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工具內容寫作策略的三個思考:可改變行動,有肉有評價有總結,目的內容步驟

2022/08/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來源:https://medium.com/good-design/visualizing-the-4-essentials-of-design-thinking-17fe5c191c22
今天早上想到這個問題,就是當我要介紹一個思維工具時,很詳細的話,是到什麼內容的層級?

思考#1:工具要用起來,要讓讀者真的能參與行動,造成改變

分析最近閱讀的工具書,發現他是一種資訊導向的文獻式寫作。
其針對思維工具的關鍵字,不斷給出描述,串起各種技術細節內容。
一個工具要用起來,要親身實踐。
但親身實踐會遇到很多困難,因為一開始沒經驗。這時候如果我能分享經驗,帶人家照我的模式走,那至少對方有個起步,然後就可以繼續往前。而讓人起步,就要有工具式的寫作。
固定一套寫作工具的方式,幫助我們標準化,我覺得很重要

思考#2:五個工具寫作的核心是,目的,適當內容,步驟,評估,訣竅。

他的寫作組織行文流程如下:
  1. 點對點的總結,這個工具的內容
  2. 介紹這個工具的歷史,以提供讀者歷史背景
  3. 描述目的(Purpose),以提供讀者使用這個工具後,解鎖的好處
  4. 選擇適當的內容(Content),以提供讀者使用此工具可以處理的文本類型
  5. 步驟(Steps),提供使用方法的標準幾個階段
  6. 評估(Assessment),提供操作完後,達到的預期效果
  7. 訣竅(Tips),一些操作後的技巧。
  8. 實踐實況(A Picture of Practice),提供場景描寫,來讓讀者參與一場互動。
如果要寫,這八個點的寫作順序應該是
  1. 肉:目的,內容,步驟
  2. 評價:評估,訣竅,實踐實況
  3. 總結:歷史,點對點總結

思考#3:工具寫作第一步,聚焦於目的,適當內容,步驟

感覺框架還是蠻重要的!
例如我寫作目前盡量以三和弦(Triad)的方式寫作。三和弦就是選擇三個觀點,而這三個觀點之間存在某種深淺關係,讓人可以看到三個點之前存在的某種結構。上面分析文本的結果是五個點,但我覺得要聚焦於三個點。
這三個點會是目的(Purpose),內容(Content),步驟(Steps)
  • 目的:讓讀者知道這個工具,可以對他帶來什麼好處
  • 內容:讓讀者知道這個工具,是為了分析怎麼樣的媒介而設計的
  • 步驟:讓讀者知道這個工具,標準上是走怎麼一個流程
其實這也對應了用法,心法,技法。
媒介即訊息。
下面紀錄幾個連帶想到的問題。
  • 一但有個流程標準,那麼要怎麼做「流程管理」?尤其是定義一些文件,讓各種事情都留下紀錄,下次才能繼續推進。
  • 如何在把這邊的東西,映射回線上寫作的各種技術?
紫式講義
紫式講義
文字化紀錄平時學習到的底層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