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播種與收成:羊子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羊子喬(1951-2019),本名楊順明,出生於臺南佳里,東吳大學中文系、臺師大臺文所畢業。曾擔任遠景出版社主編、前衛出版社總編輯、自立晚報資深編輯、《臺灣大百科》文學卷主編等,著有詩集與散文集若干,編有《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等,獲頒南瀛文學獎。

在臺灣文學領域中,能夠兼擅創作、評論、史料蒐集等面向的寫作者不多,羊子喬便是其中之一。出生於戰後的羊子喬,對「傳承臺灣文學」有著極大的貢獻,而在建構臺南地方書寫體系的背後,他的苦心更是難以磨滅。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觀看這位臺南詩人的生命故事。
 

▎佳里,羊子喬一輩子的「家」

繼吳新榮、莊培初的前輩作家,羊子喬故居也在2021年9月由臺南市文化局正式掛牌。

如同向陽的評價:「羊子喬的詩,無論表象上是對政治的批判、社會的關懷或是對情愛的歌詠,實則都是出於他無可救藥的感性與浪漫。」生根於臺南佳里的羊子喬,早年深受漢學影響,抒情的性格自然流淌在他的血液中;直至經歷鄉土文學論戰,他的寫作才開始大量結合土地關懷、社會寫實和歷史意識。

想像坐落於佳里的故居,羊子喬曾經在那片屋簷底下生活、創作。儘管受到人文薈萃的鄉土薰陶,羊子喬在鹽分地帶好友陳豔秋的眼中,卻是一位極其嚴厲的人:「當年我初寫小說,每有新創作,鹽分地帶夥伴們像武忠、吳鈎、勁連、崇雄都不吝鼓勵,只有羊子喬對我最嚴厲,總要雞蛋裡挑骨頭批評。」

嚴格對待他人作品的羊子喬,自我要求也同樣地高──在創作上雖以詩為主,但他其實寫過一篇小說〈沙西米〉,只不過「越看越不滿意」,所以一直在修改。

活躍於1930年代的鹽分地帶文學反映了臺灣農村的變遷、揭發了南臺灣農村的困境,可以見得這些鹽分地帶作家具備了一種對於地方的「責任感」。這些立基於土地的鄉土關懷,顯現出了人與土地的關係是如何密不可分,正如同羊子喬所主張的:「文學必須扎根於泥土」。
 

▎扎根於泥土的文學社群

對臺灣文學具有重要意義的「鹽分地帶文藝營」,其實是鄉土文學論戰以後,羊子喬與黃勁連、黃崇雄、杜文靖等人一起策畫、籌辦的文學活動。除了鹽分地帶,羊子喬也是當時重要詩社如笠詩社、主流詩社的成員,由此可以觀察出他在文學社群的活躍。

在實際的創作上,羊子喬並非斷裂地書寫土地,在他的作品中藏有深厚的地方情感和歷史意識。以他在1983年發表於《中國時報》副刊的〈白鷺鷥〉一詩為例:

風車不願在鹽田留言
白鷺鷥磨亮了閒愁
以縮起的單腳練習孤獨和寂寞

除了單純從鄉野景色來理解詩中的意象,其中的「風車」和「鹽田」正指涉了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兩個詩社群──「風車詩社」與「鹽分地帶」。詩中的「不願」巧妙表現出了兩個群體的文學性格,同時道出了當時以文學為志業的人是多麼「孤獨和寂寞」。

相較於和黨國體系關係密切的「中華民國筆會」,羊子喬也曾參與本土派經營的「臺灣筆會」,並且成立「鹽分地帶分會」,繼承了鹽分地帶的精神──「鹽分地帶」在日治時期也曾以「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作為分支的據點──戰後的羊子喬在文學社群的運作上,似乎隱隱連結了兩個時代。
 

▎臺灣文學的「資料庫」

單純的創作並無法讓羊子喬滿足,已屆50歲的他不改勤於尋索的心,以《黑潮輓歌─楊華及其作品研究》論文「補拿」了臺師大臺文所的碩士學位。對於這位日治時期寫下最多新詩的詩人,羊子喬在相關資料非常稀少的情況下,不畏艱辛地完成了楊華的研究,讓臺灣人能夠認識、了解當時的文學風景,對文學傳統的延續貢獻重大。

除了楊華,羊子喬也是鹽分地帶史料統整的重要推手。因為種種原因,當時文學界對日治時期文學沒有太多認識,直到羊子喬1978年在《聯合報》副刊發表〈光復前鹽分地帶的文學〉一文,大家才逐漸注意到這個文學社群。透過訪談中作家的「現身說法」,研究者得以在作品外更直接地理解當時的創作觀;而在羊子喬的文章發表後,林芳年等鹽分地帶作家也開始書寫相關文章,為臺灣的文學史補遺。

在文學評論方面,從跨語世代的陳千武、葉笛,到戰後世代的李魁賢、張德本,都是羊子喬筆下的焦點──《鹽田裡的詩魂》觀照許多性質各異的寫作者,《蓬萊文章臺灣詩》、《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等書更評介了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作家與作品,詳實統整新詩發展的脈絡,大大充實了臺灣文學的「資料庫」。
 

▎主體的建立:臺灣與西拉雅

雖然投身研究與評論,但羊子喬自陳最喜歡寫的還是「詩」,而且自認寫最好的也是「詩」,1978年發表於《前衛叢刊》的臺語詩〈收成〉便是他的名作。

他對詩的熱情並未隨年紀增長而衰減,甚至在花甲之年推出了《羊子喬詩文集》,蒐羅自己從1993年以來的創作;同年更出版了另一本以「西拉雅」為主題的詩文合集《西拉雅‧北頭洋部落紀事》,以「文學」為這個尚未受到政府體制認可的族群發聲。

在羊子喬創作的晚期,因為覺察到自己西拉雅族的身分,開始回到部落從事西拉雅相關的文學創作。以詩作〈回到西拉雅蕭壟部落〉為例:

當族人不再狩獵,便成為獵物
奔逃到大內頭社、東山吉貝耍
留在蕭壟部落的族人被同化
有清一朝被稱土著
日治時期叫做本島人
不久之前還說是漢人
如今我們要正名:
Siraya,台灣人

詩中的羊子喬強烈地渴盼西拉雅有天能夠「正名」──可以這麼說,身為西拉雅文學的先驅,羊子喬開拓了一種全新的視野。

羊子喬故居的掛牌是一種典範的確立,他一生在臺南經營的人生事業獲得了肯認:爭取大專院校廣設臺灣文學系的願望開花結果、晚年「每日從佳里驅車至臺灣文學館上班」安穩實現了他「人生夢寐以求的境界」。

從羊子喬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如同〈該是春天為我們開門的時候〉詩中所寫:「唯一渴望的/是合十的寬恕/曾經埋冤不明的悲怨/如今用愛來縫癒傷口」,期待往後的臺灣文學能夠自歷史的難處,開出無限的繁花盛景。


◆參考資料◆
1. 呂美親,〈傲骨前行──北頭洋作家羊子喬〉,《文訊》265期,2007年11月,頁20-25。
2. 陳豔秋,〈放膽文章拚命酒──記鹽分地帶老友羊子喬一、二事〉,《文訊》408期,2019年10月,頁120-122。
3. 許素蘭,〈記.憶詩人羊子喬〉,《文訊》408期,2019年10月,頁123-125。
4. 羊子喬,〈從鹽分地帶文學看台灣農村的變遷〉,封德屏編,《鄉土與文學—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文訊,2021)。
5. 羊子喬,《台灣主體的建構:台灣文學系所誕生》(春暉,2011)。
6. 羊子喬,《羊子喬詩文集》(天空數位,2011年)。
7. 臺灣文學管線上資料平臺:羊子喬,臺灣文學館網站。
8. 鹽分地帶文藝營簡史,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宇軒
81會員
112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林宇軒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閱讀《詩緒》,如果是創作的初心者可以擁有對「詩」的基本觀念;如果是研究者則能夠從中窺見羅智成的心思。書中不只以傳統印象式批評的方式指出「詩是害羞的文體」,更透過長篇幅的散論之後,勇敢地為詩下定義:「詩是一種以創新語言為手段,依循特定節奏經營形式,試圖建立與讀者理想關係的文類。」
Thumbnail
2025/04/11
閱讀《詩緒》,如果是創作的初心者可以擁有對「詩」的基本觀念;如果是研究者則能夠從中窺見羅智成的心思。書中不只以傳統印象式批評的方式指出「詩是害羞的文體」,更透過長篇幅的散論之後,勇敢地為詩下定義:「詩是一種以創新語言為手段,依循特定節奏經營形式,試圖建立與讀者理想關係的文類。」
Thumbnail
2025/03/13
湖南蟲在第一本詩集《一起移動》的專訪表示自己喜歡「不刻意用太多隱晦艱澀的字句」的詩作,如此偏好也延續至第二本詩集的風格,以直白抒情口吻寫成的《最靠近黑洞的星星》。睽違六年,湖南蟲以獨立出版的方式推出了他的第三本詩集《奶油事變》,當中收錄了22首詩作,當中有眾多藝術文本的轉譯和對話。
Thumbnail
2025/03/13
湖南蟲在第一本詩集《一起移動》的專訪表示自己喜歡「不刻意用太多隱晦艱澀的字句」的詩作,如此偏好也延續至第二本詩集的風格,以直白抒情口吻寫成的《最靠近黑洞的星星》。睽違六年,湖南蟲以獨立出版的方式推出了他的第三本詩集《奶油事變》,當中收錄了22首詩作,當中有眾多藝術文本的轉譯和對話。
Thumbnail
2025/02/12
曹疏影問道:「時代的深刻裂變確定無疑發生之後,再提起筆來的時刻,是變得艱難,抑或容易了呢?」作為被留下的人,也許只有繼續書寫才能不再離開,才能超越「能否書寫」的大哉問,同時解決更深一層「如何書寫」的論題。對於這些精神層次的撞擊,曹疏影發揮其擅長的技藝,用這本語言上具有挑釁意味的詩集來回答。
Thumbnail
2025/02/12
曹疏影問道:「時代的深刻裂變確定無疑發生之後,再提起筆來的時刻,是變得艱難,抑或容易了呢?」作為被留下的人,也許只有繼續書寫才能不再離開,才能超越「能否書寫」的大哉問,同時解決更深一層「如何書寫」的論題。對於這些精神層次的撞擊,曹疏影發揮其擅長的技藝,用這本語言上具有挑釁意味的詩集來回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書新書發表會台中場次特別邀請中興大學邱貴芬、詹閔旭兩位教授,與陳夏民、顏少鵬兩位總編輯,暢談《同樣的心》在台灣文學中的重要位置。期盼讀者能認識到這些背景不同、專長各異的台灣文學前輩們,亦能沉浸於他們對台灣文學的真摯與熱愛,深受鼓舞,體悟:此刻,我們有同樣的心。
Thumbnail
本書新書發表會台中場次特別邀請中興大學邱貴芬、詹閔旭兩位教授,與陳夏民、顏少鵬兩位總編輯,暢談《同樣的心》在台灣文學中的重要位置。期盼讀者能認識到這些背景不同、專長各異的台灣文學前輩們,亦能沉浸於他們對台灣文學的真摯與熱愛,深受鼓舞,體悟:此刻,我們有同樣的心。
Thumbnail
這是郭漢辰老師的夢想,總覺得在某個時候,我該為他完成的,為了怕自己忘記,今天起我會陸續把他的文章及夢想貼在這個出版專題裡,希望他的文學夢想終有一天能開花結果。
Thumbnail
這是郭漢辰老師的夢想,總覺得在某個時候,我該為他完成的,為了怕自己忘記,今天起我會陸續把他的文章及夢想貼在這個出版專題裡,希望他的文學夢想終有一天能開花結果。
Thumbnail
如果你翻開一九四二年的《臺灣文學》刊物,會在裡面發現一篇很奇怪的訊息: 【徵求園藝見習人士】 徵求愛好園藝及從事文學工作的勤勉人士。保證協助寫作事業及生活所需。有意者請寄下簡歷及十天份的日記選萃。 臺中市梅枝町一九 首陽農園 楊逵 現在我們回顧這篇招募文章時,可能會感到困惑。文章要園藝見習人士,又提
Thumbnail
如果你翻開一九四二年的《臺灣文學》刊物,會在裡面發現一篇很奇怪的訊息: 【徵求園藝見習人士】 徵求愛好園藝及從事文學工作的勤勉人士。保證協助寫作事業及生活所需。有意者請寄下簡歷及十天份的日記選萃。 臺中市梅枝町一九 首陽農園 楊逵 現在我們回顧這篇招募文章時,可能會感到困惑。文章要園藝見習人士,又提
Thumbnail
「江湖」指涉的是什麼?如詩歌的韻腳般,作者在文章裡多次插入「江湖啊!水的流域。」一句。江湖所指,原是灌溉生命、調節能量的自然地景,而引向人的社會後,江湖之詞則可喻為各方勢力匯聚爭鬥的場域──農田於焉是江湖、農業經濟於焉是江湖。
Thumbnail
「江湖」指涉的是什麼?如詩歌的韻腳般,作者在文章裡多次插入「江湖啊!水的流域。」一句。江湖所指,原是灌溉生命、調節能量的自然地景,而引向人的社會後,江湖之詞則可喻為各方勢力匯聚爭鬥的場域──農田於焉是江湖、農業經濟於焉是江湖。
Thumbnail
想像坐落於佳里的故居,羊子喬曾經在那片屋簷底下生活、創作。儘管受到人文薈萃的鄉土薰陶,羊子喬在鹽分地帶好友陳豔秋的眼中,卻是一位極其嚴厲的人:「當年我初寫小說,每有新創作,鹽分地帶夥伴們像武忠、吳鈎、勁連、崇雄都不吝鼓勵,只有羊子喬對我最嚴厲,總要雞蛋裡挑骨頭批評。」
Thumbnail
想像坐落於佳里的故居,羊子喬曾經在那片屋簷底下生活、創作。儘管受到人文薈萃的鄉土薰陶,羊子喬在鹽分地帶好友陳豔秋的眼中,卻是一位極其嚴厲的人:「當年我初寫小說,每有新創作,鹽分地帶夥伴們像武忠、吳鈎、勁連、崇雄都不吝鼓勵,只有羊子喬對我最嚴厲,總要雞蛋裡挑骨頭批評。」
Thumbnail
  本文分三個部分「楊逵:從社運到筆耕」、「時代:共存榮的假象」及「女性:被嫁出的財產」。第一部分概述楊逵投入社會運動的契機,以及爾後轉入文學創作的原因;第二部分簡述故事脈絡,勾勒作品描繪的時代氛圍。第三部分看作品中被迫讓出(嫁出)的財產,為前述問題提供可能詮釋。
Thumbnail
  本文分三個部分「楊逵:從社運到筆耕」、「時代:共存榮的假象」及「女性:被嫁出的財產」。第一部分概述楊逵投入社會運動的契機,以及爾後轉入文學創作的原因;第二部分簡述故事脈絡,勾勒作品描繪的時代氛圍。第三部分看作品中被迫讓出(嫁出)的財產,為前述問題提供可能詮釋。
Thumbnail
【臺灣的聲是什麼聲?】人們自在發聲之前,都有一段牙牙學語的經驗,臺灣新文學也不例外。新文學的健將之中,楊雲萍是不可忽視的存在。究竟楊雲萍如何遇上白話文?讓我們跟著他,搭上那臺改變命運的火車,看臺灣人如何發聲,催生新文學。
Thumbnail
【臺灣的聲是什麼聲?】人們自在發聲之前,都有一段牙牙學語的經驗,臺灣新文學也不例外。新文學的健將之中,楊雲萍是不可忽視的存在。究竟楊雲萍如何遇上白話文?讓我們跟著他,搭上那臺改變命運的火車,看臺灣人如何發聲,催生新文學。
Thumbnail
為了弱者而記錄,為了無勢而奔走,為了喑啞而作聲——如同昨日介紹的謝雪紅,評論功過非我本意,人與人之間有太多似是而非,我選擇一本書,只是忠於作者並提出我的觀察。 以 #白米炸彈客 #楊儒門 作為穿針的絲線,於頭尾包覆台灣這幾十年來的農業紀錄。 「江湖」在哪裡呢?
Thumbnail
為了弱者而記錄,為了無勢而奔走,為了喑啞而作聲——如同昨日介紹的謝雪紅,評論功過非我本意,人與人之間有太多似是而非,我選擇一本書,只是忠於作者並提出我的觀察。 以 #白米炸彈客 #楊儒門 作為穿針的絲線,於頭尾包覆台灣這幾十年來的農業紀錄。 「江湖」在哪裡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