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翰事件:一種閱聽人的肌力訓練?

2022/08/1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阿翰新廣告遭質疑歧視新住民
家樂福與阿翰合作的中元節廣告遭質疑歧視新住民,緊急下架。
從模仿與刻板印象的關聯,擴大到創作與政治正確的關係,阿翰事件其實是一連串近年公共議題討論的延續。
模仿可能會強化刻板印象,而對弱勢的刻板印象則可能導致歧視的加深。這兩個命題我基本都是同意的。創作自由需要被保障,但同時我們又不能停止區辨什麼是越過了「線」,踩到了歧視的邊。
看起來很無解。
但我的著眼點,在於以往爭議中一向不被檢討的閱聽人。
這問題其實很像脫口秀爭議:某個笑話到底是不是歧視?而我同樣主張,我們作為閱聽人,需要自我訓練一種更寬廣的閱聽方式。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會將小說或電影裡角色的發言等同於作者的立場,那也該試著區分笑話表面上的意思,及作者的立場
(或者你喜歡後現代一點,把作者的立場替換成笑話的意義也是可行的。)
我並不是主張某種創作的特權,或閱聽人的阿Q心態,而是——
你不覺得很奇怪嗎?我們一方面希望閱聽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更高的媒體識讀能力;回過頭在各種創作歧視爭議中,卻又假設閱聽人是只會讀取最表面訊息、聽到新住民有口音就會開啟歧視的閱聽巨嬰。
是否存在一種給閱聽人的肌力訓練?
我們可以用最贊同「這就是歧視」的眼光看待這部廣告;也試著用「這完全不是歧視」的角度詮釋。就像做眼部運動時,試著把眼球朝最邊緣、最歪斜的方向拉伸;讓長期緊繃的神經鬆弛。
可能對大家都是好事。
48會員
99內容數
我的小說創作、日常隨筆,與非當期電子報存放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