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焦慮來敲門!,面對焦慮的迴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相信大家都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

總是感到坐立難安,心情很煩,擔心放不下

或者是很想找人說話,重複說同樣的話

不斷的叨念,要立刻去做,容易發脾氣

肩膀很緊繃,覺得無法放鬆等等

這樣種種跡象,都顯示了自己正在經歷焦慮

但焦慮不只自己會不舒服,有時還會破壞與人的關係

跟焦慮的人溝通時,不容易達到好的結果,

因為焦慮的人常會有認知窄化的狀態,當下會不太理性

很多時候甚至會衝動的說一些話,破壞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在臨床診斷上,常用的DSM-5的診斷標準,對於廣泛性焦慮症有如下診斷

1. 針對許多事件或活動有過度焦慮和擔憂,至少六個月的期間內

有症狀的日子比沒有的日子多

2. 個案認為難以控制此擔憂

3. 焦慮跟擔憂會伴隨著下列症狀中的至少三項:

A. 坐立不安或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

B. 容易疲倦。

C. 無法集中注意力、腦筋一片空白。

D. 易怒。

E. 肌肉緊繃。 肩膀非常緊

F. 睡眠障礙(無法入睡或保持睡眠、或者睡不滿意)。

4. 焦慮、擔憂或其伴隨的身體症狀已經嚴重到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職業功能。

5. 這類症狀不是因為藥物或物質(如酒精戒斷反應)或身體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所造成的。

6. 患者的症狀不能單用其他精神疾病(如恐慌症)就可以解釋。

雖然以上的標準,主要還是要依據醫生的診斷

但我們也可以自己評估看看,或許未必達到診斷

但可能或多或少都會有部分焦慮的情況

而要了解焦慮是如何來的,首先要區分「恐懼」和「焦慮」的不同

raw-image


從演化的角度看

恐懼反應是一種學習反應,幫助我們生存

而焦慮反應,是一種適應不良的反應

我們的大腦在資訊不足的狀態下,失控的狀態

也就是說「焦慮 等於 恐懼加上不確定」

若是這樣的情況很嚴重的話

當大腦思考中心無法預測,開始當機

那焦慮就來了,到頂就變成恐慌

為了緩和焦慮的心情

處理焦慮的方式是會讓人上癮的,是一種習慣迴圈

當人預到了焦慮的觸發點,為了避開這個壓力或焦慮

會有尋找解決方案,而產生某些行為

若是找到解決方案,壓力放鬆了

會覺得很開心和得到獎勵的感覺

於是久而久之,這就變成了習慣

習慣一旦設定,人就會自動化的導航

很難改變,而且不容易覺察出來

這種迴圈已成為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許多人早就沒有察覺,就因此不斷的為焦慮付出代價

例如,暴食,打電玩,拖延,發怒等

所以面對焦慮迴圈的第一步,就是專注於當下

找出這個迴圈的背後原因,徹底改善焦慮問題

姜尚文諮商心理師撰文

更多好內容,歡迎收聽《懂心理,調出好關係》podcast

「當焦慮來敲門,面對焦慮的迴圈上」

歡迎追蹤收聽 懂心理,調出好關係 podcast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官網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F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的沙龍
8會員
37內容數
2023/11/28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Thumbnail
2023/11/28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Thumbnail
2023/11/22
這個社會似乎不太允許我們去慢慢經歷我們的傷痛, 而是希望我們快速復原, 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有許多的個案,正面臨著身心的症狀, 為了求生存,仍然要去工作,去上學, 他們一邊要忍受身心的不適, 一邊一樣的要將工作完成, 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 實在是很辛苦。
Thumbnail
2023/11/22
這個社會似乎不太允許我們去慢慢經歷我們的傷痛, 而是希望我們快速復原, 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有許多的個案,正面臨著身心的症狀, 為了求生存,仍然要去工作,去上學, 他們一邊要忍受身心的不適, 一邊一樣的要將工作完成, 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 實在是很辛苦。
Thumbnail
2023/10/31
美國教育部針對雙親家庭的學齡後兒童做了調查, 爸爸參與照護比較多的小孩, 學校成績比較好,而參與的課外活動越多,小孩幸福感越高。 所以,爸爸參與越多孩子的活動,越能提升孩子的表現。 這是真的嗎?我們有甚麼男主外女主內的迷思呢?
Thumbnail
2023/10/31
美國教育部針對雙親家庭的學齡後兒童做了調查, 爸爸參與照護比較多的小孩, 學校成績比較好,而參與的課外活動越多,小孩幸福感越高。 所以,爸爸參與越多孩子的活動,越能提升孩子的表現。 這是真的嗎?我們有甚麼男主外女主內的迷思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焦慮,這個字眼常常讓我們聯想到壓力、不安和困擾。處在焦慮的籠罩下,我們往往會希望能夠迅速擺脫它,恢復平靜和安寧的生活。然而,是時候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焦慮了,我們是否可以擁抱焦慮,並從中尋找到成長的契機呢?
Thumbnail
焦慮,這個字眼常常讓我們聯想到壓力、不安和困擾。處在焦慮的籠罩下,我們往往會希望能夠迅速擺脫它,恢復平靜和安寧的生活。然而,是時候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焦慮了,我們是否可以擁抱焦慮,並從中尋找到成長的契機呢?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情感狀態,是對未來或不確定情況的擔憂。 可能的影響因素 生物因素 心理因素 焦慮症狀 身體症狀 心理症狀 治療焦慮的方法 身體治療 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 總結 焦慮是一種常見的情感狀態,可能由生物學和心理因素引起。 焦慮症狀會嚴重影響個人日常生活,不可不慎。 治療焦慮的方法包括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情感狀態,是對未來或不確定情況的擔憂。 可能的影響因素 生物因素 心理因素 焦慮症狀 身體症狀 心理症狀 治療焦慮的方法 身體治療 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 總結 焦慮是一種常見的情感狀態,可能由生物學和心理因素引起。 焦慮症狀會嚴重影響個人日常生活,不可不慎。 治療焦慮的方法包括
Thumbnail
緊張和恐懼是與焦慮症密切相關的兩個詞語。緊張和恐懼可以是焦慮症的典型症狀之一,並且在不同的焦慮症類型中表現不同。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焦慮症類型及其特徵[1]: 恐慌症:典型症狀是恐慌發作,患者會突然開始緊張、害怕和感到焦慮,可能伴有冒汗、胸痛、心悸或窒息感等症狀,且通常10~30分鐘後就突然消失。 恐懼
Thumbnail
緊張和恐懼是與焦慮症密切相關的兩個詞語。緊張和恐懼可以是焦慮症的典型症狀之一,並且在不同的焦慮症類型中表現不同。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焦慮症類型及其特徵[1]: 恐慌症:典型症狀是恐慌發作,患者會突然開始緊張、害怕和感到焦慮,可能伴有冒汗、胸痛、心悸或窒息感等症狀,且通常10~30分鐘後就突然消失。 恐懼
Thumbnail
你最近感到坐立不安、無法集中注意力嗎? 常常容易疲倦、易怒、失眠嗎? 感覺一下,身體有那裡感到疼痛不舒服嗎?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可能正處於焦慮的狀態。 人在焦慮的狀態往往不自知,通常反應出來的是,身體哪裡不舒服。
Thumbnail
你最近感到坐立不安、無法集中注意力嗎? 常常容易疲倦、易怒、失眠嗎? 感覺一下,身體有那裡感到疼痛不舒服嗎?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可能正處於焦慮的狀態。 人在焦慮的狀態往往不自知,通常反應出來的是,身體哪裡不舒服。
Thumbnail
最近疫情又開始了 許多人的心情又開始擔心焦慮了起來 焦慮的人在心理身體會有一些反應 但不只如此 其實焦慮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也會有些特徵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當人的焦慮度升的太高,會造成內心極大的負荷 人就容易進入了不同焦慮的困境 例如: 會很想推辭會引發焦慮的事物, 容易脫延,會很擔心做錯一些事情
Thumbnail
最近疫情又開始了 許多人的心情又開始擔心焦慮了起來 焦慮的人在心理身體會有一些反應 但不只如此 其實焦慮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也會有些特徵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當人的焦慮度升的太高,會造成內心極大的負荷 人就容易進入了不同焦慮的困境 例如: 會很想推辭會引發焦慮的事物, 容易脫延,會很擔心做錯一些事情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相信大家都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 總是感到坐立難安,心情很煩,擔心放不下 或者是很想找人說話,重複說同樣的話 不斷的叨念,要立刻去做,容易發脾氣 肩膀很緊繃,覺得無法放鬆等等 這樣種種跡象,都顯示了自己正在經歷焦慮 但焦慮不只自己會不舒服,有時還會破壞與人的關係 B. 容易疲倦。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相信大家都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 總是感到坐立難安,心情很煩,擔心放不下 或者是很想找人說話,重複說同樣的話 不斷的叨念,要立刻去做,容易發脾氣 肩膀很緊繃,覺得無法放鬆等等 這樣種種跡象,都顯示了自己正在經歷焦慮 但焦慮不只自己會不舒服,有時還會破壞與人的關係 B. 容易疲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