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基隆吃個乾麵配餛飩湯,是個典型的在地吃法,尤其是基隆乾麵多淋上豬油、油蔥酥,加上鹽滷水,一拌開來,香氣四溢,路過麵攤很難不被這股濃純香吸引。
近幾年深澳坑的秀蓮什錦麵爆紅,遺世獨立的小店面,週遭渺無人煙,卻停了許多車輛,就為了一碗什錦麵。其實什錦麵在盛產海鮮的基隆,也是一款吃飽吃巧的平民餐點。小時候,由於母親開的理髮廳受新興馬殺雞理容店的影響,生意每況日下,父親想到他從前在外省朋友處習得做粿仔條的方法,於是改開小吃店,就從粿仔湯做起。這種粿仔條,父親稱做水粿仔,使用在來米製作,不似客家板條那般的厚度和彈性,下鍋煮時,易熟也易斷裂,顏色較為透明,可以加豬腸,酸菜。父母親開的小吃店位於基隆中山一路,火車站後方,港口西岸,1970年代正是基隆港港務繁盛的時候,開店之後不久,原本拿剃頭刀的母親改拿菜刀,從一碗 5 元的粿仔湯開始,日漸上手,生意愈來愈好,就開始學習新的品項。一間小吃店賣陽春麵、油麵,米粉湯是基本款,也嘗試過賣燒賣、苦瓜排骨湯、鍋燒麵、什錦麵等,最後賣得最久的,除了基本款麵食外,就是簡易自助餐食、便當、熱炒,以及什錦麵。
什錦麵可以說是母親的招牌,一碗什錦麵就是一碗海鮮總滙。豬油起鍋,放入洋蔥、青蔥拌炒,再加上肉片、豬肝、劍蝦、蚵仔、蛤仔、透抽等材料,各放兩片,最早時還加過魚板。略微拌炒後,加入大骨湯,下麵,蓋上鍋蓋,滾後調味,即可起鍋。這一碗五十元的什錦麵,是許多人不想吃太飽,但又可滿足口腹之慾的好選擇。基隆許多有名的咖哩炒麵,包括阿華炒麵,其實也是一種什錦炒麵。以前阿華炒麵還沒成為排隊名店時,朋友推薦一起去試試。結果,我這個被母親手藝慣壞的「歪嘴雞」,告訴她這樣的炒麵,我媽就做得到;而且配料不是加吉古拉,是加透抽。對我來說,什錦麵若是少了蝦子、透抽這些海鮮,就遜掉了,根本稱不上什錦麵。
直到父母親退休,小吃店關起來,母親的什錦麵仍然是店裡客人的最愛,尤其在冬天的時候,一碗熱湯麵暖心又暖胃,可惜我們這群孩子沒有人承繼母親的好手藝,母親過世後,什錦麵更成為留在記憶中的味道了。