲地說:「哼!為什麼每次都要聽你的。」
「那有每次!之前看卡通我不是都讓你先看!我還不是都聽你的!」妹妹不甘示弱地回嘴。
「那我……再也不要跟妳玩了!」被將了一軍的葛格,似乎有點詞窮地重申主張。
兩個人就這樣冷戰了好長好長一段時間,大概……7 分鐘吧,就一起牽手泡澡去、玩玩具玩了超過一個小時。浴缸裡的水散漫地滿溢出來,搞得浴室濕搭搭。
小孩子的怒氣通常是來假的,一瞬間就不復見;大人的怒氣呢?大人的怒氣,通常是來真的,一瞬間就像山洪,稍一不慎,很容易搞得滿城風雨,或是,腥風血雨。
長我 5 歲的研究所學姊 Ashley 在區塊鏈相關公司擔任 RD 部門主管,直接管理 3 個人,直屬主管是 CEO。
那天,我們約在一間板橋的 Louisa 聊天,我都還來不及品啜剛送來的小農咖啡 Flat White,Louisa 就開啟了訴苦模式:
「Elvis,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
E: 「我不懂,你的意思是?」
A: 「說來話長,我不是去年才換到現在這家公司嗎?本來前途看俏現在前途黯淡了啦!」
E: 「甚麼意思?怎麼了?」
A: 「上個月,我跟團隊中最資深的工程師槓上。他質疑我的專業能力,我質疑他不知長進;我念他進度落後,他說我沒給方向;我給他最後通牒,他不痛不癢。最後我們在會議上炸鍋了,罵到祖宗十八代,不留餘地那種,鬧得全辦公室沸沸湯湯。」
E: 「兩造最民視鄉土劇、最難堪不給臉的那種爭吵,最後變成全城茶餘飯後的話題,對嗎?ㄟ,你該不會一直用你那句有毒的口頭禪 - 『恕我直言』開頭吧?」
A: 「天吶,你怎麼知道?」
E: 「因為你也常常『恕我直言』我啊,我都忘了提醒你趕快戒掉。這句話超有毒,很像是我國中數學老師拿起大棍子要體罰我時,都會說一句,『老師是為你好喔』。難道自己認為好的建議,就可以不重視禮貌嗎?說回來那件事,結果呢?」
A: 「結局超展開。有人在傳我那位同事因為我是空降的,從第一天就不服氣、不服從;有人在傳我從到職第一天起就對那位同事處處找碴、挑三揀四,只因為他很『貴』;有人在傳我們兩個都各自有各自的問題,一個腦袋有洞,一個品行不良。你說,我是不是無望了?」
E: 「重點是老闆怎麼處理?」
A: 「你提到重點了。這又是另外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他說,你們吵架那天我不在,所以我不會選邊站。這樣吧,他調到 Florence 那個 Team 好了,畢竟他才氣好;對了,那不你另外一個 Team-Member 也給 Florence 管好了。你帶好另外那個菜鳥就好。」
「鷸蚌相爭,誰得利了?Florence。因為有人吵架,他漁翁得利,不費吹灰之力,管理權及影響力就變大了」我說。
在職場上,誰不受委屈?在溝通上,誰不是傷痕累累?
然而,底線中的底線確實是「不動怒」。你可以很生氣但不飆罵;你可以漲紅了臉但 Hold 住。在職場上,我親眼目睹過幾個情緒失控的案例,每一次流血都是大動脈式的慘烈。血流成河。
面對面的情緒失控,旁人嗑瓜子看戲,場面尷尬難看,往往後患無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電話對電話」的情緒失控,尤其無解,只有兩造的你來我往、刀光劍影、劍拔弩張,而且只有當事人,沒有目擊者,往往遺臭萬年。
在電話中控制不住脾氣動怒的,掛對方電話的人,不但是隔空喊話、在空氣中甩巴掌,更重要的是,先當了輸家。
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別放縱善變的情緒。
▍ 28. 零用錢制度啟用中,人生就該老老實實
孩子們用自己白手起家存的錢買下了火伊布與冰伊布。
跟朋友 Hank 及 Colly 去日本玩時,聽他們描述以任務獎勵的方式,激勵孩子成為更好的大人。除了每天可鼓勵其完成對應任務外,真的要花錢時,也會問孩子:
「要用自己的零用錢嗎?」
無形當中,也培育孩子養成金錢觀。從旁觀察,覺得這招還真的不錯,因此從回國後,便開始每日「21 點前完成吃水果+喝牛奶+刷牙+收拾房間」的任務,只要確實完成,每人可獲得 10 塊錢的獎勵。
後來,他們一五一十地存到了 200 元,然後到金玉堂各挑了一隻寶可夢,是人生中第一次自己賺錢,並為自己買下禮物。
這讓我想到自己在人生中的打工處女秀,不是在飲料店、速食店,而是替政大選舉研究中心、中研院等單位擔任超過 8 次「問卷面訪員」,展開我的「業務人生」。一般學生都比較喜歡當電訪員,在辦公室吹吹冷氣、吹吹嘴皮舒舒服服的,我偏喜歡挨家挨戶地拜訪,想用自己的誠意打破每一顆冰冷的心。從詭異的家庭主婦到 67 歲還在嚼檳榔的江湖味男人,全都讓我登門拜訪,現在想起來真覺不可思議。印象深刻的是,「93年立法委員面訪案」時,該次所有面訪員的平均成功份數是 12 份,但我一口氣完成了 42 份,還橫跨高雄市、台北市、新北市三個區域,最後獲選「優秀訪員」。有一回,一位受訪者將我阻於鐵門外,還打算放狗咬我,經過我半小時的悉心解釋,她不但接受訪問,結束後更送我兩粒橘子。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紮紮實實憑藉努力獲取報酬的快意。
▍ 29. 守本分就輸了
跟喜歡多方嘗試的妹妹相比,葛格確實保守的多。
建議他上游泳課,說要「思考」一下,思考了一年多,好不容易答應,還是因為妹妹要跟他一起上課。
建議他上羽球課,說要「思考」一下,思考了 6 個月,好不容易才說可以試試看。
建議他看 Netflix 的其他卡通,說服了一年多,才從「汪汪隊立大功」、「阿奇幼幼園」升級到「寶卡夢系列」。

出圈 – 走出舒適圈,從來不是件舒適的事情。卻是職場工作者的必備心態之一。2022 年 7 月 14 日出刊的《商業周刊》,封面上斗大的標題就寫著六個字──「守本分就輸了」,副標題是「PChome170億衰敗啟示 - 曾經的第一,為何市值只剩momo 5%?22年首見衰退、去年賺不到1億、執行長閃辭!」。「守本分就輸了」這六個字,正好可以借用來談如何在職場出圈,跨域這件事。

而這邊談的跨域,談的其實並非轉職,而是在每份工作中尋找加值機會 – 多數人在工作中習慣有什麼做什麼,鮮少「仔細檢視」工作具體包含的面向。透過拆分工作裡有哪些dimension(面向)、它們分別可以訓練哪些能力,如果完成這些面向,可以如何躍升到新的職位高度。例如,20 幾歲在統一從事咖啡工作時,原本的職務定位是咖啡豆的 B2B 業務,身為一個新鮮人,肩負許多重責大任,除了必須在沒有典範的狀況下,建立起商業模式外,還要以一個菜鳥之姿,獨自跟麥當勞、肯德基、Starbucks、王品集團等老謀深算的採購提案。接著,我在2010年被派往巴西考取「巴西專業咖啡鑑定師」證照,是全公司前無古人的第一人;我們的團隊不斷厚實專業,提供客戶專業的「咖啡教育訓練」課程,樹立了業界無法超越的標竿。不僅如此,我亦負責咖啡生豆操盤,勤做功課、分析趨勢,與多國廠商詢價、議價,看準時機採購,在一年內替公司賺入逾千萬新台幣利差。最後,回到了我的行銷本位,提供客戶咖啡豆的行銷提案等。簡而言之,縱向而言,咖啡從生豆開始,到最後一杯咖啡 ( From Bean To Coffee ) 的生態鏈我都清楚 Ins And Outs;橫向而言,從咖啡生豆的採購、咖啡機的選擇、咖啡飲料菜單與品項、咖啡豆銷售、行銷、業務等我都要求自己摸熟,如此「跨維度」的工作經驗,也讓我在統一的第一份工作,就做了跟一般 B2C 行銷專案經理截然不同的事情,也養成了持續拓寬技能的心態。
賽斯‧高汀(2007) 在《誰說加油站不能賣鞭炮》一書中,為拓展極限的新手準備了 5 個小秘訣,也是五種可以馬上練習的簡單方法:
1. 今天的晚餐就嘗試一樣沒吃過的食物,明天晚上再試試另一樣。
2. 明天上班途中,聽你討厭或沒聽過的音樂類型。
3. 每週讀一本從未翻過的雜誌。
4. 每週一次,和不同圈子的人碰面;參觀一場你對主題沒什麼興趣的展覽。
5. 改變辦公室的擺設(賽斯‧高汀(2007)。〈嗜改成癖〉,《誰說加油站不能賣鞭炮》。頁69-70。臺北市: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試試看。
▍ 30. 給予反饋的不敗公式之一 - 「我喜歡」+「我喜歡」+「我在想」
在安親班老師的耐心調整下,7Y2M 的葛格已經寫得一手好字,既工整又性感,看得出來每一個字的雕塚都下了不少功夫。
然而,求好心切的把拔總是還有想要他訂正的地方 –
「葛格,你那個『電』那排的最後一個字那個勾好像太長了,要不要重寫一次?」
「葛格,你那個『過』那排的第 6 個字好像分得有點開,要不要重寫一次?」
「葛格,你那個『冬』那排的最後一個字的下面那一點好像太大了,要不要重寫一次?」
葛格看著我,冷靜而沈著地說:「你沒看到老師都打勾了嗎?那就是全部正確了。」
說完,他繼續看《屁屁偵探咖哩香料事件》去了。
我想到之前學過的一個給予反饋的公式,叫做「我喜歡」+「我喜歡」+「我在想」,總之,先給予重複的肯定,一定要有 2 個「我喜歡」,才代表誠心讚美而不是敷衍了事,最後加上「我在想」,而不是「可是」、「但是」、「然而」這些負面的轉折詞。
例如:
那回到我給葛格反饋的場景,應該這麼操作:
「葛格,『我喜歡』你這一頁的很工整,特別那個『土』字你寫得很正確。上面那一橫較下面那一橫短。」
「葛格,『我喜歡』你這一排的『雨』寫得很漂亮正確。」
「葛格,『我在想』你那個『冬』那排的最後一個字的下面那一點好像太大了,要不要重寫一次?」
▍ 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No One Is You and That Is Your Power.(你就是你,那獨特的力量比你想像中巨大。)
「馬麻,我覺得自己好醜。」正要進房睡覺的妹妹,突然語出驚人。
「怎麼啦?怎麼這樣說?」被嚇到的媽媽趕緊問。
「為什麼我這麼醜?我覺得『包包』很漂亮。」妹妹嚴肅地說。
「包包?」我狐疑地問。
「就『包小美』啊,她中班。她很漂亮、很可愛。」妹妹回答。
有點嚇到的父母趕緊抱著她說:「妹妹,不要這麼說,你很漂亮。爸爸媽媽都覺得你很可愛。」
在心裡,我也送給妹妹一句有點深的話:「No One Is You and That Is Your Power.(你就是你,那獨特的力量比你想像中巨大。)這也是我最喜歡的雞湯話之一。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第十二章、四十人生教會我的 6 件事

巴菲特 16 歲那年,一個精靈跟他說:

「我將送你一台車,任何都行、全新的。只有一個條件 - 這是你這輩子得到的最後一輛車,你得用上一輩子。」

「要是發生這種事,收到它後,我會研讀五遍操作手冊,絕對會把這部車停在車庫裡,稍有一點凹痕或刮傷,一定馬上修補好,以免鏽蝕。我會細心照料它,因為它得讓我用上一輩子。」

「你的身心和這輛車沒兩樣。你只有一顆心和一副身軀,必須用上一輩子。如果不細心照料,40年後你的身心將成為破銅爛鐵,就像缺乏照料的車子。」
當你詢問自己,「未來想成為甚麼樣的人」、「接下來要學習甚麼新技能?」、「下一份工作要做甚麼?」等問題,就能慢慢了解,自身所在意的人事物是甚麼。接著,才更有機會付諸行動,把目標分級處理(出自〔上班瞎忙、下班懶散?時間的成本高昂,無法重來,請花在最重要的事〕,《經理人月刊》,Nov. 2021,no. 204,頁 79)。
當聽到有人罵你時,不要及時反應敏感,很容易生出是非。如果人家不喜歡你,因而說出一些故意誣賴、栽贓、辱罵的話,我們不需要猛力揮棒來回應,因為那個球投得太壞,你再使力也不會打出全壘打。壞球,不要打;值得打的球,再回應就好!(來源:網路文章)
情緒很高張的時候、快要爆炸的時候,在心中數 1 2 3 4 5 6,或者數六個你喜歡的體育明星或藝人或網紅,數完後,理論上心情可以平復很多。

#摘要的摘要
【文章標題】你擔心的事 90% 不會發生!想把日子過好, 3 種不當思維模式一定要戒
【出處】《告別壓力》

▍ 問題意識 - 4 種「過分情緒病」

#1 過分煩躁
#2 過分生氣
#3 過分憂鬱
#4 過分內疚

▍ 情緒何來 - ABC 理論

A:觸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 。比如說,孩子考了倒數第一名。
B:對事件產生的信念看法(Developing Belief) 。比如說,家長認為孩子考倒數第一名,他不能接受,很生氣。
C:採取的行為與情緒反應(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 。比如說,家長把孩子揍一頓,或者為孩子請了無數的家教,讓孩子晚上不能睡覺,只能學習。

關鍵在 B。

▍ 不當思維 - 3 種模式

#1 自己嚇自己
#2 把「應該」無限上綱
#3 合理化、迴避、或否認問題

▍ 如何擺脫 - 1+3 個反思

#1 首先問:「我」能不能做更好的選擇」?
#2 從 3 個角度反思:
自己的角度 / 他人的角度 / 關於當下這種關係的角度。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7906?utm_source=copyshare

Image Source: https://pixabay.com/photos/depression-sadness-man-attachment-2912424/

為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懊悔,是再顛倒不過,不如原封不動地接受它,記取當中的教訓,然後平靜地繼續過生活,把自己看作一個現象,其中的環節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對於別人可以寬容一點,至多可以為他們感到遺憾,永遠不必因為他們而動怒,也不必為他們而興奮,一切都是為了我們自己而存在,為我們的目的服務。最曉得如何統御他者的人,永遠也是最能看透人性的人。每一個必然之舉都是合理的,而只要是有利的,就都是必然的。每一個在不必要的情形下造成別人麻煩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只要我們開始懊悔,開始懷疑自己,就會變得容易受到公眾的輿論控制。如果一個不道德的行為是必要的,那麼對我們而言它便是道德的。
~尼采
(摘自《瞧一眼尼采》(Peter Zudeick,黃添盛譯,台北市:商周出版,2007,頁33))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補充資料 / 書摘 / 聽眾筆記:
第十三章的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
別停止折騰。
~李榮浩在 2020 中國好聲音
對隊員「斑馬森林樂隊」的提醒

方外篇之一、新創經歷教會我的 6 件事

2014 年年中,我正在美國爾灣出差,接到了一通來自台灣的電話,電話那頭是一位素未謀面的Adecco 獵頭,她問我有沒有興趣離開咖啡業界,有沒有興趣加入新創?我還沒來得及回答,她就敏捷地切入重點:「第一、它們是電動機車,但不是傳統充電那種,有殺手級應用,而且Management Team 大有來頭;第二、他們給人的薪資預算很高……」
一個月後,我跟小主管面試,他遊說我說:「你的下半輩子,要繼續賣咖啡,還是改變世界?」
42 天後,我跟行銷副總面試,他說:「我們第一個面向世界的實體門市,叫做『全球體驗中心』,會開在台北市的一級戰區、熱到不行的熱點,一個讓你沒有理由說沒有人流的絕佳地點。」
47 天後,我跟業務副總面試,我記得他似乎不曾露出微笑過,而是不斷刁難我過去沒有相關的門市管理經驗,卻在面試尾聲時自信十足地分享:「我們要做的是全世界的生意,從台灣伊始,出海,是遲早的事情」;
30 分鐘後,我被帶到另一個會議室,Gogoro 創辦人暨執行長Horace 坐在我面前,開始描繪這個能源科技新創的宏大願景,講完了他的願景,他問我:「Elvis,那你的夢想是甚麼?」
這種理想題我早已有準備,便胸有成足地回答:「我想引用之前看中國歌唱比賽節目〔中國好聲音〕時,有位歌手的話- 『我沒有夢想。我專注於做好眼前的事情,夢想會自個兒朝我走來』。」
我自以為是地又重複了一次:「我沒有夢想。我專注於做好眼前的事情,夢想會自個兒朝我走來。」
Horace 看著我的眼睛,過了大概三秒鐘,用帶點不可思議、難以置信的語氣說:「你怎麼可以沒有夢想?」
我在 Gogoro 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與之共舞,感觸良多、教訓無數,這邊,也想分享幾件寶貴的事情,給所有大無畏的、傻裡傻氣的、憧憬新創的你(妳):..........................................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方外篇之二、用戶社群教會我的 6 件事

Gogoro 的 6.33 年,是職涯至今待最久的一份公司。那幾年,自己的年紀也恰好是 30~40 歲中間,因此很幸運地累積了非常多。一開始,我在 Gogoro 第一個職務其實是在其首間實體門市 – 信義全球體驗中心擔任總店長,十個月後,因為總部有 Community Manager 的職缺,我於是成為前無古人的第一位 Gogoro's Community Manager。後來成為資深車主社群經理 / Team Lead,最多帶到五位同事,透過線上跟線下操作,轉動Gogoro 社群,產生大量行銷內容與媒體效益,並創造正向改變,引領 1,303 位車主創下金氏世界紀錄。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我們一開始是沒打算要做用戶社群的。但我們很快地觀察到,第一批願意相信 Gogoro 這樣翻轉式創新服務與產品組合的用戶,大多數都是 Innovator ,而他們也都是在網路或口碑傳播上講話擲地有聲的人。如果能夠全心全意地傾聽他們的反饋、真誠地與其交流,這群早期用戶,必然會是最佳的 opinion leader 。
於是,從這群用戶開始,我們建立了核心同溫層,然後不斷得從中心外擴、外延,讓第二層、第三層的用戶都產生想往核心衝的慾望與行動,甚至連原本買了車只當通勤使用的車友,後來也都參與車主活動;最終,外圍尚未購車的「吃瓜群眾」會從牆外向裡面張望,問:「所以你們裡頭在熱鬧什麼?好像很好玩?」正所謂「小眾狂歡,大眾圍觀」。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我 2020 / 1發表在《天下雜誌換日線 – 世界職人故事》的這篇文章: Gogoro 「元老級」社群經理真心話:談流量前,先問問你為社群做了什麼?
方外篇之二的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情:
「跨界其他超狂社群」。2020 年,我們跨界如:Dcard 、 Klook 、 GoPro 以及 RE-THINK 重新思考等四大社群,完成規模不一、但同樣極具柔軟度及延展性的企劃,藉由勇敢跨出同溫層,Gogoro 社群才能變得更有魅力、更多元、更有自省力(其他社群成員不見得你喜歡你),才能進一步進化。
方外篇之二的最後「再」一件重要的事情:
如何達成「社群自轉」:
相關文字已累積在:

方外篇之三、閱讀教會我的 6 件事

Netflix 韓劇《低谷醫生》16 個金句精選:

#1:
「雨總有一天會停,
希望我們不要輕易認為這個悲傷會直到永遠。」

#2:
「原諒一個人不是為了那個人,
而是為了自己。」

#3
「我至少要把難過和不滿表現出來,
雖然說結果不會有甚麼不同,
但是把我的心聲說出來對我自己會比較好。」

#4
「當盡了全力卻還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時,
只要稍微失望一下下,
然後期待下一次的幸運,
默默為明天做準備就可以了。」

#5
「雖然今天很幸福,
明天也可能會忽然變得悲傷,
但是沒關係,
有悲傷的我就會有幸福的我。
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承受悲傷與不幸的力量,
這樣就足夠了。」

#6
「我是會把最想吃的東西留到最後的人,
所以我也把幸福留到後頭。」

#7
「既然你已經倒下了,
別加油,
就躺著吧!
既然倒下就休息一下吧!」

#8
「人們總是過於輕易提起他人的痛苦。」

#9
「人在向他人尋求意見的時候,
其實都已經做好決定了。」

#10
「從小就被過度期待的我,
總是受必須要滿足期待的壓力所苦。
那股壓力一直延續到我長大成人。」

#11
「你的心腸這麼軟,
要怎麼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12
「這些假設的想法,
無止盡地折磨我們。」

#13
「我們還不曉得該如何處理這麼巨大的悲傷,
所以我們假裝著什麼事都沒有。」

#14
「怨恨一個人是多麼累的一件事。
煎熬、難受又氣憤,
把感情用在那上面,
會讓你非常痛苦。」

#15
「比起優秀的女兒,
我更喜歡健康的女兒,
不管你怎樣,
媽媽都愛你。」

#16
「我的人生是如此苦澀,
但你卻像是鹽田裡的糖果。」

資料來源:
https://www.voguehk.com/zh/article/art-lifestyle/doctor-slump-quotes/

https://news.tvbs.com.tw/entertainment/2428962

https://www.harpersbazaar.com/tw/culture/drama/g46785531/doctor-slump-quotes/

https://www.elle.com/tw/entertainment/drama/g46847387/vallydoctorquote/

《不夠善良的我們》金句中的 8 個金句

▍「你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為了抵達那個目標,
必須先經歷多少痛苦,
你計算過嗎?」

▍「我好像已經很久,
都沒有那種『好快樂』的感覺了,
大概是因為我不知道還可以追求什麼?」

▍「一個人只要解決孤單這一題就好,
兩個人呢,
就會生出一大堆的麻煩。」

▍「你到現在都沒發現,
自由業是沒有自由的嗎?」

▍「你五十歲就退休啦?
你有沒有想過,
你會活到幾歲?
那你五十到八十的錢存夠了嗎?
我告訴你,
起碼兩千萬。
你確定五十歲前能存到兩千萬,
然後退休?」

▍「跟你講再多,
你也不懂那種就快要老了的感覺有多恐怖。」

▍「你知道自己扛著自己有多累嗎?」

▍「我還以為40歲真的不惑,
原來只是煩惱變另一種。」

Source: https://tw.news.yahoo.com/%E4%B8%8D%E5%A4%A0%E5%96%84%E8%89%AF%E7%9A%84%E6%88%91%E5%80%91-30-%E5%8F%A5%E8%A7%B8%E5%8B%95%E5%85%B1%E9%B3%B4%E7%9A%84%E5%AF%AB%E5%AF%A6%E4%BA%BA%E7%94%9F%E9%87%91%E5%8F%A5-%E8%AA%B0%E9%83%BD%E5%AF%82%E5%AF%9E-%E5%9B%A0%E7%82%BA%E5%AF%82%E5%AF%9E%E6%98%AF%E5%BF%85%E8%A6%81%E7%9A%84-214900777.html


贈禮:人生最大的目標應該是甚麼?快樂

總結

曾寶儀:
「既然我認識了你,我能為你做什麼?」

藏傳佛教的大寶法王回答她:
「妳做好妳自己就好。」

hashtag#妳做好妳自己就好

節錄自瓦基閱讀前哨站文章 -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讀後心得與三個收穫 | 閱讀前哨站 (readingoutpost.com)

「你熱愛的」、「你擅長的」、「你能獲得的回報」,以及「這個世界需要的」,而這4個概念的重疊之處,就是「Ikigai」。也就是說,當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能夠帶來快樂、成就感、能夠回饋社會,如果還有幸能從中得到相對的回報,那麼就體現了「Ikigai」的核心價值。

Ikigai其實也是找到「生活的價值」,比起單單「幸福」二字,Ikigai 在意義上更多了一種實際踏實感。

Source: https://lnkd.in/gVrrf7ZG

Micro Speed; Macro Patience.
小事情要有效率;大目標要有耐心。
如果你問我,這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我認為它會是:

筆者簡介:

林奐名,目前在餐飲新創擔任營運總監。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卻從未擔任一天的正職記者。過去 5 份工作皆任職於知名企業:統一、雀巢、85度C、Gogoro 和恆隆行。他是 Gogoro 首批開疆闢土的員工之一,前後 6.33 年,先在其首間實體門市 – 信義全球體驗中心擔任總店長,後成為 Gogoro資深車主社群經理,透過線上跟線下操作,轉動 Gogoro 社群,產生大量行銷內容與媒體效益,並創造正向改變,引領 1,303 位車主創下金氏世界紀錄;亦曾率領 Gogoro 用戶社群行銷團隊以「團隊名義」獲選為《經理人月刊》2020 年度「100MVP經理人」之一!更曾以英文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執行簡報。加入 Gogoro 前,是貨真價實的咖啡職人,號稱血液裡的咖啡因濃度高達 95%,並擁有「巴西專業咖啡鑑定師」與「國際咖啡品質鑑定師」雙證照。就學時即任政治大學職涯發展中心中、英文履歷表寫作與面試顧問團團長,並擔任英國國家廣播電台 (BBC) 特約口譯員、美聯社 (Associated Press) 實習記者等,亦曾遠赴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院攻讀交換學生學程一年。至今共累計超過 182 場教育訓練以及演講經驗,主題橫跨社群行銷、咖啡、履歷表/自傳/Cover Letter 撰寫、面試技巧與職涯諮詢等主題。
若有任何合作需求,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6會員
191內容數
曾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執行簡報。累積超過181場演講或訓練,主題涵蓋:履歷表/自傳/Cover Letter撰寫、面試技巧與職涯諮詢、社群行銷、減醣心得與體適能、咖啡等;著作散佈在《大人學》、《Cheers》、《商業週刊》、《104》等。也在 104, 1111, Yes123, Sofasoda 等擔任職涯顧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