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選「2樓」等同踩地雷?新成交行情顛覆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買房是人生大事,許多方面都得多加考量再做決定,「樓層」挑選也是一大學問。以大樓來說,越低樓層價格越低,因為高樓層的採光、景觀較佳,也能避免吵雜的環境音,因此低樓層物件較容易乏人問津,其中,2樓更是眾多人心中的大地雷!
2樓過往普遍令眾人詬病的缺點,包括位於管線轉折處、蚊蟲多、採光不佳、噪音影響較大,因此民眾都不建議買房買2樓,不過,這狀況似乎已出現轉變,近期高雄新建案一反常態,許多個案的2樓房價甚至比高樓層還貴!
高樓層不僅採光、景觀佳,也能避免吵雜的環境音,相較之下,低樓層物件較容易乏人問津。圖/Pixabay
根據實價揭露,高雄有不少預售建案的2樓價格都比部分更高樓層的戶別貴,例如鼓山區的「Park 16」的2樓戶就成交每坪45.8萬元,左營區「諾金」2樓單價31.8萬元,楠梓區「四季沐夏」2樓28萬元,仁武區「知一二」2樓也賣到每坪24萬元,這些個案的更高樓層都有單價不及2樓的案例。
📲想買房,別再等等等!鍾情物件每層每戶賣多少~加LINE立刻查🏡買賣租相關的疑難雜症或奇葩趣聞,全台16個在地社團陪你聊~
針對這個現象,上揚國際建築團隊代銷一處副總經理蘇順益表示,現在建商的工法精進,排水管道都直接做到地下室連接汙水處理管排放,不會在2樓做轉折,也就沒有爆管的問題,加上部分2樓物件是面對中庭或景觀,反而更受消費者喜愛,噪音及落塵則可用氣密窗阻絕,價格才會越來越高。
專家也指出,2樓物件其實好處也不少,除了過去管道轉管在2樓的規畫,在許多新大樓中已有大幅改善,2樓在發生意外時也較好逃生,電梯大樓最怕就是遇到停電,但住在2樓,輕鬆就到家,若不幸發生火災,也能立即逃離。
網友繼續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2會員
752內容數
不定時分享房地產知識的一個網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 Gre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外租屋找房子的管道很多,有的人傾向使用租屋網站,或上社群平台尋找有緣的房東,當然也有人會選擇包租代管的物件。一名網友在Dcard 貼文分享,疑是透過民間的包租代管業者找的房子,沒想到最近搬來的新房客卻是她夢魘的開始。 📷 租屋遇到難相處不聽勸導的惡鄰居真的令人頭大。圖/實價登錄比價王 製作
◆原文連結:實價登錄給勇氣!北市8區預售開價破百萬:蛋白都不蛋白了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根據市調統計,台北市今年以來每月新建案平均開價都改寫歷史新高,7月新建案平均開價已漲至每坪約118.3萬元,再次締造新紀錄。 📷 北市預售開價持續攀升中。圖/Pixabay 猜你也想看: 📷
房仲業者根據七都各民政局人口資料及內政部實價登錄統計資料,統計2022上半年七都會區「淨遷出人口」排名前十名行政區,前三名依序為大安區遷出8,691人最多、士林區遷出6,250人次之、中山區遷出5,508人位居第三。 📷 📲想買房,別再等等等!鍾情物件每層每戶賣多少~加LINE立刻查 📷
★原文連結:實價登錄上路後房價反越漲越兇? 10年漲幅最高是「這」 (實價登錄比價王) 📷 內政部實價登錄制度自2012年8月1日上路,至今已滿10年。圖/Google Maps 📷 📷 你可能有興趣: 全台「最好貸」路段現形! 高雄前10名皆可「貸8成」
📷 通膨來襲,薪資普遍倒退嚕,而高房價卻是一去不復返。圖/Pixabay 📲想買房,別只是等等等!鍾情物件每層每戶賣多少~加LINE立刻查🏡買賣租相關的疑難雜症或奇葩趣聞,全台16個在地社團陪你聊~ 📷 一張網路梗圖說出無殼族的心裡話。圖/翻攝自Mobile01
📷 《太空房地產》Space for Sale讓你在太空星球一圓蓋房夢。圖/THQ Nordic YouTube 頻道 這款沙盒類遊戲,主打可在外太空打造各式住所,無論是從舒適宜居的住宅到奢侈豪華的莊園,只要發揮你的想像力和執行力,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隨著外星客戶數不斷增加,需求也有增無減。
在外租屋找房子的管道很多,有的人傾向使用租屋網站,或上社群平台尋找有緣的房東,當然也有人會選擇包租代管的物件。一名網友在Dcard 貼文分享,疑是透過民間的包租代管業者找的房子,沒想到最近搬來的新房客卻是她夢魘的開始。 📷 租屋遇到難相處不聽勸導的惡鄰居真的令人頭大。圖/實價登錄比價王 製作
◆原文連結:實價登錄給勇氣!北市8區預售開價破百萬:蛋白都不蛋白了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根據市調統計,台北市今年以來每月新建案平均開價都改寫歷史新高,7月新建案平均開價已漲至每坪約118.3萬元,再次締造新紀錄。 📷 北市預售開價持續攀升中。圖/Pixabay 猜你也想看: 📷
房仲業者根據七都各民政局人口資料及內政部實價登錄統計資料,統計2022上半年七都會區「淨遷出人口」排名前十名行政區,前三名依序為大安區遷出8,691人最多、士林區遷出6,250人次之、中山區遷出5,508人位居第三。 📷 📲想買房,別再等等等!鍾情物件每層每戶賣多少~加LINE立刻查 📷
★原文連結:實價登錄上路後房價反越漲越兇? 10年漲幅最高是「這」 (實價登錄比價王) 📷 內政部實價登錄制度自2012年8月1日上路,至今已滿10年。圖/Google Maps 📷 📷 你可能有興趣: 全台「最好貸」路段現形! 高雄前10名皆可「貸8成」
📷 通膨來襲,薪資普遍倒退嚕,而高房價卻是一去不復返。圖/Pixabay 📲想買房,別只是等等等!鍾情物件每層每戶賣多少~加LINE立刻查🏡買賣租相關的疑難雜症或奇葩趣聞,全台16個在地社團陪你聊~ 📷 一張網路梗圖說出無殼族的心裡話。圖/翻攝自Mobile01
📷 《太空房地產》Space for Sale讓你在太空星球一圓蓋房夢。圖/THQ Nordic YouTube 頻道 這款沙盒類遊戲,主打可在外太空打造各式住所,無論是從舒適宜居的住宅到奢侈豪華的莊園,只要發揮你的想像力和執行力,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隨著外星客戶數不斷增加,需求也有增無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第一間買的房子 通常都是最有價值,因為會隨著通膨成長 也不會因為任何短期災難去賣房子 除非是其他投資失利最後才選擇賣房子 開始有了錢,買第二間房子開始 最多人賠錢或是瞎忙 因為第二間開始就叫"投資"不是自住 開始去注意周遭建設,任何能影響房價的資訊 最後就是看報紙跟看新聞或聽消息去投
Thumbnail
房仲業者統計近1年7都2房預售屋總價中位數全面上漲,台北市漲幅最高。預售總價中位數2,833萬,年漲幅17.3%。業者分析本波股市帶動房市,市場資金充沛,且不少2代、3代仍有置產需求。台北市長期新案稀缺,若是精華地段釋出案件,都會吸引購屋族出手,可視為蛋黃區重返榮耀之先聲。 金管會19日公布6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台灣房價不斷上漲,雖然有新青安房貸,但新成屋對許多年輕首購族來說還是難以負擔。因此許多人將目光轉向價格相對便宜且公設比較低的公寓。本文將整理買公寓好嗎的相關資訊,包含:要買公寓一樓還是頂樓?公寓、透天跟大樓差別在哪裡?有哪些優缺點?本文將彙整 PTT 網友們的討論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好奇,為什麼有些人寧願每月花費2萬租房,而不是每月付差不多的金額買房?在台灣這個房價持續高漲的國家,這個問題引發了很多討論。不論你是租房派還是買房派,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探討買房和租房的優缺點,幫助你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如題~近期滑threads不知道是我的年齡讓演算法覺得該買房了,還是滑過別人買房經驗瀏覽時曾經稍作停頓,總之開始時不時有一兩篇跟買房有關的文章出現,其中一個我印象有點深刻,po文的應該是從事跟賣房相關工作,提及自己許多客戶是避開所謂二樓與四樓的房子,原因大概是跟中文的音譯有關(應該是擔心唸起來不大好
Thumbnail
房價再次蠢動 「我們的開價就是這樣,老實跟你講空間也不多,而且之後價格還要往上調,我建議你如果喜歡就先拿訂金再來談...」從代銷小姐的高昂深邃的鼻孔中,能夠深切的感受出來,房市的氛圍又不一樣了,與半年前電話溫柔call 客的嗓音可以說是有天壤之別。 的確在這波股市上萬點的熱潮,加上新青安的推波助瀾
Thumbnail
現在房價越來越高,考慮購入2房可能是一個好的方式。 通過分析和計算,你會發現買房子又更接近你的生活了。
Thumbnail
買房,是全民運動 哈,大家現在把不動產當作投資工具 可抗通膨、又可以出租賺租金,出售可賺價差 又不像股票波動大 所以大家熱衷買不動產 但買房不論要賣、還是要租 我覺得有下列幾點需要考量,這幾點也會影響房價高低: 一、有沒有電梯 二、公寓的話,在幾樓?一樓的話,有無可停車?五
Thumbnail
買房難,買房真正難。但大家都好想要買房,好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家。如果你很努力很努力地存到了200萬頭期款,要選擇買怎樣的房子呢? 200萬頭期可以買什麼? 以我自己看的地區為例,200萬的頭期款剛好可以買一間650萬的電梯大樓套房或850萬的公寓兩房一廳,並且換算出來的還款負擔是差不多的。 計算
Thumbnail
本篇你應該學會…… ■在此購屋首重「人氣」,只找有人氣的地方看屋,暗帶就要毅然放棄 □顏炳立認為去年房價走揚只是表象:基本上都是小坪數住宅,導致單價看起來攀升 ●亞洲國家房市陸續崩盤,只剩下「地段、環境、可及性」好的產品,才會有買氣。 ○房屋的價格由供需所決定,所謂成本轉嫁,要買賣雙方認同才有意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第一間買的房子 通常都是最有價值,因為會隨著通膨成長 也不會因為任何短期災難去賣房子 除非是其他投資失利最後才選擇賣房子 開始有了錢,買第二間房子開始 最多人賠錢或是瞎忙 因為第二間開始就叫"投資"不是自住 開始去注意周遭建設,任何能影響房價的資訊 最後就是看報紙跟看新聞或聽消息去投
Thumbnail
房仲業者統計近1年7都2房預售屋總價中位數全面上漲,台北市漲幅最高。預售總價中位數2,833萬,年漲幅17.3%。業者分析本波股市帶動房市,市場資金充沛,且不少2代、3代仍有置產需求。台北市長期新案稀缺,若是精華地段釋出案件,都會吸引購屋族出手,可視為蛋黃區重返榮耀之先聲。 金管會19日公布6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台灣房價不斷上漲,雖然有新青安房貸,但新成屋對許多年輕首購族來說還是難以負擔。因此許多人將目光轉向價格相對便宜且公設比較低的公寓。本文將整理買公寓好嗎的相關資訊,包含:要買公寓一樓還是頂樓?公寓、透天跟大樓差別在哪裡?有哪些優缺點?本文將彙整 PTT 網友們的討論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好奇,為什麼有些人寧願每月花費2萬租房,而不是每月付差不多的金額買房?在台灣這個房價持續高漲的國家,這個問題引發了很多討論。不論你是租房派還是買房派,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探討買房和租房的優缺點,幫助你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如題~近期滑threads不知道是我的年齡讓演算法覺得該買房了,還是滑過別人買房經驗瀏覽時曾經稍作停頓,總之開始時不時有一兩篇跟買房有關的文章出現,其中一個我印象有點深刻,po文的應該是從事跟賣房相關工作,提及自己許多客戶是避開所謂二樓與四樓的房子,原因大概是跟中文的音譯有關(應該是擔心唸起來不大好
Thumbnail
房價再次蠢動 「我們的開價就是這樣,老實跟你講空間也不多,而且之後價格還要往上調,我建議你如果喜歡就先拿訂金再來談...」從代銷小姐的高昂深邃的鼻孔中,能夠深切的感受出來,房市的氛圍又不一樣了,與半年前電話溫柔call 客的嗓音可以說是有天壤之別。 的確在這波股市上萬點的熱潮,加上新青安的推波助瀾
Thumbnail
現在房價越來越高,考慮購入2房可能是一個好的方式。 通過分析和計算,你會發現買房子又更接近你的生活了。
Thumbnail
買房,是全民運動 哈,大家現在把不動產當作投資工具 可抗通膨、又可以出租賺租金,出售可賺價差 又不像股票波動大 所以大家熱衷買不動產 但買房不論要賣、還是要租 我覺得有下列幾點需要考量,這幾點也會影響房價高低: 一、有沒有電梯 二、公寓的話,在幾樓?一樓的話,有無可停車?五
Thumbnail
買房難,買房真正難。但大家都好想要買房,好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家。如果你很努力很努力地存到了200萬頭期款,要選擇買怎樣的房子呢? 200萬頭期可以買什麼? 以我自己看的地區為例,200萬的頭期款剛好可以買一間650萬的電梯大樓套房或850萬的公寓兩房一廳,並且換算出來的還款負擔是差不多的。 計算
Thumbnail
本篇你應該學會…… ■在此購屋首重「人氣」,只找有人氣的地方看屋,暗帶就要毅然放棄 □顏炳立認為去年房價走揚只是表象:基本上都是小坪數住宅,導致單價看起來攀升 ●亞洲國家房市陸續崩盤,只剩下「地段、環境、可及性」好的產品,才會有買氣。 ○房屋的價格由供需所決定,所謂成本轉嫁,要買賣雙方認同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