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想法投入慣例的三個思考:可視化問題,可視化可能,可視化答案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本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引人入勝想法慣例 (Routines for Engaging with Ideas)」後,產生的想法與理解。

這個章節下有六個慣例,仔細分析他們的目的,會發現很有意思

  1. 辨認與問出更好的問題
  2. 架構對主題的探索,以建築理解。
  3. 利用可視化技巧,探索故事或分析結構的不同,以更深入。
  4. 利用可視化或故事,展現「美」「真實」「為何有趣」
  5. 利用可視化聚焦描述,建築工作記憶
  6. 表現資訊後,鼓勵討論加深理解

在我看起來,這對應了

  1. 問問題,細化問題
  2. 給可能,細化可能
  3. 賣答案,細化答案

思考 #1:可視化問題

🤔如何排序篩選問題? 用生成性(Generativity)與真誠性(Genuiness)

  • 生成性:這個問題可以產生「投入」「洞察」「創造力行為」「深度理解」「新可能」嗎?
  • 真誠性:這個問題,我在的群體裡面真的關心嗎?

有趣的標準,適合之後實踐看看

🤔如何建築理解?五步剝皮法,拿到新的湧現性。

  1. 表皮(Skin): 描述你看到或注意到的
  2. 真皮(Membrane): 提問題,疑惑。
  3. 果肉(Substance): 建構連結,建築解釋詮釋,辨認考慮不同觀點
  4. 果核(Core):抓住核心主題,核心概念,核心爭議,思考他們指向的背後主使
  5. 回撤(Step Back): 辨認自己經過這層思考後,「新湧現的複雜性」。產生了什麼複雜度?新謎團?

有趣的系統,適合之後可視化理解過程

思考 #2:可視化可能

🤔 如何抓住文件的結構與故事?

  • 看見有寫,且很清楚的-主故事(Main story): 主邏輯主故事發展是什麼?
  • 看見有寫,但不清楚的-旁花絮(Side story): 什麼次要的,稍微偏出去的旁支洞察?
  • 看見沒寫,也不清楚的-潛臺詞(Hidden story): 哪邊講得不是很明顯,但照自己的經驗應該有的?

三種層次裝神弄鬼,需要再多研究看怎麼實踐。

🤔 如何找到作品的真與美?

  • 美(Beauty): 什麼是你覺得很漂亮,吸引人的?
  • 真(Truth):什麼是讓你發掘到的事實,真實?
  • 揭示(Reveal):哪個部分,是「美」將「真」帶出來,展現出來?--> 還是理論
  • 隱蔽(Conceal):哪個部分,是「美」將「真」給模糊,難以看見?-->理論

這裡也真的蠻玄的!之後再看看怎麼實踐。

思考 #3:可視化答案

🤔 如何建立工作記憶?

選一個要消化的文本,可以是段落,圖片,觀看一分鐘後移除。接著根據記憶,回答

  1. 名字 (Name): 列下所有想得起來的特徵,大概大多是「名詞」等概念。
  2. 描述 (Describe):對想起來的「名詞」,去做額外的「謂詞描述」,講那是什麼。
  3. 行動 (Act):對想起來的「名詞」,去觀察其「動詞動作」。在做什麼?功能是什麼?他們對整體添加了什麼?他們之間如何關聯?

感覺是一個很好的練習,讓我們只去聚焦記憶有印象的東西。會有印象,應該是因為消化那些資訊有困難,所以特別會記起來。要是沒有困難,大概就會忘掉。

🤔筆記應該記什麼,才能促進討論,增加理解?

  1. 什麼是最重要的點?
  2. 哪邊覺得很有跳戰興,像是謎團,難以理解?
  3. 你最想討論哪個問題?
  4. 你覺得哪邊有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紫式講義的沙龍
4會員
23內容數
思考合成數據的各種原理,應用與效果。
紫式講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5
思考#1:防彈筆記的四個元素:目標成果,要解決的問題,下一步行動,下一步連結 站長在呈現此書,使用的元數據(Metadata)為 目標成果 要解決什麼問題 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連結 這個格式蠻好的,可以連結書的內容。 思考#2:鳥瞰書籍內容 Part 分析 防彈筆記的改變 防彈筆記的原則 內容分析
Thumbnail
2022/08/05
思考#1:防彈筆記的四個元素:目標成果,要解決的問題,下一步行動,下一步連結 站長在呈現此書,使用的元數據(Metadata)為 目標成果 要解決什麼問題 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連結 這個格式蠻好的,可以連結書的內容。 思考#2:鳥瞰書籍內容 Part 分析 防彈筆記的改變 防彈筆記的原則 內容分析
Thumbnail
2022/08/05
這篇文章記錄與強盜算法有關的職位。 職位#1:Amazon 資深運籌學科學家 職位#2: Tripadbisor 機器學習科學家 II Machine Learning Scientist II 職位#3:BOA 資料科學家 Data Scientist Desired skills:
Thumbnail
2022/08/05
這篇文章記錄與強盜算法有關的職位。 職位#1:Amazon 資深運籌學科學家 職位#2: Tripadbisor 機器學習科學家 II Machine Learning Scientist II 職位#3:BOA 資料科學家 Data Scientist Desired skills:
Thumbnail
2022/08/04
本文章與你分享我接觸這篇認知方法論課程後,產生的思考理解。 對「認知」這個字,搭配上生老病死,我覺得有下面的意涵: 生:零認知 老:覺得認知迭代 病:覺得認知缺乏 死:不再需要認知
Thumbnail
2022/08/04
本文章與你分享我接觸這篇認知方法論課程後,產生的思考理解。 對「認知」這個字,搭配上生老病死,我覺得有下面的意涵: 生:零認知 老:覺得認知迭代 病:覺得認知缺乏 死:不再需要認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所走議題都有架構,如果你寫著寫著,發現你在寫的東西沒有架構:,別懷疑,你對這個議題還不夠深入......
Thumbnail
所走議題都有架構,如果你寫著寫著,發現你在寫的東西沒有架構:,別懷疑,你對這個議題還不夠深入......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 正文開始↓ ( 15分鐘 貼上來 ><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 正文開始↓ ( 15分鐘 貼上來 ><
Thumbnail
甚麼是Z字點子呢? 就如同書封上呈現的那樣,利用8個步驟連結成三個Z字,來激發自己的創意和點子。
Thumbnail
甚麼是Z字點子呢? 就如同書封上呈現的那樣,利用8個步驟連結成三個Z字,來激發自己的創意和點子。
Thumbnail
針對日常生活中靈光一閃的靈感,我們該如何處理才好呢?這是我在《卡片盒筆記》讀書會中收到的一個問題。她說:「針對生活中的靈感,例如走在路上突然想到、拿起手機趕快記錄的那種,又該如何轉換成卡片呢?」我認為應該將靈感筆記分成 3 種狀況來處理,分別是 (1)想法 (2)問題 (3)行動
Thumbnail
針對日常生活中靈光一閃的靈感,我們該如何處理才好呢?這是我在《卡片盒筆記》讀書會中收到的一個問題。她說:「針對生活中的靈感,例如走在路上突然想到、拿起手機趕快記錄的那種,又該如何轉換成卡片呢?」我認為應該將靈感筆記分成 3 種狀況來處理,分別是 (1)想法 (2)問題 (3)行動
Thumbnail
本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引人入勝想法慣例 (Routines for Engaging with Ideas)」後,產生的想法與理解。 這個章節下有六個慣例,仔細分析他們的目的,會發現很有意思 辨認與問出更好的問題 架構對主題的探索,以建築理解。 利用可視化聚焦描述,建築工作記憶
Thumbnail
本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引人入勝想法慣例 (Routines for Engaging with Ideas)」後,產生的想法與理解。 這個章節下有六個慣例,仔細分析他們的目的,會發現很有意思 辨認與問出更好的問題 架構對主題的探索,以建築理解。 利用可視化聚焦描述,建築工作記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讀設計思考工具箱這本實用書籍後,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這本書籍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他把一件大型專案的實踐工作流,分解成三大區塊: 問題空間:從想法探索,到界定問題 解決方案空間:從界定問題,到解決方案 回顧:從解決方案,到經驗沉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讀設計思考工具箱這本實用書籍後,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這本書籍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他把一件大型專案的實踐工作流,分解成三大區塊: 問題空間:從想法探索,到界定問題 解決方案空間:從界定問題,到解決方案 回顧:從解決方案,到經驗沉澱
Thumbnail
想多下點盤問、編排,讓「核心」更容易被找到。
Thumbnail
想多下點盤問、編排,讓「核心」更容易被找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