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出什麼,你就收穫什麼 what you put out is what you get back.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這篇想討論有關於能量層面上的:你給出什麼,你就獲得什麼

在討論之前,想引用之前我讀的一篇網路身心靈作家-腦男的文章:
【體驗豐盛的小遊戲】

文章提到,作者剛踏入身心靈領域時,參加了一個小遊戲,

遊戲規則是每回合把手裡其中一張感受的牌卡傳給下一位,直到完成循環。

起初大家把自己認為負面的情緒傳出去,結果想當然爾最後回到自己身上的也是拿到別人所傳下去的負面感受。

第二回合、第三回合仍舊如此,即使自己手裡還擁有其他正面感受的牌,但每次總是得到負面感受的牌卡,心理感受並不是太好。

遊戲最後,主辦人引導參與者如果把自己手裡喜歡的牌給出去看看有什麼結果?

結果完全地跟前幾回合的感受相反,大家雖然手裡擁有其他負面感受的牌,但每次總是拿到正面感受的牌卡,讓自己感覺良好。


最後,文章裡面說到:

每個人如果都把自己最好的那個事物分享出去,那麼每個人也都會得到各種很好的感覺,而最終自己分享出去的好事,也會回到自己身上。反之亦然。

作者腦男並決定,從那天開始都只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事物。


以前我是個急躁又講求效率的人,生活中若遇到那種拖慢我進度的人事物(雖然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在焦躁什麼),我耐心都極低,有時候甚至不小心火氣就會上來,

然後不小心噴射出去的能量(例如:對人家態度不耐煩),很快的,我會在短時間之內自食惡果。

當我意識到時,我發現,真的!沒有一次例外!這些我噴出去的能量在短時間之內一定都會完好地送回給我。


所謂的自食惡果,更時常是來自於不同的人事物身上,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會得到相似你給出去的感受。

例如:以前我偶爾在無意識下隨意的待人,如不耐煩、口氣差等等急躁的情緒,

通常不會超過幾天的時間,可能我就會突然遭到一頓莫名責罵,或者去個便利商店也會被店員不耐煩態度差地對待。

但如果此時,你又硬要兇、理論回去,那麼沒完沒了的能量互噴循環便開始了,

而明智的你,在接下來讀完這篇文章之後願你也會選擇就此打住,為自己曾經噴射出去的情緒能量負責。


靈性成長的初期,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宇宙法則,我本身抱持著懷疑又開放的心態。

畢竟舉凡是人類都容易遭受到「眼見為憑」這個極大的限制性信念綁架。

但我抱持著實驗家精神,所以我決定用自己生活當實驗!


某天我想著,如果我給出去什麼我就獲得什麼的話,那麼我下定決心無論別人如何對待我,我都微笑微笑再微笑!

畢竟中文有句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嘛!

所以即使我再怎麼不爽,我還是調整心態給出友善的回應。


「用自己想要被對待的方式對待別人」


實驗開始!
起初,我承認因為出於好奇玩樂的實驗心態,所以有時候我其實早已氣急攻心了,但因為想起我的實驗,我還是會深深地吸一口氣,待調整好心情後,繼續微笑然後心平氣和的跟對方交談。

這個實驗其實很快我就有很驚奇地發現!起初我認為我似乎並不總是很真心地想微笑,偶爾我只是出於實驗心態,因為無論如何我都得微笑並且客氣的以禮相待。

我打從心裡真心這個對這法則感到好奇,如果無論如何我都給出友善的回應,那麼我的實相會怎麼樣?


而我發現,在我認真實驗的這段期間,我完全記不起我有任何被粗魯對待或被態度差的遭遇。

等到實驗後期,或許是因為最後我是真心地想給出愛與友善,

很時常我對人的友好,都會以讓我感到驚奇的結果回到我自己身上。

發現這樣極大的誘因,讓我覺得似乎根本就沒理由不好好對待任何生命中出現的人啊!於是「用自己想要被對待的方式對待別人」這樣的程式碼就寫入我的腦中了。

說這些並非是要讀者相信我,
鼓勵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生活去實驗看看生活有什麼變化。

畢竟人類就是個信念收集器嘛!不適用於自己,那麼就選擇一個讓自己感到舒適的信念。


而在這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被網路陌生人攻擊抑或者今天可能去了一個地方莫名被抨擊,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難道這也是我投射出去的?還是我最近也曾經這樣對待過別人?

其實有時候也並非絕對,如果確認這些並非來自於自己,對於這樣的人不要去反應就好了。


實驗初期,我也非聖人,偶爾突然被罵或甚至被陌生人無禮對待內心也會感到委屈、莫名其妙,但後來我漸漸發現,關鍵在於自己的反應。

會到處言語攻擊別人的人們,他們生活肯定也非常的艱辛,

一方面基於一個人能量每天到處亂噴而最終都會返回到自己的宇宙法則基礎上;另一方面,我也意識到這樣的人們通常會有著非常強烈的自我批判,對自己非常地不友好,如同他們攻擊外在的環境那般。

而通常這樣的人比較難去意識到自己的強烈自我批判,因為如果能夠意識到的人,通常會選擇修正自己而非外在。

所以強烈自我批判的人,當他們難以看見對自我的批判,致使能量漸漸地投射到外在,來幫助自己看見對自我的批判。

而光想到這裡,同理心就會頓時油然而生,忍不住都想拍拍他們告訴他們人生真是辛苦了...


曾經我是個對自己非常苛刻的人,有著非常強烈地自我批判。當時的我看出去的一切都是批評,對於任何人事物都要快速地貼標籤賦予定義,心裡都要嘴個兩句。

想當然,我也自食惡果,只是在我還尚未察覺到前,這現象無限循環好一陣子直到我意識到我對自己的批判。

但值得慶幸的是,由於我對外在的批判大多都僅存在於心裡層面的演奏,所幸沒噴射到外在實相,所以人生至今並沒有發生那種太過爆走的劇情。


文章的最後,關於上述的這些我也仍舊還在學習,

邀請大家也可以用自己人生實驗看看,如果只給出自己想要體驗的能量(開心、喜悅、幸福、愛等等)看看生命中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有意識地投射出自己喜歡的能量,因為無論如何這樣的能量終究會以各式各樣的方式返回於自己。

共勉之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每個正在靈性道路上的小夥伴們,

如果以上的內容與分享的觀點有疏漏或者與你的認知解讀有不同也請多多包涵,選擇讓你感到最舒服的觀點才是最重要的 :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訂閱追蹤,如果你從我分享的內容中受益希望能給予能量回饋或者想支持我的創作,

歡迎隨喜打賞,祝福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ntern Human 的沙龍
142會員
113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沙龍,平台主要紀錄我致力於身心靈領域至今所體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分享我的洞見,將這些豐沛的思想轉化為文字創作。
Intern Human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堂財務課中聽到一位老師分享的觀點,當時老師在課堂上是這麼說的:「祝福所有你樂於發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人事物。」雖然當時在課堂上老師主要分享關於錢財,他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很羨慕一個人的經濟狀態,例如對方可能坐擁豪宅、豪車等等,不論對方是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經濟處境,你認同與否都祝福對方。
Thumbnail
2025/03/31
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堂財務課中聽到一位老師分享的觀點,當時老師在課堂上是這麼說的:「祝福所有你樂於發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人事物。」雖然當時在課堂上老師主要分享關於錢財,他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很羨慕一個人的經濟狀態,例如對方可能坐擁豪宅、豪車等等,不論對方是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經濟處境,你認同與否都祝福對方。
Thumbnail
2025/03/21
前些日子看到一個短片,關於一位老奶奶分享自己活了95歲的生命洞見。 當靈性自我探索來到一個階段,或許你也會漸漸感知到每個人就如同一顆鑽石的其中一面切面,看似是分離的,但以遠觀視角來看,仍舊是同一顆鑽石。
Thumbnail
2025/03/21
前些日子看到一個短片,關於一位老奶奶分享自己活了95歲的生命洞見。 當靈性自我探索來到一個階段,或許你也會漸漸感知到每個人就如同一顆鑽石的其中一面切面,看似是分離的,但以遠觀視角來看,仍舊是同一顆鑽石。
Thumbnail
2025/02/15
以前我自認為是個吃不了苦的人,也感謝自己持有這樣的信念,因為在台灣,我確實沒什麼體驗過那些我認為苦的生活。旅居小島的第二個月時,我意識到當人類身處在處處不便的環境中,總是能展現出驚人的適應力。
Thumbnail
2025/02/15
以前我自認為是個吃不了苦的人,也感謝自己持有這樣的信念,因為在台灣,我確實沒什麼體驗過那些我認為苦的生活。旅居小島的第二個月時,我意識到當人類身處在處處不便的環境中,總是能展現出驚人的適應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這篇要分享的是另一邊「接受禮物」。當你想要為那些贈與你豐盛資源的人「做」些什麼時,你能做的最好的回饋便是:提供一個機會,讓對方能夠跟宇宙宣告「我有」的豐盛機會,欣然接受並且用積極的能量感激對方與你分享豐盛資源,這是你當下能給予最大的豐盛回饋了。
Thumbnail
這篇要分享的是另一邊「接受禮物」。當你想要為那些贈與你豐盛資源的人「做」些什麼時,你能做的最好的回饋便是:提供一個機會,讓對方能夠跟宇宙宣告「我有」的豐盛機會,欣然接受並且用積極的能量感激對方與你分享豐盛資源,這是你當下能給予最大的豐盛回饋了。
Thumbnail
親愛的孩子,不知道你是否愈來愈感受到把自己拋出去、毫無預設立場、毫無保留、成為管道當下的力量?很多時候,你們所在擔心的困境都不是真正的問題,困難的是你們的心不知道如何去面對這個情境,反而想方設法用力去解決而升起的不安與煩躁,還有背後想要控制一切的心思。我們知道你最近做得不錯,你開始懂得雙手一攤,只是
Thumbnail
親愛的孩子,不知道你是否愈來愈感受到把自己拋出去、毫無預設立場、毫無保留、成為管道當下的力量?很多時候,你們所在擔心的困境都不是真正的問題,困難的是你們的心不知道如何去面對這個情境,反而想方設法用力去解決而升起的不安與煩躁,還有背後想要控制一切的心思。我們知道你最近做得不錯,你開始懂得雙手一攤,只是
Thumbnail
這篇想討論有關於能量層面上的:你給出什麼,你就獲得什麼 每個人如果都把自己最好的那個事物分享出去,那麼每個人也都會得到各種很好的感覺, 而最終自己分享出去的好事,也會回到自己身上。反之也是如此。
Thumbnail
這篇想討論有關於能量層面上的:你給出什麼,你就獲得什麼 每個人如果都把自己最好的那個事物分享出去,那麼每個人也都會得到各種很好的感覺, 而最終自己分享出去的好事,也會回到自己身上。反之也是如此。
Thumbnail
這篇要跟你分享《影響力》這本書,作者:羅伯特.席爾迪尼是社會心理學家,書中收錄許多他的親身經歷。 人們互動時會下意識互相影響的原理,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行為是出自於對別人行為的下意識反應,但這些下意識的反應卻會影響到我們所擁有的金錢、行為甚至是人身安全,到底怎麼回
Thumbnail
這篇要跟你分享《影響力》這本書,作者:羅伯特.席爾迪尼是社會心理學家,書中收錄許多他的親身經歷。 人們互動時會下意識互相影響的原理,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行為是出自於對別人行為的下意識反應,但這些下意識的反應卻會影響到我們所擁有的金錢、行為甚至是人身安全,到底怎麼回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閱讀_《給予》(give and take) 在職場上的付出只會被當作理所當然嗎?然而根據研究指出給予者相較互利者與索取者擁有更高的工作績效與人生發展。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閱讀_《給予》(give and take) 在職場上的付出只會被當作理所當然嗎?然而根據研究指出給予者相較互利者與索取者擁有更高的工作績效與人生發展。
Thumbnail
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這個道理乍聽起來好像是真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請聽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這個道理乍聽起來好像是真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請聽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市面上有好幾種談及正向激勵的書籍,以及心靈雞湯的講座。裡面所提及的,便是強調給予的重要性。透過給予,你會感受到心靈真正的充實;散發出的能量,會用不一樣的方式,回饋給自己。並且,要學會感恩,那便是吸引力法則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既然,這已是大家公認的概念了,那為什麼我還要談?
Thumbnail
市面上有好幾種談及正向激勵的書籍,以及心靈雞湯的講座。裡面所提及的,便是強調給予的重要性。透過給予,你會感受到心靈真正的充實;散發出的能量,會用不一樣的方式,回饋給自己。並且,要學會感恩,那便是吸引力法則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既然,這已是大家公認的概念了,那為什麼我還要談?
Thumbnail
總是在為他人著想的人嗎? 因為善良,因為在乎,所以總站在他人角度去想,迎合所有人的需求,配合著他人的喜怒哀樂,把這作為生活的習慣.... 可,這是你想要過的人生嗎? 這是你自己的人生,還是他人人生的附屬品呢?
Thumbnail
總是在為他人著想的人嗎? 因為善良,因為在乎,所以總站在他人角度去想,迎合所有人的需求,配合著他人的喜怒哀樂,把這作為生活的習慣.... 可,這是你想要過的人生嗎? 這是你自己的人生,還是他人人生的附屬品呢?
Thumbnail
你我都常聽到一句話:「人要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這句話雖然道出了資本主義下,人人都是的自由個體,享有著開放的經濟市場,確也讓人覺得聽起來沒那麼舒服、充滿銅臭味 所以相較下,大家比較喜歡的是另外一句話:「做人付出,要不求回報」
Thumbnail
你我都常聽到一句話:「人要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這句話雖然道出了資本主義下,人人都是的自由個體,享有著開放的經濟市場,確也讓人覺得聽起來沒那麼舒服、充滿銅臭味 所以相較下,大家比較喜歡的是另外一句話:「做人付出,要不求回報」
Thumbnail
有些人分享是為了得到贊同, 有些人分享則不在乎他人的感受, 有些人是為了紓解自己的情緒, 有些人則是強迫他人接受...... 這些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能量是單向流動,而且是此消彼長,看起來是給予其實是索取。
Thumbnail
有些人分享是為了得到贊同, 有些人分享則不在乎他人的感受, 有些人是為了紓解自己的情緒, 有些人則是強迫他人接受...... 這些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能量是單向流動,而且是此消彼長,看起來是給予其實是索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