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工具內容寫作策略的三個思考:可改變行動,有肉有評價有總結,目的內容步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今天早上想到這個問題,就是當我要介紹一個思維工具時,很詳細的話,是到什麼內容的層級?

思考#1:工具要用起來,要讓讀者真的能參與行動,造成改變

分析最近閱讀的工具書,發現他是一種資訊導向的文獻式寫作。

其針對思維工具的關鍵字,不斷給出描述,串起各種技術細節內容。

一個工具要用起來,要親身實踐。

但親身實踐會遇到很多困難,因為一開始沒經驗。這時候如果我能分享經驗,帶人家照我的模式走,那至少對方有個起步,然後就可以繼續往前。而讓人起步,就要有工具式的寫作。

固定一套寫作工具的方式,幫助我們標準化,我覺得很重要

思考#2:五個工具寫作的核心是,目的,適當內容,步驟,評估,訣竅。

他的寫作組織行文流程如下:

  1. 點對點的總結,這個工具的內容
  2. 介紹這個工具的歷史,以提供讀者歷史背景
  3. 描述目的(Purpose),以提供讀者使用這個工具後,解鎖的好處
  4. 選擇適當的內容(Content),以提供讀者使用此工具可以處理的文本類型
  5. 步驟(Steps),提供使用方法的標準幾個階段
  6. 評估(Assessment),提供操作完後,達到的預期效果
  7. 訣竅(Tips),一些操作後的技巧。
  8. 實踐實況(A Picture of Practice),提供場景描寫,來讓讀者參與一場互動。

如果要寫,這八個點的寫作順序應該是

  1. 肉:目的,內容,步驟
  2. 評價:評估,訣竅,實踐實況
  3. 總結:歷史,點對點總結

思考#3:工具寫作第一步,聚焦於目的,適當內容,步驟

感覺框架還是蠻重要的!

例如我寫作目前盡量以三和弦(Triad)的方式寫作。三和弦就是選擇三個觀點,而這三個觀點之間存在某種深淺關係,讓人可以看到三個點之前存在的某種結構。上面分析文本的結果是五個點,但我覺得要聚焦於三個點。

這三個點會是目的(Purpose),內容(Content),步驟(Steps)

  • 目的:讓讀者知道這個工具,可以對他帶來什麼好處
  • 內容:讓讀者知道這個工具,是為了分析怎麼樣的媒介而設計的
  • 步驟:讓讀者知道這個工具,標準上是走怎麼一個流程

其實這也對應了用法,心法,技法。

媒介即訊息。

下面紀錄幾個連帶想到的問題。

  • 一但有個流程標準,那麼要怎麼做「流程管理」?尤其是定義一些文件,讓各種事情都留下紀錄,下次才能繼續推進。
  • 如何在把這邊的東西,映射回線上寫作的各種技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紫式講義的沙龍
4會員
23內容數
思考合成數據的各種原理,應用與效果。
紫式講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5
思考#1:防彈筆記的四個元素:目標成果,要解決的問題,下一步行動,下一步連結 站長在呈現此書,使用的元數據(Metadata)為 目標成果 要解決什麼問題 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連結 這個格式蠻好的,可以連結書的內容。 思考#2:鳥瞰書籍內容 Part 分析 防彈筆記的改變 防彈筆記的原則 內容分析
Thumbnail
2022/08/05
思考#1:防彈筆記的四個元素:目標成果,要解決的問題,下一步行動,下一步連結 站長在呈現此書,使用的元數據(Metadata)為 目標成果 要解決什麼問題 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連結 這個格式蠻好的,可以連結書的內容。 思考#2:鳥瞰書籍內容 Part 分析 防彈筆記的改變 防彈筆記的原則 內容分析
Thumbnail
2022/08/05
這篇文章記錄與強盜算法有關的職位。 職位#1:Amazon 資深運籌學科學家 職位#2: Tripadbisor 機器學習科學家 II Machine Learning Scientist II 職位#3:BOA 資料科學家 Data Scientist Desired skills:
Thumbnail
2022/08/05
這篇文章記錄與強盜算法有關的職位。 職位#1:Amazon 資深運籌學科學家 職位#2: Tripadbisor 機器學習科學家 II Machine Learning Scientist II 職位#3:BOA 資料科學家 Data Scientist Desired skills:
Thumbnail
2022/08/04
本文章與你分享我接觸這篇認知方法論課程後,產生的思考理解。 對「認知」這個字,搭配上生老病死,我覺得有下面的意涵: 生:零認知 老:覺得認知迭代 病:覺得認知缺乏 死:不再需要認知
Thumbnail
2022/08/04
本文章與你分享我接觸這篇認知方法論課程後,產生的思考理解。 對「認知」這個字,搭配上生老病死,我覺得有下面的意涵: 生:零認知 老:覺得認知迭代 病:覺得認知缺乏 死:不再需要認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任何階段想接觸新事物,我覺得最難的不是開始,而是在接觸期間的千奇百怪問題:一些對進階者而言很基礎、早就忘了這是個問題的問題。 剛好前陣子在噗浪上看到他人分享寫作方式與流程,加上近期工作準備進入新的挑戰期,決定在開始挑戰前也做個回顧與整理,順便思考自己的寫作流程有沒有能改進的地方。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任何階段想接觸新事物,我覺得最難的不是開始,而是在接觸期間的千奇百怪問題:一些對進階者而言很基礎、早就忘了這是個問題的問題。 剛好前陣子在噗浪上看到他人分享寫作方式與流程,加上近期工作準備進入新的挑戰期,決定在開始挑戰前也做個回顧與整理,順便思考自己的寫作流程有沒有能改進的地方。
Thumbnail
所走議題都有架構,如果你寫著寫著,發現你在寫的東西沒有架構:,別懷疑,你對這個議題還不夠深入......
Thumbnail
所走議題都有架構,如果你寫著寫著,發現你在寫的東西沒有架構:,別懷疑,你對這個議題還不夠深入......
Thumbnail
最近在一場演講中,談到職場工作者如何透過學習來成長?我以這張個人知識系統的運作機制來說明,包含觀點、工具與經驗三種元素。
Thumbnail
最近在一場演講中,談到職場工作者如何透過學習來成長?我以這張個人知識系統的運作機制來說明,包含觀點、工具與經驗三種元素。
Thumbnail
我的簡報製作流程是:主題確認→用戶洞察→框架梳理→資訊整理→版面製作,套用成書寫/寫作版本... 之前有提過書寫/寫作是同時具備思考訓練(結構化思考過程)與觀點呈現的工具,因此,寫作可以自己進行1-5步驟,而簡報是在第5步時選用,所以兩者會重疊部分。
Thumbnail
我的簡報製作流程是:主題確認→用戶洞察→框架梳理→資訊整理→版面製作,套用成書寫/寫作版本... 之前有提過書寫/寫作是同時具備思考訓練(結構化思考過程)與觀點呈現的工具,因此,寫作可以自己進行1-5步驟,而簡報是在第5步時選用,所以兩者會重疊部分。
Thumbnail
今天早上想到這個問題,就是當我要介紹一個思維工具時,很詳細的話,是到什麼內容的層級? 思考#1:工具要用起來,要讓讀者真的能參與行動,造成改變 分析最近閱讀的工具書,發現他是一種資訊導向的文獻式寫作。 其針對思維工具的關鍵字,不斷給出描述,串起各種技術細節內容。 一個工具要用起來,要親身實踐。
Thumbnail
今天早上想到這個問題,就是當我要介紹一個思維工具時,很詳細的話,是到什麼內容的層級? 思考#1:工具要用起來,要讓讀者真的能參與行動,造成改變 分析最近閱讀的工具書,發現他是一種資訊導向的文獻式寫作。 其針對思維工具的關鍵字,不斷給出描述,串起各種技術細節內容。 一個工具要用起來,要親身實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讀設計思考工具箱這本實用書籍後,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這本書籍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他把一件大型專案的實踐工作流,分解成三大區塊: 問題空間:從想法探索,到界定問題 解決方案空間:從界定問題,到解決方案 回顧:從解決方案,到經驗沉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讀設計思考工具箱這本實用書籍後,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這本書籍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他把一件大型專案的實踐工作流,分解成三大區塊: 問題空間:從想法探索,到界定問題 解決方案空間:從界定問題,到解決方案 回顧:從解決方案,到經驗沉澱
Thumbnail
上課心得,方向與紀律六步驟,是一門「收束」的學問。
Thumbnail
上課心得,方向與紀律六步驟,是一門「收束」的學問。
Thumbnail
「有必要寫作嗎?」 「不知道寫什麼?」 「該如何寫作?」 「為什麼寫了都沒人看?」 關於參透寫作技巧從零到有再到好,如果只能先選一本書閱讀,那麼《大人的11堂寫作課》絕對是首選。這本書從寫作認知、讀者思維、選題、標題、素材、結構、成稿能力,乃至於如何讓寫作融入生活、變現等,可以說整本書都是「乾貨」,
Thumbnail
「有必要寫作嗎?」 「不知道寫什麼?」 「該如何寫作?」 「為什麼寫了都沒人看?」 關於參透寫作技巧從零到有再到好,如果只能先選一本書閱讀,那麼《大人的11堂寫作課》絕對是首選。這本書從寫作認知、讀者思維、選題、標題、素材、結構、成稿能力,乃至於如何讓寫作融入生活、變現等,可以說整本書都是「乾貨」,
Thumbnail
【寫作資料蒐集方法指南】是一篇大叔想要分享在寫作前,如何蒐集和整理資料的文章。 透過 3 個簡單有用的方式,讓文章內容更貼近讀者的需求,更可以提高被搜尋的機會。 希望你可以花 3 分鐘看完文章,一定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寫作資料蒐集方法指南】是一篇大叔想要分享在寫作前,如何蒐集和整理資料的文章。 透過 3 個簡單有用的方式,讓文章內容更貼近讀者的需求,更可以提高被搜尋的機會。 希望你可以花 3 分鐘看完文章,一定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其實,傳統的寫作流程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起承轉合」之外,不外乎就是審題、立意、選材、安排段落、組織成文等傳統的流程。我在文案寫作課上也把這些看似有些繁瑣的流程,簡化成四個寫作的流程。
Thumbnail
其實,傳統的寫作流程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起承轉合」之外,不外乎就是審題、立意、選材、安排段落、組織成文等傳統的流程。我在文案寫作課上也把這些看似有些繁瑣的流程,簡化成四個寫作的流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