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講記 37

2022/08/1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第三個清淨的業就是實諦業,即宣說實諦。實諦業包括頌文所說的「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遍淨莊嚴勝福力」這三句話。實諦業就是為眾生宣說佛陀所親證的第一義諦,實諦業包括:第一個、它所依止的智慧;第二個、它所依止的慈悲,因此能夠普遍地來為眾生說真實第一義諦,其所依止的智慧就是「智行普修功德力」。
因為「智行普修」廣修一切的智慧,能因此能夠成就功德圓滿,成就無量的三昧、無量的陀羅尼、法華三昧、首楞嚴三昧。這種種的三昧都是由智慧力所顯現的,是因為「智行普修」所以才成就的,這是智慧的部分。
實諦業的第二句「威神普覆大慈力」,這是大慈大悲的心,不離清淨心實相智慧,而能夠像法雲,來為一切眾生說法,這是大慈力,叫「威神普覆大慈力」。
有智慧,又有大慈大悲,這樣的勝義菩提心,因此能夠進入實諦業的第三句「遍淨莊嚴勝福力」,因為能夠刹那之間成就無量無邊的福德,所以叫「遍淨莊嚴勝福力」,也就是說透過實相智慧,透過大慈大悲,因此能具有使眾生的心普遍清淨莊嚴的福德力,而所謂讓眾生的心遍淨莊嚴,就是讓眾生的心,都能離開一切的障礙,稱之為遍淨。
第四個業是證教化業,就是頌文的「無著無依智慧力」,證教化業就是指其所說的這個法,自己能夠親證,有這種智慧力。這種智慧力因為能夠契入實相的理體,所以稱為「無著無依」,即不著空,不著有,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不著空有二邊,因此叫「無著無依智慧力」。
第五個是種種說法業,就是頌文的「定慧方便威神力」,依著實相智慧所起的定慧,同時依著實相的智慧所起的方便,是這樣子的威神力。我們再多解釋一下,就是若依著實相智慧,就安住在實相智慧當中,這時稱之為慧,這個是大乘的慧;而這個定呢?即依著實相的智慧,安住在自性當中,稱之為定。
此處的並不只是指定在呼吸、定在佛號或者定在光明相,這種色法的或者事相上的定,這個定指的是住於大乘、住於實相的境界安住在自性當中,所以照而常寂就是定寂而常照就是慧,這是說明定慧。
依著定慧的體而會生起種種的方便,就像古德說:「但得本,不愁末。」當你得到真實智慧了之後,自然而然就容易生起種種的善巧方便。當然學習種種的經論,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這也是有需要,但是有圓頓的定慧力量時,此方便力也多少能夠成就。
就像以前我師父老人家說:給他授五戒的修緣老和尚,其本身沒有什麼文化,不認識字。但是老和尚因為努力地念佛、用功,修種種苦行,在有了成就之後,老和尚講經說法及善巧方便都無障礙。師父說:老和尚說法講得很精彩,要讓大家哭就哭,要大家笑就笑,完全都是很自在的,這個就是依著契入實相的定慧力量,而生起的度化眾生的方便。老和尚的這個方便,是自己所證得的境界,只是依著不同的善巧方便來說法。
譬如《金剛經》講法身的境界,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是法身離一切相的境界,但這個境界是佛陀所親證的,一般眾生難以接受,所以佛陀就用譬喻來說明一切有為法,好像夢幻泡影露電,隨著夢幻泡影露電的有為法,當我們在境界上不再執著的時候,就能夠契入清淨心的本體當中,這個就是方便力,以上是說明定慧方便的威神力。
第六個是不斷佛種業,就是頌文的「普能積集菩提力」。所謂不斷佛種就是指大乘的菩薩、法身大士,雖安住在涅槃寂靜的境界當中,但是並不像二乘的人,只安住在涅槃當中就不度化眾生了,不是的。大乘的菩薩、法身大士是安住在涅槃的境界當中,不離開大乘的滅盡定,而能夠現種種度化眾生的神通變化及現諸說法的威儀,這個就是「普能積集菩提力」。
如果菩薩入於空的智慧當中,然後就停止不修習,這叫錯損菩提,或者斷失菩提,因為前面所講菩提證道的大樹王,它的根如果得到水的話,枝葉花果才能夠繁茂,因此以大悲水饒益眾生,才有辦法成就諸佛菩薩的智慧華果。所以菩薩離開了眾生之後,若只是安住在空的境界當中自受用,覺得很放鬆、很愉悅,這樣就錯損菩提了。
所謂「普能積集菩提力」就是不起滅定現諸威儀,因為菩薩的境界都是安住在滅盡定當中,剛才我們講的「定慧方便威神力」是指菩薩在度化眾生的時候,不只是世俗菩提心,因為世俗菩提心還不夠,還必須有勝義菩提心,這種實相智慧在裡頭,因為有實相智慧在裡頭的時候,才有辦法遍無量身,然後度無量眾生。
我們講個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比如你今天要度化眾生,當然你要依止慈悲沒有錯,但如果你慈悲過度,變得太過於感性,這時你就會失去了正確引導的方向,所以這個時候,必須要以智慧來引導慈悲。也就是你在度化眾生的時候,你雖然慈悲,但是你要以智慧來抉擇觀察,怎麼樣對眾生是真正的好,而不是他要什麼就給他什麼,不是的。
佛菩薩度化我們也是一樣,或許有時候,有的眾生需要吃一點苦,他才有辦法能夠成長,佛菩薩會讓他去吃苦;有的眾生善根比較利,佛菩薩直接加持,他就能夠得到利益,所以都必須要用智慧來做前導。因此你的心必須安住在這種智慧當中,更進一步,你的智慧要安住在實相的空性當中,因為安住在實相空性當中,你才有辦法讓心像鏡子一樣,不著空、不著有,沒有愛憎取捨,以平等心來度化眾生。
如果心沒有安住在實相智慧當中,我們的心就不平等,對眾生難免會有愛憎取捨,有愛憎取捨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對眾生來普門示現,所以要成就菩薩道,安住在空性的智慧很重要。雖然安住在空性的智慧當中,但是又能夠「普能積集菩提力」,就是指安住在空性當中,然後以不離空性的智慧度化眾生,度化眾生的時候三輪體空,這就是「 普能積集菩提力」。《十地經》裡面說到:「示入涅槃而不斷菩薩行」,即示現入於涅槃的境界,安住在涅槃的境界當中,但是不斷菩薩行,以上是說明第六個,不斷佛種業。
第七個是法輪復住業,法輪復住業就是:佛陀已經示現滅度,法輪停止轉了,但怎麼樣讓法輪能夠繼續轉下去呢?這個時候就是以種種的善巧方便來度化眾生,讓眾生次第地都能得到法的利益,這個法就能夠繼續住世。
譬如我們帶各位觀修暇滿難得的時候,我們觀察十圓滿這個法住,佛降說正法、教住隨教轉,教法住世,第四個隨教轉。教法住世就是指佛弟子能依著佛的開示而能證果,而教法住世也就是法輪住世隨教轉就是佛跟佛弟子滅度之後,歷代的高僧大德、菩薩們都能夠依著佛陀所留下來的教誡,還有師長的所傳承的教授去修行,然後也次第地能夠開悟證果,這個就叫教住隨教轉
所以此處說的法輪復住業,再次的安住於世間的復住,就是因為這段經文「清淨一切善業力」,菩薩安住在清淨的智慧當中,因此能夠清淨眾生一切的善根。什麼叫作清淨一切眾生的善根呢?就是為實施權。佛陀說五乘的佛法,若這個眾生應該為他說人天乘,佛陀就清淨他的善根,為他說人天乘,讓其得到人天乘的善根;若這個眾生適合說二乘或者菩薩乘或者一佛乘,佛陀就清淨他的善根,為他說相應的法門,所以「清淨一切善業力」就是法輪復住業。
我們之所以要求證得佛陀果,就是因為佛徹底圓滿以上這七種業,這七種業簡單來說,就是自利跟利他,安住在法身寂滅的理體當中,然後能夠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是丑十的「成正覺願」。當然成佛是不用再上求佛道了,成佛之後就是安住在實相智慧當中,然後一刹那頃,能速疾而周遍地廣度一切眾生。
因為有成正覺願,所以其所成就的果上功德,就是下面的三句頌文「摧滅一切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這三種力。能夠摧滅一切眾生的煩惱,降伏一切眾生內外的魔擾,這個魔指的不只是天魔、鬼神魔,還包括煩惱魔、五陰魔,即四種魔都包括在內,因此能夠圓滿普賢諸行,以上是介紹丑十的「成正覺願」。
我們之所以要成佛的目的就是因為佛具有這樣子的功德,那麼初地菩薩所列的十大願就介紹完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鋼骨佛心
鋼骨佛心
苦志勞筋骨,大任乃克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