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負面情緒的新選擇--part 2

2022/08/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我們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時,會開始覺得麻、酸,甚至痛,於是我們改變姿勢,站起來、伸伸懶腰等。
而當我們一直卡在壓力、焦慮的情緒與想法,如同情緒狀態維持某一個姿勢太久,又如何提醒自己:需要放鬆一下呢?

我們覺得快樂時大笑、手舞足蹈,難過時大哭、垂頭喪氣,這就是透過身體自然流動情緒的呈現,但可能因文化、環境、當下情況等限制,比如:
我在大學的諮輔中心工作時,常碰到許多學生哭泣時會先說對不起,我問為何要先說對不起呢?他們大多回憶起,小時候哭就會先被責罵:
「哭!只會哭!哭有什麼用?又不能解決問題!」、
「男孩子要勇敢!不准哭!」、
情緒的流動此時被限制住,但情緒就像河流,下雨水漲需要有地方流動,阻斷了一處,水自然會要找地方去。這些壓抑久了的情緒,往往也可能變成無聲的身體症狀,比如頭痛、胃痛等。
情緒與我們的生存需求有關,也因此我們會特別留意負面情緒。覺得不安、覺得焦慮、覺得憂鬱等,都與我們大腦與身心,在回應面臨的狀況,用來提醒和保護我們的反應有關。(也會受過往的記憶和經驗影響,這跟創傷有關,有機會再分享更多。)

「那我發現了情緒,可是,然後呢?」
發現了情緒,是一步,能先接受這些心情,不評價或說服自己,不急著改變狀態,就是重要的一步了。如同正念常提到的:「不逃避、不執著」。
接著,留意身體感受,從身體動作開始下一步,當最能同理和了解自己的那個人,練習回應與照顧自己。比如: 覺得有壓力,講話速度不知不覺越來越快時,試著慢慢地說,刻意放慢速度,能夠恢復專注力,並提高覺察能力。
想像一下,當我們散步時,看到的風景,跟坐高鐵時,看到的窗外風景,有何不同 ?散步時我們會留意到不一樣的點、巷子裡的小店等。
身體動作與情緒是互相連結影響的,當速度減慢時,我們會開始留意自己的感覺,就有機會從身體動作中去調節情緒狀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