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談心理:為什麼有人總喜歡挑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挑剔的人還有沒有救,他們為什麼會這樣?
從這篇文章中,你可以了解:
  1. 喜歡挑剔的人的心理動力是什麼?
  2. 單一標準的價值觀如何養成?
  3. 在擴充經驗上,什麼是開放式回路?封閉式迴路?
  4. 為什麼有些人,無法再擴充他們的人生經驗?
底字畫線處,即是答案重點。
喜歡挑剔,或不自覺嫌棄別人的人,他們底層的心理運作有兩種假設,可以解釋:
假設一、想要踩在別人身上,有優越感,反應內心不夠強大自信,才要尋求外在形式的滿足。為什麼會這樣
假設二、喜歡挑剔的人是不容易包容別人
不容易包容別人的人,他們通常認為自己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唯一的、好的,而這樣價值觀單一個人是如何養成?
因為教養過程被提倡只遵循某價值觀,父母的想法單一,也影響孩子多以單一角度認為好。但即便如此,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形式的挫折與挑戰,去豐富自己的經驗,而當一個人生命經驗豐富時,經歷的多、看的事情廣,自然對於事情能夠以更開闊、寬廣的角度去理解。
但有些人即便經歷的再多事,他似乎都傾向於外歸因、責備他人,而使自己的生活經驗狹窄無法再去擴展。
那為什麼無法再擴充生命經驗而擴展價值觀?
我們先解釋什麼是談封閉式迴路,什麼又是開放式迴路?
當人遇到事情或挫折時,願意承擔責任,解決問題,改變自己與尋求自身能力的提升,這就是使用開放式的迴路;
然而有些人卻會傾向於自艾自怨,責怪別人、挑剔別人,這些人即便是遇到新的經驗或挫折打擊,但並不想認真去體驗、觀察、學習,是有抗拒的在新經驗中,而以舊經驗解釋(多抱怨責怪別人),因而活在封閉單一的迴路中,而此封閉的迴路就是抱怨的迴路
進一步的,到底是什麼造就人們使用封閉式迴路思考?
通常來說,得視個人的特質與能力而定,關鍵在於個人是否:懶、笨、膽小自卑(自尊)、無需求,而決定是否活在原本的封閉需求中。
懶和笨的人,通常是沒有能力改變,他們沒有能力去改變現狀,只能墨守成規,卻又心生不滿。
而自卑的人也沒有能力改變,因為一旦涉及改變則威脅自尊,在沒有自信的人身上,威脅自尊是不允許的,一旦承認自己不好就是覺得自己更不如人,為了捍衛尊嚴,只能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
最後,沒有需求的人,則是指人雖然遭遇困難,但是這個困難的強度並不足以使改變發生。
例如,若一個人他的家庭支持的力量,不足以使他去增強自己的能力,來因應求職市場的嚴苛考驗,這時個案可能就會繼續抱怨是外在環境的艱難,而不會想要要提升自己的力量。
整體來說,對於喜歡挑替的人,我們可以有下面的推測:
喜歡挑氣別人的人〉不包容別人〉價值觀單一〉成長過程養成、難以再自己擴充生命經驗〉使用封閉式迴路思考(而非開放式迴路思考)〉多抗拒經歷新經驗與思考〉個人能力的懶、笨、自尊、無需求〉大多是低自尊的人。
俗話說,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如果只看到可恨處,會讓我們對他的挑剔行為氣的牙癢癢,但如果你能聯想到,他之所以挑剔,就是因為他不知道變通,又想要維護他的低自尊,實在是可憐,那心境上就不會被他的攻擊所影響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師,我和我的男友又吵架了…這次是因為採買家具的事情,原本說好是我負責,可是我一忙起來,來不及去處理,他就自己幫我處理,可是我不喜歡他這樣啊! 一來他會很累,二來顯示的我很懶惰,但我又不是這樣的人…但他就認為我小題大作,他很生氣的認為他已經盡心盡力還要被我嫌…」
人家說「人定勝天」、「有志者事竟成」這些鼓勵人心的話語,到底是真的或假的? 當我們滿懷希望的憧憬一件事情,他能否成真,到底是自主的決定,還是受大環境的影響擺布,我們個人的意志所能達成的力量又占了幾成? 要做成一件事的秘訣,其實有下面幾個層面可去思量…
「心理師,我和我的男友又吵架了…這次是因為採買家具的事情,原本說好是我負責,可是我一忙起來,來不及去處理,他就自己幫我處理,可是我不喜歡他這樣啊! 一來他會很累,二來顯示的我很懶惰,但我又不是這樣的人…但他就認為我小題大作,他很生氣的認為他已經盡心盡力還要被我嫌…」
人家說「人定勝天」、「有志者事竟成」這些鼓勵人心的話語,到底是真的或假的? 當我們滿懷希望的憧憬一件事情,他能否成真,到底是自主的決定,還是受大環境的影響擺布,我們個人的意志所能達成的力量又占了幾成? 要做成一件事的秘訣,其實有下面幾個層面可去思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會不會極度憂慮衝突的發生?能避則避,能閃則閃,可是和諧至上的想法常常為自己埋下更多內耗的因子,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1.害怕被討厭、拒絕、否定、陷入尷尬 2.不敢明確表達感受與想法 3.很難拒絕別人,常默默接受的別人要求 4.非常在意 5.面對無法避免的衝突時腦中一片空白 (點閱內文看更多唷!)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會不會極度憂慮衝突的發生?能避則避,能閃則閃,可是和諧至上的想法常常為自己埋下更多內耗的因子,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1.害怕被討厭、拒絕、否定、陷入尷尬 2.不敢明確表達感受與想法 3.很難拒絕別人,常默默接受的別人要求 4.非常在意 5.面對無法避免的衝突時腦中一片空白 (點閱內文看更多唷!)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