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觀點】個人知識系統的運作機制:觀點引導工具取得,工具累積特定經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在一場演講中,談到職場工作者如何透過學習來成長?我以這張個人知識系統的運作機制來說明,包含觀點、工具與經驗三種元素。

raw-image
  1. 觀點:是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也是你看待自己在世界的定位。
  2. 工具:我們可以用來思考與理解世界的工具。
  3. 經驗:經驗會形成最實用、最具體的知識。

​...

觀點、工具與經驗,構成個人知識系統的運作


工具可以是自己特有的,或是所屬社群的共同工具。

​比方說,許多分析模型屬於共有的,但有些經驗法則是屬於個人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辨識問題、將問題分類,並結合與應用過去累積的工具解決新的問題;如此一來,就不必每次遇到問題都要重頭開始應付。

我們的觀點,會決定選擇哪些工具來累積經驗與知識,引導我們產生某些經驗、遠離某些經驗。經驗的累積可以訓練一個人的敏銳度,區辨類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情況,像是廚師可以明確分辨肉的熟度、調料的份量;經驗的重現也可以訓練我們的技術,能夠穩定做出最佳成績的執行力,例如廚藝高超的廚師可以不斷烹飪出水準一致的美味牛排。

觀點可以引導我們取得所需的工具,而工具又會讓我們累積特定的經驗,周而復始強化整個知識系統的運作。換句話說,其中一項的缺少或不足,就會使得知識系統的搭建不完整。

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妨這樣檢視自己:

  1. 理解一項工具時,可以與自己的哪些觀點連結?
  2. 現有的觀點,需要哪些工具來實踐?工具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3. 不同工具的使用,產生了哪些經驗?我能否重現它?

...

培養整合思維,跳脫既有框架的運作限制


以上談的是一般情況下的心智運作過程。

在面對複雜、混沌的問題時,這樣的思維可能會讓自己受困於既有選項的抉擇中而陷入兩難。這時候,我們需要跳脫既有框架的做法,比方說:重新看待問題、挖掘更好的問題?或是創造更好的新選項?

你可以在許多書中看到類似的觀點。像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中就探討了如何找到問題的本質?甚至發現更好的問題?在《決策的兩難》中提到整合思維的概念,相較於從現有選項中挑選,能不能找出現有選項以外更好的可能性,創造新的選項?

具備整合思維的人,在知識系統中的觀點、工具與經驗是如何運作的?

首先,具備整合思維的人有六項共通的信念特質
  1. 我能認知「模型」不等於現實,只是對世界的一種詮釋方式
  2. 我知道對立並不可怕,而「矛盾」反而是可以利用的著力點
  3. 我清楚沒有所謂的完美;一定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只是還沒出現
  4. 我有能力、也願意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5. 我能面對複雜的情境、找到方法釐清問題
  6. 我會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創造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其次,是基於以上觀點可使用的工具,包括邏輯推論、因果模型、引導提問

一、邏輯推論,不單單是透過「演繹」與「歸納」來「分辨真偽」而已;還包含利用邏輯尋找「可能為真」的事物,也就是「溯因」的過程。比方說,企業中的管理者通常只能掌握少量資訊,就必須做出影響重大的決定。

如果過去的績效不好,管理者就沒有充足的資訊可以透過歸納來決定最佳的決策模式是什麼?也因為沒有成功模式,所以無法使用演繹來判定既有的策略方向是否正確?這時候,就只能靠溯因,來詢問「可能是什麼」而不是「是什麼」來找到詮釋有限資料的最佳解釋,並做出決策。

二、因果模型,是為了建構出因果關係。在決策過程中有兩種因果關係很重要,一種是「實質」因果關係,能拆解為像是數學公式的對應關係,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公式中一個因素的改變,如何影響結果的變化?另一種是「目的」因果關係,我們可能知道哪些因素會影響最終結果的發生、或如何往我們期望的方向改變,但不知道明確的公式關係。

比方說,我們可以繪製一個飛輪,知道其中的元素彼此間的因果關係,但不是那麼確定變化的公式是什麼。擴大來說,就是系統思考的範疇,用來釐清與管理一個系統中複雜的因果關係。

三、引導提問,是為了探究對立矛盾的場景中,找出共識的可能性。比方說,透過詢問「你可以幫助我了解,為什麼你會有這些看法嗎?」來探索他人的觀點,而不是直接辯駁來捍衛自己的觀點。目的在於尋求彼此對立矛盾之間的共通點,也就是「你現在說的和我剛才說的,有沒有哪些部份是一致的?」

透過引導提問,才能產生有意義的對話。

當我們用提問,取代質問或審問來瞭解他人的觀點時,你會發現之前沒想過的考量重點,以及過去從未察覺的因果關係。引導式的提問也能用來化解立場相左的衝突僵局,避免談論破局、各執己見而沒有結論。

最後,具備整合思維的人懂得以經驗來深化優勢

在個人知識系統的模型中,我們知道了最初的觀點與工具,會影響到累積到哪些經驗?而經驗的累積又會反過來影響觀點與工具,包括強化知識的專業度與培養創新力。兩者可以說彼此相輔相成,累積足夠的經驗後,無論是碰到需要專業度或創新力的狀況,都可以更快地因應。

如果缺少專業度,就無法產出具參考價值的考量重點、因果關係或決策架構;缺少了創新力,就無法得出創意的解決方案。如果沒有創意的解決方案,專業度就無法提升;專業度無法提升,就很難保持創新的活力。

當我們理解了個人知識系統中的運作機制,就可以靠著觀點、工具與經驗不斷成長,愈來愈擅長發揮創意、打造出獨特的解決方案。

但請記得保持耐心,等待時間的複利效應;也要時時反思,善用經驗來優化。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898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2023/12/06
幾經思考,我決定從心法、技巧和體現(心技體)切入,從策略思維、策略分析與案例解析三個構面,挑選我認為對於商業策略分析的思維養成與提升有所助益的十本好書,以及做為延伸閱讀的參考書目。
Thumbnail
2023/12/06
幾經思考,我決定從心法、技巧和體現(心技體)切入,從策略思維、策略分析與案例解析三個構面,挑選我認為對於商業策略分析的思維養成與提升有所助益的十本好書,以及做為延伸閱讀的參考書目。
Thumbnail
2023/10/06
工作一段時間的人,大多會體認到提問的重要性。我想對吧?​問對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答案本身更有價值;特別是在組織或團體中,也許別人能給出自己沒想到的好答案。但是,為什麼提問的能力不容易養成?
Thumbnail
2023/10/06
工作一段時間的人,大多會體認到提問的重要性。我想對吧?​問對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答案本身更有價值;特別是在組織或團體中,也許別人能給出自己沒想到的好答案。但是,為什麼提問的能力不容易養成?
Thumbnail
2023/10/05
成熟,就是有能力拒絕一個好的選擇,目的是要追求其他更好的選擇。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還沒想清楚」這些事?
Thumbnail
2023/10/05
成熟,就是有能力拒絕一個好的選擇,目的是要追求其他更好的選擇。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還沒想清楚」這些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未經梳理的經驗,就像粗糙的原始數據一樣,直接使用就只會看到表面的結論而得不到真正有價值的洞見。而有時候洞見本身是跟直覺判斷的結論是截然不同的方向,這就可能讓依據經驗做出決策的領導者的做出錯誤的判斷。
Thumbnail
未經梳理的經驗,就像粗糙的原始數據一樣,直接使用就只會看到表面的結論而得不到真正有價值的洞見。而有時候洞見本身是跟直覺判斷的結論是截然不同的方向,這就可能讓依據經驗做出決策的領導者的做出錯誤的判斷。
Thumbnail
當我們要煮好一道菜,可能需要用到菜刀切菜、鍋子炒菜、鍋鏟翻菜,透過這些工具交互運用,才能完成一道佳餚。 那在面對事情,有沒有一道基本的模組,或是思考的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 「想要徹底理解世界,關鍵在於建立思維模型的框架。」《思考的框架》作者夏恩.派瑞許認為,我們依據思維模型來推斷因果
Thumbnail
當我們要煮好一道菜,可能需要用到菜刀切菜、鍋子炒菜、鍋鏟翻菜,透過這些工具交互運用,才能完成一道佳餚。 那在面對事情,有沒有一道基本的模組,或是思考的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 「想要徹底理解世界,關鍵在於建立思維模型的框架。」《思考的框架》作者夏恩.派瑞許認為,我們依據思維模型來推斷因果
Thumbnail
最近在一場演講中,談到職場工作者如何透過學習來成長?我以這張個人知識系統的運作機制來說明,包含觀點、工具與經驗三種元素。
Thumbnail
最近在一場演講中,談到職場工作者如何透過學習來成長?我以這張個人知識系統的運作機制來說明,包含觀點、工具與經驗三種元素。
Thumbnail
在AI盛行的時代,很多工作都有可能被機器取代...... 而「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正是讓自己保有競爭力的方法!
Thumbnail
在AI盛行的時代,很多工作都有可能被機器取代...... 而「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正是讓自己保有競爭力的方法!
Thumbnail
- 瓦基|閱讀前哨站電子報 & Podcast -《底層邏輯》紀錄筆記 - 「方法論 = 底層邏輯 + 環境變數」 - 「工作應該是創造未來的價值,而不是消耗現在的價值。」 - 『「那些能幫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脈;只有那些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脈。」我們能「幫」到的人的高度,決定了我們自己的高度。
Thumbnail
- 瓦基|閱讀前哨站電子報 & Podcast -《底層邏輯》紀錄筆記 - 「方法論 = 底層邏輯 + 環境變數」 - 「工作應該是創造未來的價值,而不是消耗現在的價值。」 - 『「那些能幫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脈;只有那些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脈。」我們能「幫」到的人的高度,決定了我們自己的高度。
Thumbnail
今天早上想到這個問題,就是當我要介紹一個思維工具時,很詳細的話,是到什麼內容的層級? 思考#1:工具要用起來,要讓讀者真的能參與行動,造成改變 分析最近閱讀的工具書,發現他是一種資訊導向的文獻式寫作。 其針對思維工具的關鍵字,不斷給出描述,串起各種技術細節內容。 一個工具要用起來,要親身實踐。
Thumbnail
今天早上想到這個問題,就是當我要介紹一個思維工具時,很詳細的話,是到什麼內容的層級? 思考#1:工具要用起來,要讓讀者真的能參與行動,造成改變 分析最近閱讀的工具書,發現他是一種資訊導向的文獻式寫作。 其針對思維工具的關鍵字,不斷給出描述,串起各種技術細節內容。 一個工具要用起來,要親身實踐。
Thumbnail
為何搭建個人知識體系 搭建個人知識體系,是我參加卡片營的主因。 古典老師問:為什麽想搭建個人知識體系?想要先有框架在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先有問題去找答案,是成人的學習方法。除了大學教授外,有些人未必需要知識體系、像喬布斯沒有搭建知識體系,也做出APPLE手機。 圖卡重點摘要
Thumbnail
為何搭建個人知識體系 搭建個人知識體系,是我參加卡片營的主因。 古典老師問:為什麽想搭建個人知識體系?想要先有框架在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先有問題去找答案,是成人的學習方法。除了大學教授外,有些人未必需要知識體系、像喬布斯沒有搭建知識體系,也做出APPLE手機。 圖卡重點摘要
Thumbnail
造局者: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Kenneth Cukier, Viktor Mayer-Schönberger, Francis de Véricourt 分類:
Thumbnail
造局者: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Kenneth Cukier, Viktor Mayer-Schönberger, Francis de Véricourt 分類:
Thumbnail
我們覺得簡單的概念很迷人,喜歡洞悉的那一刻,認為這個耀眼的簡單概念可以漂亮解釋許多其他事情,我把這種對單一肇因與解方的喜好稱為單一觀點型直覺。 為了扭轉單一觀點直覺偏誤,你要有整個工具箱而非一把槌子。懂得察覺單一觀點可能局限自已的想像,然後想到不妨試著從許多角度來看問題,方能獲得更準確的了解。
Thumbnail
我們覺得簡單的概念很迷人,喜歡洞悉的那一刻,認為這個耀眼的簡單概念可以漂亮解釋許多其他事情,我把這種對單一肇因與解方的喜好稱為單一觀點型直覺。 為了扭轉單一觀點直覺偏誤,你要有整個工具箱而非一把槌子。懂得察覺單一觀點可能局限自已的想像,然後想到不妨試著從許多角度來看問題,方能獲得更準確的了解。
Thumbnail
 系統化思維在職場是個很常被提及的思考工具,能夠幫助人們找到真正的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一、如何建構一個系統:   三個步驟分享給你 1. 同質聚集:同性質的合在一起 2. 不同類分群:差異大的分成不同群,形成區塊 3. 建立系統:把看似不同分群的東西,根據某種關係(因果)
Thumbnail
 系統化思維在職場是個很常被提及的思考工具,能夠幫助人們找到真正的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一、如何建構一個系統:   三個步驟分享給你 1. 同質聚集:同性質的合在一起 2. 不同類分群:差異大的分成不同群,形成區塊 3. 建立系統:把看似不同分群的東西,根據某種關係(因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