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從《永遠的我們》聽見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的告白:如果我忘記你了,請記得我曾經如此愛你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甚麼是早發性失智症
失智症是大眾所熟知與重視的一種老年性疾病;根據流行病學上的研究,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的盛行率(prevalence rate)約為3~8%,而且隨年齡層的增高,盛行率亦有倍增之趨勢,其中又以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及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為主。然而失智症並非是老人家的專利,有些病患在65歲之前便已發病,我們稱之為早發性失智症(Early-onset dementia)或是年輕型失智症(young onset dementia)。(摘錄自台大醫院網站)
《永遠的我們》由 Colin Firth 和 Stanley Tucci 兩位影帝主演,這對熟識多年的好友在片中飾演相伴彼此多年的同志情侶,然而在塔斯克(Stanley Tucci 飾)罹患早發性失智症後,兩人的生命都面臨了巨大的考驗,於是在面對真相的殘酷之前,選擇透過公路旅行來回憶曾經美好的過往,只是山姆(Colin Firth 飾)不知道的是,這也是一趟由塔斯克策畫的告別之旅…
片中沒有過多在失智症病狀上的詮釋,反而更著墨在經診斷後該如何面對未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在情感面上透過宛如風景畫般的公路美景,靜謐卻又時刻變化的堆疊著,讓我們彷彿也進入這樣一趟面對自我的旅程,究竟該如何放手,又該如何道別?


寧願留下卻忘記,還是離開但記得
「我正在往自己最不想變成的樣子走去,到那一天,我會忘記你,我會對眼前這個我所深愛的人詢問,你是誰? 我想要大家記住我現在還美好的樣子,趁我也還記得住他們笑容的時候。」
這是塔斯克最後的坦白,也是深愛的兩人早就明瞭卻不願戳破的事實,更是許多照護者與患者間最困難的情感拉扯。對塔斯克來說,在記憶褪色之前,能夠有尊嚴的離去,不成為誰的負擔,就是現在最好的選擇。但對山姆而言,因為愛你,即使知道終有一天你將忘記我是誰,還是想陪你一起走下去;卻也因為愛你,所以想尊重你的決定,希望你能做自己想做的選擇,雖然無論是哪個選擇,我都將心如刀割。

當生命的巨人成為記憶的侏儒,又該何去何從
從2014年《我想念我自己》到2021年的《永遠的我們》,兩部同樣以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為主題的電影,卻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敘事,一個是患者本身從初期、中期到末期的變化,一個則更凸顯照護者的心境。
《我》片中的主角艾莉絲是位社會階層極高的菁英分子,同樣在《永》片中的塔斯克也是位名作家,一路被視為人生勝利組的他們,卻在罹患早發性失智症後,成為了記憶的俘虜。也讓人不禁感慨,無論過去的我們是多麼耀眼,當命運的重擊毫無預警的來臨,一切都將無法控制的失速而去。
從一開始可能只是會忘記某個單詞但仍能拼湊完整句子,到後來會變成忘記自己要說甚麼,或是因為想下車透氣走走,卻忘了自己身在何處而迷路,而隨著病情加劇,最後可能連自己是誰都不曉得。逐漸喪失的語言與認知能力,是早發性失智症漸進式的侵蝕,也是對照護者情感的緩慢吞噬。

是否只有在這一刻完美地離去,才能成就永恆
對於即將脫軌的人生,兩部片不約而同都帶到了自我結束的議題,《我》片中的愛麗絲因為可預想自己的腦與靈魂正一點一滴的剝落,在初期便錄製了一段影片,內容便是引導愛麗絲本人結束自我生命;而在《永》片中,塔斯克同樣藏好了自殺的藥物,準備在與心愛的人正式道別後,離開這個世界。
或許就像其英文片名Supernova所隱喻的意涵一樣,在其「瀕臨死亡」的瞬間,會發生激烈的爆炸,就像迴光返照般散發極耀眼的光芒,星球雖毀滅了自己,卻也同時觸發了新恆星的誕生,而這就是超新星(supernova),既璀璨又短暫,既浪漫又哀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6會員
32內容數
從上班族搖身一變成為菜鳥頭家,雙手從每天敲打鍵盤,變成轉動兩翻烤爐,有的人稱呼我闆娘,有的則是叫我雞蛋糕姨姨,而我則把自己當成雞蛋糕擺渡人,在那些來來去去的客人中,記錄下他們與雞糕的人生故事。#會說故事的雞蛋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影評】男導演眼中的女同志關係——《從今以後》觀影心得(劇透慎入)評論最近上映的香港女同志電影《從今以後》,同志權益的主題明確,但在女同敘事上存在明顯缺陷,包括單薄刻板的女同志形象,單一美好的女同志關係,故事以女同退讓不反抗作結。另外,電影語言缺乏深度,所用意象較為直接,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Thumbnail
avatar
奶茶蒸餾水
2024-05-05
釀影評|從此,步入永恆──《永遠的一天》中的長鏡頭與時空變移生於 1935 年的希臘導演泰奧・安哲羅普洛斯,其作品題材向來以國族、歷史、命運見長,並善於運用長鏡頭(Long take)推移來折疊時空變化,營造有別於純粹紀實的魔幻與詩意。約略三十歲才成為導演的他,自陳長鏡頭與畫外空間的美學運用分別受到了溝口健二和安東尼奧尼、以及柏格曼的《假面》啟發
Thumbnail
avatar
釀電影
2024-04-04
從《誰是被害者》談我想要和你一起,站在地平線上遼望天地,朝最遠的地方看去,陽光灑落在,我朝你奔跑的心裡   2017年,台灣10大死因之首癌症,計4萬8,037人,自殺則排在第11位,計3,871人,而最懸疑、最恐怖、最佔媒體版面的他殺不過175人,僅佔該年死亡人數(17萬1,857人)的0.1%。世界衛生組織(2000)表示,每1起自殺死亡事件代表有10至20起自殺企圖發生,據統計(2008
Thumbnail
avatar
Kuan Ju Lee
2024-03-14
釀影評|小說家、電影導演、詩人──從樸光洙的《想去那個島》談李滄東的精神三變李滄東的精神世界與尼采的精神三變較為不同。在此,我想邀請讀者想像一個不斷處於動態中、卻不會傾斜至倒塌的槓桿裝置,在橫桿的兩端分別是小說家/駱駝與詩人/小孩,而作為此裝置的支點,並不斷調整施力點與抗力點的,即是電影導演/獅子。
Thumbnail
avatar
于念平
2024-02-25
影評 |《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自從《誰是被害者》後,我便喜歡上李沐,這個長相不是特別驚艷,但很耐看的女生,她的演技毫不生澀、說話的聲線也很討好,未來一定是灼熱新星。但她過往的作品都是情緒比較壓抑的,如《誰》及《青春弒戀》因此繼《青春》後,我便很期待她在這部青春偶像劇的演出。
Thumbnail
avatar
Dreamer kimi
2022-07-22
釀影評|《我們善熙》與《逃亡的女人》──洪常秀電影中的不在場之人與真實性在韓文的語境中,「我們」善熙(우리선희)表達的是屬於某個群體、被群體所認可的善熙,但不是善熙自己,因此善熙要出走,玕希要逃亡,都是為了尋找真實的自我。在看似日常絮語的影像中,我們發現了生活裡真正的故事,這也是洪常秀電影為何迷人的原因。
Thumbnail
avatar
釀電影
2022-05-29
【影評】《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藏不住的石蕊試紙。一份充滿愛心的清爽早餐,它害羞又不敢表達,無法讓每個人都滿意,卻捕捉到你我都曾經歷的青春滋味。
Thumbnail
avatar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2022-01-28
戲棚下站久,機會也不是你的?該怎麼做,才能得到想要的機會?《教父》的那句經典台詞:「我會提出一個讓他無法拒絕的條件。」(I’m gonna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這句台詞,最近時常在我腦中打轉。但我並沒有看完《教父》系列電影,很可能只是多了一些同理心。(我想是最近刻意培養寫作的緣故吧!)
Thumbnail
avatar
馬斯卡彭
2021-12-15
影評|《美國女孩》:從台灣歷史到個人經驗——女性成長的集體記憶一段台灣女性最深層的生命經驗——《美國女孩》中莉莉所展現的是女性心中、最想擺脫,卻早已與一生糾纏不清的傳統壓抑。
Thumbnail
avatar
魔法少女 Mahoushoujojo
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