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設計思考流程的三個精選:提案解決方案,架構問題空間,構建解決方案空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讀設計思考工具箱這本實用書籍後,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這本書籍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他把一件大型專案的實踐工作流,分解成三大區塊:

  • 問題空間:從想法探索,到界定問題
  • 解決方案空間:從界定問題,到解決方案
  • 回顧:從解決方案,到經驗沉澱

有經驗的讀者就會知道,這三個區塊是決定我們執行大型計畫時,做品質管控的基礎。

這本書對前兩個區塊的工具介紹的非常詳細完整,提供給我們很多選項。而第三區塊看起來就相對單薄,可以在藉由其他關於復盤的書籍來補充思維工具。閱讀消化個別區塊的細節後,可以啟發我們很多改善自己工作流的靈感,十分推薦閱讀。

本文章收錄我這次閱讀的三個精選,歡迎一起思考消化:

  1. 提案解決方案的三法分析-可取性,可行性,可能性
  2. 架構問題空間的三支柱:瞭解,觀察,定義觀點
  3. 構建解決方案空間的三支柱:發想,開發原型,測試

精選#1 提案解決方案的三法分析-可取性,可行性,可能性

解決方案的可取性,可行性,可能性,對應研究的論題,論點,論據。

  • 論題-用法-可取性 (Desirability) : 問題設定上符合研究社群內的需求,以確保產出的價值被人需要,投資自己的時間在有價值的論題上。
  • 論點-新法-可行性 (Viability):問題有對應的可行形式化框架,以確保解決方案原型發展與測試,獲得可滿足產出價值的論點
  • 論據-技法-可能性 (Feasibility):技術上可以實踐獲得證據,以支持位辯護解決方案的論點

精選#2 架構問題空間的三支柱:瞭解,觀察,定義觀點

問題空間閉環的三支柱:

  • 瞭解(Understand)-讀一篇論文:利用為什麼,如何等問題,來參悟存在的解決方案,背後的邏輯。
  • 觀察(Observe)-讀一階論文:以參悟到的研究斷層為原點,觀察文獻中此斷層的填補方向。
  • 定義觀點(Define Point of View)-找一階斷層:細化參悟到的可填補的研究斷層。

精選#3 構建解決方案空間的三支柱:發想,開發原型,測試

解決方案空間閉環的三支柱:

  • 發想(Ideate)-邏輯上能解:比較各種可填補研究斷層的手段,組合不同想法,成為選項。
  • 開發原型(Prototype)-實踐上能解:評估發想出來的選項,找到一個最容易實踐的選項,投入實踐完成,成為原型解決方案。
  • 測試(Test)-價值上能解:利用原型解決方案與社群互動,根據回饋,看自己提出的解決方案,其提供的價值是否有滿足社群的需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紫式講義的沙龍
4會員
23內容數
思考合成數據的各種原理,應用與效果。
紫式講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5
思考#1:防彈筆記的四個元素:目標成果,要解決的問題,下一步行動,下一步連結 站長在呈現此書,使用的元數據(Metadata)為 目標成果 要解決什麼問題 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連結 這個格式蠻好的,可以連結書的內容。 思考#2:鳥瞰書籍內容 Part 分析 防彈筆記的改變 防彈筆記的原則 內容分析
Thumbnail
2022/08/05
思考#1:防彈筆記的四個元素:目標成果,要解決的問題,下一步行動,下一步連結 站長在呈現此書,使用的元數據(Metadata)為 目標成果 要解決什麼問題 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連結 這個格式蠻好的,可以連結書的內容。 思考#2:鳥瞰書籍內容 Part 分析 防彈筆記的改變 防彈筆記的原則 內容分析
Thumbnail
2022/08/05
這篇文章記錄與強盜算法有關的職位。 職位#1:Amazon 資深運籌學科學家 職位#2: Tripadbisor 機器學習科學家 II Machine Learning Scientist II 職位#3:BOA 資料科學家 Data Scientist Desired skills:
Thumbnail
2022/08/05
這篇文章記錄與強盜算法有關的職位。 職位#1:Amazon 資深運籌學科學家 職位#2: Tripadbisor 機器學習科學家 II Machine Learning Scientist II 職位#3:BOA 資料科學家 Data Scientist Desired skills:
Thumbnail
2022/08/04
本文章與你分享我接觸這篇認知方法論課程後,產生的思考理解。 對「認知」這個字,搭配上生老病死,我覺得有下面的意涵: 生:零認知 老:覺得認知迭代 病:覺得認知缺乏 死:不再需要認知
Thumbnail
2022/08/04
本文章與你分享我接觸這篇認知方法論課程後,產生的思考理解。 對「認知」這個字,搭配上生老病死,我覺得有下面的意涵: 生:零認知 老:覺得認知迭代 病:覺得認知缺乏 死:不再需要認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0 天。今天開始要跟大家分享一系列的「思考產品功能時,能提升思考品質的 Checklist」。這個系列是先前在商業思維學院上課時所做的作業,作業是要我們提出自己認為在思考產品功能時,需要檢查的各個項目,以下我列出的檢查清單,分享給各位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們。
Thumbnail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0 天。今天開始要跟大家分享一系列的「思考產品功能時,能提升思考品質的 Checklist」。這個系列是先前在商業思維學院上課時所做的作業,作業是要我們提出自己認為在思考產品功能時,需要檢查的各個項目,以下我列出的檢查清單,分享給各位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們。
Thumbnail
平時常常在談運算思維,不斷強調運算思維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設計思考更是發現問題的關鍵。而設計思考的核心,就是站在使用者的立場去換位思考,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來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 那麼,什麼是設計思考呢?簡單來說,它是一種關注使用者體驗的方法。在設計思考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考慮技術和功能,更要關
Thumbnail
平時常常在談運算思維,不斷強調運算思維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設計思考更是發現問題的關鍵。而設計思考的核心,就是站在使用者的立場去換位思考,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來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 那麼,什麼是設計思考呢?簡單來說,它是一種關注使用者體驗的方法。在設計思考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考慮技術和功能,更要關
Thumbnail
所走議題都有架構,如果你寫著寫著,發現你在寫的東西沒有架構:,別懷疑,你對這個議題還不夠深入......
Thumbnail
所走議題都有架構,如果你寫著寫著,發現你在寫的東西沒有架構:,別懷疑,你對這個議題還不夠深入......
Thumbnail
最近在一場演講中,談到職場工作者如何透過學習來成長?我以這張個人知識系統的運作機制來說明,包含觀點、工具與經驗三種元素。
Thumbnail
最近在一場演講中,談到職場工作者如何透過學習來成長?我以這張個人知識系統的運作機制來說明,包含觀點、工具與經驗三種元素。
Thumbnail
今天早上想到這個問題,就是當我要介紹一個思維工具時,很詳細的話,是到什麼內容的層級? 思考#1:工具要用起來,要讓讀者真的能參與行動,造成改變 分析最近閱讀的工具書,發現他是一種資訊導向的文獻式寫作。 其針對思維工具的關鍵字,不斷給出描述,串起各種技術細節內容。 一個工具要用起來,要親身實踐。
Thumbnail
今天早上想到這個問題,就是當我要介紹一個思維工具時,很詳細的話,是到什麼內容的層級? 思考#1:工具要用起來,要讓讀者真的能參與行動,造成改變 分析最近閱讀的工具書,發現他是一種資訊導向的文獻式寫作。 其針對思維工具的關鍵字,不斷給出描述,串起各種技術細節內容。 一個工具要用起來,要親身實踐。
Thumbnail
本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引人入勝想法慣例 (Routines for Engaging with Ideas)」後,產生的想法與理解。 這個章節下有六個慣例,仔細分析他們的目的,會發現很有意思 辨認與問出更好的問題 架構對主題的探索,以建築理解。 利用可視化聚焦描述,建築工作記憶
Thumbnail
本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引人入勝想法慣例 (Routines for Engaging with Ideas)」後,產生的想法與理解。 這個章節下有六個慣例,仔細分析他們的目的,會發現很有意思 辨認與問出更好的問題 架構對主題的探索,以建築理解。 利用可視化聚焦描述,建築工作記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讀設計思考工具箱這本實用書籍後,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這本書籍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他把一件大型專案的實踐工作流,分解成三大區塊: 問題空間:從想法探索,到界定問題 解決方案空間:從界定問題,到解決方案 回顧:從解決方案,到經驗沉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讀設計思考工具箱這本實用書籍後,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這本書籍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他把一件大型專案的實踐工作流,分解成三大區塊: 問題空間:從想法探索,到界定問題 解決方案空間:從界定問題,到解決方案 回顧:從解決方案,到經驗沉澱
Thumbnail
這篇文章,即將介紹給你三個議論的重要概念,讓你能夠檢視平常是否使用完整思考,察覺藏身於資訊背後的意圖。 擁有完整思考的能力,也能夠成為寫作的基礎,所以我覺得蠻重要的。 完整思考 = 論題+論點+論證 接觸資訊時,刻意尋找完整思考,會顯著增加我們對資訊的敏感度,有感找到深刻的洞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即將介紹給你三個議論的重要概念,讓你能夠檢視平常是否使用完整思考,察覺藏身於資訊背後的意圖。 擁有完整思考的能力,也能夠成為寫作的基礎,所以我覺得蠻重要的。 完整思考 = 論題+論點+論證 接觸資訊時,刻意尋找完整思考,會顯著增加我們對資訊的敏感度,有感找到深刻的洞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