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是假議題,人們真正在乎的,是生而為人的自尊|《忿恨的囚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圖片來源|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易怒、愛生氣是極負面的字眼,我們似乎更傾向讓自己盡量表現親和、高EQ,但卻從未認真探討憤怒、仇恨心理待覺察的課題。

《忿恨的囚徒》借鑒心理治療經驗,釐清認知偏誤。透過理解、釐清和修正這些過程蘊含的原始信念體系,提供相應的矯正方法。透過認知療法覺察忿恨真正要傳達的意義。

上一本­《人性的弱點》有提到,人性的自尊與對自尊的渴望,與身心疾病相關,若生活上得不到自己覺得「應有的重視」就會造成心理疾病,乃至反社會人格。


自尊與信念:特定信念使我們自己受傷了

作者觀察到有些人會對特定的事件做出過度的詮釋與反應。

在某些情境下,內心脆弱的因子被一觸即發,而做出自動化詮釋:

  • 「我講話的時候有人打斷我」 👉「現在是怎樣,有在尊重?」
  • 「配偶不按照我的方式去做」 👉「我在這個家就是沒地位,他不尊重我」

  • 用路上的過度反應:被超車

👉「是嫌我開太慢嗎? 開好車了不起啊 瞧不起人啊?

其實不爽的不是「被超車」這件事。而是那種被貶低的感覺。

其實這都是被觸動了內心的脆弱因子,自己覺得自己很可憐,別人輕輕一碰就碎了。

作者說:「心裡痛苦通常源自於個人投射的社會形象(意即他認為別人對他的看法)有所貶低。」

像是,我們不喜歡被批評,其實不是因為批評的內容本身,而是在乎批評傳達了我們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應該的專制:氣死我們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_

「應該的專制」(tyranny of the shoulds)是一種內在溝通系統,當我們嚴格的期望或強迫自己或他人,鐘就會贏來挫敗和失望。

  • 模糊焦點的責罵:

妻子責罵跟朋友喝酒夜歸的丈夫

👩妻POV:內心的被排斥感➝他不在乎我➝他就是不愛我

👨公POV:上了一天的班很累想找朋友喝兩杯鬆一下

在應該的專制情況下,人們會覺得別人「應該」無時無刻都要尊重我、配偶「應該」時刻敏銳察覺我的需求。

當應該破滅後,人們開始問「為什麼?」

他為什麼不聽我的?他為什麼那麼冷漠?他為什麼那麼機車? Ok這並不是真心詢問,而是一種指責。我們把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標準套在他人身上,明明規則是我們自己訂的,卻要他人來遵守。

圖片來源|Pixels

圖片來源|Pixels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自我中心的偏誤

再來幾個隔壁老李家的真實故事:

👉 老公回家>老婆不理他➝臭女人,老子工作那麼辛苦不理我是嫌我賺太少?

事實是>>老婆今天追的韓劇BE了~心情很差不想講話。

👉 男友只做了自己的三明治沒有做我的 ➝你都不用我我要不要吃喔? 自私

事實是>>男友單純因為餓了所以做了三明治,女友餓嗎?我不知道啊?

「一個人為保護自己而制定的規則,實際上反而使她更加脆弱」

增強自我中心的觀點可能會掩蓋他人及人際互動的真實性直,因為我們自行對他人的行為賦予意義,嚴重的可能就像是妄想症、憂鬱症的。

  • 痛苦都源自於我們自己賦予事件的「意義」

e.g

大雨淋濕我的新鞋👉 單純覺得煩

捷運上的路人踩了我的新鞋👉 e04ooxxw&%@)$@..

可見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發生,都腦補了很多...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他人是加害者。

可惜的是,在氣頭上的我們因為自己推斷的含義憤怒的時候,我們只想要消除那個惹我們生氣的原因,而不是解決真正的問題。

💡 Fun Fact:如果單純遭受客觀情況的威脅或損失,我們只會沮喪或不快,
並不會真的憤怒,但如果是因為某個人或某個群體有錯或冒犯我們就會氣噗噗
「我們傾向於將有害的個人意圖加到無害的行為上,並誇大他們對我們的實際影響。」
這就是我們一天到晚因為別人感到受傷和生氣氣。

暴力

先談談仇視是怎麼來的?

前面說過,當對方不夠尊重我們時,我們的自我中心就會產生滿滿的敵意,於是想像中的敵人就出現了!我們想像自己正遭受威脅,不是身體上的威脅,而是心理層面上的,自尊、自我形象的威脅。

嚴重會帶來殺戮

針對有暴力傾向的人做觀察,發現這一類人再爆粗口或動手的時候會產生一種自卑想法和受傷的感覺,顯然是一種自我貶低,總覺得對方覺得我是懦夫、他不尊重我。這種痛苦的想法其實不來自於對方的實際行為或評論,而是自己的信念。

家暴施虐者的心理往往是脆弱的,他們認為自己是較弱勢的一方,(通常是隱忍許久,或長期感受語言上的貶低)最後決定用暴力來讓關係恢復平衡。

在電視劇《#她和她的她》裡,吳慷仁的角色就非常典型。從小受到母親的貶低,以致長大後他必須靠打女人來找回支配感和尊嚴。因為暴力行為有立即的回報,減輕憤怒,與能力感,並從中獲得伸張正義的滿足感。


有沒有一種可能,媽媽說打在你身痛在我心是真的?

當憤怒來到老師對學生或父母親對孩子身上也很耐人尋味。

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每次數學考零分爸媽跟老師都那麼生氣?爸媽就算了,考零分的是我,以後找不到工作的也是我,你那麼走心那麼激動幹嘛?背後原理也是因為個人認知的投射──當學生表現不好>代表我教的不好>學生的零分=我的零分

身為一個好老師或好父母的責任轉到孩子身上,在責難孩子的同時,其實他是在自我批判

教養書《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裡看過一種說法,作者伊莎貝爾・費歐沙(Isabelle Filliozat)提及:「『我能讓他人痛苦』等於『我有權力』,也等於『我很強』。 在我們出手打人的那一刻 ,我們被一股破壞、掌握權力和控制他人的衝動佔據。」

這無非是一個找自尊的cycle


圖片來源|Pixels

圖片來源|Pixels

了解了憤怒的原因,該如何理性面對?

人只關注自己的主觀意義,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惡化。

  1. 釐清問題本身──是否被我們的自動化思考誇大了?

臨床上,若覺一個人往好處想,案主會覺得你在逼我 「讓步」

作者認為,只有當你把關係當成一種競賽或權力鬥爭時,才會有讓步的感覺。

改善的方法是:用合作代替控制,不再有對錯輸贏之別,專心解決問題。

2. 避免二分法思維

人們及領導者需要更注意到在遭受威脅時會控制大腦的僵化思維。他們必須明白,當自己對別人行為的解釋受到善與惡、神聖與邪惡等絕對概念支配時,所做出的判斷並不理性。

如果我們對自己有穩定、正面的看法,便無須理會他人的貶低評論,如果我們的自尊心低下或隨著生活中各種事件而波動,我們可能會因為他人無傷大雅的評語而深受傷害。



▁▁▁▁▁▁

作 者|亞倫.T.貝克

出版社|方舟文化

推薦指數 🤍🤍🤍🤍🖤 -

* 相關書單: 《揭開自己的謊言》喬恩‧傅德瑞克森 / 遠流出版

⌲ 歡迎關注我的IG|

𝙈𝙞𝙨𝙨 𝙎𝙝𝙖𝙬𝙣 |閱讀|美食|書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𝙎𝙝𝙖𝙬𝙣。日常碎念的沙龍
8會員
6內容數
𝙈𝙞𝙨𝙨 𝙎𝙝𝙖𝙬𝙣 |閱讀|美食|書寫 𝘼 𝙇𝙞𝙛𝙚 𝙍𝙚𝙖𝙙𝙚𝙧 普通讀者,專業吃貨。
2024/05/07
「我們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台自慰機器。」 當我們指責那些乎麻的公眾人物、戒不了煙的癮君子和毒蟲酒鬼時,有沒有想過,我們的過度消費、熬夜追劇、滑手機、暴飲暴食,也未嘗是一種該被正視的癮症呢? 追求無痛的世界? 1800年代的醫療主張一定程度的痛覺是健康的, 但現在大家對醫療的要求
Thumbnail
2024/05/07
「我們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台自慰機器。」 當我們指責那些乎麻的公眾人物、戒不了煙的癮君子和毒蟲酒鬼時,有沒有想過,我們的過度消費、熬夜追劇、滑手機、暴飲暴食,也未嘗是一種該被正視的癮症呢? 追求無痛的世界? 1800年代的醫療主張一定程度的痛覺是健康的, 但現在大家對醫療的要求
Thumbnail
2023/05/01
本書作者是位社會心理學家,在書裡面有很多關於溫度與人類生活、社交、行為、文化、人際等諸多研究和探討,溫度的確影響我們的生活、健康甚至是人類演化等等,儘管以結論來說,溫度的影響只
Thumbnail
2023/05/01
本書作者是位社會心理學家,在書裡面有很多關於溫度與人類生活、社交、行為、文化、人際等諸多研究和探討,溫度的確影響我們的生活、健康甚至是人類演化等等,儘管以結論來說,溫度的影響只
Thumbnail
2022/12/04
人是情感動物,我們既傲慢又充滿偏見。 承認吧!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戀的!OS:拜託告訴我我是重要的,我是特別的。 卡內基鼓勵我們打破邏輯腦,用情感腦解決。
Thumbnail
2022/12/04
人是情感動物,我們既傲慢又充滿偏見。 承認吧!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戀的!OS:拜託告訴我我是重要的,我是特別的。 卡內基鼓勵我們打破邏輯腦,用情感腦解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過度反省,有時候會讓你糢糊掉焦點。陷入一種自我責備的負面標籤裡。 在一段關係裡,不自覺的將兩個人之間的問題,歸究於自己。 經常在想,為何對對方總是那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沒辦法跟對方好好說話。 一個人想了很久,也試圖從對方身上尋求到解答。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自己除了更加困惑,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
Thumbnail
過度反省,有時候會讓你糢糊掉焦點。陷入一種自我責備的負面標籤裡。 在一段關係裡,不自覺的將兩個人之間的問題,歸究於自己。 經常在想,為何對對方總是那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沒辦法跟對方好好說話。 一個人想了很久,也試圖從對方身上尋求到解答。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自己除了更加困惑,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
Thumbnail
《忿恨的囚徒》借鑒心理治療經驗,釐清認知偏誤。透過理解、釐清和修正這些過程蘊含的原始信念體系,提供相應的矯正方法。透過認知療法覺察忿恨真正要傳達的意義。
Thumbnail
《忿恨的囚徒》借鑒心理治療經驗,釐清認知偏誤。透過理解、釐清和修正這些過程蘊含的原始信念體系,提供相應的矯正方法。透過認知療法覺察忿恨真正要傳達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能很輕易說出對他人的印象與評價,也容易在他人對我們做出負面評論時感到氣憤不已,但當真正有機會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我們喜歡自己嗎?還是我們只是很努力地戴上假面具而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呢?作者在這本書名中直接破題把許多人不喜歡自己的真實心情表露,果然第一時間就吸引到我的目光,進而翻開這本書瞧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能很輕易說出對他人的印象與評價,也容易在他人對我們做出負面評論時感到氣憤不已,但當真正有機會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我們喜歡自己嗎?還是我們只是很努力地戴上假面具而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呢?作者在這本書名中直接破題把許多人不喜歡自己的真實心情表露,果然第一時間就吸引到我的目光,進而翻開這本書瞧
Thumbnail
你有過這種經歷嗎?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不爽的人,但又礙於不想把場面弄僵,只能在心底對著他怒吼: 「遇到事情就是要解決啊!」 「你怎麼這麼不負責任?」 「那要你坐這個位子幹嘛?」 或許吼一吼真的能發洩心情吧!但這會讓你的生活過的更不好,你知道這件事嗎?而要解釋原因,得從「身分認同」說起。
Thumbnail
你有過這種經歷嗎?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不爽的人,但又礙於不想把場面弄僵,只能在心底對著他怒吼: 「遇到事情就是要解決啊!」 「你怎麼這麼不負責任?」 「那要你坐這個位子幹嘛?」 或許吼一吼真的能發洩心情吧!但這會讓你的生活過的更不好,你知道這件事嗎?而要解釋原因,得從「身分認同」說起。
Thumbnail
討好傾向的人,常誤以為只要別人對他提出觀點或意見,都代表是他不好、他有錯、他的問題。他們總是很理所當然認為,只要和別人的意見不同,或是觀點有差異,自己一定是那個有錯的人。他們很快的就會說「對不起,是我的錯」,或是「對不起,你說的對」,幾乎在沒有思考和辨識的情況下,立刻的認為一定有什麼是自己疏乎...
Thumbnail
討好傾向的人,常誤以為只要別人對他提出觀點或意見,都代表是他不好、他有錯、他的問題。他們總是很理所當然認為,只要和別人的意見不同,或是觀點有差異,自己一定是那個有錯的人。他們很快的就會說「對不起,是我的錯」,或是「對不起,你說的對」,幾乎在沒有思考和辨識的情況下,立刻的認為一定有什麼是自己疏乎...
Thumbnail
( 今天來做一個大挑戰,看看這樣的觀念可以不可以被接受?) 我們都知道,越是把自己縮小,越不自私,活的越好越自在。 那自尊心這個觀念是不是在把自己放大,強調有一個〝我〞很重要,要刻意去榮耀它? 當你覺得自尊心受辱的時候,根源是什麼?  自尊心 (最強的價值標準) 自尊心,表面上是一個激勵人心的東西
Thumbnail
( 今天來做一個大挑戰,看看這樣的觀念可以不可以被接受?) 我們都知道,越是把自己縮小,越不自私,活的越好越自在。 那自尊心這個觀念是不是在把自己放大,強調有一個〝我〞很重要,要刻意去榮耀它? 當你覺得自尊心受辱的時候,根源是什麼?  自尊心 (最強的價值標準) 自尊心,表面上是一個激勵人心的東西
Thumbnail
要讓自我的自尊安穩,不任由他人的損害及抨擊,就需要注意是否能護衛自我的情感心理空間。也就是,你有獨立的情緒感受歷程,能允許自己有個體的感受和想法,這些都不需得到他人認同才能存在。 同時,不因情緒界限混淆、鬆散,讓他人的情緒輕易就能侵入到你的內在空間,佔據你的心理、影響你的生理....
Thumbnail
要讓自我的自尊安穩,不任由他人的損害及抨擊,就需要注意是否能護衛自我的情感心理空間。也就是,你有獨立的情緒感受歷程,能允許自己有個體的感受和想法,這些都不需得到他人認同才能存在。 同時,不因情緒界限混淆、鬆散,讓他人的情緒輕易就能侵入到你的內在空間,佔據你的心理、影響你的生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