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日本風景》地方如何重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ニッポンの風景をつくりなおせ(2010)

振興偏鄉,日本設計師認為重點在這!

地方振興,讓群眾看見有別於都市之外其他地區的美,是需要很多巧思和在地人們的配合且有心想要發展。台灣近年來有許多振興地方的方案,多半透過文化展覽與音樂節等每年一次性活動,但如果要讓地方風景更永續並且吸引更多人知道,讓小村小鎮也能自給自足,有時候增添設計在地方特產是不錯的選擇。
2010年日本知名的梅原設計事務所,負責人梅原真出版了關於他的日本地方風景隨筆書籍《重塑日本風景》。書裡將他30年來協助一些日本地方產業創新,並且透過與當地居民溝通,一起相互了解地方,並透過設計推出到日本甚至國外對於該地的形象,將地方產業、商品帶入當地故事,讓小町小村的特色可以被看見。

《重塑日本風景》是什麼書籍?

雖然遲上許多,但台灣許多傳統產業在近幾年來慢慢開始發現,在世界上推廣台灣商品的弱勢之處。雖然台灣電子、晶片甚至很多外銷品在業界鼎鼎有名,但卻始終只是一個高級加工廠,隨著國際視野的開展,許多傳統台灣公司發現,不只是代工應該讓人看見他們本身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
這就是沾沾自喜的「貼牌代工」轉換成「台灣品牌」的思考模式轉變,但在台灣地方上依舊跳脫不了傳統的「跟風賺錢」的思維。如:千篇一律的老街樣貌、爛大街的音樂節、和不創意的創意市集。但近年來許多地方隨著新血加入也開始試著轉變各地的風景展現地方特色。而鄰近的日本已經在多年以前就有類似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其中又以設計師梅原真的地方重塑讓國際大眾印象深刻。
以設計隨筆雜談為主的《重塑日本風景》,是以地方創生設計為主軸理念的設計師-梅原真,對於工作近30年左右,對於日本地方價值、當地核心為出發點,一同與當地居民、政府甚至地方企業,一起來思考如何運用當地特有的傳統產業,與他的設計風格,來創造地區品牌的獨特性和人情味。
書籍內容中除了有當時各種委託與發想的平面設計廣告、海報外、也有不少的農產品和食品包裝,甚至還有天然的沙灘美術館和報紙藝術商品,甚至連漁獲、海鮮的發想、和紙、溫泉、酒標等多種產業的設計,有些如今還在販售,有些則是一次性甚至不採用通通陳列出來,並以文字雜談設計發想的趣事與核心理念。

《重塑日本風景》分析與延伸:

日本設計師梅原真,算是在日相當老牌的全方位設計師,年輕時曾在日本電視台培訓,擔任節目的美術設計與道具陳設,之後留職停薪去了一趟西班牙,並辭去電視台職務到歐美學習後,返日開設梅原設計事務所,如今也是日本知名的武藏野美術大學的客座教授。
根據梅原真自己敘述他的設計事務所的設計理念,是將一級產業透過設計,展現出全新風景樣貌,讓當地傳統元素自然演化成全新景觀。所謂的「一級產業」通常是指生產鏈中最低層的產業別,通常就指「農、林、牧、漁業」等,透過設計讓這些業別的原始生活必需品創造出地方價值與讓人看見地方樣貌。
故梅原真的設計定位其實非常明確,他只接跟日本一級產業鍊相關的設計工作,並且又以他的出生地高知縣的縣市農牧、漁產的重塑設計為主,拒絕跨國公司與日本連鎖品牌大企業,專注於地方一級產業公司和地方自治會的工作,這種獨特模式讓他在日本這些產業鏈中達到設計口碑。
而因為在老家,故當梅原真著手設計案時,會多次造訪工廠和當地,聽取當地人的生計故事和願景,有時會與產業的商家、職人們一起討論尋找地方產業最適合的推廣方式。在他設計師吸引消費者的商業性、和當地人堅持的地方傳統性,兩者取得平衡。

《重塑日本風景》值得一看嗎?

這本設計隨談的讀物其實讀起來沒有壓力性,也不會有太多設計是的術語和製作過程,主要是以了解地方產業透過設計的創新、和梅原真自己在了解當地產業後受到的啟發雜談與隨筆為主,故就算不是設計行業的讀者,也可以感受到趣味性,不過我認為書籍在閱讀上有一些問題。
第一是翻譯上面的問題有點閱讀困難,主要是裡面太多日本地方產業或當地的用詞很難完整傳達出來,雖然知道譯者已經努力讓讀者了解,但是實際讀起來真的不好閱讀,再來是有一些篇幅隨談文字跟設計附圖並不完全相干,會變成讀者必須拆開來看,甚至自己去想像,這種圖文分開的比例在書籍裡還算滿高的。
不過裡面其實就像設計師梅原真所敘述的一樣,多半是以高知縣當地的農產漁業為主的設計物,其中又以四萬十川地區的相關設計為主,例如茶葉、海苔等農產品。但其實看得出來設計師梅原真其實一直傳達一點就是區域振興成敗的關鍵,其實重點並不再於他這個設計師,而是在於地方上的人是否有認真思考並關注自己的家鄉和產業。
不要以為一有錢或政府補助就外包給大廠和國際設計師,地方振興就可以躺著等成功,梅原真認為這是錯誤的。自己要努力的事情不要推給別人,設計師跟金費都只是一種輔助,所謂的錢要花在刀口上,如果自己都不重視地方,那麼即便大師級出馬也無法,故某方面當地產業的成功歸功的不只設計師梅原真,還有書中提到或沒露面的各個地方人士的努力所達到的。
故台灣各地的人是否也有真正看待自己生活土地的一天?也許對於某些只把台灣當作利益籌碼想買賣的人,很難理解梅原真的地方設計之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8會員
777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陸坡 (LUP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士兵與軍官》改編於真人真事,在蘇聯政權下軍官與士兵之間的男男故事。受蘇聯掌控的愛沙尼亞空軍年輕快退役的士兵謝爾蓋,在役期的最後被上級派去服務戰鬥機飛行員中尉羅曼,兩人有著同樣攝影的興趣、並互有好感,但在蘇聯政權下兩人越界的關係,將會為彼此帶來危機,但這份禁忌的火苗似乎無法被軍紀的澆熄。
以色列同志電影《泳漾水男孩》敘述運動男孩的青春躁動,家鄉游泳界的新星埃萊斯,背負自身與家人的期待來到泳訓營爭取以色列出戰奧運的門票,在那裡他認識了競爭選手奈福,兩人亦敵亦友,這樣的感覺讓埃萊斯逐漸被他所吸引。而在泳池、悸動與期望,最終埃萊斯自己是否可以知道什麼才是最想要的?那內心深處的結果。
美國影集《中年失戀日記》是一部以中年同志處境為主的同志浪漫喜劇。故事以和伴侶交往了17年的房屋仲介員麥可,兩人一直相親相愛,卻沒想到在50歲生日當天麥克的男友柯林竟然提分手,完美生活一夕間變天,50歲單身的同志麥克,除了要療癒情傷外,又該如何適應中年後的同志生活?
以二戰末期為主題的電影《一萬個叢林夜》,改編於真人真事,敘述日本軍事學校畢業的小野田寬郎,在終戰時投入菲律賓盧邦島戰役,深信長官交給他的任務,並遵照長官表示「絕對不能自殺」。但幾個月後這場戰役就結束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但在魯邦島的小野田和隊友卻認為這是欺敵戰術,並深信這場戰爭還未結束。
日本漫畫《貓往西走》是一個有趣的小品,故事發生在一個空間會時常流動的世界,那個世界裡人們把這突然出現的空間溜走的事件稱之為「浮流」。因為浮流事件突然回到12歲外表的35歲上班族智萬,迫不得已只得在廣田大叔和名叫社長的貓,奇怪的浮流事務所工作,展開古怪又奇妙的工作冒險。
了解死亡其實對於一個人是重要的,不管是面對家中的長輩,或是自己隨著歲月流逝,終究要面對的那時刻,《死後,貓會吃掉我的眼睛嗎?》是美國每天面對死亡、研究屍體的殯葬業禮儀師-凱特琳,所著的有趣書籍,藉由收集各種小朋友對於屍體與死亡的問題,來一探人們死後的未知世界。
《士兵與軍官》改編於真人真事,在蘇聯政權下軍官與士兵之間的男男故事。受蘇聯掌控的愛沙尼亞空軍年輕快退役的士兵謝爾蓋,在役期的最後被上級派去服務戰鬥機飛行員中尉羅曼,兩人有著同樣攝影的興趣、並互有好感,但在蘇聯政權下兩人越界的關係,將會為彼此帶來危機,但這份禁忌的火苗似乎無法被軍紀的澆熄。
以色列同志電影《泳漾水男孩》敘述運動男孩的青春躁動,家鄉游泳界的新星埃萊斯,背負自身與家人的期待來到泳訓營爭取以色列出戰奧運的門票,在那裡他認識了競爭選手奈福,兩人亦敵亦友,這樣的感覺讓埃萊斯逐漸被他所吸引。而在泳池、悸動與期望,最終埃萊斯自己是否可以知道什麼才是最想要的?那內心深處的結果。
美國影集《中年失戀日記》是一部以中年同志處境為主的同志浪漫喜劇。故事以和伴侶交往了17年的房屋仲介員麥可,兩人一直相親相愛,卻沒想到在50歲生日當天麥克的男友柯林竟然提分手,完美生活一夕間變天,50歲單身的同志麥克,除了要療癒情傷外,又該如何適應中年後的同志生活?
以二戰末期為主題的電影《一萬個叢林夜》,改編於真人真事,敘述日本軍事學校畢業的小野田寬郎,在終戰時投入菲律賓盧邦島戰役,深信長官交給他的任務,並遵照長官表示「絕對不能自殺」。但幾個月後這場戰役就結束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但在魯邦島的小野田和隊友卻認為這是欺敵戰術,並深信這場戰爭還未結束。
日本漫畫《貓往西走》是一個有趣的小品,故事發生在一個空間會時常流動的世界,那個世界裡人們把這突然出現的空間溜走的事件稱之為「浮流」。因為浮流事件突然回到12歲外表的35歲上班族智萬,迫不得已只得在廣田大叔和名叫社長的貓,奇怪的浮流事務所工作,展開古怪又奇妙的工作冒險。
了解死亡其實對於一個人是重要的,不管是面對家中的長輩,或是自己隨著歲月流逝,終究要面對的那時刻,《死後,貓會吃掉我的眼睛嗎?》是美國每天面對死亡、研究屍體的殯葬業禮儀師-凱特琳,所著的有趣書籍,藉由收集各種小朋友對於屍體與死亡的問題,來一探人們死後的未知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社區再造的推動,各地社區都積極投入營造工作,希望打造出更有特色、更有活力的社區。然而,在推動社區再造的過程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難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地方創生,豐原需要的是什麼? 是場場煙火般的活動,還是一次性的旅客潮? 是日漸式微的傳統產業,還是轉型的契機? 我認為,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設計始於發現價值的本質。」這句話,是貫穿全書所有案例的最佳註解。本書精選二十六個日本地方創生案例,從案例解析設計師梅原真如何發揮設計力,為沒沒無聞的地方開創新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何培鈞如何創建天空的院子和小鎮文創,展現了他的故事、理念及團隊目標。他將目標與社區共榮相結合,串接了竹山的所有人,讓竹山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這樣的努力不僅增加了居民和遊客的歸屬感,也促成了更多人參與竹山的發展。這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地方創生的過程與理念,對未來台灣各地的發展充滿期待。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社區再造的推動,各地社區都積極投入營造工作,希望打造出更有特色、更有活力的社區。然而,在推動社區再造的過程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難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地方創生,豐原需要的是什麼? 是場場煙火般的活動,還是一次性的旅客潮? 是日漸式微的傳統產業,還是轉型的契機? 我認為,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設計始於發現價值的本質。」這句話,是貫穿全書所有案例的最佳註解。本書精選二十六個日本地方創生案例,從案例解析設計師梅原真如何發揮設計力,為沒沒無聞的地方開創新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何培鈞如何創建天空的院子和小鎮文創,展現了他的故事、理念及團隊目標。他將目標與社區共榮相結合,串接了竹山的所有人,讓竹山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這樣的努力不僅增加了居民和遊客的歸屬感,也促成了更多人參與竹山的發展。這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地方創生的過程與理念,對未來台灣各地的發展充滿期待。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