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想法投入慣例的三個思考:可視化問題,可視化可能,可視化答案

2022/08/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引人入勝想法慣例 (Routines for Engaging with Ideas)」後,產生的想法與理解。
這個章節下有六個慣例,仔細分析他們的目的,會發現很有意思
  1. 辨認與問出更好的問題
  2. 架構對主題的探索,以建築理解。
  3. 利用可視化技巧,探索故事或分析結構的不同,以更深入。
  4. 利用可視化或故事,展現「美」「真實」「為何有趣」
  5. 利用可視化聚焦描述,建築工作記憶
  6. 表現資訊後,鼓勵討論加深理解
在我看起來,這對應了
  1. 問問題,細化問題
  2. 給可能,細化可能
  3. 賣答案,細化答案

思考 #1:可視化問題

🤔如何排序篩選問題? 用生成性(Generativity)與真誠性(Genuiness)
  • 生成性:這個問題可以產生「投入」「洞察」「創造力行為」「深度理解」「新可能」嗎?
  • 真誠性:這個問題,我在的群體裡面真的關心嗎?
有趣的標準,適合之後實踐看看
🤔如何建築理解?五步剝皮法,拿到新的湧現性。
  1. 表皮(Skin): 描述你看到或注意到的
  2. 真皮(Membrane): 提問題,疑惑。
  3. 果肉(Substance): 建構連結,建築解釋詮釋,辨認考慮不同觀點
  4. 果核(Core):抓住核心主題,核心概念,核心爭議,思考他們指向的背後主使
  5. 回撤(Step Back): 辨認自己經過這層思考後,「新湧現的複雜性」。產生了什麼複雜度?新謎團?
有趣的系統,適合之後可視化理解過程

思考 #2:可視化可能

🤔 如何抓住文件的結構與故事?
  • 看見有寫,且很清楚的-主故事(Main story): 主邏輯主故事發展是什麼?
  • 看見有寫,但不清楚的-旁花絮(Side story): 什麼次要的,稍微偏出去的旁支洞察?
  • 看見沒寫,也不清楚的-潛臺詞(Hidden story): 哪邊講得不是很明顯,但照自己的經驗應該有的?
三種層次裝神弄鬼,需要再多研究看怎麼實踐。
🤔 如何找到作品的真與美?
  • 美(Beauty): 什麼是你覺得很漂亮,吸引人的?
  • 真(Truth):什麼是讓你發掘到的事實,真實?
  • 揭示(Reveal):哪個部分,是「美」將「真」帶出來,展現出來?--> 還是理論
  • 隱蔽(Conceal):哪個部分,是「美」將「真」給模糊,難以看見?-->理論
這裡也真的蠻玄的!之後再看看怎麼實踐。

思考 #3:可視化答案

🤔 如何建立工作記憶?
選一個要消化的文本,可以是段落,圖片,觀看一分鐘後移除。接著根據記憶,回答
  1. 名字 (Name): 列下所有想得起來的特徵,大概大多是「名詞」等概念。
  2. 描述 (Describe):對想起來的「名詞」,去做額外的「謂詞描述」,講那是什麼。
  3. 行動 (Act):對想起來的「名詞」,去觀察其「動詞動作」。在做什麼?功能是什麼?他們對整體添加了什麼?他們之間如何關聯?
感覺是一個很好的練習,讓我們只去聚焦記憶有印象的東西。會有印象,應該是因為消化那些資訊有困難,所以特別會記起來。要是沒有困難,大概就會忘掉。
🤔筆記應該記什麼,才能促進討論,增加理解?
  1. 什麼是最重要的點?
  2. 哪邊覺得很有跳戰興,像是謎團,難以理解?
  3. 你最想討論哪個問題?
  4. 你覺得哪邊有趣?
紫式講義
紫式講義
文字化紀錄平時學習到的底層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