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台灣畢竟不是只有泛藍跟泛綠兩種,其中有為數不少,是意識形態尚未固化,對各項議題都不清楚,很吃情緒的選民。泛綠現狀是想要快速固定這些人的國家意識,站在反統優先路線,民眾黨取代國民黨,想要趨緩這個過程,以利選前推動情緒拿到賭爛票。國民黨自己內部還在內戰,沒完沒了。
小黨怎麼了?這篇開始總結,先回到之前提過的兩大問題,一步一步給予建議。
第一,政治上欠缺信任,對其他黨沒有合作基礎,對一般支持者來說沒有累積的成績。
第二,缺乏可替換人力,無法擴大議題面,行政上也很難維持運作。
自己下去掃街、拜訪才是選舉的實業工作
這不是沒錢兩個字可以解釋的,民進黨最早雖然聲勢不小,但選舉也是沒錢。筆者的岳父母是創黨黨員(這好像講過好幾次),也選過民意代表,早期怎麼選舉的?依靠理念去說服。真的很辛苦,後來淡出政治業,全家也是欠了幾百萬債務,努力多年才還完。
簡單說,沒錢有沒錢的選法,民進黨早期選舉,依靠大量的義工跟民眾熱情捐助,但這只能提供雜工跟競選總部的基本開銷。舉凡租宣傳車、印傳單、發面紙等,再怎麼省也不能無償,所以怎樣都會花到錢。義工來幫忙,最起碼也得供應便當跟飲料,就算你認識便當店,也不能請人免費幫你煮。最重要的是,選舉活動幾個月,你可以靠人情資助幾天,不能全部抝人家。
所以募款很重要,但為了要省錢,又能得到選票,最好也最快但最辛苦的辦法,就是候選人自己下去掃街。
這跟各位說明一下,早期電視不會幫黨外,後來有網路後大家以為空戰就是高來高去。當年民進黨選舉,候選人都是挨家挨戶拜訪,這家今天不在明天再來,沒在管你太陽多大。見面三分情,同一條街你去了幾次,人家就算討厭你,久了多少還是會聽你講一些,其中不少人是跟你們候選人成為好朋友,但票還是不會投給你。
投票是投票,交情是交情。
不是只有一直喊拜託,兩腳走到腿軟,民進黨可是一群高學歷知識分子,在大太陽下跟你登門拜訪,同一條街來回十幾次,才打破國民黨的包圍網,一次次選舉取得成績。
無法家戶拜訪、選民服務有限,都市社區讓新人很難突圍
在這些努力背後,當然有中小企業的支持,這個一萬那個五萬,選舉經費幾百萬才撐起來。我們不能因為只看到捐錢,就以為這些努力都是白費的,若不是有辛苦的展現,
更加重要的是,透過認識志同道合的資本家,才能開始養人。總會有一些能力很好、潛力無限的政治業人員,把助理掛在某間公司當員工,進可攻退可守,不會養不起自己,或得到定期資助,可以讓他專心於政策研究。去問問最早期的黨外人士,這種故事從北到南多的是。
筆者講這些故事,都可以看到兩個特質,一個是長期合作培養信任,另一個是累積可用人才。政治如果只打高空,不走入民間就會這樣,就算是國民黨,在筆者小時候看到的,地方基層經營也不是光灑錢就有用,沒去培養信任,你連要買誰的票都不知道。
現在各黨的困局之一,就是都市化後的弊病,一般的社區大廈不能進去政治宣傳,鄰居之間疏離越來越大。以前遇到的民生問題,舉凡路燈不亮水溝不通,都市化越高的地方越難看到,畢竟出點小事,幾千用戶受影響,不用等里長打電話,相關單位就知道要去處理,免得等到隔天在議會被罵。
當你住的地方,附近就是大眾捷運系統,生活機能很完備時,你不會把路燈修好當成政績,而是應該要做的。所以,都市選民很容易把焦點,放在偏向個人權益,如薪資跟休假,或是環保跟衛生議題。
城鄉願景差異大,一步登天不可能,都市選民又不買單
台灣的小黨多數依靠都市選民起家,而都市民眾對於這類議題,跟地方需求往往是斷裂的。例如台北跟宜蘭人,對於宜蘭農地的想像跟未來規劃也是完全不同,別說是台灣了,西歐民主化早的國家也常這樣,都市民眾認為鄉村要有鄉村的樣子,但鄉村民眾要發展。
小黨的困境,就是找不到議題發揮,左派小黨打環保衛生,似乎可以打到點,但實際上卻是不痛不癢,頂多養活自己,勢力卻擴大不了。理由說穿了沒什麼,環衛問題對都市選民來說太遙遠了。
太遙遠?
對,會居住在都市的工作人口,很少會通勤一兩個小時去傳統的農工業地區上班。台灣有人從台南搭高鐵通勤台北上班,但不會有台北人坐火車去苗栗務農、到桃園工廠上工。傳統產業的特性之一就是在地性,因為薪資福利不高,所以正常人會減少通勤成本。
所以,很在意環衛的都市民眾,工作環境本就相對較好,如果要依照這類產業標準制定全國性法規,台灣農工業大概明天就崩盤收光。但如果標準用改善彰化雲林工作條件10%當基準,都市居民大概覺得這跟沒改一樣。
以小黨的狀況來講,困境就在於,若以自己主要支持者,都市民眾的標準設定議題,那麼永遠擴張不到非都市的農工區,但若從善如流把標準調低,那麼主要支持者會因為沒有受惠,將毫不留情地轉移支持對象到其他左派小黨上。
給小黨的建議:統獨立場要明確,議題設定要專精
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現狀就是這種激烈的標準強加,導致不激烈的改革好像沒改,支持者跑光光,但太激烈的就得不到其他選票支持,結果兩邊就各走入同溫層激化對立。
小黨很愛舉國外的案例,但在台灣卡到一個最嚴重的國安問題,所以導致原本應該可以用做武器的議題攻防,在中國威脅下幾乎都是次要。
這變成,要嘛變成大黨附庸,不然就是背叛初衷。要期待國民黨弱化分裂,導致選票流失可以搶,那也是外敵操作下的結果,小黨確定要這樣做?
結論就是,小黨在議題上的操作要非常小心,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棄一步登天,乖乖地從基層開始關心著手。
筆者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大的意識形態要先確定,在台灣沒人會信任對統獨優先次序搞不清楚的政黨。會覺得好像不是這樣,那是因為「兩黨的支持者都會試圖去裂解敵對政黨的統獨優先度」,讓你以為好像某黨不大在意。
大的確定,再從大的下面找議題去發揮,而且專門一項就好。
小黨缺人力,不要以為自己三頭六臂,不是筆者愛念,全世界左派小黨的特質,就是總認為自己什麼都懂。
下一篇來談小黨怎麼了,偏向個人特質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