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小黨怎麼了(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筆者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大的意識形態要先確定,在台灣沒人會信任對統獨優先次序搞不清楚的政黨。會覺得好像不是這樣,那是因為「兩黨的支持者都會試圖去裂解敵對政黨的統獨優先度」,讓你以為好像某黨不大在意。大的確定,再從大的下面找議題去發揮,而且專門一項就好。

小黨的另一個大問題,是沒有傳承,也就是筆者一開始說的,欠缺經驗又不想練。

這很弔詭,因為你去當了人家徒弟,從基層助理開始做起,那麼你就會加入這大黨,除非遇到很特別的情況,不然你根本就不會離開,更不可能自創小黨。

當年新黨可是確定有獲得統派大老跟金主支持,才敢對李登輝發難的。

選舉是專業技術,舉凡招牌掛哪、面紙怎麼發都要學,以前掃街路線如何去排,怎樣跟不認識的對話,打開話匣子等等,現任民代或是老資格助理都要帶新人去學。到了今天,又多了怎樣經營網路,但怎樣寫文宣,針對受眾是誰,這些都要訓練,沒人天生就會。

打議題不是咆哮抱怨,願景政策終究需要建設性

我們常以為,政治就是找議題去講,這是錯的。

議題,是針對某個問題、現象的一種反映,是先有問題出現、現象發生,我們才去思考怎麼解決。任何一個議題,如果無法透過起承轉合的方式,講出一套從問題開始到解決之道,就不能稱之為議題,只是發牢騷。

意思是,今天針對某一個現象,某區工廠排放廢水,小黨候選人開記者會,拿照片出來痛批,算不算議題?不算,這叫做抱怨,連揭弊都不算。排廢水有合法跟非法,合法但不合理,要提的是修法方向,非法則要責問相關單位,有這些才能稱之為議題。

議題有去設定過,才能變成政策願景,不然都是唬爛。筆者舉一個例子,今天我們要出口水果到日本,這是一個願景,怎樣讓相關單位動起來,法規調整到民眾願意配合,是否要投資新的冷鏈運輸,才是議題。簡單說,議題不能只有願景,而要讓人有實際行動,還能看得到成果去回饋。

編:比如說果農也很想讓自己的水果價值提昇,可是多數果農就只懂種水果,嘲諷他們不轉型,而不是提出轉型方法根本無濟於事。

編:比如說果農也很想讓自己的水果價值提昇,可是多數果農就只懂種水果,嘲諷他們不轉型,而不是提出轉型方法根本無濟於事。

大黨因為有中央、地方執政經驗,所以又多了行政資歷,可以對議題本身做更深入、廣泛的探討,而這些人被派任政務官,後來出來參選,就更能了解公務機關運作,議題實際影響面有多大。

小黨只能校長兼摃鐘,仰賴魅力型領袖又難以茁壯

各位讀者到這邊,應該有人開始思考,現在檯面上的小黨,到底有哪些人提真正的議題?這不是意識形態,你要親中反中,所以針對議題裡面有關中國的項目在支持反對。

那麼,閃過的印象,是小黨政治人物,提出種種議題的方案,還是那個人物的臉?

這就是關鍵差異,大黨除了黨主席等常常出現在媒體的人以外,多半的議題都是由個別人去負責,除非你關注這個議題,不然根本記不得那張負責推動的臉。而小黨,似乎好像總是那張臉,卻很少有議題出現,是吧?

因為,政黨不是只有提政策,還要有選舉人力,行政組織人力,會算帳一下就知道,這筆開銷並不小。所以小黨通常仰賴魅力型領袖,因為魅力可以讓支持者暫時忘記,其實支持的對象根本撐不起那麼大的政治能量。

所以,小黨要茁壯,就得努力培養更多人投入,針對各項議題的專家協助。這到頭來就很尷尬,如果自己就是該行業專家也罷,若不是就得找人幫忙。這看來好像很正常不是?

很正常,不懂就問,所以要懂得分享權力。今天有條醫療法規,醫生懂醫療,律師懂法規,所以一位醫生跟一位律師在一起,怎樣去分析法規合不合理、該不該修正,最後聽誰的?

組織分權的藝術,經營議題的成本控制,需要學的太多

我們都曉得,理論上要聽專業的那位,但在政治上卻不是。權力是春藥也是毒藥,如果今天設定了某個議題,但掌權者對此議題不熟,要不要把主導權給找來的專家?交給專家,他上電視解說出名,所以獲得掌聲的是專家,並不是掌權者。

大黨這問題少,掌權者的權力太大,本就要分出去,不然無法運作。或反過來說,就是知道分享的藝術,政黨才會變那麼大。小黨可以掌握的資源少,或許就兩席立委、三個議員,議題設定到自己控制不了,得找專家協助,那最後誰要去選?

民眾不認識後面的掌權者,只認識上電視的專家。黨外運動的前輩,自己下去跑選舉,專家變成找來的顧問,那就沒太大問題。不過這幾年的小黨,各位有沒發現,很少是自己下去跑全場選舉,還有過協助的專家後來聲勢更大。

小黨的缺點就是沒傳承,沒有這種組織經驗的人帶,別說是選舉技術,政治組織怎麼經營都不會,所以才有小黨被譏笑,說把政黨當大學社團玩。

組織都要有一個目標,政治組織的目標就是權力,所以小黨的掌權者不想放權,心情上可以理解。但若政黨要擴大,就得從議題去擴張攻擊範圍,獲得更多支持者,而議題本身要深入,必須要長久經營,就代表小黨需要把一個人長期放在這裡。

議題跟成本是正相關,小黨要擴大就得增加更多議題攻防,成本就會陡增。這讓募款者有一席之地,掌權者要不要分享權力,又是一門藝術。

別沉淪於權力遊戲:檢討制度、走出信任才能背負政治責任

我們常講的一個大太陽、兩個太陽,大多是這類問題,其根本在於人力太少,掌權者又不願意放權,刻意把焦點放在自己能掌控,而非對政黨來說最重要的議題。

但人力充足是好事嗎?完全不是。太多有能力的人,會稀釋掉小黨已經夠少的權力,所謂有錢就有權,一個有能者選上,就可以供應好幾個助理缺,台灣小黨遇到這種狀況,目前只看到兩種做法,一個是這位當選者還在就捅他,另一個是等他不在時才捅。

好像沒有不捅的選項。

大黨之所以是大黨,是因為黨大於人;小黨之所以還是小黨,總因人大過黨。

並不是黨大了才制度化,更非太小只能專制,小黨更深層的問題,恐怕是對此的順序理解錯誤。

不想去跟人學經驗,那麼就請下去磨練,黨外運動第一代也沒人教,所以用最笨的方法一步一腳印走到選上為止。

小黨怎麼了?

理念要靠行動實踐,這句話不盡正確,更好的說法,理念是要靠行動背書。並不是你創造一個好理論,揭弊時正義凜然,大家就得要買你的單。

政黨政治的本質是責任政治,責任來自於信任,信任要靠行動去證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lvis Lin-avatar-img
2022/09/20
政黨政治的本質是責任政治,責任來自於信任,信任要靠行動去證明。 其實套用在任何面向都是耶!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6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破解是非題,列選項變成選擇就好。破解單選題,改成複選即可。破解固定題型,進行申論即可。增加選民知識,強化討論深度,與政治宗教化,選教主是對立的。小黨不能這樣做,不然宗教化失敗,整個黨會被端走。
Thumbnail
破解是非題,列選項變成選擇就好。破解單選題,改成複選即可。破解固定題型,進行申論即可。增加選民知識,強化討論深度,與政治宗教化,選教主是對立的。小黨不能這樣做,不然宗教化失敗,整個黨會被端走。
Thumbnail
議題仇恨,將議題切割成是非題,「因為P導致Q做不到,我們是否要把P處理掉?」用這種單線邏輯引導出的是非題,誰會說答案不是P。但如果這其實是多選題,甚至是申論題呢?
Thumbnail
議題仇恨,將議題切割成是非題,「因為P導致Q做不到,我們是否要把P處理掉?」用這種單線邏輯引導出的是非題,誰會說答案不是P。但如果這其實是多選題,甚至是申論題呢?
Thumbnail
8月在某個聊天區中跟人聊到,國內不同政黨的支持者,似乎也有不同的階級性,只是好像有那個感覺,想要硬切討論,卻好像有點切不出道理來。 嗯,蠻有感的,所以專欄來講點這方面的東西。
Thumbnail
8月在某個聊天區中跟人聊到,國內不同政黨的支持者,似乎也有不同的階級性,只是好像有那個感覺,想要硬切討論,卻好像有點切不出道理來。 嗯,蠻有感的,所以專欄來講點這方面的東西。
Thumbnail
所以到底是政客膚淺,還是他們「選擇」展現膚淺,因為人們漠不關心、盲目又愛看熱鬧。我們選擇的,真的是那些對我們未來有幫助的政見嗎?
Thumbnail
所以到底是政客膚淺,還是他們「選擇」展現膚淺,因為人們漠不關心、盲目又愛看熱鬧。我們選擇的,真的是那些對我們未來有幫助的政見嗎?
Thumbnail
選舉是專業技術,舉凡招牌掛哪、面紙怎麼發都要學,以前掃街路線如何去排,怎樣跟不認識的對話,打開話匣子等等,現任民代或是老資格助理都要帶新人去學。到了今天,又多了怎樣經營網路,但怎樣寫文宣,針對受眾是誰,這些都要訓練,沒人天生就會。
Thumbnail
選舉是專業技術,舉凡招牌掛哪、面紙怎麼發都要學,以前掃街路線如何去排,怎樣跟不認識的對話,打開話匣子等等,現任民代或是老資格助理都要帶新人去學。到了今天,又多了怎樣經營網路,但怎樣寫文宣,針對受眾是誰,這些都要訓練,沒人天生就會。
Thumbnail
所以募款很重要,但為了要省錢,又能得到選票,最好也最快但最辛苦的辦法,就是候選人自己下去掃街。
Thumbnail
所以募款很重要,但為了要省錢,又能得到選票,最好也最快但最辛苦的辦法,就是候選人自己下去掃街。
Thumbnail
還記得某位政客諷某黨在南部隨便擺一顆西瓜也能選上?這是有名有姓的事實,但不列出名字和政黨,因為要敘述的只是現今民主的假象,或做事過去另一個政黨也一樣。探討解析是希望讓大多數迷信民主迷湯的人們可以正視,並且重新把人民的權力從這個假民主拿回來,回歸真正的民主,甚麼才是真民主?
Thumbnail
還記得某位政客諷某黨在南部隨便擺一顆西瓜也能選上?這是有名有姓的事實,但不列出名字和政黨,因為要敘述的只是現今民主的假象,或做事過去另一個政黨也一樣。探討解析是希望讓大多數迷信民主迷湯的人們可以正視,並且重新把人民的權力從這個假民主拿回來,回歸真正的民主,甚麼才是真民主?
Thumbnail
公投是一種選擇,人民的選擇,這是的投票是針對個人的想法,做出一定的決定,無關於誰執政或是誰要你投同意不同意。
Thumbnail
公投是一種選擇,人民的選擇,這是的投票是針對個人的想法,做出一定的決定,無關於誰執政或是誰要你投同意不同意。
Thumbnail
人總是如此,但有些人口是心非的實在讓我難以直視,修身齊家治國不是件簡單的事,但堅持自己的理念,往往在換了個位置之後,理想也變成歷史。
Thumbnail
人總是如此,但有些人口是心非的實在讓我難以直視,修身齊家治國不是件簡單的事,但堅持自己的理念,往往在換了個位置之後,理想也變成歷史。
Thumbnail
我國小黨發展所面臨困境一直是我非常關注的議題,很多問題在書上或許有很多種解決方法,但到了現實有那麼容易嗎?沒有,不然怎麼有那麼多小黨泡沫化、解散呢?這篇文章告訴讀者們小黨競爭時面臨的常見問題。
Thumbnail
我國小黨發展所面臨困境一直是我非常關注的議題,很多問題在書上或許有很多種解決方法,但到了現實有那麼容易嗎?沒有,不然怎麼有那麼多小黨泡沫化、解散呢?這篇文章告訴讀者們小黨競爭時面臨的常見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